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故事大全初一

成語故事大全初一

發布時間: 2020-11-19 09:55:47

⑴ 我要讀英語作文,麻煩給我找篇關於成語故事的英語短文,短一點的,我是初一的,別太難

Peaches and Plums Do Not Have to Talk, Yet the World Beats a Path to Them--Natural Attraction(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u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206 B.C.- A.D.24)Period, there was a very famous general whose name was Li Guang. He was very brave and skillful in battle, and had fought more than seventy battles with the Huns, an ancient nationality in China.Having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war, he was deeply loved and esteemed by the officers and men as well as the common people. However,he did not claim credit for himself and become arrogant,although he held a high post,commanding a big army,and had rendered outstanding service in defending the county. He was not only polite and amiable, but also shared weal and woe with the soldiers. He always had the troops under his commandat heart,and whenever gifts were bestowed to him by the imperial government,he distributed the gifts to his officers and men. When marching, he enred the torments of hunger and thirst as the soldiers did when food and water were in short supply. When fighting, he charged at the head of his men,and ,when he gave the order,every soldier advanced bravely to engage in fighting,not fearing death.
When the sad news of the heath of General Li Guang reached the militaty camp,the officers and men of the whole army wept bitterly.
西漢時候,有一位勇猛善戰的將軍,名叫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領千軍萬馬,而且是捍衛國度的功臣,但他一點也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睦,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賞賜統統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給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飢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只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握犧牲。這是一位多麼讓人崇敬的大將軍啊!
後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並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紜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好漢。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芳香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貴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⑵ 初一上冊歷史書中的成語故事

1、卧薪嘗膽:

解釋: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2、指鹿為馬:

解釋: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

故事:秦末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故後假傳聖旨命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太子,他還想篡奪帝位,特地把一匹鹿當馬送給秦二世胡亥,胡亥說是鹿,趙高叫胡亥問群臣。群臣有些迫於丞相趙高的勢力違心說是鹿,只有部分說是鹿的大臣後被趙高所害。

3、破釜沉舟: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⑶ 沒聽過的成語故事並且要簡寫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後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麼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裡那麼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里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暗渡陳倉

⑷ 初一上冊《歷史》書中的成語故事

退避三舍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發生的一則故事: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斗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時的真實情況是:晉國對於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准備戰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後撤,以每天退一舍計,等於是退了三舍。鑒於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說: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對此,後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沖突。

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今河南南陽城西)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
東晉的時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堅,想要征服中原,統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調兵90 萬大軍浩浩盪盪地迫進淮河,進攻東晉。
弱小的東晉沉著應敵。大將謝石、謝玄率兵去淮河迎戰。
前秦王苻堅覺得自己有百萬強兵,糧草堆積如山,打一個弱小的晉朝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且應首戰告捷,一舉攻佔壽陽。苻堅自信必勝,於是派東晉降將朱序去謝營勸降,可是朱序到了那裡不但沒勸降反而告訴謝石說 :「秦軍雖誇口說有百萬強兵,可大部分還在路上,如果現在乘秦大軍未到,迅速打過去,敗其先鋒,後軍銳氣就可弱

⑸ 求一個成語故事,難度適合初一的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⑹ 初一成語故事閱讀與訓練

一鳴驚人

釋義:比喻平時不聲不響的人,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

齊威王之時喜隱(1),好為淫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史記·滑稽列傳》)

【注】(1)【隱】隱語。不把要說的意思明說出來,而借用別的話來表示。

【練習】

1、「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一句的停頓應該是:

A、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

B、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

C、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

D、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 答( )

2、將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百官荒亂,諸侯並侵

(2)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

3、淳於髡隱語中「(大鳥)三年不飛又不鳴」,是指齊威王「__________________」王的隱語中的「一飛沖天」,有事實加以印證,這個事實是__________________(皆引原文回答)

4、在文言里,常有句子成分的省略,有時需要補出省略的成分,才能理解句子,請補出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

(1)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2)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

(3)妻……紿雲:「不見。」嘿然大喜,齎葉入市,對面取人物。

4、一箭雙雕

釋義:比喻做一件事或採取一項措施,收到了兩方面的效果,也就是一舉兩得的意思。

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矯捷過人。……及突厥攝圖(1)請婚(2),周以趙王招女妻之。周與攝圖各相誇競,妙選驍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慶送千金公主至其牙(3)。前後使人數十輩,攝圖多不禮之;獨愛晟,每共游獵,留之竟歲。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攝圖喜,命諸子弟貴人皆相親友,冀昵近之,以學彈射。 (《北史·長孫晟傳》)

【注】(1)【攝圖】突厥國王名 (2)【周】指北周宣帝 (3)【牙】官署

1、翻譯正確的一句是:

(1)略涉書記,善彈工射

A、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擅長彈射的武藝。

B、大略閱讀過一點書籍,擅長彈琴,工於射箭。

C、大略涉及一點文書工作,擅長彈射的武藝。

D、普遍涉獵各種文字記錄工作,擅長彈琴,工於射箭。

答( )

(2)妙選驍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

A、(宣帝)精選勇猛矯健的人來充當使者,於是差遣長孫晟做副手

B、(攝圖)巧妙挑選勇猛矯健的人來充當使者,(宣帝)因而差遣長孫晟做副手。

C、(宣帝)巧妙挑選勇猛矯健的人來冒充使者,因而派遣長孫晟做副手。

D、(攝圖)精選勇猛矯健的人來冒充使,因而(宣帝)就派遣長孫晟做副手。 答( )

(3)周以趙王招女妻之

A、周宣帝讓趙王招來一個女子嫁給他

B、周宣帝派趙王招來他的妻子前往

C、周宣帝把趙王(名招)的女兒嫁給他

D、周宣帝讓趙王招來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答( )

2、指出加線詞的詞義和用法

(1)以趙王招女妻之( )( )

(2)妙選驍勇( )( )

(3)因遣晟副( )( )

(4)攝圖多不禮之( )( )

(5)命諸子弟貴人皆相親友( )( )

⑺ 2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梗概 初一歷史題

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
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於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
策,准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
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
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後
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於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
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
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
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
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
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
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裡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
下其手」了.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邯鄲學步:
河北邯鄲 戰國時期 燕國有幾個青年 羨慕趙國人走路
去邯鄲學 結果非但沒學成 `連自己怎麼走路也忘記了 只好爬回國
比喻生硬模仿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雞鳴狗盜】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秦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捨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准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麼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麼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後多用作貶義,比喻那些既無真才實學,也無堂皇風度,只不過略有低下本領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領或偷偷摸摸的行為}.


南轅北轍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