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甘棠遺愛成語出處

甘棠遺愛成語出處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08:12

1. 甘什麼遺什麼的成語

甘棠遺愛
[gān
táng

ài]
[釋義]
甘棠:木名,即棠梨;遺:留;愛:恩惠恩澤。舊時頌揚離去的地方官。
[出處]
唐·劉禹錫《答衢州徐使君》詩:「聞道天台有遺愛,人將琪樹比甘棠...

2. 來自成語故事的成語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掩耳盜鈴

English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買櫝還珠
發 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釋 義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 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示 例 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清·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

坐井觀天
一隻青蛙坐在井裡,一隻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遠處飛來。我在天空中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這個「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家喻戶曉,通常用來比喻某人的見識有限,眼光短淺;但是我認為這則故事在強調現在人們應該開闊思維、眼界放開的同時,卻忽視了其他值得關注的因素和信息,當我們再對這則成語故事分析後,會有更深刻和實際的啟示。

3. 稀有,不常見一點的成語,最好是出自古代書籍、寓言故事。

1、牛衣對泣,典故名,成語,典出《漢書·王章傳》。漢代王章為渚生學於長安,生病無被,躺在牛衣中,向妻涕泣、訣別。遂用「牛衣對泣」等謂夫妻共守貧窮,或形容寒士貧居困厄的凄涼之態。王章為諸生學於長安,生病無被,躺在牛衣中,向妻涕泣、訣別。後遂用「牛衣對泣、牛衣夜哭、牛衣當被、王章被、卧牛衣、眠牛衣、擁牛衣、泣牛衣、牛衣淚」等謂夫妻共守貧窮,或形容寒士貧居困厄的凄涼之態。
2、兀兀窮年:出自東漢·班固《漢書·王褒傳》,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勤勞不懈。比喻做事不辭勞苦。兀兀:勞苦的樣子。窮年:終年,一年到頭。現比喻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

3、蜀犬吠日[shǔ quǎn fèi rì]【解釋】: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出自】: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4、犀牛望月:出自南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比喻害怕類似的東西,亦指炎熱的暑天,另有神話傳說若干。

5、「黃鍾大呂」:典出《周禮註疏》卷二十二〈春官宗伯·大司樂〉。黃鍾,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一律。後遂以「黃鍾大呂」形容音樂或言辭庄嚴、正大、高妙、和諧。

6、白龍魚服: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份,改裝出行。比喻貴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測之虞。西漢·劉向《說苑·正諫》:「昔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 漢·張衡《東京賦》:「白龍魚服,見困豫且。」

7、不舞之鶴bù wǔ zhī hè【釋義】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8、 百巧千窮: bǎi qiǎo qiān qióng 釋義: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亦作「百巧成窮」。出處: 宋·陳師道《早起》詩:「有家無食違高枕,百巧千窮只短檠。」示例: 宋陳師道《寄單州張朝請》詩:「一言悟主心猶壯,百巧成窮發自新。」
9、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解釋】:曲:彎;突:煙囪;徙:遷移;薪:柴草。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出自】:《漢書·霍光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10、竹馬之交:成語,形容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語出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11、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連馬都抬起頭傾聽,不吃飼料。

12、牛溲馬勃[niú sōu mǎ bó]【解釋】:牛溲:牛尿,一說車前草,利小便;馬勃:可治瘡。比喻一般人認為無用的東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裡可成為有用的物品。

13、馬捉老鼠:比喻瞎忙亂。

14、一飯千金:比喻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漢 韓信 少貧,在 淮陰城 釣魚,有漂母見其飢,飯之。後 信 為 楚王 ,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後稱受恩重報為「一飯千金」。 唐 沉亞之 《旌故平盧軍節士》:「夫舉食於人,當渴飢之望也,一飯千金,未足者不能十金。」

