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成語故事教學方案
東漢末期,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因為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很聰明,特別擅長辭令,年紀不大,已在社會上享有盛名。
他10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小孔融很想見見這位大學者。一天,他來到李元禮的官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見只是一個孩子,就打算隨便把孔融打發走。孔融靈機一動,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他一定會見我的。」守門人通報後,李元禮感到有些奇怪,因為自己並沒有這樣一位親戚,不過還是決定見見孔融。
李太守見到孔融後,就好奇地問:「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後代,你是老子的後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所以他們是師生關系,所以說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原來,在中國歷史上,與孔子同時代的還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說,孔子當年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自稱學生,謙虛地向李聃請教。李元禮的家裡當時有很多賓客在座,大家對年僅10歲的孔融竟能這樣博學和隨機應變感到驚奇。
正在這時一個叫陳韙的人來拜訪李元禮。陳韙也是一名有些名氣的學者。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誰知陳韙卻不以為然,當著孔融的面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雖然很聰明,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言下之意,陳韙是一個庸才。陳韙被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後人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
㈡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熟能生巧公開課
熟能生巧 【解釋】: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示例】:要想掌握技術,只有勤學苦練,才能熟能生巧。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著這一點自誇。曾經他曾在自家的園圃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著的擔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著眼看他,久久地不離去。老翁見到陳堯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他也只不過微微地點點頭贊許這情況。 陳堯咨看到了,跑過來問道:「你也會射箭嗎?我射箭的本領難道不也很精湛嗎?」老翁說:「沒有什麼別的奧秘,只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陳堯咨聽後憤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技術!」老翁說:「憑著我倒油的經驗就可知道這個道理。」於是老翁取過一個葫蘆立放在地上,用銅錢蓋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倒進葫蘆,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不沾濕銅錢。老人說:「我這點手藝也沒有什麼別的奧秘,只是熟能生巧罷了。」陳堯咨見此,只好笑著尷尬地將老翁打發走了。
㈢ 幼兒園成語故事智力競賽設計
心猿意馬 xīnyuányìmǎ [釋義]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 [語出]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辨形] 猿;不能寫作「袁」。 [近義] 心煩意亂 心神不定 [反義]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用法] 用作貶義。多用來形容用心不專、浮躁。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㈣ 幼兒園比賽成語故事安排
活動目標:
1.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現自己的平台,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
2.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彙。
活動准備:
1.每個孩子事先准備一個成語故事
2.小禮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解比賽規則
1.要求幼兒口齒清楚、有表情、生動地講述故事。
2.可以適當地配上動作等肢體語言。
3.做有禮貌的小聽眾。
二、幼兒按順序進行比賽
三、請幼兒評選出最佳故事大王,並給獲獎的幼兒頒發獎品。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源於上學期期末,我發現我們班級的孩子語言處於一個瓶頸階段,想要表達卻找不到合適的詞語進行表達,而且孩子的白話比較多,介於這個原因,我想應該讓孩子更多地積累詞彙,而成語故事既可以讓孩子學習表達,更可以讓幼兒通過講述故事理解該成語的意思,幫助幼兒積累成語。
在此次成語故事比賽中,很多幼兒進行了精心的准備,其中家長的輔導也功不可沒。孩子們講述的故事有《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等,這些故事的寓意比較淺顯易懂,孩子們基本上能了解,但在日常表達過程中,怎樣去合理利用還是要有一個過程,日常的應用才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注重對孩子言語能力的提升。
在這次故事比賽中,孩子們的講述還是比較好的,基本上孩子都能將故事的意思表達清楚,有些孩子還能運用肢體動作,但也有一部分孩子還只是停留在背故事的階段,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還是要不斷加強。
在評選故事王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們的欣賞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民主選舉出來的選手確實是講述得比較好的,可見孩子有了一定的欣賞水平。
㈤ 幼兒園活動室成語故事圖片
【成語】: 風情月思
【拼音】: fēng qíng yuè sī
【解釋】: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
【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環記·韋皋結友》:「記當年與那人初見,只指望郵亭一夜姻緣,誰想他風情月思深留戀,殊甜靜,樂幽閑。」
【舉例造句】: 京兆府當年指腹,女貞觀重會玉簪;慢寫出風情月思,畫堂前侑酒承歡。 ★明·高濂《玉簪記·合慶》
【拼音代碼】: fqys
【近義詞】:風情月意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男女之間
幼兒園小朋友談戀愛了!
