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與耳不有關的成語

與耳不有關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10:06:16

『壹』 與「耳」有關的成語

  1. 面紅耳赤、

  2. 耳聰目明、

  3. 掩耳盜鈴、

  4. 震耳欲聾、

  5. 耳熟能詳、

  6. 抓耳撓腮、

  7. 充耳不聞、

  8. 交頭接耳、

  9. 洗耳恭聽、

  10. 俯首帖耳、

  11. 耳濡目染、

  12. 如雷貫耳、

  13.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14.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15. 肥頭大耳、

  16. 隔牆有耳、

  17. 耳目一新、

  18. 歷歷在耳、

  19. 不堪入耳、

  20. 忠言逆耳、

  21. 掩人耳目、

  22. 耳不離腮、

  23. 耳聞不如面見、

  24. 言猶在耳、

  25. 袖手充耳、

  26. 賃耳佣目、

  27. 三耳秀才、

  28. 酒酣耳熱

  29. 耳聽心受、

  30. 雙珠填耳、

  31. 耳食之徒、

  32. 苦口逆耳、

  33. 耳順之年、

  34. 垂頭塞耳、

  35. 稗耳販目、

  36. 發明耳目、

  37. 撾耳撓腮、

  38. 耳不忍聞、

  39.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40. 耳鬢廝磨、

  41. 牆風壁耳、

  42. 盜鍾掩耳、

  43. 目達耳通、

  44. 疾雷不及塞耳、

  45. 屬垣有耳、

  46. 掩耳而走、

  47. 黃耳寄書、

  48. 屬人耳目、

  49. 善言不入耳、

  50. 接耳交頭、

  51. 耳虛聞蟻、

  52. 悅人耳目、

  53. 廢耳任目、

  54.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55. 帖耳俯首、

  56. 抓頭挖耳

  57. 耳口相傳、

  58. 眩目震耳、

  59. 舌敝耳聾、

  60. 鼎鐺有耳、

  61. 耳鬢相磨、

  62. 傾耳戴目、

  63. 兩豆塞耳、

  64. 方面大耳、

  65. 耳熱眼花、

  66. 附耳射聲、

  67. 耳視目聽、

  68. 耳目喉舌、

  69. 嵬眼澒耳、

  70. 迅雷不及掩耳、

  71. 眼花耳熱、

  72. 嵬目鴻耳、

  73. 耳目眾多、

  74. 三日耳聾、

  75. 耳聾眼黑、

  76. 口耳並重、

  77. 馬耳春風、

  78. 秋風過耳、

  79. 口耳之學、

  80. 濯纓洗耳、

  81. 在人耳目、

  82. 發皇耳目、

  83. 褎如充耳、

  84. 耳聞眼睹


『貳』 關於耳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耳的成語 :
面紅耳赤、

耳聰目明、

掩耳盜鈴、

震耳欲聾、

耳熟能詳、

抓耳撓腮、

交頭接耳、

充耳不聞、

俯首帖耳、

耳濡目染、

如雷貫耳、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洗耳恭聽、

掩人耳目、

耳目一新、

肥頭大耳、

隔牆有耳、

忠言逆耳、

歷歷在耳、

不堪入耳、

三耳秀才、

屬人耳目、

撾耳撓腮、

言猶在耳、

賃耳佣目、

雙豆塞耳

『叄』 包含耳不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 充耳不聞
【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
【解釋】: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處】: 《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舉例造句】: 這里袁伯珍只裝作充耳不聞,一面出了告示,按戶收起捐來。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九回
【拼音代碼】: cebw
【近義詞】: 不聞不問、裝聾作啞
【反義詞】: 洗耳恭聽
【歇後語】: 對牛彈琴;聾子戴耳機
【燈謎】: 龍;聾;裝聾;聾子打鈴
【用法】: 作謂語、定語;表示對別人的意見不在意

『肆』 跟耳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掩耳盜鈴、
耳濡目染、
震耳欲聾、
耳提面命、
耳熟能詳、
充耳不聞、版
隔牆有耳、
洗耳恭聽、
耳鬢權廝磨、
耳目一新、
如雷貫耳、
忠言逆耳、
交頭接耳、
耳順之年、
不絕於耳、
掩耳盜鍾、
面紅耳赤、
口耳相傳、
迅雷不及掩耳、
俯首帖耳、
耳聞目睹、