15、七步之才:【解釋】:形容才思敏捷。【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16、狗尾續貂:貂不夠用了拿狗尾巴來頂替,指封官太濫。亦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狗尾續貂」這條成語,除了本來的意思,後來也用來比喻文章或辦事能力拙。 語出《晉書·趙王倫傳》:「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17、以鄰為壑[yǐ lín wéi hè]【解釋】: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裡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18、白雲蒼狗【解釋】:蒼:灰白色。浮雲象白衣裳,頃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出自】: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19、焚琴煮鶴【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篆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褌,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焚燒琴去煮白鶴。比喻隨意糟蹋[1] 美好的事物。
20、大而化之【解釋】:化:改變,轉變。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後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
21、不瘟不火: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處。也可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火爆。

22、上下其手【釋義】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解釋】是表示玩弄手法,顛倒是非的意思。
23、從一而終:指用情始終專一,多指封建禮教要求女子只能結一次婚,丈夫死了不能再嫁。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24、久假不歸[jiǔ jiǎ bù guī]【解釋】:假:借;歸:歸還。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25、細大不捐[xì dà bù juān]【解釋】:細:微,小;捐:舍棄。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

26、不忍卒讀[bù rěn zú dú【解釋】: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27、陳陳相因[chén chén xiāng yīn]【解釋】:陳:舊;因:沿襲。原指皇倉之糧逐年增加,陳糧上壓陳糧。後多比喻沿襲老一套,無創造革新。

28、胼手胝足:?[pián shǒu zhī zú] 【解釋】胼、胝:老繭。皮膚等的異常變硬和增厚,一般是指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者,手腳生繭。形容十分辛勤勞動。

29、蓬頭跣足[péng tóu xiǎn zú]【解釋】:蓬:散亂。跣:赤腳。頭發散亂,雙腳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狽或困苦之狀。亦作「披頭跣足」、「蓬頭赤腳」。

30、雲譎波詭[yún jué bō guǐ]【解釋】:譎:詭:怪異,變化。好像雲彩和水波那樣,形態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雲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後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31、蓬頭跣足péng tóu xiǎn zú【解釋】蓬:散亂。跣:赤腳。頭發散亂,雙腳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狽或困苦之狀。亦作「披頭跣足」、「蓬頭赤腳」。
32、瑕瑜互見[xiá yú hù xiàn]【解釋】:見:通「現」,顯現。比喻優點、缺點都有。
33、涸轍之鮒[hé zhé zhī fù]【解釋】: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幹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34、枯魚之肆[kū yú zhī sì]【解釋】:枯魚:干魚;肆:店鋪。賣干魚的店鋪。比喻無法挽救的絕境。【出自】:《莊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35、歧路亡羊[qí lù wáng yáng]【解釋】:歧路:岔路;亡:丟失。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出自】:《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36、小時了了[xiǎo shí liǎo liǎo]【解釋】: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37、代馬依風[dài mǎ yī fēng]【解釋】: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馬:北方產的良馬。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
38、車馬輻輳[chē mǎ fú còu]【解釋】:輻輳:形容人或貨物像車輪上的輻條聚集在車轂上一樣。指車馬集聚擁擠。【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兩旁歧途曲巷中,有無數的車馬輻輳,冠蓋飛揚,人往人來,十分熱鬧。」
39、信馬由韁[xìn mǎ yóu jiāng]【解釋】:信、由:聽任。騎著馬無目的地閑逛。比喻隨便走走。也比喻無主見,隨外力而轉移。
40、馬耳東風:【解釋】: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出自】: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41、馬上看花[mǎ shàng kàn huā]【解釋】:指粗略行事,走馬看花。【出自】:明·天然痴叟《石點頭·玉簫女再世玉杯緣》:「分明馬上看花,但過眼即忘,何嘗在意。」
42、長繩系日[cháng shéng jì rì]【解釋】:系:拴,縛。用長繩子把太陽拴住。比喻想留住時光。【出自】:晉·傅玄《九曲歌》:「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
43、不足為訓[bù zú wéi xùn]【解釋】:足:夠得上;訓:法則,典範。不值得作為效法的准則或榜樣。【出自】:明·胡應麟《詩藪續編》卷一:「君詩如風螭巨鯨,步驟雖奇,不足為訓。」
44、牛角掛書[niú jiǎo guà shū]【解釋】:比喻讀書勤奮。【出自】:《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45、圓木警枕[yuán mù jǐng zhěn]【解釋】: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出自】:宋·范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46、緣木求魚[yuán mù qiú yú]【解釋】: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47師心自用[shī xīn zì yòng]【解釋】:師心:以心為師,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形容自以為是,不肯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48、醍醐灌頂[tí hú guàn dǐng]【解釋】: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出自】: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49、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解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圍,叫皇頡作證,並向皇頡暗示,舉起手說:「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把手放下說:「此子可為穿封戍,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
50、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解釋】: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出自】:《晉書·王徽之傳》:「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51、割席分坐[gē xí fēn zuò]【解釋】:席:坐席。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52、管寧割席[guǎn níng gē xí]【解釋】:管寧:人名;席:坐卧用的編織物。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53、玉體橫陳:美人的身體橫卧著。

