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起死回生成語典故

起死回生成語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1-19 07:42:02

『壹』 起死回生成語故事

【拼音】qǐ sǐ huí shēng
【典故】醫不經師,方不襲古,每以劫劑肊見起死回生。明·張岱《魯雲谷傳》
【釋義】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醫術高明
【相近詞】妙手回春、死而復生、起死回骸

【相反詞】不可救葯、病入膏肓
扁鵲的簡介:扁鵲,戰國時期醫學家,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於赧王五年(前310)。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問聞望切。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起死回生的典故: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人,本名秦越人。據傳他少時曾從長桑君學醫,擅長診脈,能夠洞察內腑五臟的症結,醫術極為高明。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里,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

『貳』 跟起死回生的成語有

出生入死、 左鄰右舍、出入平安、頂天立地、冰天雪地、生不如死、柳暗花明、貪生怕死、喜新厭舊、爭先恐後、冥思苦想、七上八下、頭重腳輕、聲東擊西、開天闢地、深入淺出 有名無實 有口無心 名存實亡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功敗垂成 進退兩難 進退維谷 輕重緩急 輕重倒置 生死存亡 生死攸關 始終如一 是非曲直 陰陽怪氣 左右逢源 不關痛癢 顛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顛倒是非 舉足輕重 無足輕重 禮尚往來 大驚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異 東奔西走 東張西望 古為今用 今非昔比 苦盡甘來 來龍去脈 冷嘲熱諷 里應外合 南轅北轍 南腔北調 南征北戰 內憂外患 前赴後繼 前仆後繼 前仰後合 前因後果 深入淺出 生離死別 死去活來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經地義 天羅地網 天旋地轉 天誅地滅 同床異夢 異口同聲 異曲同工 陰錯陽差 有備無患 有口無心 有名無實 有氣無力 有始無終 有恃無恐 有頭無尾 有天無日 有眼無珠 有勇無謀 左顧右盼 左鄰右舍 左思右想 上行下效 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捨生忘死 貪生怕死 醉生夢死 承上啟下 承前啟後 開天闢地 驚天動地 頂天立地 花天酒地 歡天喜地 改天換地 經天緯地 遮天蓋地 震天動地 翻天覆地 翻來覆去 顧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頭蛇尾 街頭巷尾 繼往開來 揚長避短 說長道短 三長兩短 截長補短 取長補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絕後 除舊布新 你死我活 拈輕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瞞下 完整無缺 借古諷今 頌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輕 頭重腳輕 將信將疑 尺短寸長 積少成多 瞻前顧後 挑肥揀瘦 同甘共苦 聲東擊西 喜新厭舊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濟私 懲前毖後 自始至終 朝思暮想 飛短流長 返老還童 爭先恐後 轉敗為勝 東奔西走.東拉西扯.東倒西歪.東張西望. 南腔北調.南轅北轍.南來北往.南征北討.南征北戰. 前赴後繼.前因後果.前呼後擁.前俯後仰. 左鄰右舍.左思右想.左顧右盼.左推右擋. 見多識廣 察言觀色 高瞻遠矚 左顧右盼 調兵遣將 粉身碎骨 狂風暴雨 旁敲側擊 千辛萬苦 眼疾手快 生龍活虎 驚天動地 七拼八湊 胡言亂語 歡天喜地 改朝換代 道聽途說 半斤八兩

『叄』 起死回生是什麼意思_成語故事解釋

起死回生成語故事 【釋義】把已快死之人救活,喻意醫術高明。也形容挽救內了看來沒有希望的容事情。 【例句】他是一位醫術高明的外科醫生,手術成功率很高,我期待他能起死回生,救活我們的好老師。 【近義;反義】妙手回春;點金成鐵 該成語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春秋時,齊國有一位神醫叫扁鵲。有一次,他經過虢國,聽說虢太子,突然得了急病死了。扁鵲認為他並沒有真死,就和弟子們,一同向王宮走去。 在王宮前,正好碰到了中庶子,扁鵲對他說:「請轉告虢君,我能把太子救活。」中庶子以為扁鵲騙人。扁鵲說:「太子應當有耳鳴、鼻腫的症狀,順著兩腿一直到陰部,應當還是溫熱的。」 中庶子雖然將信將疑,但為了救人,還是趕忙去向虢君報告。虢君正沉浸在失子的悲痛中,忽聽中庶子說:扁鵲可以救治太子,馬上轉悲為喜,親自迎接他進宮。 扁鵲診斷完太子的病後說:「太子的病,是『屍厥』,由於五臟失調、臟氣厥失造成的。」扁鵲在太子相應的穴位上,扎了幾針。不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了。然後,他又通過熱敷兩肋和湯葯等辦法,調節太子的陰陽。太子不到二十天,身體就完全復原了。

『肆』 回生起死的成語故事

故事:抄 春秋時期,齊國神醫扁鵲經過襲虢國聽說虢太子猝死,就問術士中庶子太子的症狀,認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經虢君同意後,叫弟子子陽磨好針,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幾針,不一會太子就蘇醒過來,再經湯葯調解,20天後就完全康復。
【成語】: 回生起死
【拼音】: huí shēng qǐ sǐ
【解釋】: 起死回生。形容醫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物。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難言,拯憊扶危更多益。」
【舉例造句】: 轉敗成功,伊誰之力;回生起死,實爾之由。 清·李漁《奈何天·鬧封》
【拼音代碼】: hsqs
【近義詞】: 起死回生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醫術高明
【英文】: snatch somebody from the jaws of death

