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帶撈月字的四字成語故事

帶撈月字的四字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9 09:45:18

㈠ 海底撈月的成語典故

應該是
【成語】:水中撈月

【拼音】:shuǐ zhōng lāo yuè

【解釋】: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費力氣。

【出處】: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示例】:恰便似沙裡淘金,石中取火,~。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

【近義詞】:竹籃打水、徒勞無益、水底撈明月

【反義詞】:立竿見影、行之有效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白費力氣

【英文】:make vain efforts

【日文】:無駄骨折(むだぼねお)り

【德文】:den Mond aus dem Wasser fischen wollen

(水中撈月,水中撈月)

比喻白費氣力,毫無成果。

元楊暹《劉行首》第三摺:「恰便似沙裡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

《初刻拍桉驚奇》卷二十:「子嗣之事,至此暮年,亦是水中撈月了。」

《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果然那和尚雲游不知去向,不要再水中撈月了。」亦作「水中捉月」。

《景德傳燈錄·永嘉真覺禪師》:「鏡里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㈡ 成語故事水中撈月

【成語故事】
孫悟空想超脫生死輪回,便穿大洲、過大洋到處去尋找。最後拜在菩提祖師門下,每日和師兄弟們學經論道,掃地鋤園,不覺過了六、七年。
一日,祖師問悟空:「你想學什麼?」悟空說:「但憑尊祖教誨。」
祖師問:「教你請仙扶鸞、趨吉避凶,如何?」悟空問:「可得長生么?」祖師說:「不能!」悟空說:「不學!不學!」
祖師問:「教你看經念佛、朝真降聖,如何?」悟空問:「可得長生嗎?」祖師說:「不能!」悟空說:「不學!不學!」
祖師問:「教你守谷無為、打坐持齋,如何?」悟空問:「可得長生么?」祖師說:「不能!」悟空說:「不學!不學!」
祖師問:「教你采陰補陽、打鼎煉丹,如何?」悟空問:「也得長生么?」祖師說:「如想長生,卻如同『水中撈月』。」悟空問:「怎麼叫做『水中撈月』?」祖師說:「月亮在天空中,水中只有月亮的影子,雖然看得見,只是無法去撈,到底只能是空想罷了。」悟空說:「也不學!不學!」
祖師看悟空意志堅定,就把長生不老的方法傳給了悟空。

水中撈月
shuǐzhōnglāoyuè
[釋義]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語出] 明·羅貫中、馮夢龍《平妖傳》第十五回:「這些眾人當作一場生意;見神見鬼;東訪西問;那有消息;正是:『水中撈月何曾有;海底尋針畢竟無。』」
[正音] 中;不能讀作「zhònɡ」。
[近義詞] 竹籃打水 徒勞無益
[反義詞] 立竿見影 行之有效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㈢ 水中撈月是不是成語故事

水中撈月是個傳說寓言故事,講得是一群猴子掛著樹上一個接一個去水中撈月亮才發現月亮原來好好的掛在天上,這是小學的一篇課文啊.
後來也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費力氣.
《水中撈月》源出佛教的一個寓言故事,據《僧祇律》載:佛以諸比丘說,過去世時,伽屍國波羅奈城有五百隻獼猴,一日在林中玩耍,來到一井邊,獼猴主見井水中有一月亮(影子),於是對同伴說: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們應把它撈出來,以免世間長夜暗冥.眾猴不知如何下手,獼猴主見井水中有一樹,乃說: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於是眾猴展轉相捉,樹弱枝折,群猴都掉進井水裡了.佛陀以此故事喻那些自以為是,分不清是非虛實,害己害人的外道邪師.