54、斷袖分桃:斷袖之癖指的是西漢的漢哀帝與董賢董聖卿的故事;講的是哀帝要起身上朝,但是睡在旁邊的董賢卻壓住了他的一個衣袖,哀帝不忍叫醒董賢,於是割斷了被董賢壓住的袖子。而分桃則是講春秋的衛靈公與彌子瑕。彌子瑕摘了桃子,先嘗甜不甜,然後將剩下的給衛靈公嘗。斷袖分桃流傳至今,已成為男同性戀的代名詞。
55、龍陽之好:古人把男同性戀稱為龍陽之好。這是個比較著名的中國同性戀故事,典出自《戰國策·魏策》中對魏王與龍陽君 的描述。現多指男子的同性戀。

56、殺妻求將[shā qī qiú jiàng]解釋】: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57、探驪得珠[tàn lí dé zhū]【解釋】:驪:古指黑龍。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出自】:《莊子·列禦寇》:「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58、虛與委蛇[xū yǔ wēi yí]【解釋】:虛:假;委蛇:隨便應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出自】:《莊子·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59、耳鬢廝磨[ěr bìn sī mó]【解釋】:鬢:鬢發;廝:互相;磨:擦。耳與鬢發互相摩擦。形容相處親密。【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 :「咱們從小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60、耳提面命[ěr tí miàn mìng]【解釋】: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出自】:《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61、虛懷若谷[xū huái ruò gǔ]【解釋】: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62、三蛇七鼠[sān shé qī shǔ]【解釋】:比喻為害的東西多。【出自】:清·翟灝《通俗編·禽魚》:「一畝之地,三蛇七鼠。」

63、十鼠同穴[shí shǔ tóng xué]【解釋】: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網打盡。【出自】:《三國志·魏書·鮑勛傳》:「勛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當令十鼠同穴。」

64、貓鼠同眠[māo shǔ tóng mián]【解釋】:貓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職,包庇下屬干壞事。也比喻上下狼狽為奸。

