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水滸傳

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水滸傳

發布時間: 2020-11-19 07:51:54

『壹』 源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

1、水滸傳成語故事:翁中捉鱉

「李逵元夜鬧東京」後,和燕青兩個,不敢從大路上走,恐有軍馬追來,難以抵擋,只得大寬轉奔回梁山。在路行到梁山泊北,到寨尚有七八十里,將近荊門鎮,當日天晚了,便去劉太公莊上投宿。只聽得太公兩口兒一夜啼哭,李逵睡不著,巴得天明,起去問他。

劉太公說道:「兩日前梁山泊宋江和一個年紀小的後生,騎著兩匹馬到莊上來,老兒聽得說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這十八歲的女兒出來把酒。吃到半夜,兩個把他女兒奪去了。」

李逵便叫燕青:「小乙哥,你來聽這老兒說的話,俺哥哥原來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沒這事!」

李逵道:「他在東京兀自去李師師家去,到這里怕不做出來!」隨即便答應去梁山泊山寨討了太公女兒還他。

李逵、燕青徑往梁山泊來,直奔忠義堂上。李逵不由分說,圓睜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字扯做粉碎,又搶上堂來,徑奔宋江。

後來經與劉太公對質,奪太公女兒的並不是宋江,才演繹出「李逵負荊請罪」來。

宋江道:「若要我饒他,只教他捉得那兩個假宋江,討得劉太公女兒來還他,這等方才饒你。」

李逵聽了,跳將起來,說道:「我去瓮中捉鱉,手到拿來!」(《水滸傳》第73回)

後來,李逵和燕青終尋得並殺了奪占牛頭山道院又奪去劉太公女兒的王江和董海兩個綠林草賊,還了宋江的清白。

有詩贊曰:

梁山泊里無奸佞,
忠義堂前有諍臣。
留得李逵雙斧在,
世間直氣尚能伸。

「瓮中捉鱉」的意思是,像放在瓮中的鱉,伸手便可捉住。比喻該事確有把握。

2、水滸傳成語故事:不三不四

《水滸傳》中,魯達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發為僧受法名智深。因酒後「打鬧五台山」,魯智深通過智真長老介紹從五台山來到大相國寺,被智清長老安排去管理本寺的一個大菜園。

菜園附近住著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平常總在園內偷盜蔬菜糊口,聽說新來了個管菜園子的和尚,便想方設法來個下馬威,以便今後能夠自由出入菜園。這幫小混混商量決定引誘魯智深到糞窖邊,然後一齊動手把他掀入糞窖,逼他離開。

計議商定後,那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便拿些果盒、酒禮來到菜園,嬉皮笑臉地對魯智深說:「聞之和尚新來主持,我們鄰舍街坊都來作慶。」魯智深不知是計,便來到糞窖邊,說:「你們既是鄰舍街坊,都來廨宇里坐地。」眾小混混頭領張三、李四拜倒在地上,不肯起來,只指望和尚來扶他便要動手。魯智深見了,心裡早疑忌道:

「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那廝卻是倒來捋虎須!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廝看灑家手腳。」(《水滸全傳》第七回)

魯智深走向前去,張三、李四便動起手來。魯智深不等他們靠近他,右腳早起,一下就把李四踢下糞窖去;張三正要逃走,魯智深又起左腳,把張三也踢入糞窖。後面的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看到這種情形,嚇得目瞪口呆。

「不三不四」 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意思為事物發展的6個階段,第三爻與第四爻處在6爻的中間位置,在易經中象徵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說明一個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務正業之意。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3、關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不懷好意

不懷好意,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裡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懷:包藏禍心。沒安好心。意為懷有惡意,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1)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水滸傳擴展閱讀

《水滸傳》內容簡介:

《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九紋龍史進因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發,出於無奈,只得投奔外鄉。後來碰到了一個下級軍官魯達,二人在酒樓談天,得知酒樓賣唱父女受當地惡霸鄭屠的欺凌,魯達仗義贈銀,發送父女回鄉,並主動找上門去,三拳打死了鄭屠。事後棄職逃亡,轉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魯智深受不了佛門清規戒律的約束,寺中長老只得介紹他去東京(開封)大相國寺看管菜園。在此期間,他在偶然的情況下結識了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

當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內貪戀林沖妻子的美貌,設計陷害林沖,誣陷他「帶刀」進入白虎堂,將他發配滄州,並企圖在途中殺掉林沖。幸虧魯智深一路暗中護送,才得以化險為夷。林沖發配滄州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個當保正的晁蓋,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書派楊志押送「生辰綱」上京,便由吳用定計,約集了其他七名好漢劫了生辰綱,投奔梁山。楊志丟了「生辰綱」,不能回去交差,就與魯智深會合,佔了二龍山。

鄆城有個好漢叫宋江,他的情婦閻婆惜與人私通。在探知宋江與梁山強盜有來往後,她百般要挾。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奔小旋風柴進莊上,結識了武松。

武松與宋江分手後,在景陽岡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後去陽谷縣當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見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蓮卻不守婦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門慶,毒死武大。武松歸後察知其情,殺了二人,給兄長報了仇。事後他被發配孟州,結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怒殺張都監全家,也轉去投二龍山安身。

宋江與武松分手後,到了清風寨寨主花榮那裡,不久被父親召回,因被人告發,發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題「反詩」,又被判處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場救出。宋江執意要回家探父,又屢遭危險,終於上了梁山。

隨後,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甚大。接著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和梁山三山會合,同歸水泊。而後,晁蓋不幸中箭身亡,盧俊義經歷幾多曲折也上了梁山。梁山義軍大破曾頭市,又打退了朝廷幾次進攻,其中好些統兵將領也參加了梁山聚義。最後,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個好漢,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勢,朝廷改變策略,派人招撫。於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統治者採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前去征遼、征方臘。連年的戰事,弄得一百零八條好漢最後只剩下了二十七個人。

然而,就是這些倖存者也未能逃脫接踵而至的厄運。統治者眼見梁山好漢們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後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盧俊義被分別用葯酒、水銀毒死,李逵又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在蓼兒窪自縊身亡。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就這樣被扼殺了。



『貳』 把水滸傳的成語故事寫成故事簡介

1、不打不相識

宋江因犯案被發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於是兩 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裡喝酒。才飲得兩三杯,又遇到李逵後來, 三人又到江邊的琵琶亭酒館去喝酒。

吃喝間,宋江嫌送來的魚湯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幾碗新鮮魚燒 的湯來醒酒。正好酒館里沒有新鮮魚,於是李逵跳起來說:「我去漁 船上討兩尾來與哥哥吃!」

戴宗怕他惹事,想叫酒保去取,但李逵一定要自己去。

李逵走到江邊,對著漁人喝道:「你們船上活魚把兩條給我。」

一個漁人說:「漁主人不來,我們不敢開艙。」

李逵見漁人不拿魚,便跳上一隻船,順手把竹笆蔑一拔。沒想到 竹笆蔑是沒有底的,只用它來攔魚,他這一拔,就讓魚全跑了。李逵 一連放跑了好幾條船上的魚,惹怒了幾十個打漁人。

大家七手八腳 地拿竹篙來打李逵。李逵大怒,兩手一架,早搶過五六條竹篙在手 里,一下子全扭斷了。正在這時,綽號「浪里百條」的漁主人張順來了。

張順見李逵無理取鬧,便與他交起手來。兩人從船上打到江岸, 又從江岸打到江里。張順水性極好,李逵不是他的對手。他將李逵按 在水裡,李逵被嗆得暈頭轉向,連聲叫苦。

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 見見宋江!」

原來,張順認得戴宗,平時又景仰宋江的大名,只是不曾拜識。 聽戴宗一喊,急忙將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戴宗向 張順介紹說:「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