『伍』 起死回生的成語

白骨再肉 白骨上再生出肉來。比喻起死回生。
出處:唐·張文成《遊仙窟》:「十娘憐憫客人,存其死命,可謂白骨再肉,枯樹重花。」
回春之術 回春:本指冬去春來,比喻醫道高明,能治癒難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術:醫術。指起死回生的醫術。同「妙手回春」。
回生起死 起死回生。形容醫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物。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難言,拯憊扶危更多益。」
枯骨生肉 猶言起死回生。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靈丹妙葯 靈:靈驗。非常靈驗、能起死回生的奇葯。比喻幻想中的某種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有效方法。
出處: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靈丹妙葯都不用,吃的是生薑辣蒜大憨蔥。」
靈丹聖葯 靈:靈驗。非常靈驗、能起死回生的奇葯。比喻幻想中的某種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有效方法。
出處: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靈丹妙葯都不用,吃的是生薑辣蒜大憨蔥。」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出處:明·張岱《魯雲谷傳》:「醫不經師,方不襲古,每以劫劑肊見起死回生。」
死骨更肉 猶起死回生。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陸』 你知道對症下葯,起死回生等成語的典故嗎

【 對症下葯 】

華陀(tuó)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jiǔ)各科,醫術高明,診斷准確,在我國醫學史上享(xiǎng)有很高的地位。

華陀給病人診療時,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開出不同的處方。

有一次,州官倪(ní)尋和李延一同到華陀那兒看病,兩人訴說的病症(zhèng)相同:頭痛發熱。華陀分別給兩人診了脈後,給倪尋開了瀉葯,給李延開了發汗的葯。

兩人看了葯方,感到非常奇怪,問:「我們兩人的症狀相同,病情一樣,為什麼吃的葯卻不一樣呢?」

華陀解釋說:「你倆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尋的病因是由內部傷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卻是由於外感風寒,著了涼引起的。兩人的病因不同,我當然得對症下葯,給你們用不同的葯治療了。」

倪尋和李延服葯後,沒過多久,病就全好了。

後來,「對症下葯」這一成語,就用來比喻要善於區別不同的情況,正確地處理各種問題。

【 起死回生 】

史記·扁鵲傳》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音guo)國時,聽王宮里的人說,「昨天還是好好的太子,在今天雞叫時,忽然間就死了,直到現在還不過半天時間,屍體也還沒有收殮。」

扁鵲聽到這些後,對那位官員說:「我是醫生,現在太子還沒有死,我能把他救活。如果你不相信,你去摸摸太子的下半截的身子還熱呢!」虢國的國君聽了大臣的報告後,就應允了扁鵲的請求。

扁鵲給太子診斷後說:「太子是氣逆昏厥,現在還有救。」接著,他在太子的頭,胸,手,腳等處扎了幾針。不一會兒,太子慢慢的就蘇醒過來了。扁鵲又給太子開了葯方,還給太子做了熱療手術。這樣一來,太子漸漸的清醒過來了。

消息傳開後,扁鵲的名聲變的很大了。人人都說扁鵲能把死人醫活。可是扁鵲說:「我並不能把死人醫活,這是他不是真的死了,只有他自己還沒有完全的死去,我才能把他救活。」

後來人們在形容一個人的醫術高明或者葯物靈驗的時候,就說「起死有方,回生有術」。

『柒』 .成語故事,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
qǐsǐhuíshēng
[釋義]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語出] 《太平廣記·太玄女》引《女仙傳》語:「行三十六術甚效;起死回生;救人無數。」
[正音] 回;不能讀作「huī」。
[辨形] 生;不能寫作「聲」。
[近義] 妙手回春 死而復生
[反義] 不可救葯 病入膏肓
[用法] 用作褒義。有時也可用於諷刺。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與「死去活來」有別:~既適用於人;也適用於物;多用作定語;一般不作補語;「死去活來」只適用於人;不適用於物;多用作補語;一般不作定語。
[例句]
①老中醫王大夫真有~的本領;經過搶救和細心治療終於把病人救過來了。
②據說華佗醫術高明;能~。

[英譯] bringsb。backfromdeath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有一次扁鵲來到虢國行醫,聽說虢國太子早上染急病身亡,於是請求進宮察看。扁鵲來到太子床前,仔細的檢查了一遍,發現太子大腿內側還有微溫,耳朵里還有鳴音,於是說:「太子只是嚴重昏迷,還可以救活!」扁鵲用針灸的方法使太子回過氣來,又在太子身上熱敷一會兒,終於使他蘇醒過來。扁鵲又開了葯方,太子服了二十天葯後,便完全康復了。

虢國國君再三向扁鵲道謝,扁鵲說:「我不是能起死回生,只是太子未曾真死,我才能救活他。」

『捌』 成語起死回生的典故

起死回生

【近義】妙手回春、死而復生
【反義】不可救葯、病入膏肓
【釋義】把快要內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容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出處】明·張岱《魯雲谷傳》:「醫不經師,方不襲古,每以劫劑肊見起死回生。」
【用例】對於時人那虛弱的感情,這真有~的力量。(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

『玖』 描述起死回生的成語

描述起死回生的成語
【白骨再肉】:白骨上再生出肉來。比喻起死回生。

【返魂回乏術】:返魂:答還魂,有起死回生之意;乏術:缺少方法。想使人起死回生卻缺少方法。比喻人死無法救活,不能死而復生。

【回春之術】:回春:本指冬去春來,比喻醫道高明,能治癒難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術:醫術。指起死回生的醫術。同「妙手回春」。

【回生起死】:起死回生。形容醫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物。

【枯骨生肉】:猶言起死回生。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