【出自】:《新唐書·五行志》:「龍朔元年十一月,洛州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嚙,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奸。」
65、貓鼠同乳【解釋】:比喻官吏失職,包庇下屬干壞事。也比喻上下狼狽為奸。同「貓鼠同眠」。
66、鼠牙雀角[shǔ yá què jiǎo]【解釋】:鼠、雀:比喻強暴者。原意是因為強暴者的欺凌而引起爭訟。後比喻打官司的事。【出自】:《詩經·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67、痴鼠拖姜[chī shǔ tuō jiāng]解釋】:亦作「痴鼠拖姜」。比喻不聰明的人自找麻煩。《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按俗語說便叫作『賣盆的自尋的』;掉句文便叫作『痴鼠拖姜,春蠶自縛』!」
68、偃鼠飲河[yǎn shǔ yǐn hé【解釋】:比喻所需極有限。【出自】:《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69、城狐社鼠[chéng hú shè shǔ【解釋】:社:土地廟。城牆上的狐狸,社廟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權勢作惡,一時難以驅除的小人。【出自】:《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晉書·謝鯤傳》:「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70、沈腰潘鬢[shěn yāo pān bìn]【解釋】:沈腰,沈約因病日瘦,腰帶逐漸寬松。潘鬢,潘岳的鬢發中年已斑白。沈腰潘鬢比喻男子的身體瘦弱,早生白發。亦作「潘鬢沈腰」。【出自】:南·李煜《破陣子》詞:「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71、看殺衛玠[kàn shā wèi jiè]【解釋】:衛玠:晉人,字叔寶,風采極佳,為眾人所仰慕。衛玠被人看死。比喻為群眾所仰慕的人。【出自】:《晉書·衛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72、擲果盈車:潘安人長得很美,駕車走在街上,連老婦人為之著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車里丟,都將車丟滿了。比喻女子對美男子的愛慕與追捧
73、華封三祝[huá fēng sān zhù]【解釋】:華:古地名。封:疆界,范圍。華封:華州這個地方。華州人對上古賢者唐堯的三個美好祝願。即:祝壽、祝富、祝多男子,合稱三祝。【出自】:《莊子外篇·天地篇》:「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壽…聖人富…聖人多男子。」
74、鶴歸華表[hè guī huá biǎo]【解釋】:感嘆人世的變遷。
【出自】: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
75、寒木春華[hán mù chūn huá]【解釋】:寒木不凋,春華吐艷。比喻各具特色。
76、蕭郎陌路[xiāo láng mò lù]【解釋】:蕭郎:舊時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陌路:過路人。比喻女子對原來愛戀的男子視若路人,不願或不能接近。【出自】:唐·崔郊《贈婢詩》:「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76、慘綠少年[cǎn lǜ shào nián]【解釋】:慘綠:淺綠,指服色。原指穿淺綠衣服的少年。後指講究裝飾的青年男子。【出自】:唐·張固《幽閑鼓吹》:「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
77、雲泥異路[yún ní yì lù]【解釋】:像天上的雲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懸殊。【出自】: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閑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雲泥異路又如許。
78、偃鼠飲河:比喻所需極有限。田鼠到河邊喝水,一會就喝飽了。形容胃口不大,要求不高。
79、梧鼠技窮[wú shǔ jì qióng]【解釋】:梧鼠:即「鼯鼠」,為鼣鼠之誤。比喻才能有限。【出自】:《荀子·勸學》:「騰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80、鴻儔鶴侶[hóng chóu hè lǚ]【解釋】:鴻、鶴皆為群居高飛之鳥,因用以比喻高潔、傑出之輩。【出自】:唐·黎逢《貢舉人見於含元殿賦》:「今則凝神注目,無非綉戶金鋪;接踵比肩,盡是鴻儔鶴侶。」
81、銜華佩實[xián huá pèi shí]【解釋】:銜:包含;華:比喻文采;佩:佩帶;實:果實,比喻文章的思想內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開花結果。【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征聖》:「然則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
82、紆佩金紫[yū pèi jīn zǐ]【解釋】:身佩印綬。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綬色。【出自】:漢·蔡邕《陳太丘碑文》:「紆佩金紫,光國垂勛。」
83、有腳陽春[yǒu jiǎo yáng chūn]【解釋】:承春:指春天。舊時稱贊好官的話。【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84、才貫二酉[cái guàn èr yǒu]【解釋】: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出自】:據《太平御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85、火傘高張[huǒ sǎn gāo zhāng]【解釋】: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出自】:唐·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太補闕》詩:「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86、杏雨梨雲[xìng yǔ lí yún]【解釋】:杏花如雨,梨花似雲。形容春天景色美麗。
87、火龍黼黻[huǒ lóng fǔ fú]【解釋】:原指火形和龍形的文彩,後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猶如補綴百家之衣。【出自】:《左傳·桓公二年》:「火龍黼黻,昭其文也。