張順道:「原來是李大哥,只是不曾相識!」

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

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個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一聲場不會相識。」幾個人聽了,都笑了起來。

2、逼上樑山

豹子頭林沖,是北宋京都汴梁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他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一天,林沖帶著妻子去岳廟進香。

途中遇見花和尚魯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渾鐵禪杖。眾人齊聲叫好,林沖也被吸引過去觀看。魯智深與林沖兩個好漢一見如故,結義為兄弟。

正在這時,侍女錦兒慌忙報信說,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攔截。林沖急忙向魯智深告辭,去岳廟追趕歹徒。林沖抓住歹徒舉拳要打時,發現此人原來是他的頂頭上司、奸臣高俅的義子高衙內。

高衙內一夥一看那女子是林教頭的妻子,害怕打起來不是對手,便假惺惺地勸解:「衙內不認得,多有沖撞。」

說罷將高衙內擁走。這時,魯智深也急忙趕到,聽明情況便要去追打高衙內,被林沖勸阻。林沖忍下了這口惡氣。

高衙內逃走以後仍不死心,他與高太尉一起設計,以看刀為由將林沖騙進高府,誣陷林沖持刀闖入白虎堂,將他下獄拷打。

高俅一夥不便在京公開殺害林沖,便將林沖發配滄州充軍,買通差人,陰謀在路經野豬林時將他殺害。魯智深暗中保護林沖,大鬧野豬林,高俅的陰謀未能得逞。

到滄州後,林沖被分配看管大軍草料場。高俅父子賊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滄州,放火燒草料場。這樣即使林沖不被燒死,也會因草料場失火而被處死。

當草料場起火燃燒時,林沖聽到高俅的心腹們得意地談論暗害自己的計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將仇人一個個殺掉。以後,林沖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樑山」比喻被迫進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3、十八般武藝

梁山泊好漢史進每天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學起,這些功夫是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叉等,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學習,史進打這十八般武藝從新學得十分精熟。王進把其中的奧妙都全部教給了他。

4、不懷好意

武松自殺了潘金蓮與西門慶這對姦夫淫婦後,被官府判望流放,套上枷鎖,由兩個差官押送,經過十字坡酒店遇到母夜叉孫二娘,孫二娘不懷好意,用蒙汗葯來對付武松。武松裝作葯性發作,在孫二娘要扒皮時抓住她,嚇得孫二娘趕快求饒。

5、缺一不可

梁山好漢林沖見王倫容不下晁蓋等七位好漢,就火並了王倫,眾人推舉晁蓋作首領。吳用擔任軍師,排第二位,林沖推舉公孫勝統率軍權說:「今番克敵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公孫勝排第三位,林沖排第四。

