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2016全國卷三成語

2016全國卷三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08:54:58

Ⅰ 全國卷成語原意能不能用

照單全收
zhào dān quán shōu
【解釋】指按照禮單的數目全部接受

【出處】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回》第六回:「答俗語說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與他較量,照單全收了罷。」

【結構】偏正式

【用法】作謂語;指全部接受

【例句】熊召政《張居正》第一卷第七回:「隆慶皇帝看後,頓時龍顏大悅,照單全收。」

【成語故事】明朝時期,宰相嚴嵩專權,他貪污受賄是家常便飯,過生日時大操大辦,官員們給他送上各地的奇珍異寶,如《清明上河圖》等。有些拍馬屁的官員擔心自己送的禮品白送了,就把禮單遞到嚴嵩的手裡。嚴嵩毫不客氣說:「照單全收。」

Ⅱ 近幾年新課標全國卷對成語的考查有什麼特點

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對熟語的考查一般集中在對成語的考查上,就新課標全國卷來講,題干明確的范圍就是「成語」。從命題的設錯角度分析,其情況大致是這樣的:

一、望文生義
如慣用語的意義都是字面意義的引申和比喻意義,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其意義,就容易出現望文生義的錯誤。如「潑冷水」不是說「把冷水潑出去」,而是指「挫傷人的積極性或讓人清醒」。再如「差強人意」「不刊之論」「首當其沖」「望其項背」「不足為訓」「文不加點」等都可能因望文生義而誤用。如:
他的作文向來是文不加點,不知該在什麼地方斷句,常常給人不知所雲的感覺。
名師指津:文不加點:形容文章寫得快,不用塗改就寫成。句中誤解為「文章不加標點」之意,犯瞭望文生義的錯誤。
二、用錯對象
每個成語的使用都有其適用的對象,如果在使用時不分對象,就會張冠李戴,鬧出笑話。如:「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在會場外擺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龍,產品供不應求。」「車水馬龍」是說車輛往來不絕或形容繁華的情景。與人們爭著購買鮮花的語境不合。有些成語有固定的使用范圍,如果不顧成語使用的對象和范圍就亂用成語,很容易造成「牛頭不對馬嘴」的後果。如:
①登上黃山光明頂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連,鱗次櫛比,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際。
②疾控中心專家認為,因為並非所有出現流感樣症狀的人都會看醫生、采樣和進行甲流病毒檢測,所以現在所監測到的甲流病例僅僅是鳳毛麟角。
名師指津:①鱗次櫛比: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②鳳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或事物。
三、搭配不當
詞語有自己的詞性,成語也有,不了解成語的詞性,在運用時就可能出現搭配不當,以致結構混亂的現象。如:
①古人中不乏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
②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名師指津:以上兩例,命題者從成語與句子的語法關繫上,考查學生對句子主謂搭配知識掌握運用的情況。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它與前面的主語「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不能構成主謂關系,因而,無從搭配。「洗心革面」,喻徹底悔改,指人改過自新,它與刊物也無從搭配,因為刊物談不上「決心」,也談不上「悔改」。
四、褒貶誤用
成語也有感情色彩,運用時如不注意與全句內容和諧一致,就會形成誤用。如:
①近期,市內各大報紙對十大傑出青年的報道連篇累牘,連一貫以街頭巷尾的奇聞逸事為看點的個別小報也不得不選文登載。
②我記得,父親對我們兄弟三人沒有過好臉色,常常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
名師指津:連篇累牘:形容篇幅過長,文辭冗長。貶詞褒用,感情色彩不當。耳提面命: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他的耳朵叮囑;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褒詞貶用,也屬於感情色彩不當。
五、謙敬錯位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中就會產生錯誤。如:
老李從小就養成了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遇到問題,總是不恥下問,及時向同事、親朋好友甚至左鄰右舍請教。
名師指津:「不恥下問」意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恥。而句中說的是老李向同事、親朋好友甚至左鄰右舍請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識多少的問題,謙敬色彩不當。
六、自相矛盾
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沒有錯誤,但從邏輯事理的角度推敲則存在問題,主要表現為前後矛盾。如:「拖拉機司機急於趕路,不走公路,另闢蹊徑,沿著江邊小道行駛,不料駕駛失控,出了車禍。」「另闢蹊徑」原意是另外開辟一條路,即比喻另創一種風格或方法。這里如用原意,與「沿著江邊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語的意義和整個句子語義的比照,也極有可能使成語的意義和句子的語義矛盾。如:
近日,古城蘇州天氣漸暖,街道兩側玉蘭樹上的花蕾競相綻放,成為姑蘇城裡一道春意闌珊的美景,行人紛紛駐足觀賞。
名師指津:「春意闌珊」指春天就要過去了。闌珊,將盡,將衰。前後矛盾。
七、形近混淆
有些成語與其他成語由於讀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語素,在使用上極可能混淆。如:
眼下,報刊發行大戰硝煙漸起,有些報紙為了招徠讀者而故意編造一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其結果卻往往弄巧成拙。
名師指津: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應用「聳人聽聞」。
八、不合語境
成語有其特定的含義,成語的使用恰當與否,關鍵是看其是否符合語句表意的需要。如果與所在的語境不能協調,就是不恰當的。成語是在具體語言環境中使用的,這就必須與所在的語境保持協調一致,否則就會犯不合語境的錯誤。如:「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歡孩子,孩子也喜歡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用於困難環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給的環境卻洋溢著幸福氣氛,與語境不符。
現在還有很多司機不吸取血的教訓,仍然酒後駕車,對這種火中取栗的行為,公安交通部門還應加大處罰力度。
名師指津: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不合語境。

Ⅲ 11年高考語文全國卷的成語題的問題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這里說他帶有這種氣勢與後句 他要努力擺脫主觀印象式品評 語意上相矛盾,用了高屋建瓴一詞為弗萊的品評方式帶上了主觀色彩。

Ⅳ 2o15新課標全國卷1語文成語

一無所有抄yīwúsuǒyǒu
[釋義] 什麼都襲沒有(一:一概;完全)。
[語出] 《敦煌變文集·廬山遠公話》:「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近義] 空無所有 空空如也 兩手空空 身無長物 家徒四壁
[反義] 無所不有 無所不包 包羅萬象 應有盡有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與「一貧如洗」有別:~是直陳性的;可與比喻配合運用;所指不僅是財物;較為廣泛;適用對象也不僅是個人、家庭、范圍可擴大至集團、國家等;「一貧如洗」是比喻性的;不能再與比喻配合運用;所指以財物為主;適用對象僅是個人或家庭。
[例句] 解放前;我家是~。

Ⅳ 2018年語文全國卷高考成語列印

【成語】: 看殺衛玠
【拼音】: kàn shā wèi jiè
【解釋】: 衛玠:晉人,字叔寶,風採回極佳,為眾人所仰答慕。衛玠被人看死。比喻為群眾所仰慕的人。
【出處】: 《晉書·衛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舉例造句】: 衛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明·李贄《初潭集·師友十》�
【拼音代碼】: kswj
【近義詞】:
【反義詞】:
【歇後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為群眾所仰慕的人
【英文】:
【故事】: 西晉時期,太子洗馬衛玠很有才華,而且相貌堂堂,眉清目秀,堪稱一個美男子,少年時跟隨母親到京城投奔舅父,舅父經常在別人面前誇耀他,一時他的名聲很大,很多人前來爭相觀看與請教問題,27歲時因疲勞過度而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