88、范張雞黍[fàn zhāng jī shǔ]【解釋】:范:範式;張:張劭;雞:禽類;黍:草本植物,指黍子。範式、張劭一起喝酒食雞。比喻朋友之間含義與深情。【出自】:《後漢書·範式傳》載:「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89、齒如瓠犀【拼音】chǐ rú hù xī【解釋】瓠犀:瓠瓜的籽。形容牙齒潔白整齊。【出處】《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淺笑盈盈酒窩俏,美目顧盼眼波俏。
90、螓首蛾眉(qín shǒu é méi)指寬寬的額頭,彎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91、手如柔荑: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形容女子的手像柔嫩的白茅,指手很白皙。
92、翩若驚鴻[piān ruò jīng hóng]【解釋】:比喻美女的體態輕盈。【出自】: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洛神)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93、張敞畫眉:zhāng chǎng huà méi解釋:張敞:漢時平陽人,宣帝時為京兆尹。張敞替妻子畫眉毛。舊時比喻夫妻感情好。
94、助我張目[zhù wǒ zhāng mù【解釋】:張目:睜大眼睛,比喻張揚氣勢。比喻得到別人的贊助,聲勢更加壯大。【出自】: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墨翟不好伎,何為過朝歌而回車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車之縣,想足下助我張目也。」
95、甘棠遺愛[gān táng yí ài]【解釋】:甘棠:木名,即棠梨;遺:留;愛:恩惠恩澤。舊時頌揚離去的地方官。【出自】:《詩經·周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96、盤木朽株,pán mù xiǔ zhū,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出處】:《後漢書·循史傳·孟嘗》:「盤木朽株,為萬乘用者,左右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眾之所貴。」
97、延頸鶴望[yán jǐng hè wàng]【解釋】:像鶴一樣伸長頸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出自】:《三國志·蜀書》:「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漢之士,延頸鶴望。」
98、破瓜之年[pò guā zhī nián]【解釋】: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出自】:宋·陸游《無題》詩:「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
99、兔起鶻落[tù qǐ hú luò]【解釋】:鶻:打獵用的鷹一類的猛禽。兔子剛跳起來,鶻就飛撲下去。比喻動作敏捷。也比喻繪畫或寫文章迅捷流暢。【出自】:宋·蘇軾《文與可畫雲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
100、以蠡測海[yǐ lǐ cè hǎi]【解釋】:蠡:貝殼做的瓢。用貝殼來量海。比喻觀察和了解很狹窄很片面。【出自】:漢·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101、 七月流火: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火:火星。
102、 日長一線:指冬至後白晝漸長。
103、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誘惑,不動心。
104、 毫發不爽:一點也不差。爽:差錯,失誤。
105、積毀銷骨:眾人不斷的毀謗,可以置人於死地。銷:熔化。
106、一傅眾咻:一個人教,許多人擾亂。咻:教。
107、 人浮於事:人員數量多於工作所需,人多事少。浮:超過。
108、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不能理解為「冷得不能出聲」。
109、空谷足音:比喻極難得的音訊或事物。不能理解為「傳播聲音(空谷傳聲)。
110、炊沙作飯:並非形容生活艱難,而是比喻白費氣力,勞而無功。
111、米珠薪桂:形容物價昂貴,並非「把珍珠當米粒,把桂木當柴薪,比喻揮霍無度」。
112、倚馬可待:站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

4. 我們現在使用的成語中哪些是由詩經中引用的

一、出自《詩經·國風》的成語
1、【詩經·國風·周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輾轉反側——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赳赳武夫——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2、【詩經·國風·召南】
鵲巢鳩占——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憂心忡忡——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有女懷春——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3、【詩經·國風·邶風】
泣涕如雨——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悠悠我思——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新婚燕爾——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我心悠悠——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攜手同行——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4、【詩經·國風·庸阝風】
胡天胡帝——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5、【詩經·國風·衛風】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螓首蛾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泣涕漣漣——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二三其德——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言笑晏晏——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6、【詩經·國風·王風】
遇人不淑——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7、【詩經·國風·鄭風】
人言可畏——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孔武有力——羔裘豹飾,孔武有力。
邂逅相遇——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8、【詩經·國風·魏風】
夙夜無寐——予季行役,夙夜無寐。

9、【詩經·國風·唐風】
碩大無朋——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悠悠蒼天——父母何食?悠悠蒼天!