『叄』 水滸傳出現的成語故事

腥風血雨
發音 xīng fēng xuè yǔ
釋義 風里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凶險氣氛或環境.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發墜山奄.」
心滿意足
發音 xīn mǎn yì zú
釋義 形容心中非常滿意.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血雨腥風
發音 xuè yǔ xīng fēng
釋義 風里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凶險氣氛或環境.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發墜山奄.」
一馬當先
發音 yī mǎ dāng xiān
釋義 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逼上樑山
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釋義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樑山.」
不識泰山
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釋義 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飛檐走壁
發音 fēi yán zǒu bì
釋義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牆壁.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且說時遷是個飛檐走壁的人,不從正路入城,夜間越牆而過.」
成語名稱:一箭之遙
成語發音:yī jiàn zhī yáo
成語釋義: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詞目 人困馬乏
發音 rén kùn mǎ fá
釋義 人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勞累.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七回:「馬步三軍沒了氣力,人困馬乏.」
名稱 改邪歸正
拼音 gǎi xié guī zhèng
解釋 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來源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將軍棄邪歸正,與宋某等同替國家出力,朝廷自當重用.」
成語名稱:一箭之地
成語發音:yī jiàn zhī dì
成語釋義: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徇私舞弊
成語發音:xùn sī wǔ bì
成語釋義:徇:曲從;舞:舞弄,耍花樣.為了私人關系而用欺騙的方法做違法亂紀的事.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三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
成語示例:這種~的事情,他絕不會干
1. 積草屯糧
成語發音:jī cǎo tún liáng
成語釋義:儲存糧食和草料.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五回:「立豎招軍旗號,買馬招軍,積草屯糧.」
1. 天誅地滅
成語發音:tiān zhū dì miè
成語釋義:誅:殺死.比喻罪惡深重,為天地所不容.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誅滅,神明鑒查.」
成語示例:「人不為己,~」,是剝削階級的人生觀.
1. 探頭探腦
成語發音:tàn tóu tàn nǎo
成語釋義:探:頭或上體向前伸出.伸著頭向左右張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五回:「卻好交五更時候,只見那個頭陀挾著木魚,來巷口探頭探腦.」
1. 有頭有尾
成語發音:yǒu tóu yǒu wěi
成語釋義:有開頭,有結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卻才說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我如今只等病好時,便去投奔他.」
1. 坐卧不安
成語發音:zuò wò bù ān
成語釋義: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形容因憂愁恐懼而不安的樣子.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自從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
成語示例:一連數日,神思恍惚,~.(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六)
1. 懸崖峭壁
成語發音:xuán yá qiào bì
成語釋義: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勢險峻.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六回:「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
1. 民窮財匱
成語發音:mín qióng cái kuì
成語釋義:人民窮困,國家財富也消耗完了.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本處萬山環列,易於哨聚,又值水旱頻仍,民窮財盡,人心思亂.」
1. 指手畫腳
成語發音:zhǐ shǒu huà jiǎo
成語釋義: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見這李虞侯、張干辦在宋江前面指手劃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著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成語示例:站在他們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後頭~地批評他們呢?(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1. 兩相情願
成語發音: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成語釋義:兩方面都願意.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回:「太公,你也是個痴漢,既然不兩相情願,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肆』 關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

腥風血雨
發音 xīng fēng xuè yǔ
釋義 風里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凶險氣氛或環境。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發墜山奄。」

心滿意足
發音 xīn mǎn yì zú
釋義 形容心中非常滿意。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血雨腥風
發音 xuè yǔ xīng fēng
釋義 風里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凶險氣氛或環境。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發墜山奄。」

一馬當先
發音 yī mǎ dāng xiān
釋義 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逼上樑山
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釋義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樑山。」

不識泰山
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釋義 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飛檐走壁
發音 fēi yán zǒu bì
釋義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牆壁。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且說時遷是個飛檐走壁的人,不從正路入城,夜間越牆而過。」

『伍』 出自水滸傳成語故事

出自水滸傳成語故事

出自水滸傳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不打不相識

宋江因犯案被發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於是兩 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裡喝酒。才飲得兩三杯,又遇到李逵後來, 三人又到江邊的琵琶亭酒館去喝酒。 吃喝間,宋江嫌送來的魚湯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幾碗新鮮魚燒 的湯來醒酒。正好酒館里沒有新鮮魚,於是李逵跳起來說:「我去漁 船上討兩尾來與哥哥吃!」

戴宗怕他惹事,想叫酒保去取,但李逵一定要自己去。

李逵走到江邊,對著漁人喝道:「你們船上活魚把兩條給我。」

一個漁人說:「漁主人不來,我們不敢開艙。」

李逵見漁人不拿魚,便跳上一隻船,順手把竹笆蔑一拔。沒想到 竹笆蔑是沒有底的,只用它來攔魚,他這一拔,就讓魚全跑了。李逵 一連放跑了好幾條船上的魚,惹怒了幾十個打漁人。大家七手八腳 地拿竹篙來打李逵。

李逵大怒,兩手一架,早搶過五六條竹篙在手 里,一下子全扭斷了。正在這時,綽號「浪里百條」的漁主人張順來 了。張順見李逵無理取鬧,便與他交起手來。兩人從船上打到江岸, 又從江岸打到江里。張順水性極好,李逵不是他的對手。他將李逵按 在水裡,李逵被嗆得暈頭轉向,連聲叫苦。