『伍』 與耳朵有關的成語

閉目塞聰 聰:聽覺敏銳,這里指聽覺。閉著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閉目塞聰,愛精自保。」
閉目塞聽 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閉目塞聰,愛精自保。」
蔽聰塞明 蔽:遮;聰:聽覺靈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擋住眼睛。比喻對客觀事物不聞不問。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二、是對於現實要『蔽聰塞明』,麻木冷靜,不受感觸,先由努力,後成自然。」
蔽明塞聰 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出處:宋·曾鞏《洪範傳》:「夫然,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
不痴不聾 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為不故作痴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出處:漢·劉熙《釋名》卷二:「不瘖不聾,不成姑公。」
充耳不聞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處:《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盜鍾掩耳 盜:盜竊;鍾:古代一種樂器。偷鍾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鼎鐺有耳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
出處: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太祖寵待趙韓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擅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
杜耳惡聞 塞住耳朵不願聽。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中》:「懷忠抱直之人,虛心謁見;便佞詭隨之說,杜耳惡聞。」
耳紅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於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一回:「忽見禁子走來,輕輕的向倪完耳邊說了幾句。倪完吃了一驚,不覺耳紅面赤。」
耳聾眼黑 指因突然遭到強烈刺激而耳朵變聾,眼睛變瞎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身體·耳聾眼黑》:「《傳燈錄》,百丈被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聾眼黑。」
耳聾眼瞎 指因突然遭到強烈刺激而耳朵變聾,眼睛變瞎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那個昏大官人就像耳聾眼瞎的一般。」
耳滿鼻滿 滿耳朵滿鼻子都是。形容聽得爛熟。
耳目股肱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然耳目股肱,寄於卿輩……事有不安,可極言勿隱。」
耳染目濡 染:沾染;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7回:「一來也是秉賦了澆漓的薄氣,二來又離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習就了那輕薄的態度。」
耳熱眼花 眼睛發花,耳朵發熱。形容飲酒微有醉意,精神興奮的感覺
出處:南朝·梁·簡文帝《箏賦》:「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
耳濡目擊 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明·李東陽《劉公神道碑銘》:「古者重世臣將家,蓋其韜略技藝,耳濡目擊,有不習而能者。」
耳濡目及 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明·吳承恩《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凡此諸條,耳濡目及,默化陰孚,匪言可悉。」
耳濡目染 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耳視目食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耳視目聽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出處:《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耳提面命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處:《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耳聽八方 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六回:「為將之道,須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耳聽心受 用耳朵聽,並記在心裡。

『陸』 與和耳有關的成語

與和耳有關的成語 :
面紅耳赤、
耳聰目明、
掩耳盜鈴、
震耳欲聾、
耳熟能詳、
抓耳撓腮、
充耳不聞、
交頭接耳、
洗耳恭聽、
俯首帖耳、
耳濡目染、
如雷貫耳、
掩人耳目、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肥頭大耳、
耳目一新、
歷歷在耳、
隔牆有耳、
忠言逆耳、
不堪入耳、
稗耳販目、
耳聞不如面見

『柒』 關於耳朵的成語有哪些

避人耳目
不絕於耳
不堪入耳
充耳不聞
出口入耳
垂頭塞耳
盜鈴掩耳
盜鍾掩耳
道聽耳食
東風吹馬耳
東風過耳
東風射馬耳
耳報神
耳邊風
耳鬢廝磨
耳聰目明
耳旁風
耳根清凈
耳紅面赤
耳目股肱
耳目一新
耳目昭彰
耳染目濡
耳濡目染
耳食之談
耳視目聽
耳熟能詳
耳提面命
耳提面訓
耳聽八方
耳聽心受
耳聞不如目見
耳聞目睹
耳聞目染
耳聞眼見
耳聞則誦
肥頭大耳