10、【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在水一方——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11、【詩經·國風·曹風】
衣冠楚楚——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12、【詩經·國風·豳風】
七月流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萬壽無疆——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風雨漂搖——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二、出自《詩經·大雅》的成語
1、【詩經·大雅·文王之什】
自求多福——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小心翼翼——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天作之合——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2、【詩經·大雅·生民之什】
不可救葯——多將熇熇,不可救葯。
同仇敵愾——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3、【詩經·大雅·盪之什】
投桃報李——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進退維谷——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兢兢業業——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明哲保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愛莫能助——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長舌之婦——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三、出自《詩經·小雅》的成語
1、【詩經·小雅·鹿鳴之什】
兄弟鬩牆——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
壽比南山——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楊柳依依——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喬遷之喜——出於幽谷,遷於喬木。

2、【詩經·小雅·白華之什】
不醉無歸——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3、【詩經·小雅·彤弓之什】
載沉載浮——泛泛楊舟,載沉載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詩經·小雅·小旻之什】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巧言如簧——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生不逢辰——我生不辰,逢此鞠凶。

5、【詩經·小雅·桑扈之什】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綽綽有裕——此令兄弟,綽綽有裕。

四、出自《詩經·頌》的成語
1、【詩經·頌·閔予小子之什】
高高在上——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

2、【詩經·頌·商頌】
無所適從——寢成孔安,無所適從。

5. 甘棠遺愛的成語解釋

解釋:甘棠:木名,即棠梨;遺:留;愛:恩惠恩澤。舊時頌揚離去的地方官。

6. 幫我找一下這個成語

你那圖片上我看到有人用諧音的。 你也可以用
爬羅剔抉 [pá luó tī jué]
[釋義] 爬羅:搜集;版剔抉:權篩選。指廣泛地搜羅,精細地選擇。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佔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

7. 愛字結尾的成語有哪些

愛字結尾的成語有28個:

談情說愛、相親相愛、男歡女愛、不知自愛、你敬我愛、懷刑自愛、

你恩我愛、舐犢之愛、廝敬廝愛、秦歡晉愛、各有所愛、魚水之愛、

屋烏之愛、楚楚可愛、強食自愛、恩恩愛愛、分情破愛、你憐我愛、

遐思遙愛、甘棠遺愛、冰炭相愛、繾綣羨愛、高情厚愛、雞聲斷愛、

忍痛割愛、冬日可愛、你貪我愛、奪人之愛


列舉幾個解釋如下:

成語:男歡女愛

拼音:[nán huān nǚ ài]

釋義:男女親昵歡愛之詞。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這般會合;那些個男歡女愛;是偶然一念之差。」

例句:張恨水的作品大多以描寫~為主題。


名稱:不知自愛

拼音:bù zhī zì ài

解釋:不知道愛惜自己。

造句:父母師長如此愛護他。他卻~,自甘墮落,怎不令人痛惜!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世


成語:舐犢之愛

拼音:shì dú zhī ài

解釋:舐:舔;舐犢: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愛撫。比喻對子女的慈愛之情。

出處:猶懷老牛舐犢之愛。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楊彪傳》

造句:年輕的時候,總覺得父母對自己管束的太多,要求的太嚴,然而當歲月輪回,自己為人父母時,才發現父母對自己的舐犢之愛是那麼的深沉、那麼的無私。


成語: 楚楚可愛

拼音: chǔ chǔ kě ài

解釋: 形容陳設整齊,令人喜愛。

出處: 郁達夫《沉淪》:「庭內的假山如花草,布置得楚楚可愛。」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人或事物


成語:甘棠遺愛

拼音: [gān táng yí ài]

