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的成語

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10:12:38

❶ 求《懷安敗名》的翻譯。。。選自《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晉國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難的時候,晉國軍隊到蒲城去討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說:「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養生 的俸祿,得到所屬百性的擁護。有了百姓擁護就同君父較量起來, 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我還是逃走吧!」於是重耳逃到了狄國。 同他一塊兒出逃的人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國人攻打一個叫唐咎如的部落,俘獲了君長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把她們送給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魄,生下伯儔和 叔劉。他把叔隗給了趙衰做妻子,生下趙盾。重耳想到齊國去,對 季魄說:「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來,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說: 「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改嫁,就該進棺材了。還是讓 我等您吧。」重耳在狄國住了十二年才離開。

重耳經過衛國,衛文公子不依禮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鄉 下人討飯吃,鄉下人給了他一塊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 狐偃說:「這是上大的恩賜。重耳叩頭表示感謝,把泥塊接過來 放到了車上。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給他娶了個妻子,還給了他八十匹馬。 重耳對這種生活很滿足,但隨行的人認為不應這樣呆下去,想去別的地方,便在桑樹下商量這件事。有個養蠶的女奴正在桑樹上, 回去把聽到的話報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殺了,對重耳說:「你有遠行四方的打算吧,偷聽到這件事的人,我已經把她 殺了。」重耳說:「沒有這回事。」姜氏說:「你走吧,懷戀妻子和 安於現狀,會毀壞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與狐偃商量,用 酒把重耳灌醉,然後把他送出了齊國,重耳酒醒之後,拿起戈就 去追擊狐偃。

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長得連在一起,想看看他 的裸體。重耳洗澡時,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國大夫僖 負羈的妻子對她丈夫說:「我看晉國公子的隨從人員,都定以擔當 治國的大任。如果讓他們輔佐公子,公子一定能回到晉國當國君。 回到晉國當國君後,一定能在諸侯中稱霸。在諸侯中稱霸而討伐 對他無禮的國家,曹國恐怕就是頭一個。你為什麼不趁早向他表 示自己對他與曹君不同呢?」於是僖負羈就給重耳送去了一盤飯, 在飯中藏了一塊寶玉。重耳接受了飯食,將寶玉退還了。

到了宋國,宋襄公送給了重耳二十輛馬車。

到了鄭國,鄭文公也不依禮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勸鄭文公說: 「臣下聽說上天所贊助的人,其他人是趕不上的。晉國公子有三件 不同尋常的事,或許上天要立他為國君,您還是依禮款待他吧!同 姓的男女結婚,按說子孫後代不能昌盛。晉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 姬,他一直活到今天,這是第一件不同尋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國 外的災難,上天卻不讓晉國安定下來,大概是要為他開出一條路 吧,這是第二件不同尋常的事。有三位才智過人的賢士跟隨他,這 是第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晉國和鄭國是同等的國家,晉國子弟路 過鄭國,本來應該以禮相待,何況晉公子是上天所贊助的人呢?」 鄭文公沒有聽從叔詹的勸告。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款待重耳,並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 國,拿什麼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美女。寶玉和絲綢您都 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那些流散到 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麼來報答您呢?」楚成王說:「盡 管如此,總得拿什麼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 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較量一番。」楚國 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大而 生活儉朴,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度恭敬而待人寬厚, 忠誠而盡力。現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的人都憎恨他。我 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 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違背天意,必 定會遭大禍。」於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

❷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僖公二十三年

原文:

【經】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緍。夏五月庚寅,宋公茲父卒。秋,楚人伐陳。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傳】二十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於齊也。

夏五月,宋襄公卒,傷於泓故也。

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遂取焦、夷,城頓而還。子文以為之功,使為令尹。叔伯曰:「子若國何?」對曰:「吾以靖國也。夫有大功而無貴仕,其人能靖者與有幾?」