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 見見宋江!」

原來,張順認得戴宗,平時又景仰宋江的大名,只是不曾拜識。 聽戴宗一喊,急忙將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戴宗向 張順介紹說:「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

張順道:「原來是李大哥,只是不曾相識!」

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

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個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一聲場不會相識。」幾個人聽了,都笑了起來。

(5)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水滸傳擴展閱讀:

一、成語出處:

《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 戴宗道:「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

二、成語釋義:

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表示經過交手,互相了解, 更加投合。

三、成語示例:

1.兩大武學門派不打不相識,從一開始的相互較勁,到後來聯手對抗英國殖民政府,一段英雄惜英雄的故事,葉問不僅武藝拔萃、濟弱扶傾,並盡現宗師風范與恢弘氣度。

2.張文祥、黃縱皆為草莽中人,與馬新貽不打不相識,並結為異性兄弟。

『陸』 【水滸傳】的成語故事簡介30字

逼上樑山
林沖,是北宋汴梁(今河南開封)八十萬禁軍教頭。他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沖帶著妻子去岳廟進香。途中遇見魯智深在耍渾鐵禪杖。眾人叫好,林沖過去看。魯智深與林沖一見如故,結為兄弟。這時,侍女錦兒慌忙報信說,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攔截。林沖急忙向魯智深告辭,去岳廟追歹徒。林沖抓住歹徒舉拳要打時,發現此人原是上司高俅的義子高衙內。高衙內一夥看那女子是林教頭的妻子,害怕打起來不是對手,便假惺惺地勸解:「衙內不認得,多有沖撞。」說罷將高衙內擁走。這時,魯智深趕到,聽明情況便要去追打高衙內,被林沖勸阻。林沖忍下了這口惡氣。 高衙內逃走以後仍不死心,還想霸佔林妻。他與高太尉設計,以看刀為由將林沖騙進高府,誣陷林沖持刀闖入白虎堂,將他下獄拷打。高俅一夥不便在京公開殺害林沖,便將林沖發配滄州(今河北)充軍,買通差人,陰謀在路經野豬林時將他殺害。魯智深暗中保護林沖,大鬧野豬林,高俅的陰謀未能得逞。 到滄州後,林沖被分配看管大軍草料場。高俅父子賊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往滄州,火燒草料場。這樣即使林沖不被燒死,也會因草料場失火而被處死。當草料場起火燃燒時,林沖聽到高俅的心腹們得意地談論暗害自己的計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將仇人殺掉。以後,林沖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樑山」比喻被迫進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柒』 水滸傳中的成語故事

七上八下
成語故事:

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向官府告狀,催逼知縣抓人,誰知知縣貪圖了賄賂,不肯主持公道。武松決定親自報仇,於是就在家裡擺下酒席,請街坊鄰居作證親審潘金蓮。
武松請到四家鄰居,加上王婆和嫂嫂潘金蓮,共六人。對門鄰居賣冷酒店的胡正卿,也在應邀之列。胡正卿原是吏員出身,見此事關系重大,不肯來作證。武松不管他,硬拉了過來。
安排坐定。武松攏條凳子,卻坐在橫頭,叫士兵把前後門都關了,那後面的士兵只是來篩酒,武松只是客套一番,也不說干什麼。
眾人懷著鬼胎,正不知怎地。看看酒至三杯,那胡正卿便要起身,說道:「小人忙些個。」武松叫道:「去不得!既來到此,便忙也坐一坐。」
「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自尋思道:『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如何卻這般相待,不許動身?』只得坐下。武松道:『再把酒來篩。』士兵斟到第四杯酒,前後共吃了七杯酒過,眾人卻似吃了呂太後一千個筵宴。」(《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
接著,武松審問潘金蓮、王婆,讓胡正卿一一記錄在案。審問完畢,武松親手血刃了潘金蓮,又去殺了西門慶,終於報了殺兄之仇。
「七上八下」 形容心神不定。也指零落不齊或紛亂不齊。