『捌』 與耳的有關的成語

與耳的有關的成語 :
面紅耳赤、
耳聰目明、
震耳欲聾、
掩耳盜鈴、
耳熟能詳、
抓耳撓腮、
充耳不聞、
交頭接耳、
俯首帖耳、
耳濡目染、
如雷貫耳、
掩人耳目、
耳目一新、
肥頭大耳、
歷歷在耳、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洗耳恭聽、
忠言逆耳、
隔牆有耳、
不堪入耳、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言猶在耳、
耳提面命、
帖耳俯首、
過耳春風、
順耳悅目、
道聽耳食、
逆耳忠言、
以耳代目、
發皇耳目、
善言不入耳、
捷雷不及掩耳、
耳虛聞蟻、
一人耳目、
耳不離腮、
逆耳利行、
酒酣耳熱、
耳食之徒、
隔窗有耳、
耳順之年、
耳目股肱、
耳聞眼睹、
賃耳佣目、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耳聽心受、
面命耳訓、
耳不忍聞、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盜鍾掩耳、
苦口逆耳、
耳鬢廝磨、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三耳秀才、
舌敝耳聾、
屬人耳目、
耳目眾多、
耳熱眼花、
雙珠填耳、
眼花耳熱、
傾耳戴目、
耳邊之風、
耳視目聽、
接耳交頭、
目達耳通、
廢耳任目、
兩豆塞耳、
疾雷不及塞耳、
黃耳寄書、
屬垣有耳、
濯纓洗耳、
耳口相傳、
方面大耳、
耳目喉舌、
耳鬢相磨、
耳後生風、
不絕於耳、
拭目傾耳、
嵬目鴻耳、
眼瞎耳聾、
佯打耳睜、
抓頭挖耳、
嵬眼澒耳、
六耳不同謀、
秋風過耳、
附耳射聲、
瞽曠之耳、
三日耳聾、
馬耳春風、
庸耳俗目、
西風貫驢耳、
耳聞不如目見、
疾雷不暇掩耳、
耳熱眼跳、
口耳之學、
附耳低語、
過耳秋風、
杜耳惡聞、
過耳之言、
長目飛耳、
洋洋盈耳、
耳軟心活、
耳聞能詳、
疾雷不及掩耳、
傾耳拭目、
風吹馬耳、
在人耳目、
迅雷不及掩耳、
撧耳頓足、
稗耳販目、
目擊耳聞、
撾耳揉腮、
躡足附耳、
耳食之言、
耳滿鼻滿、
掩耳而走、
聳耳聽聞、
春風不入驢耳、
垂頭塞耳、
垂首帖耳、
泯耳攢蹄、
眩目震耳、
洗耳投淵、
伏首帖耳、
附耳密談、
傾耳側目、
耳聾眼黑、
惹人耳目、
鼎鐺有耳、
悅人耳目、
發明耳目、
清耳悅心、
耳聽八方、
法不傳六耳、
雙豆塞耳、
口耳並重、
撾耳撓腮、
感心動耳、
聊復爾耳、
牆風壁耳、
搔頭抓耳、
言提其耳、
傾耳注目、
挖耳當招、
褎如充耳、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傾耳而聽、
當耳邊風、
垂耳下首、
東風射馬耳、
黃耳傳書、
賴有此耳、
妥首帖耳、
亂人耳目、
言不入耳、
豁人耳目、
附耳低言、
耳不旁聽、
出口入耳、
禾頭生耳、
耳目之欲、
袖手充耳、
耳聞不如面見、
東風吹馬耳、
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口耳相傳、
耳聞則誦、
耳聾眼花、
頓足捩耳。