九月,晉惠公卒。懷公命無從亡人。期,期而不至,無赦。狐突之子毛及偃從重耳在秦,弗召。冬,懷公執狐突曰:「子來則免。」對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質,貳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數矣。若又召之,教之貳也。父教子貳,何以事君?刑之不濫,君之明也,臣之願也。淫刑以逞,誰則無罪?臣聞命矣。」乃殺之。

卜偃稱疾不出,曰:「《周書》有之:『乃大明服。』己則不明而殺人以逞,不亦難乎?民不見德而唯戮是聞,其何後之有?」

十一月,杞成公卒。書曰「子」,杞,夷也。不書名,未同盟也。凡諸侯同盟,死則赴以名,禮也。赴以名,則亦書之,不然則否,辟不敏也。

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慾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

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過衛。衛文公不禮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於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於諸侯。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啟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弗聽。

及楚,楚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內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請使衰從。公子賦《河水》,公賦《六月》。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

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譯文:
二十三年春季,齊孝公發兵進攻宋國,包圍緡地,討伐宋國不到齊國參加會盟。

夏季,五月,宋襄公死,這是由於在泓地戰役中受傷的緣故。

秋季,楚國的成得臣領兵進攻陳國,討伐陳國傾向宋國。於是佔領了焦、夷兩地,在頓地築城後回國。子文把這些作為他的功勞,讓他做令尹。叔伯說:「您打算把國家怎麼辦?」子文回答說:「我是用這個來安定國家的。有了大功而不居高位,這樣的人能夠安定國家的有幾個?」

九月,晉惠公死了。懷公即位,命令臣民不準跟隨逃亡在外的人。規定了期限,不回來的不赦免。狐突的兒子毛和偃跟隨重耳在秦國,不肯召他們回國。懷公抓住狐突,說:「兒子回來就赦免。」狐突回答說:「當兒子能夠做官,父親教他懂得忠誠的道理,這是古代的制度。名字寫在簡策上,給主子送了進見的禮物,如果三心二意就是罪過。現在下臣的兒子,名字在重耳那裡已經有年頭了,如果又召他回來,這是教他三心二意。父親教兒子三心二意,用什麼來事奉國君?刑罰的不濫用,這是君主的賢明,下臣的願望。濫用刑罰以圖快意,誰能沒有罪?下臣知道您的意思了。」晉懷公於是殺了狐突。

卜偃推說有病不出門,說:「《周書》上有這樣的話:『君主偉大賢明臣民然後順服。』自己如果不賢明,反而殺人以圖快意,不也很難辦事嗎?百姓看不到德行,反而只聽到殺戮,哪裡還能有什麼後代?」

十一月,杞成公去世。《春秋》記載稱「子」,因為杞是夷人。不記載名字,是由於沒有和魯國結過盟的緣故。凡是同盟的諸侯,死後就在訃告上寫上名字,這是合於禮的。訃告上寫上名字,《春秋》就加以記載,否則就不記載,這是為了避免弄不清楚而誤記。

晉公子重耳遭到禍難的時候,晉獻公的軍隊在蒲城攻打他。蒲城人想要迎戰,重耳不肯,說:「仰仗著國君父親的恩寵而享有奉養自己的俸祿,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擁護。有百姓的擁護而反抗,沒有比這再大的罪過了。我還是逃亡吧。」於是就逃亡到狄人那裡,跟隨的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攻打廧咎如,俘虜了他兩個女兒叔隗、季隗,送給公子。公子娶了季隗,生了伯儵、叔劉。把叔隗嫁給趙衰,生了盾。公子要到齊國去,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再改嫁。」季隗回答說:「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又再過二十五年改嫁,就要進棺材了。我等您。」重耳在狄國住了十二年才離開。