㈣ 成語故事《水中撈月》

水中撈月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費力氣。
[拼音]
shuǐ zhōng lāo yuè
[出處]
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近義]
竹籃打水 大海撈針 鏡花水月 徒勞無益 ...
[反義]
瓮中捉鱉 立竿見影 行之有效

㈤ 大海撈針的成語故事

大海撈針沒有成語故事。

拼音:dà hǎi lāo zhēn

意思:在大海里撈一根針,比喻范圍大,沒有線索,事情很難辦成,無從尋覓,含有白費力氣之意。

示例:要打聽前任巡檢太爺家眷的下落,那真是大海撈針一般,問了半天,沒有人知道的。(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七回)

出處:明王錂《春蕪記·定計》:覓利如大海撈針,攪禍似乾柴引火。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這卻是大海撈針似的,那裡捉得他著。

(5)帶撈月字的四字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反義詞:易如反掌

讀音:yì rú fǎn zhǎng

易如反掌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像翻一下手掌那樣容易,比喻事情很簡單非常容易完成。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以齊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白話譯文:商朝國君武丁使諸侯前來朝拜並且佔有天下,就像把這一切玩弄於手掌一樣容易。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大思想家孟子主張推行「仁政」、「王道」,他的弟子公孫丑問他到齊國去能否像管仲、晏嬰一樣有所作為。孟子很不高興,說:「管仲輔佐齊桓公,晏嬰輔佐齊景公,是因為齊國地廣人多,推行王道統一天下就像翻轉手掌那樣容易。」

㈥ 關於月亮的四個成語,並寫出典故和定義

眾星攢月:許多星星聚集、環繞著月亮。比喻眾人擁戴一人或眾物圍繞一物。出自五燈會元·清涼益禪師法嗣·黃山良匡禪師》:「問:『眾星攢月時如何?』師曰:『喚甚麼作月?』」

月朗風清:月光明朗,微風清爽。形容美好寧靜的夜晚。 出自唐朝的《洛神傳》:「時月朗風清,曠善琴,遂取琴彈之。」

月缺花殘「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壞、摧殘。出自唐朝溫庭筠《金荃集•和王秀才傷歌姬》:「月缺花殘莫愴然,,花須終發月終圓。」

風花雪月:原古典文學中常用以作為描寫對象的四時景色。現多指詩文堆砌辭藻,內容限於寫景言情。比喻風流場中男女間的戀愛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出自宋朝邵雍《伊川擊壤集•序》:「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也?」

水中撈月(水中捉月)(海底撈月):到水裡撈月亮。比喻白費力氣,事情根本辦不到。出自明朝湯顯祖《牡丹亭冥誓》:「雖則似空中拈花,卻不是水中撈月。」關於月亮的成語

光風霽月:光風:指雨後初晴時的和風;霽月:雨或雪停止後的明月。指雨或雪過後天晴時風清月明的景象。比喻人心地光明、胸懷開闊、品格高尚。也比喻和平安寧的社會氣氛。出自宋朝丘宗《鷓鴣天》:「陸海蓬壺自有山,光風霽月未應慳。」

眾星捧月:天上眾多的星星襯托著月亮。比喻許多東西圍繞一個中心,或許多人簇擁一個他們推崇的人。出自《論語•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捧月。」

閉月羞花:閉月,也作「蔽月」使月亮躲藏起來,花兒感到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極美。出自元朝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花好月圓:花正盛開,月亮正圓的時候。比喻美滿,祝賀之辭。出自元朝石君寶《曲江池》第一折:「則合這好花休謝,明月常圓。」

