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公務員考試中常考的成語典故

公務員考試中常考的成語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1-19 08:36:04

㈠ 公務員考試不得不知道的十個成語

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成語積累: 1)平時練題時多積累。 2)不熟悉的成語要查成語詞典,對於特殊的成語要適當積累,日後隨時翻閱,積累詞彙。 3)分類歸納匯總積累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分類記憶,記憶一類詞彙的特殊用法即可,減少記憶量,同類詞彙匯總歸納也能夠加深記憶。依據近年公務員考試考情知,考查的成語有:鞭長莫及、不謀而合、如出一轍、文不加點、安土重遷、革故鼎新、微言大義、一得之間,等。考生可參考四川省考行測復習資料夯實行測理論基礎、了解行測答題技巧

㈡ 公務員考試必背的10組高頻成語

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成語積累:
1)平時練題時多積累。
2)不熟悉的成語要查內成語詞典,對於特殊容的成語要適當積累,日後隨時翻閱,積累詞彙。
3)分類歸納匯總
積累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分類記憶,記憶一類詞彙的特殊用法即可,減少記憶量,同類詞彙匯總歸納也能夠加深記憶。
依據近年公務員考試考情知,考查的成語有:
鞭長莫及、不謀而合、如出一轍、文不加點、安土重遷、革故鼎新、微言大義、一得之間,等。
考生可參考四川省考行測復習資料夯實行測理論基礎、了解行測答題技巧

㈢ 公務員考試中常見的成語典故知道多少

一、考試中出現過的
程門立雪:易錯點,程門立雪的主人公並非是「程」程頤。首先介紹一下這里的程頤,程頤乃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他一生不好功名,深受周敦頤《愛蓮說》的影響,「出淤泥而不染」以及儒家「誠」的思想的影響,自二十多歲起就在民間授徒講學,數十年如一日,對待學問的真誠使他成為天下學子心目中的賢師。讓他的名聲再一次抬升的事件就是我們程門立雪的主人公:游酢和楊時。二人都是少年神童,楊時還曾經做過一些年的官,為了精進學問,四十多歲毅然辭官,投身程頤門下,同樣游酢比楊時小幾歲,二人一同拜師。拜師那天,大雪紛飛,二人到了程頤講學的學館,發現老師正在靜坐修習,二人出於對老師的尊敬,沒有叫醒程頤而是靜靜等候在老師的身前,任大雪落在身上,等程頤醒來時,看到二人身上落滿了雪而眼裡卻沒有不耐煩或者是疲倦的神色。程頤大為感動,悉心教導二人。
指鹿為馬:易錯點:這個成語意在明知是錯的還說,而並非是不知道對錯瞎說。這個典故得主人公是趙高,趙高其人是秦二世時期的宰相,當時的他想謀權篡位,但是他不知道都有那些大臣是向著他的,所以就設法試探一下,於是他故意給秦二世獻上了一隻鹿,指著鹿說:「這是馬。」二世說道:「丞相弄錯了吧,把鹿看成是馬?」於是趙高問其他的大臣,有的不吭聲,有的說是鹿,有的說是馬。然後趙高就把說是鹿的大臣暗害了,這就是指鹿為馬的含義。
二:歷史人物成語典故
(一)病入膏肓——蔡桓公 諱疾忌醫——蔡桓公
《扁鵲見蔡桓公》以時間為序,寫扁鵲與蔡桓公的四次見面,又傳神地再現兩人見面時不同的神態、語言和性格,突出扁鵲慧眼識病,盡職盡責,敢於直言,機智避禍,和桓公的驕橫自信、諱疾忌醫。結尾,扁鵲不得不逃亡,暗示了專制君主統治下的殘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時醫過,防微杜漸的道理,頗能引人深思。典出《韓非子·喻老》。
(二)高山流水——俞伯牙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也比喻樂曲高妙。春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在《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補記:高山流水為我國十大古曲之一。其他九首為:十大古曲,則代表著經典之作,包括《高山流水》(古琴曲)、《廣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陽簫鼓》(琵琶曲)、《漁樵問答》(琴簫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漢宮秋月》(二胡曲)、《陽春白雪》(琵琶曲)。
(三)一諾千金——季布
一諾千金,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四)圍魏救趙——孫臏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她)撤兵的戰術。
交戰雙方:齊、魏
涉及人物:
齊:田忌、田嬰、孫臏
魏:龐涓、魏惠王、龐蔥
趙:趙成侯、丕選
(五)三令五申——孫武
「三令五申」是我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它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謂「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所謂「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三令」與「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將士應該在點陣中或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守則。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級命令告誡的含義。
(六)前倨後恭——蘇秦
前倨後恭,原指先傲慢而後恭敬。出自於《史記·蘇秦列傳》。戰國時期,蘇秦一開始游歷各國,得不到重用,回到家,嫂子也看不起他,後蘇秦執掌六國相印,他嫂子對其特別恭敬。