重耳經過衛國,衛文公子不依禮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鄉下人討飯吃,鄉下人給了他一塊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狐偃說:「這是上大的恩賜。重耳叩頭表示感謝,把泥塊接過來放到了車上。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給他娶了個妻子,還給了他八十匹馬。重耳對這種生活很滿足,但隨行的人認為不應這樣呆下去,想去別的地方,便在桑樹下商量這件事。有個養蠶的女奴正在桑樹上,回去把聽到的話報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殺了,對重耳說:「你有遠行四方的打算吧,偷聽到這件事的人,我已經把她殺了。」重耳說:「沒有這回事。」姜氏說:「你走吧,懷戀妻子和安於現狀,會毀壞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與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後把他送出了齊國,重耳酒醒之後,拿起戈就去追擊狐偃。

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長得連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體。重耳洗澡時,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國大夫僖負羈的妻子對她丈夫說:「我看晉國公子的隨從人員,都定以擔當治國的大任。如果讓他們輔佐公子,公子一定能回到晉國當國君。回到晉國當國君後,一定能在諸侯中稱霸。在諸侯中稱霸而討伐對他無禮的國家,曹國恐怕就是頭一個。你為什麼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對他與曹君不同呢?」於是僖負羈就給重耳送去了一盤飯,在飯中藏了一塊寶玉。重耳接受了飯食,將寶玉退還了。

到了宋國,宋襄公送給了重耳二十輛馬車。

到了鄭國,鄭文公也不依禮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勸鄭文公說:「臣下聽說上天所贊助的人,其他人是趕不上的。晉國公子有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或許上天要立他為國君,您還是依禮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結婚,按說子孫後代不能昌盛。晉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這是第一件不同尋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國外的災難,上天卻不讓晉國安定下來,大概是要為他開出一條路吧,這是第二件不同尋常的事。有三位才智過人的賢士跟隨他,這是第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晉國和鄭國是同等的國家,晉國子弟路過鄭國,本來應該以禮相待,何況晉公子是上天所贊助的人呢?」鄭文公沒有聽從叔詹的勸告。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款待重耳,並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麼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美女。寶玉和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那些流散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麼來報答您呢?」楚成王說:「盡管如此,總得拿什麼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較量一番。」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大而生活儉朴,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現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的人都憎恨他。我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等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違背天意,必定會遭大禍。」於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

秦穆公把五個女子送給重耳作姬妾,秦穆公的女兒懷嬴也在其中,有一次,懷嬴捧著盛水的器具讓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便揮手讓懷嬴走開。懷贏生氣地說:「秦國和晉國是同等的,你為什麼瞧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脫去衣服把自己關起來表示謝罪。

又有一天,秦穆公宴請重耳。狐偃說:「我比不上趙衰那樣擅長辭令,讓趙衰陪你去吧。」在宴會上,公子重耳作了一首《河水》詩,秦穆公作了《六月》這首詩。趙衰說:「重耳拜謝君王恩賜!」公子重耳走下台階,拜謝,叩頭。秦穆公也走下一級台階表示不敢接受叩謝的大禮。

趙衰說:「君王提出要重耳擔當輔佐周天子使命,重耳怎麼敢不拜謝?」

❸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的壁還的典故,詳細的那種的

查 左轉 僖公二十三年

原文:

【經】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緍。夏五月庚寅,宋公茲父卒。秋,楚人伐陳。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傳】二十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於齊也。

夏五月,宋襄公卒,傷於泓故也。

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遂取焦、夷,城頓而還。子文以為之功,使為令尹。叔伯曰:「子若國何?」對曰:「吾以靖國也。夫有大功而無貴仕,其人能靖者與有幾?」

九月,晉惠公卒。懷公命無從亡人。期,期而不至,無赦。狐突之子毛及偃從重耳在秦,弗召。冬,懷公執狐突曰:「子來則免。」對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質,貳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數矣。若又召之,教之貳也。父教子貳,何以事君?刑之不濫,君之明也,臣之願也。淫刑以逞,誰則無罪?臣聞命矣。」乃殺之。

