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信於民成語
1. 形容「證明」的成語有哪些
1.空口無憑 kōng kǒu wú píng
單憑嘴說而沒有什麼作為憑據。只要用實物來證明。
2.立木南門 lì mù專 nán mén
立木:豎木於地上屬。用具體事實來證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開來。多用於形容取信於民。
3.杞宋無征 qǐ sòng wú zhēng
指資料不足,不能證明。
4.繁征博引 fán zhēng bó yǐn
引用多方面的資料作為證明。
5.旁引曲證 páng yǐn qǔ zhèng
廣泛徵引,委曲證明。
2. 關於信任的成語
不言而信
取信於民
眾望所歸
計行言聽
謀聽計行
言從計行
言聽計行
言聽計用
言行計從
赤膽忠心
忠肝義膽
此心耿耿,
耿耿此心。
忠心赤膽、
忠心耿耿、
唯命是從
言聽計從
忠貞不二
忠貞不渝、
忠貞不屈
一心一意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3. 誰能給我4個(或4個以上)有關誠信的成語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取信於民
取信於人 信誓旦旦 言而有信 言行信果 信守不渝
言信行果
一諾千金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抱誠守真
誠至金開
赤誠相待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閑邪存誠
修辭立誠
4. 取什麼會什麼的成語
沒有取什麼會什麼的成語,分開的有。
取開頭成語 :
取長補短、
取而代之、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取友必端、
取捨兩難、
取諸宮中、
取快一時、
取義成仁、
取亂侮亡、
取之不竭、
取之不盡、
取精用弘、
取容當世、
取瑟而歌、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取民愈廣、
取予有節、
取與不和、
取青妃白、
取法乎上、
取威定功、
取轄投井、
取威定霸、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取信於民、
取巧圖便
會的成語 :
聚精會神、
適逢其會、
融會貫通、
牽強附會、
能說會道、
能掐會算、
以文會友、
後會有期、
單刀赴會、
神會心融、
船到橋頭自會直、
一力降十會、
風飛雲會、
心融神會、
置酒高會、
頭會箕斂、
亨嘉之會、
言泉會九流、
遭遇際會、
興會淋漓、
星離月會、
淹會貫通、
融會通浹、
道頭會尾、
兵車之會、
風通道會、
社會賢達、
迎神賽會、
切身體會
5. 關於誠信的成語有那些
言而有信
【解釋】: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出處】:《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一諾千金
【解釋】: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出處】:《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一言九鼎
【解釋】: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赤誠相待
【解釋】: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信守不渝
【解釋】:堅守信用不變。
修辭立誠
【解釋】: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養,做到立身誠實。
【出處】:《周易· 乾》:「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抱誠守真
抱:存在心裡。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表裡如一
【解釋】:表:外表;里:內心。表面和內心象一個東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首尾周密,表裡一體。」《朱子全書·論語》:「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著實,故某集注雲:『以忠,則表裡如一。』」
言行一致
【解釋】: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指人表裡如一。
宋·趙善璙《自警篇·誠實》:「力行七年而後成,自此言行一致,表裡相應,遇事坦然,常有餘裕。」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解釋】: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解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出處】:《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表裡如一(說的和做的一樣)
6. 與誠信有關的成語警句
1.成語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取信於民 信誓旦旦 信守不渝 一諾千金 赤誠相待 背信棄義 信口開河 威信掃地 抱誠守真 誠至金開 修辭立誠 赤誠相待 金口玉言 言而有信 拾金不昧 路不拾遺 駟馬難追 駟不及舌 說一不二 一言為定 徙木為信 海枯石爛 指天誓日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表裡如一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2.名言警句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寧可失錢,不可失信 ——英國 (3)幫人要幫心,幫心要知心,知心要誠心。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 (5)信用重於黃金 ——德國 (6)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7)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8)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宋·蘇軾 (9)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 (10)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資治通鑒 (11)誠實的人從來討厭虛偽的人,而虛偽的人卻常常以誠實的面目出現。 ——斯賓諾莎 3. 故事 故事一: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路。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路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過了幾個鍾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故事二:曾參殺豬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故事三: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7. 取的成語有哪些
取長補短,自取來滅亡,斷章取義,咎由自自取,無理取鬧,火中取栗,捨生取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分文不取,偷奸取巧,投機取巧,取而代之,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各取所需,以貌取人,予取予求,殺雞取卵,巧取豪奪,就地取材,探囊取物,當世取捨,取亂侮亡,仰取俯拾,人取我與,豐取刻與,取快一時,乘間取利,取轄投井,
8. 取的成語有哪些
斷章取義、
火中取栗、
嘩眾取寵、
捨生取義、
殺雞取卵、
咎由自取、版
予取予求、
取長補短、
無理取鬧、權
投機取巧、
以貌取人、
就地取材、
探囊取物、
巧取豪奪、
取而代之、
各取所需、
去粗取精、
取信於民、
取義成仁、
自取滅亡、
能近取譬、
取精用弘、
取信於人、
開科取士、
殺雞取蛋、
苟合取容、
一無可取、
自取其咎、
取精用宏、
予取予奪
9. 跟「信」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第一個字包含信的成語: 信筆塗鴉 信而好古 信而有徵 信及豚魚 信口雌黃 信口開河 信口開合 信馬由韁 信賞必罰 信誓旦旦信手拈來 信以為真 更多..
第二個字包含信的成語: 半信半疑 背信棄義 篤信好學 風信年華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將信將疑 講信修睦 偏信則暗 取信於民深信不疑 威信掃地 疑信參半 自信不疑 更多..
第三個字包含信的成語: 善男信女 言必信,行必果 更多..
第四個字包含信的成語: 不言而信 果於自信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民保於信 難以置信 偏聽偏信 破除迷信 輕諾寡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通風報信 尾生之信 謂予不信 言而無信 言而有信 杳無音信
10. 信的成語有哪些
善男信女、
信手拈來、
信誓旦旦、
盡信書不如無書、
信口雌黃、
信馬由韁、
難以置信、
信口開河、
背信棄義、
杳無音信、
信筆塗鴉、
花信年華、
言而有信、
信以為真、
言而無信、
將信將疑、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信言不美、
講信修睦、
取信於民、
信而有徵、
輕諾寡信、
信守不渝、
孝悌忠信、
信賞必罰、
取信於人、
篤信好學、
風信年華、
信而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