㈣ 公務員考試成語高頻詞

國家公務員考試近年部分常考成語:
南轅北轍--想到達南方,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大相徑庭--指事物區別明顯,意見、看法截然不同。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比喻事情簡單。
手到擒來--原指作戰一下子就能把敵人捉拿過來,後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費力就做好了。
唾手可得--比喻很容易就得到了。
日新月異--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變化。指發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
日異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異。形容變化大。
翻天覆地--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也形容事情鬧得很兇。
驚天動地--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倚馬可待--靠著即將出征的戰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寫得快。
信手拈來--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地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比喻事情簡單。
穩操勝券--比喻有充分的把握取得勝利。
人跡罕至--幾乎沒有人到的地方。指荒涼偏僻的地方。
荒無人煙--形容地方偏僻荒涼,見不到人家。
司空見慣--形容經常看到的事物,不足為奇。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止盡。比喻事物變換之快並且多。
屢見不鮮--多次見到就不覺得新奇了。
頂禮膜拜--原指跪下兩手伏地,頭頂著佛的腳,是一種佛教最高的敬禮方式。後形容對人崇拜恭敬到了極點。
並駕齊驅--並排套著的幾匹馬一齊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包羅萬象--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
博大精深--多形容理論、學識、思想、作品等廣博豐富,深奧精微。

㈤ 公務員考試中常用成語,近義詞,虛詞辨析

1.文不加點
【錯誤理解】對於此成語,容易出現望文生義的情況,容易理解成「文章沒有標點」,這就大錯特錯了!
【正確釋義】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比喻作文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出自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2.差強人意
【錯誤理解】不能讓人滿意。
【正確釋義】原指能振奮人的意志,表示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資治通鑒·漢記》:「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 漢 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3.不刊之論
【錯誤理解】不能刊登的言論。
【正確釋義】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的精準得當,無懈可擊。
嚴復《原強》:「學問之士,倡其心理,事功之士,竊之為術,而大有功焉。故曰:民智者,富強之願。此懸諸日月不刊之論也。」
4.不忍卒讀
【錯誤理解】讀物沒什麼可看的。
【正確釋義】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
除了以上成語,高頻易錯成語還有不足為訓、望其項背、目無全牛等等,這些成語的意思你都了解嗎?近幾年公務員考試中邏輯填空這一部分呈現高頻詞彙增多的趨勢,這對我們考生來說是一個好的消息,但是我們該如何積累更高效,中公教育專家在這里給大家一些小建議:
第一:反復研讀真題,真題中所有出現過的成語都要熟練掌握,不僅要懂得其含義,還要了解其用法。
第二:成語要一組一組的積累,形似、意近放在一塊記憶。比如,當我們做題看到「南轅北轍」,我們能聯想到含義與之相近的「背道而馳」「針鋒相對」「分道揚鑣」,就放在一塊兒積累。
第三:勤查字典,只要是感覺比較模糊的詞語就要查字典,准確記憶,才能在近義詞同時出現時准確區分。

㈥ 公務員考試常用成語600例

網路文庫來就有 01、空穴來自風:空穴是來風的條件,既能來風,必有空穴,傳聞有一定根據。大多用來表示毫無根據,完全用反了。 02、三人成虎:傳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誤解為團結合作力量大。 03、美輪美奐: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麗。媒體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語,錯。 04、炙手可熱:形容人很有權勢,含貶義。媒體擴大其使用范圍,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離其本義。 05、侃侃而談:「侃侃」本為剛直之意。談得理直氣壯才叫侃侃而談。人們大多用此語形容聊天,屬誤用。

㈦ 公務員考試不常見的一些成語

雖然沒有成語,但這20句名言在公務員考試中很實用!

  1.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2、為官應立「公僕志」,從政最貴「愛民心」。

3.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司馬遷

4、從來治國者,寧不忘漁樵。(明•謝榛)

5、公其心,萬善出。——明·方孝孺

6、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清·何啟

7、公正不但必須做到,為了令人信服,它還必須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8、公正是賞罰公明者的美德。——亞里士多德

9、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劉。——淮南子

10、即使全世界都毀滅了,正義是不能沒有的。——羅曼·羅蘭

11、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魯迅

12、一絲一毫關乎節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會毀了我們一生的名譽。——林達生

13、虛假的坦白實在是一個可怕的事情。——巴爾扎克

1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

1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6、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7、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程頤

18、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19、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機謀,而是斗爭和艱難,激情和痛苦。——托馬斯·曼

20、遵照道德准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亞里士多德

㈧ 公務員考試備考:公務員考試常識高頻成語大

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成語積累: 1)平時練題時多積累。 2)不熟悉的成語要查成專語詞典,對於特殊的屬成語要適當積累,日後隨時翻閱,積累詞彙。 3)分類歸納匯總積累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分類記憶,記憶一類詞彙的特殊用法即可,減少記憶量,同類詞彙匯總歸納也能夠加深記憶。依據近年公務員考試考情知,考查的成語有:鞭長莫及、不謀而合、如出一轍、文不加點、安土重遷、革故鼎新、微言大義、一得之間,等。考生可參考四川省考行測復習資料夯實行測理論基礎、了解行測答題技巧

㈨ 公務員考試 常識專項之100個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列印

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