卜偃稱疾不出,曰:「《周書》有之:『乃大明服。』己則不明而殺人以逞,不亦難乎?民不見德而唯戮是聞,其何後之有?」

十一月,杞成公卒。書曰「子」,杞,夷也。不書名,未同盟也。凡諸侯同盟,死則赴以名,禮也。赴以名,則亦書之,不然則否,辟不敏也。

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慾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

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過衛。衛文公不禮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於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於諸侯。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啟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弗聽。

及楚,楚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內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請使衰從。公子賦《河水》,公賦《六月》。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

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其中沒有「壁還「,不知您所指什麼

如果是」璧還「,則是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

如果指」乃饋盤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則其中反璧,不涉及什麼典故,就是歸還了玉璧的意思。反,通假返。

❹ 晉文公早年流亡之事記載於《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里。

晉公子重耳之亡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❺  崤之戰《左傳·僖公三十 二年、三十三年》全文翻譯

冬天,晉文公去世了。庚辰這一天,晉國要把晉文公的棺材停放在曲沃擇日安葬。護送棺柩的隊伍剛走出絳城,棺材裡就響起了像牛叫一樣的聲音。卜偃讓大夫們行跪拜禮,說:「國軍向我們發布戰爭命令,秦師將越過我國。我軍攻擊他們,必定能取得重大勝利。」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兵來襲擊,鄭國的國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為這事徵求蹇叔的意見。蹇叔說:「使軍隊勞累去襲擊遠方(的國家),不是我所聽說過的。軍隊勞累不堪,力量消耗盡了,遠方的君主防備著我們。恐怕不可以吧?(我們)軍隊的行動,鄭國一定會知道,勞師動眾而無所得,士兵們必然產生怨恨之心。況且行軍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秦穆公謝絕(蹇叔的勸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們帶兵從東門外出發。蹇叔為這事哭著說:「孟明,我今天看著軍隊出征,卻看不到你們回來啊!」秦穆公(聽了)派人對他說:「你知道什麼!(假如你只)活七十歲,你墳上的樹早就長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兒子加入這次出征的軍隊,(蹇叔)哭著送他說:「晉國人必然在崤山設伏兵截擊我們的軍隊。崤有南北兩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國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一定會死在這兩座山之間的峽谷中,我准備到那裡去收你的屍骨!」秦國的軍隊於是向東進發了。(魯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軍經過周都城的北門。(兵車上)左右兩邊的戰士都脫下戰盔,下車(致敬),接著有三百輛兵車的戰士剛下車又一躍而上。王孫滿這時還小,看到這種情形,向周王說:「秦國的軍隊輕狂而不講禮貌,一定會失敗。輕狂就少謀略,沒禮貌就紀律不嚴。進入險境而紀律不嚴,又缺少謀略,能不失敗嗎?」經過滑國的時候,鄭國商人弦高將要到周都城去做買賣,在這里遇到秦軍。(弦高)先送上四張熟牛皮,再送十二頭牛慰勞秦軍,說:「敝國國君聽說你們將要行軍經過敝國,冒昧地來慰勞您的部下。敝國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給一天的食糧;要走,就准備好那一夜的保衛工作。」並且派人立即去鄭國報信。鄭穆公派人到賓館察看,(原來杞子及其部下)已經捆好了行裝,磨快了兵器,喂飽了馬匹(准備好做秦軍的內應)。(鄭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辭,說:「你們在敝國居住的時間很長了,只是敝國吃的東西快沒了。你們也該要走了吧。鄭國有狩獵之地,秦國也有狩獵之地,你們回到該國的狩獵之地中去獵取麋鹿,讓敝國得到安寧,怎麼樣?」(於是)杞子逃到齊國、逢孫、揚孫逃到宋國。孟明說:「鄭國有準備了,不能指望什麼了。進攻不能取勝,包圍又沒有後援的軍隊,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滅掉滑國就回秦國去了。晉國的原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因為貪得無厭而使老百姓勞苦不堪,(這是)上天送給我們的好機會。送上門的好機會不能放棄,敵人不能輕易放過。放走了敵人,就會產生後患,違背了天意,就會不吉利。一定要討伐秦軍!」欒枝說:「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軍隊,難道(心目中)還有已死的國君嗎?」原軫說:「秦國不為我們的新喪舉哀,卻討伐我們的同姓之國,秦國就是無禮,我們還報什麼恩呢?我聽說過:『一旦放走了敵人,會給後世幾代人留下禍患』。為後世子孫考慮,可說是為了已死的國君吧!」於是發布命令,立即調動姜戎的軍隊。晉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為他駕御兵車,萊駒擔任車右武士。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這一天,(晉軍)在崤山打敗了秦軍,俘虜了秦軍三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而回。於是就穿著黑衣服給晉文公送葬,晉國從此開始形成穿著黑色孝服的習俗。(晉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晉襄公請求把秦國的三個將帥放回去,說:「他們的確是離間了我們秦晉兩國國君的關系。秦穆公如果得到這三個人,就是吃了他們的肉都不滿足,您何必屈尊去處罰他們呢?讓他們回到秦國去受刑,以滿足秦穆公的心願,怎麼樣?」晉襄公答應了她。先軫上朝見襄公,問起秦國的囚徒哪裡去了。襄公說:「夫人為這事情請求我,我把他們放了。」先軫憤怒地說:「戰士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他們從戰場上抓回來,一個女人的花言巧語就把他們從國內赦免了,毀了自己的戰果而助長了敵人的氣焰,亡國沒有幾天了!」不回頭,(面對晉襄公)吐了口唾沫。晉襄公派陽處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陽處父解下車左邊的驂馬,(假託)晉襄公的名義贈給孟明。孟明(在船上)叩頭說:「貴國國君寬宏大量,不把我們這些俘虜的血塗抹戰鼓,讓我們回到秦國去受死刑,如果國君把我們殺死,雖然死了,也將不磨滅。如果尊從晉君的好意赦免了我們,三年後將要來拜謝晉君的恩賜!」秦穆公穿著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對著被釋放回來的將士哭著說:「我違背了蹇叔的勸告,讓你們受了委屈,這是我的罪過。不撤換孟明的職務,這是我的錯誤,大夫有什麼罪呵!況且我不會因為一次過失而抹殺他的大功勞。」

