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潔身自好的意思
A. 和潔身自好意思相近的成語
明哲保身:【基本解釋】:明智的人善於保全自己。現指因怕連累自己而迴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拼音讀法】:míng zhé bǎo shēn
【使用舉例】:高節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漢,甚至於一些虛無主義者。(朱自清《論氣節》)
【近義片語】:潔身自好
【反義片語】:同流合污
【使用方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B. 「潔身自好」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誰口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潔身守道;不同世人陷乎邪。」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不與同朝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他常常一邊走,一邊吟唱著楚國的詩歌,心中牽掛著國家大事。一天,屈原來到湘江邊。一個漁夫見到他後驚訝地問:「你不就是屈大夫嗎?為何落到這般地步?」屈原嘆息道:「整個世道都像這泛濫的江水一樣渾濁,而我卻像山泉一樣清澈見底。」漁夫故意說:「世道渾濁,你為什麼不攪動泥沙,推波助瀾?何苦潔身自好,遭此下場。」屈原說:「我聽說一個人洗頭後戴帽,先要彈去帽上的灰塵;洗澡後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我怎麼能使自己潔凈的身軀被臟物污染呢。」漁夫聽這番話後,對屈原正直和高尚的品格十分敬佩,於是唱著歌,劃著船離開了。
C. 如何用詞語形容「一個不隨便,自愛、潔身自好的好女孩」
成語有:潔身自好、潔身自愛、清麗脫俗、出淤泥而不染、涅而不緇。
D. 形容一個人人不潔身自好的成語
水性楊花shuǐxìngyánghuā
[釋義] 像流水那樣易變;像楊花那樣輕飄。舊時比喻婦女在感情上不專一;作風輕浮。
[語出] 明·無名氏《小孫屠》:「你休得假惺惺;楊花水性無憑准」。
[辨形] 楊;不能寫作「揚」。
[近義] 搔首弄姿
[反義] 冰清玉潔 忠貞不渝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E. 潔身自好的成語
明哲保身:【基本解釋】:明智的人善於保全自己。現指因怕連累自己而迴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拼音讀法】:míng zhé bǎo shēn
【使用舉例】:高節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漢,甚至於一些虛無主義者。(朱自清《論氣節》)
【近義片語】:潔身自好
【反義片語】:同流合污
【使用方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F. 潔身自好成語故事
jié shēn zì hào
[釋義]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出處]
《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
G. 潔身自好的迷底打一成語
獨善其身
[dú shàn qí shēn]
原指獨自修養身心,保持個人的節操。後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事哲學。
語出《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趙岐註:「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解 釋
污濁的環境中能堅持美好品格
近義詞
自得其樂、潔身自好。
基本解釋
獨:唯獨;善:好,維護。原義是指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保持個人節操。現指在污濁的環境中能不受干擾地堅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比喻只顧自身而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
引證解釋
指注重自身修養,保持節操。後亦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身外事。
1、《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趙岐 註:「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2、《晉書·忠義傳論》:「且 裒 獨善其身,故得全其孝。」
3、《北史·袁翻傳》:「 翻 名位俱重,當時賢達咸推與之。然獨善其身,無所獎拔[2] ,排抑後進,論者鄙之。」
4、《陳書·虞荔傳》:「 高祖 遺 荔 書曰:『……當今朝廷惟新,廣求英雋,豈可棲遲東土,獨善其身?今令兄子將接出都,想必副朝廷虛遲也。』」[
5、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用 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個人修養
獨善其身·篆刻
【結 構】動賓式
近義詞
編輯
自得其樂、明哲保身、潔身自好。
相反詞
助人為樂、舍己為人、見義勇為。
押韻詞
低唱淺斟、事事躬親、美言市尊、吊膽驚心、力敵勢均、丹堊一新、匠石運斤、滌穢布新、返璞歸真、說古談今
成語典故
原文: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
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各國的君主嗎?我告訴你游說的態度:別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踐問:「怎樣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說:「尊崇德,喜歡義,就可以自得其樂。因此,士人失意時不失道義;得意時不離開道。失意時不失道義,所以自得其樂;得意時不離開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時,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時,修養品德以顯於世。失意時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時則拯濟天下。」
袖手天下 獨善其身
成語辨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謹守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最終到平定天下,可以說是數千年來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然而成功的時候少,失望的時候多,於是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積極而達觀的態度彌補無法完善的孤高理想,成為千年來儒家的信條。
窮達是身外事,只有道義是根本的,如孔子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進可攻,退可守,明哲保身,進退自如;當窮困不得志時,以獨善其身的清高安撫失落的心,飛黃騰達時,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警戒自己。如孟子誇贊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孟子這番話可以說是儒家發揮最極致的理想主義。
H. 潔身自好近似的成語
潔身自好近義詞:
恥與為伍,明哲保身,一塵不染,潔身自愛
I. 潔身自好的成語意思是什麼
潔身自好,漢語詞彙。
拼音:jié shēn zì hào
釋義: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
J. 與潔身自好意思相反的成語
潔身自好
【拼音】:jié shēn zì hào
【解釋】: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出處】:《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
【示例】: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有所不為,對國家的前途,憂心忡忡。 ★臧克家《老舍永在》
【近義詞】:明哲保身
【反義詞】:同流合污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