㈥ 幼兒園中班成語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怎麼寫
亡羊補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版不算晚。比喻出了權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結構】連動式。
【用法】~常和「未為晚」連用。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正音】亡;不能讀作「wànɡ」。
【辨形】補;不能寫作「朴」。
【近義詞】知錯就改
【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例句】他們單位昨天發生失盜後;領導立即~;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㈦ 幼兒園成語教案及反思
在《光的故事》的活動中涉及到兩個成語故事,由於這兩個成語故事淺顯易懂,內容也受小朋友的喜愛,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小朋友的興趣,我也因此引出了對成語故事的學習。 我覺得對大班幼兒,可以開展成語故事的教學。成語故事短小精悍,但是意義深厚,對幼兒進行教學,可以讓他們學到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雖然成語故事的語言有些文言文的特點,但是只要讓幼兒多接觸,還是能夠理解的。況且有許多成語故事已經翻譯成白話文了。即使是夾雜少許文言文的語言,讓幼兒接觸一下,也是很好的。能夠幫助他們學習這種語言的特點,對今後的語言學習也是有好處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幼兒擴大知識面,了解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很有好處。 成語故事的學習,我覺得讓孩子在家裡學習,形式比較好。因為,在家裡他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內容,並且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效果會更好,而且可以讓孩子將學到的成語故事到幼兒園來進行分享,這也能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慾望。另外,我們還要將小朋友學會的成語故事進行收集,然後展示出來給全體幼兒看,這樣能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現在,我每周安排兩次讓小朋友到家裡學習成語,他們能夠學到很多的成語,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拔苗助長》、《濫竽充數》等等成語,都是小朋友能理解的,又有故事情節的,小朋友喜歡聽的成語故事。他們學會之後,到幼兒園來講述,大家也能聽得懂。偶爾我會叫幾個小朋友解釋一下這個成語的意思,他們也能簡單地解釋清楚。 對學習成語,家長的反應也很好。這也可以說是我們一個新的嘗試。
㈧ 幼兒園成語故事
幼兒園成語故事
成語小故事《拒諫飾非》
兒童成語故事《鞠躬盡瘁》
兒童成語故事《橘化為枳》
兒童成語故事《舉案齊眉》
兒童成語故事《舉措失當》
兒童成語故事《舉一反三》
兒童成語故事《井底之蛙》
兒童成語故事《九牛一毛》
兒童成語故事《酒池肉林》
兒童成語故事《居安思危》
兒童成語故事《居心叵測》
兒童成語故事《噤若寒蟬》
成語小故事《近水樓台》
兒童成語故事《竭盡全力》
兒童成語故事《解衣推食》
兒童成語故事《借花獻佛》
兒童成語故事《金口木舌》
兒童成語故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成語小故事《狡兔三窟》
成語小故事《腳踏實地》
成語小故事《嗟來之食》
成語小故事《 結草銜環》
成語小故事《桀犬吠堯》
成語小故事《膠柱鼓瑟》
㈨ 幼兒園孩子講成語故事
守株待兔
shǒuzhūdàitù
[釋義]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語出] 漢·王充《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正音] 待;不能讀作「dǎi」。
[辨形] 待;不能寫作「侍」。
[近義] 刻舟求劍 墨守成規
[反義] 通權達變
㈩ 形容幼兒園的成語故事
形容幼兒的成語:
天真活潑
天真爛漫
伶牙利齒
少年老成
浩然正氣
率真可愛
活靈回活現
吊爾郎當
不修邊幅答
落落大方
秀外慧中
聰明伶俐
善解人意
深明大義
識得大體
知書達理
乳臭未乾
黃口小兒
弄鬼掉猴
踢天弄井
憨狀可掬
童言無忌
憨態可掬
牙牙學語
金童玉女
天真無邪
人小鬼大
童言無忌
古靈精怪
活潑開朗
垂髫稚子
總角之年
豆蔻年華
天真活潑
可愛無邪
童言無忌
冰雪聰明
粉雕玉琢
齒白唇紅
聰明伶俐
彬彬有禮
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