❻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二十三年》譯文。「冬十一月已..................不鼓不成列」

十一月, 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宋軍已經排成戰斗的行列,楚國人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子魚說:「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陣勢,(子魚)再次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楚軍)擺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禁衛官殺絕了。 國人都責備宋襄公。襄公說:「君子不再殺傷已經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頭發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憑借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即使是亡國者的後代,(也)不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

❼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倒敘怎麼寫

僖公·僖公二十二年
【原文】
【經】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於升陘。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師敗績。
【傳】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須句,反其君焉,禮也。
三月,鄭伯如楚。
夏,宋公伐鄭。子魚曰:「所謂禍在此矣。」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發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
晉大子圉為質於秦,將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對曰:「子,晉大子,而辱於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從子而歸,棄君命也。不敢從,亦不敢言。」遂逃歸。
富辰言於王曰:「請召大叔。《詩》曰:『協比其鄰,昏姻孔雲。』吾兄弟之不協,焉能怨諸侯之不睦?」王說。王子帶自齊復歸於京師,王召之也。
邾人以須句故出師。公卑邾,不設備而御之。臧文仲曰:「國無小,不可易也。無備,雖眾不可恃也。《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猶無不難也,無不懼也,況我小國乎!君其無謂邾小。蜂蠆有毒,而況國乎?」弗聽。
八月丁未,公及邾師戰於升陘,我師敗績。邾人獲公胄,縣諸魚門。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老司》,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丙子晨,鄭文夫人羋氏、姜氏勞楚子於柯澤。楚子使師縉示之俘馘。君子曰:「非禮也。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逾閾,戎事不邇女器。」
丁丑,楚子入饗於鄭,九獻,庭實旅百,加籩豆六品。饗畢,夜出,文羋送於軍,取鄭二姬以歸。叔詹曰:「楚王其不沒乎!為禮卒於無別,無別不可謂禮,將何以沒?」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譯文】
二十二年春季,魯國討伐邾國,佔領須句,護送須句的國君回國,這是符合禮的。