『玖』 和耳字有關的成語

面紅耳赤、
耳聰目明、
掩耳盜鈴、
震耳欲聾、
耳熟能詳、
抓耳撓腮、
充耳不聞、
交頭接耳、
洗耳恭聽、
俯首帖耳、
耳濡目染、
如雷貫耳、
掩人耳目、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肥頭大耳、
耳目一新、
歷歷在耳、
隔牆有耳、
忠言逆耳、
不堪入耳、
稗耳販目、
耳聞不如面見、
耳食之徒、
屬人耳目、
善言不入耳、
迅雷不及掩耳
耳不離腮、
言猶在耳、
三耳秀才、
袖手充耳、
酒酣耳熱、
耳聽心受、
賃耳佣目、
掩耳而走、
發明耳目、
垂頭塞耳、
耳順之年、
耳不忍聞、
苦口逆耳、
雙珠填耳、
目達耳通、
疾雷不及塞耳、
屬垣有耳、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眩目震耳、
撾耳撓腮、
盜鍾掩耳、
牆風壁耳、
耳視目聽、
耳目眾多、
帖耳俯首、
耳鬢廝磨、
鼎鐺有耳
傾耳戴目、
馬耳春風、
耳虛聞蟻、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耳鬢相磨、
過耳春風、
黃耳寄書、
抓頭挖耳、
耳口相傳、
舌敝耳聾、
方面大耳、
眼花耳熱、
接耳交頭、
耳聾眼黑、
雙豆塞耳、
嵬眼澒耳、
耳提面命、
逆耳忠言、
廢耳任目、
三日耳聾、
口耳之學、
悅人耳目、
兩豆塞耳、
耳熱眼花、
不絕於耳、
附耳低言、
清耳悅心
嵬目鴻耳、
口耳並重、
拭目傾耳、
耳後生風、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當耳邊風、
東風射馬耳、
褎如充耳、
道聽耳食、
發皇耳目、
亂人耳目、
眼瞎耳聾、
耳目喉舌、
傾耳側目、
耳聞不如目見、
濯纓洗耳、
秋風過耳、
附耳密談、
疾雷不暇掩耳、
妥首帖耳、
附耳低語、
以耳代目、
過耳之言、
聊復爾耳、
隔窗有耳、
順耳悅目、
耳目股肱
耳食之言、
黃耳傳書、
賴有此耳、
六耳不同謀、
西風貫驢耳、
言不入耳、
垂首帖耳、
逆耳利行、
附耳射聲、
瞽曠之耳、
撾耳揉腮、
耳熱眼跳、
耳聞眼睹、
挖耳當招、
在人耳目、
疾雷不及掩耳、
豁人耳目、
耳聽八方、
法不傳六耳、
過耳秋風、
庸耳俗目、
春風不入驢耳、
佯打耳睜、
東風吹馬耳、
撧耳頓足、
耳聾眼花、
躡足附耳
伏首帖耳、
耳不旁聽、
口耳相傳、
傾耳拭目、
搔頭抓耳、
垂耳下首、
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言提其耳、
捷雷不及掩耳、
耳軟心活、
出口入耳、
洗耳投淵、
面命耳訓、
耳目之欲、
傾耳注目、
耳聞則誦、
洋洋盈耳、
風吹馬耳、
耳滿鼻滿、
傾耳而聽、
杜耳惡聞、
頓足捩耳、
耳邊之風、
目擊耳聞、
長目飛耳、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禾頭生耳
撧耳頓足: 用手抓耳,以腳頓地。形容束手無策。
掩耳偷鈴: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同「掩耳盜鍾」。
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言提其耳: 揪著他耳朵。指懇切地教誨。言,助詞。
以耳為目: 拿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比喻不親自了解情況,只聽信別人說的。
撧耳揉腮: 形容焦急無計的樣子。同「撧耳撓腮」。
庸耳俗目: 指學識淺薄的人。
游心駭耳: 發人遐想,動人聽聞。
眼花耳熱: 兩眼昏眩,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眼餳耳熱: 兩眼半睜半閉,朦朧而視,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洋洋盈耳: 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迅雷不及掩耳: 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洗耳拱聽: 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同「洗耳恭聽」。
妥首帖耳: 猶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馴服恭順。
塞耳盜鍾: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
塞耳偷鈴: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為。
如風過耳: 象風在耳邊吹過一樣。比喻漠不關心,不相關涉。
如雷灌耳: ①形容聲音大(多指語音)。②形容人的名聲很大。
秋風過耳: 象秋風從耳邊吹過一樣。比喻與己無關,毫不再意。
傾耳注目: 注目:集中視線注意看。原形容權勢極大,為眾敬畏。後也形容注意力極其集中。
傾耳而聽: 傾:歪,側著。側著耳朵仔細聽。
傾耳細聽: 側耳留意而聽。
清耳悅心: 耳為之清寧,心為之歡喜。形容樂曲美妙動人。
牆有耳: 比喻秘密易於外泄。同「隔牆有耳」。
爬耳搔腮: 指急切無奈的樣子。
飄風過耳: 比喻對某件事情漠不關心或不當一回事。
撓腮撧耳: 抓搔腮頰,揪扯耳朵。形容慌亂焦急。
逆耳之言: 聽起來不舒服的話(多指尖銳、中肯的勸告或批評)。
逆耳利行: 猶言忠言逆耳利於行。謂忠誠正直的話雖然不順耳,但有益於行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