釋義:甘棠:木名,即棠梨;遺:留;愛:恩惠恩澤。舊時頌揚離去的地方官。

出 處:唐·劉禹錫《答衢州徐使君》詩:「聞道天台有遺愛,人將琪樹比甘棠。」

造句:做父母官的能愛民如子,替百姓伸冤理屈……地方上紳民無以為報,就公眾捐建這座去思碑,以為甘棠遺愛的紀念。


成語:忍痛割愛

拼音:rěn tòng gē ài

釋義:割愛:放棄心愛的東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棄心愛的東西。

出處:王朔《我是你爸爸》:「愛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後,我忍痛割愛。」

造句:我只好~了。

用法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違心地放棄

8. 帶甘成語有哪些

甘棠之惠

甘為戎首

甘心鈇鉞

甘心樂意

甘心情原

甘心情願

甘心屈從

甘心忍受

甘心如薺

甘心首疾

甘心受罰

甘心為伍

甘馨之費

甘言好辭

甘言厚幣

甘言厚禮

甘言美語

甘言媚詞

甘言蜜語

甘言巧辭

甘雨隨車

甘之如薺

甘之如飴

甘之若素

甘之若飴

甘旨肥濃

不甘雌伏

不甘後人

不甘寂寞

不甘示弱

齒甘乘肥

肥甘輕暖

分甘共苦

分甘絕少

分甘同苦

絕甘分少

論甘忌辛

食甘寢安

食甘寢寧

同甘共苦

同甘同苦

心甘情原

心甘情願

飫甘饜肥

自甘暴棄

自甘墮落

不知甘苦

啖以甘言

肥醲甘脆

好言甘辭

井以甘竭

苦盡甘來

樂貧甘賤

每食甘寢

美食甘寢

沛雨甘霖

柔風甘雨

善罷甘休

食不甘味

誓不甘休

死不甘心

隨車甘雨

魚懸甘餌

褕衣甘食

重賞甘餌

幣重言甘

久旱逢甘雨

絕少分甘

食不求甘

田野自甘

咽苦吐甘

9. 出自《詩經》的成語匯釋

1、【成語】: 哀鴻遍野

【拼音】: āi hóng biàn yě

【解釋】: 哀鴻:哀鳴的鴻雁。比喻啼飢號寒的災民。比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飢民。

【出處】: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

【舉例造句】: 我記得歷史上的羅馬何等殷闐繁盛,怎麼今日卻是哀鴻遍野,春燕無歸,滿眼凄惶。

【近義詞】: 啼飢號寒、餓蜉載道、民不聊生

【反義詞】: 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豐衣足食

2、【成語】: 愛莫能助

【拼音】: ài mò néng zhù

【解釋】: 愛:愛惜;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出處】: 《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舉例造句】: 收到各處的回信,只是寫些「愛莫能助」之類的抱歉話。

【近義詞】: 無能為力、力不從心、鞭長莫及

【反義詞】: 鼎力相助、捨己救人、相濡以沫

3、【成語】: 白駒空谷

【拼音】: bái jū kōng gǔ

【解釋】: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賢能者。比喻賢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後也比喻賢能者出仕而谷空。

【出處】: 《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舉例造句】: 我本漁樵,不是白駒空谷。

4、【成語】: 暴虎馮河

【拼音】: bào hǔ píng hé

【解釋】: 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出處】: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10. 愛的成語

一、愛不釋手

【含義】:意思是喜歡得捨不得放手。

【出處】: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譯文】:我一直喜歡他的詩文,一讀起他的文章,就捨不得放下。

二、愛莫能助

【含義】:意思是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出處】:《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譯文】:我細揣摩又核計,能舉起唯有仲山甫,別人愛他難相助。

三、舐犢之愛

【含義】:意思是母牛舔小牛表現對它愛護;比喻對子女的疼愛;亦作「舐犢之念」、「舐犢之私」、「舐犢情深」。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譯文】:這就好比是母牛舔小牛這樣的母愛啊。

四、甘棠遺愛

【含義】:意思是舊時頌揚離去的地方官。

【出處】:《詩經·周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譯文】:棠梨樹鬱郁蔥蔥,不剪不毀細細養護,曾是召伯休息處。棠梨樹鬱郁蔥蔥,不剪不折細細養護,曾是召伯停歇處。

五、愛禮存羊

【含義】:意思是由於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出處】:《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譯文】:子貢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廟的羊廢去不用。孔子說:「賜呀!你愛惜那隻羊,我則愛惜那種禮。」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