三月,鄭文公到楚國去。
夏季,宋襄公進攻鄭國。子魚說:「所說的禍亂就在這里了。」
當初,周平王向東遷都洛陽的時候,辛有到了伊川,見到披著頭發在野外祭祀的人,說:「不到一百年,這里就要變成戎人居住的地方了!它的禮儀先就消失了。」秋季,秦國和晉國把陸渾之戎遷到伊川。
晉國的太子圉在秦國作人質,准備逃回晉國,對嬴氏說:「跟你一起回去么?」嬴氏說:「你是晉國的太子而屈居在秦國。你想回去,不也很應該嗎?我國君主讓婢子侍候你,為你捧著手巾梳子,是為了使你安心,跟你回去,就丟棄了國君的命令。我不敢跟從,也不敢泄露。」太子圉就逃回晉國。富辰對周襄王說:「請您把太叔召回來。《詩》說:『和他的鄰居融洽,姻親才能友好。』我國兄弟都不融洽,哪裡能埋怨諸侯的不順服?」周襄王聽了很高興。王子帶從齊國回到京師,這是周襄王把他召回來的。
邾人由於魯國幫助須句的緣故出兵攻打魯國。僖公輕視邾國,不作準備便去抵禦。臧文仲說:「國家無所謂弱小,不能輕視。沒有準備,人雖然眾多,還是不足依靠的。《詩》說:『戰戰兢兢,如同面向深淵,如同踩著薄冰。』又說:『謹慎又謹慎,上天光明普照,得到上天保佑不容易啊!』以先王的美德,還沒有不困難、沒有不戒懼的,何況我們小國呢?君王不要認為邾國弱小,黃蜂、蠍子都有毒,何況一個國家呢?」僖公不聽。八月初八日,僖公率軍與邾軍在升陘作戰,我軍大敗。邾軍獲得僖公的頭盔,掛在魚門上。
楚人進攻宋國以救援鄭國。宋襄公准備應戰,大司馬固勸阻說:「上天丟棄我們商朝後代已經很久了,您想復興它,這是違背上天而不能被赦免的。」宋襄公不聽。
冬季,十一月初一日,宋襄公與楚國人在泓水邊上作戰。宋軍已經排成隊列,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司馬說:「他們兵多,我們兵少,趁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請君王下令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渡過河以後還沒有排開陣勢,司馬又把剛才的情況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等楚軍擺開陣勢然後才攻擊他們,宋軍被打得大敗,宋襄公大腿後受箭傷,跟隨宋襄公的卿大夫子弟任護衛的被殲滅。都城裡的人都責怪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兩次傷害敵人,不擒捉頭發花白的敵人。古代的作戰,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雖然是殷商亡國的後裔,不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子魚說:「國君不懂戰爭。強大的敵人,由於地形狹隘而沒有擺開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把他們攔截而攻擊,不也是可以的嗎?可是還害怕不能取勝。現在強大的國家,都是我們的敵人,雖然是老頭子,捉了也不能放,管什麼頭發花白不花白。說明國家恥辱是什麼,以此教導士兵作戰,目的就是為了多殺敵人。敵人受傷而沒有死,為什麼不可以再次打擊他一次?如果愛惜敵人傷員而不再打擊,就應該一開始就不傷害他;愛惜那些頭發花白的人,就不如向他們投降。軍隊,由於有利才加以使用;戰鼓雷鳴,是用聲音來激勵士氣。有利而使用,在狹路攻擊是可以的;鼓聲大作鼓舞了士氣,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也是可以的。」
十一月初八日早晨,鄭文公夫人羋氏、姜氏在柯澤慰勞楚成王。楚成王派師縉把俘虜和被殺死的敵人的左耳給他們看。君子說:「這是不合於禮的。女人送迎不出房門,和兄弟相見不出門檻,打仗時不接近女人的用具。」初九日,楚成王進入鄭國接受享禮,主人敬酒九次,庭院里陳列的禮品有一百件,另外再加籩豆禮品六件。宴請完畢,夜裡出來,文羋送他到軍營里。楚成王帶了鄭國的兩個侍妾回去。叔詹說:「楚成王恐怕不得壽終正寢吧!執行禮節而最後至於男女混雜。男女混雜不能認為合於禮,他將怎麼能得到好死?」所以諸侯知道楚成王不能完成霸業。