花容月貌:花一樣的容顏,月亮似的面貌。形容女子美麗的容貌。出自明朝馮夢龍〈〈醒世恆言〉〉第25卷:「那娟娟小姐,花容月貌,自不必說。」關於月亮的成語

吟風弄月:吟:吟詠。指以風花雪月為題材吟詠寫作。指一些作品內容空虛無聊,脫離現實。出自元朝張養浩《普天樂》:「遊山玩水,吟風弄月,其樂無涯。」

近水樓台先得月:靠近水邊的樓台可以先看到月光。形容地處近處便可獲得優越機會,得到利益。出自宋朝陳義《寺居》:「樓台近水涵明鑒,草樹連空寫素屏。」

披星戴月:身披星光月色。形容早出晚歸,極端辛苦忙碌。出自元朝無名氏《冤家債主》:「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秋月寒江:秋夜皎潔的月亮,冬天清澈的江水。比喻有賢德的人心地純潔,清澈不染。出自宋朝黃庭堅《贈別李次翁》:「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樹枝。比喻科舉及第。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時,星星就顯得稀疏了。 出處: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例子: 李准《李雙雙》:「河灣子修堰壩的工地,~,小河水靜靜流入水渠。」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顆星星發出的亮光不如一個月亮發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質優。

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出自《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乎人乎!」

海底撈月: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關於月亮的成語

㈦ 水中撈月的成語故事



水中撈月


shuǐ
zhōng
lāo
yuè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費力氣。


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㈧ 水中撈月成語故事

水中撈月

【拼音】:shuǐ zhōng lāo yuè
【解釋】: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徒勞而無功。
【出處】: 源出佛教的一個寓言故事,據《僧祇律》載:佛以諸比丘說,過去世時,伽屍國波羅奈城有五百隻獼猴,一日在林中玩耍,來到一井邊,獼猴主見井水中有一月亮(影子),於是對同伴說: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們應把它撈出來,以免世間長夜暗冥。眾猴不知如何下手,獼猴主見井水中有一樹,乃說: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於是眾猴展轉相捉,樹弱枝折,群猴都掉進井水裡了。佛陀以此故事喻那些自以為是,分不清是非虛實,害己害人的外道邪師。
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永嘉真覺禪師》:「鏡里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示例】:恰便似沙裡淘金,石中取火,~。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
【近義詞】:竹籃打水、徒勞無益
【反義詞】:立竿見影、行之有效
【物理原理】平靜的水面相當於一個平面鏡。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像跟物體大小相等。我們看到的水中月亮只是月亮在平面鏡中所成的虛像。所以,在水中是不可能撈到月亮的。
【歇後語】:水中撈月——一場空
【語法】:偏正式;謂語、賓語;含貶義
【英文翻譯】:Squaring the circle

㈨ 成語故事 水中撈月

有隻小猴子在井邊玩,它往井裡一看,裡面有個月亮,小猴子叫著: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裡了!大猴子聽見了,跑過一看,跟著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裡了!老猴子聽見了,跑過來一看,也跟著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裡了!附近的猴子聽見了,都跑過來看大家跟著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裡了!咱們快把它撈上來!猴子們爬上了井旁邊的大樹,老猴子倒掛在大樹上,拉住大猴子的腳,大猴子也倒掛著,拉住另一隻猴子的腳,猴子們就這樣一隻接一隻一直掛到井裡,小猴子掛在最下面,小猴子伸手去撈月亮,手剛碰到水,月亮就不見了,老猴子一抬頭,看見月亮還掛在天上,喘著氣說:不用撈了!不用撈了!月亮好好的掛在天上呢!

㈩ 海底撈月 成語故事

海底撈月
hǎidǐlāoyuè
[釋義] 也作「水中撈月」、「海中撈月」。撈:撈取。從海中撈月亮。形容做事白費力氣;根本達不到目的。
[語出]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十七卷:「監安府也沒奈何;只得行個緝捕文書訪拿;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到別處去了。」
[正音] 撈;不能讀作「láo」。
[辨形] 撈;不能寫作「澇」。
[近義] 徒勞無功 海底撈針 枉費心機
[反義] 立竿見影行之有效
[用法] 用於難以實現的事情。含貶義。一般作賓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大海撈針」都有「白費力氣」之意。但~比喻目標怎麼努力也達不到;只是白費力氣;「大海撈針」比喻目標很難達到;但仍有達到的可能。
[例句]
①他費盡心機;耍盡手腕;終是~;一無所獲。
②茫茫人海;要找到一個不知姓名、地址的人真如~一樣。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