『捌』 關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3個

1:武松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興不多事,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岡克上,應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繼續往前走。 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2:逼上樑山,豹子頭林沖,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他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沖帶著妻子去岳廟進香。途中遇見花和尚魯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渾鐵禪杖。眾人齊聲叫好,林沖也被吸引過去觀看。魯智深與林沖兩個好漢一見如故,結義為兄弟。正在這時,侍女錦兒慌忙報信說,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攔截。林沖急忙向魯智深告辭,去岳廟追趕歹徒。林沖抓住歹徒舉拳要打時,發現此人原來是他的頂頭上司、奸臣高俅的義子高衙內。高衙內一夥一看那女子是林教頭的妻子,害怕打起來不是對手,便假惺惺地勸解:「衙內不認得,多有沖撞。」說罷將高衙內擁走。這時,魯智深也急忙趕到,聽明情況便要去追打高衙內,被林沖勸阻。林沖忍下了這口惡氣。
高衙內逃走以後仍不死心,還想霸佔林妻。他與高太尉一起設計,以看刀為由將林沖騙進高府,誣陷林沖持刀闖入白虎堂,將他下獄拷打。高俅一夥不便在京公開殺害林沖,便將林沖發配滄州(今屬河北省)充軍,買通差人,陰謀在路經野豬林時將他殺害。魯智深暗中保護林沖,大鬧野豬林,高俅的陰謀未能得逞。
到滄州後,林沖被分配看管大軍草料場。高俅父子賊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滄州,放火燒草料場。這樣即使林沖不被燒死,也會因草料場失火而被處死。當草料場起火燃燒時,林沖聽到高俅的心腹們得意地談論暗害自己的計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將仇人一個個殺掉。以後,林沖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樑山」比喻被迫進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3:七上八下,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向官府告狀,催逼知縣抓人,誰知知縣貪圖了賄賂,不肯主持公道。武松決定親自報仇,於是就在家裡擺下酒席,請街坊鄰居作證親審潘金蓮。
武松請到四家鄰居,加上王婆和嫂嫂潘金蓮,共六人。對門鄰居賣冷酒店的胡正卿,也在應邀之列。胡正卿原是吏員出身,見此事關系重大,不肯來作證。武松不管他,硬拉了過來。安排坐定。武松攏條凳子,卻坐在橫頭,叫士兵把前後門都關了,那後面的士兵只是來篩酒,武松只是客套一番,也不說干什麼。眾人懷著鬼胎,正不知怎地。看看酒至三杯,那胡正卿便要起身,說道:「小人忙些個。」武松叫道:「去不得!既來到此,便忙也坐一坐。」「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自尋思道:『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如何卻這般相待,不許動身?』只得坐下。武松道:『再把酒來篩。』士兵斟到第四杯酒,前後共吃了七杯酒過,眾人卻似吃了呂太後一千個筵宴。」(《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接著,武松審問潘金蓮、王婆,讓胡正卿一一記錄在案。審問完畢,武松親手血刃了潘金蓮,又去殺了西門慶,終於報了殺兄之仇。「七上八下」 形容心神不定。也指零落不齊或紛亂不齊。

『玖』 水滸里成語故事

水滸傳成語故事:負荊請罪

李逵在錯怪了宋江的時候,請吳軍師獻計,吳用道:「那你就光著膀子背上荊條去想宋江請罪吧!」。李逵光著膀子背著荊條去向宋江請罪,宋江道:「我賭的是你的腦袋,可不是負荊請罪,這樣吧,你若能抓住真凶,我就饒你

關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德薄才疏

德薄才疏,出自《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一般情況下用來形容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謙辭。

『拾』 水滸傳人物介紹與成語故事

魯智深---倒拔楊柳
林沖---逼上樑山
宋江---替天行道
李逵---忠心耿耿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