❽ 翻譯《左傳.僖公三十年》中的記敘散文 燭之武退秦師

魯僖三十年九月十三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親近楚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 駐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 國君,敵軍一定會撤回去。」鄭文公聽從了佚之狐的建議。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壯的時候尚且比不上人家,現在老了,更做不了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沒能及早任用您,現在國家危急才來求 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 於是燭之武答應了。
夜裡。鄭國人用繩子把燭之武吊出了城。燭之武去見秦穆公說:「秦國和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要滅亡了。如果鄭 國滅亡了能對您有利,那麼冒昧地拿這件事麻煩您還值得。可是 越過一個國家而把遙遠的鄭國作為邊邑,您一定知道這樣做很困 難;如果這樣。哪裡用得著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實力呢?鄰國 實力增強了,您的實力就減弱了。如果留下鄭國作為東路上的主 人,秦國使臣來來往往,可以供給他們一些短缺的物資,對您也 沒有什麼害處。再說,您曾經給過晉惠公恩惠。他答應過把焦邑 和瑕邑給您,而他早上一過黃河、晚上就在那裡修築工事,這事 您是知道的。晉國何曾有過滿足的時候?它已經向東把鄭國當作 了邊界,又打算盡力向西擴張邊界;那時不損害秦國的利益,它 從哪裡去取得土地呢?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得到好處,還望您考慮 考慮這件事情吧!」
秦穆公聽了燭之武的話很高興,就同鄭國訂立了盟約,並派 大夫杞子、逢孫和楊孫駐守鄭國,自己領兵回國了。
晉國大夫狐偃請求進攻秦軍。晉文公說:「不能這么做。如果 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別人的力量去損 害別人,這是不仁義;失去了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用分裂來代 替團結一致,這是不武。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軍也離開了鄭 國。

❾ 行將就木是什麼意思

行將就木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相傳是左丘明所著。

原文: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釋義:我二十五年,還談什麼改嫁,都快要進棺材了。

示例: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行將就木,他們橫行霸道的日子不長了。

(9)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的成語擴展閱讀:

行將就木的近義詞

1、枯木朽株:比喻衰弱的力量、勢力,或衰老無用的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我雖比他富貴,但綾錦紗羅,也不過囊了我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過填了我這糞窟泥溝,富貴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

2、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

柔石《沒有人聽完她底哀訴》:「她氣息奄奄地在城腳下。」

3、油盡燈枯:比喻生命衰竭直至老死。

金庸《鹿鼎記》第六回:主後,你漸漸油盡燈枯,再過得一炷香時分,你便精力耗竭而死。

4、苟延殘喘: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

魯迅《<花邊文學>序言》:在這種明誅暗殺之下,能夠苟延殘喘,和讀者相見的,那麼,非奴隸文章又是什麼呢?

❿ 「退避三舍」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你知道這個成語與下列的哪個戰

C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