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馬虎虎成語故事全文
有一個秀才 干什麼特別不專心 有一天他畫畫 先畫了一個馬頭 然後就出去了 回來的時候又想畫虎 於是又接了一個虎的身子 他的父親問他那是
什麼 他說"馬馬虎虎"了 於是就有了這個成語 也作"馬馬乎乎"
Ⅱ 成語故事馬馬虎虎讀後感怎麼寫
打馬虎眼
以似是而非的言詞和行動搪塞別人,邯鄲土語謂之「打馬虎眼」。這句土語是由「馬虎」一詞引申而來。「馬虎」是說一個人粗枝大葉,不細心,也說「馬馬虎虎」。
成語打馬虎眼
發音dǎmǎhuyǎn
解釋故意裝糊塗蒙騙人。
出處老舍《華實春秋》:「他這是打馬虎眼,麻痹我們大夥兒,假充好人,想混過這一關去!」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故意裝糊塗蒙騙人
英文:exploitother'scarelessness
日文:さばを読(よ)む,目をくらます,人の目をごま
典故
「馬虎」的由來,據說古時候有一個糊塗畫家作畫,他剛畫了一個虎頭,這時來了一位朋友想看他畫馬,畫家順筆一揮在虎頭下畫了個馬身子。朋友問他你這畫的是馬還是虎呢?畫家說「啊,都差不多,馬馬虎虎吧。」朋友走後,畫家把這幅畫掛在牆上,他的大兒子問他:「這畫上畫的是什麼?」畫家說:「是馬。」他的二兒子來了又問他,他說:「畫的是虎。」因此,畫家的兩個兒子對馬與虎辨別不清。有一天,畫家的大兒子遇到一隻老虎,以為是馬,想騎它,結果被老虎吃掉了。二兒子見到一匹馬,以為是老虎,嚇的驚慌失措,竟用弓箭把馬給射死了。於是,人們送給這位畫家一個綽號「馬虎先生」。
Ⅲ 馬馬虎虎成語故事
【成語】: 馬馬虎虎
【拼音】: mǎ mǎ hǔ hǔ
【解釋】: 指還過得去。亦形容版做事不認真權,不仔細。
【成語故事】:
馬馬虎虎出自於這樣一個典故,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麼,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Ⅳ 馬馬虎虎這個成語故事
馬馬虎虎
_網路漢語
[讀音][mǎ mǎ hū hū]
[解釋]指還過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出處]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近義]敷衍了事隨隨便便因陋就簡粗心大意丟三拉四丟三落四粗製濫造聊以塞責草率收兵
[反義]兢兢業業小心謹慎一絲不苟正兒八經
【成語故事】:
馬馬虎虎出自於這樣一個典故,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麼,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Ⅳ 成語故事馬馬虎虎
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麼,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馬馬虎虎: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