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錯誤類型ppt
Ⅰ PPT版看圖猜成語
看圖猜成語
成語】: 聲東擊西
【拼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解釋】: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處】: 《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舉例造句】: 蜀人或聲東擊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
Ⅱ 成語半途而廢故事ppt模板
解釋】
比喻沒有毅力或缺乏條件把事情做完。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有個名叫樂羊子的人,沒有遠大志向。他有一個賢慧聰明的妻子,經常勉勵他上進。
有一天,樂羊子拾到一塊黃金,他歡喜地拿給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氣地說:「這塊金子是別人掉在路上的,我們應該靠勞動掙錢啊!」樂羊子連忙拿起黃金,跑回原處,等待失主前來認領。有一位朋友勸樂羊子應該去求學。樂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議,妻子很高興,鼓勵他前去。
樂羊子在外面讀了一年書,總是想家,於是向老師請了假回家探望。當妻子得知樂羊子並沒完成學業時,非常傷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織的布剪成兩截。樂羊子大驚,問妻子這是為什麼?妻子說:「你求學應該是靠日積月累、刻苦鑽研才能學成,現在你中途回來,不是和這塊布一樣半途而廢了嗎?」
樂羊子聽了,深深受到感動,明白了妻子的苦心。從此,他發憤求學,整整過了七年,直到學業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Ⅲ 易錯成語100個介紹.ppt
高中要參加會考的課程叫必修,參加完會考後參加高考的課程叫選修! 例如:文科物理只用上到高二上學期,這些叫必修.而理科高二下學期還有一本書要上,這本就叫必修! 你要選修那些課程,要看你參加高考的所在地區!就中國現在的教育體制而言
Ⅳ 我想做個ppt,那種猜成語先把答案遮住,點一下就顯示的那種,謝謝大家!
可以搞個動畫效果遮住或者點擊插入
Ⅳ 最全看圖猜成語.ppt
兔死狐悲tùsǐhúbēi
[釋義]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傷。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悲痛傷感。悲:悲傷。
[語出] 元·馬鈺《蘇幕遮·看送孝》:「有微言;深可說。兔死狐悲;傷類聲凄切。」
[正音] 死;不能讀作「shǐ」。
[辨形] 狐;不能寫作「孤」。
[近義] 物傷其類
[反義] 幸災樂禍
[用法] 用作貶義。用來形容同類遇到不幸;不僅覺得悲傷;也感到自己的處境危險;不免為自己的命運擔憂。一般作謂語、賓語、分句。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此時望著馮去疾的屍首;他心裡非常痛楚;而且有一種~的感覺。
Ⅵ 成語結構類型講解ppt
別樹一幟 拼音: bié shù yī zhì 簡拼: bsyz 近義詞: 獨樹一幟、獨辟蹊回徑、標新立異、答別樹一旗 反義詞: 亦步亦趨、千篇一律、如出一轍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另創局面,自成一家 解釋: 別:另外;樹:建立;幟:旗幟。比喻與眾不同,另成一家
Ⅶ 不合語法的成語ppt1
因為瓜田李下的意抄思並襲非是形容有瓜田、李樹的田園風光,而是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這里誤用成語,不合語境。 出處: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解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在瓜田裡不提鞋子,在李樹下不整理帽子,以免被別人懷疑。因此,「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懷疑的場合了。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 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形容不跟別人說閑話。瓜田李下,讀音:【guā tián lǐ xià】近義詞:瓜李之嫌造句: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Ⅷ 成語誤用類型解析.ppt
(一)望文生義
有些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如果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成語的意義,而作出錯誤或片面的解釋,就造成成語的誤用。縱觀歷屆高考試題,此方面的內容幾乎年年出現。現就「望文生義」現象做如下分析:
1.不理解成語中的某個字、詞
例:(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真有點令人匪夷所思。(2009年海南、寧夏卷D項) 匪夷所思:匪,非;夷,平常;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像的。與句意不合。
2.不了解成語的來源
對於典故成語如世外桃源、目無全牛、五風十雨、火中取栗等需要整體把握,不能按照字面意義肢解、曲解成語。
例:(1)對茶的重視很不夠也說明了這一點,甚至形成偏見,以為中國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東西,檔次不如一些進口飲料。「下里巴人」原指流行於戰國時楚國的《下里》《巴人》兩首民間歌曲。後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藝作品,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而例句把其誤解成地位不高的人。
3.形近混淆
例:(1)廣交會為企業提供了內外貿對接的契機,但這種對接不可能一揮而就,絕大多數出口企業由於不熟悉國內市場,即使有意內銷也無從著手。(2009年山東卷D項)「一揮而就」應為「一蹴而就」。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就:成。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4.不符合語境
望文生義類成語中有很多誤用是不清楚成語的使用語境,導致不符合語境。這在2009年高考試題中表現最為明顯。
例:(1)這幾位大學畢業生雖然工作經驗欠缺,實踐能力不足,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他們決心自主創業,牛刀小試,開創一番新事業。(2009年四川卷A項)牛刀小試: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2) 2009年5月9日,我國著名相聲演員李文華老人溘然長逝,這讓他的老搭檔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極度的悲痛之中。(2009年四川卷C項)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過。形容當面錯過。
(3)四十年來,您培養的莘莘學子,或縱橫商海,運籌帷幄,或潛心學界,激揚文字……在個行各業的建設中,總是首當其沖。(2009年廣東卷C項)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與文意不合。
(4)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努力貫徹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決摒棄那種不尊重學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學方法。(2009年安徽卷C項) 耳提面命: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他的耳朵叮囑。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5)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沖擊,曾經富庶的大西洋某島國如今經濟狀況已如履薄冰,瀕臨「國家破產」的邊緣。(2009年安徽卷D項)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不用來形容情況、形勢危機。
(6)他是一個處事謹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願交往過深。(2009年重慶卷A項)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間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們的交往純屬友誼,不尚虛華。詞義與語境不符,「淡如水」不是交往淺的意思。
(7)老張按照慣例把買回來的對蝦和豬肉分別稱了稱,才發現他買的對蝦被偷工減料了,足足少了半斤。(2009年重慶卷D項)偷工減料:原指商人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產品質量,削減工料。現也指做事圖省事,馬虎敷衍。詞義與語境不符。應是缺斤短兩,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
(8)在某些傳染病暴發初期,醫學專家最感到左右為難的是,如何判斷和預測疫情的規模和發展趨勢,以便為公共決策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2009年山東卷A項)左右為難:左也難,右也難,兩邊為難。形容處於某種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如何判斷和預測疫情的規模和發展趨勢」不符合處於某種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
(二)用錯對象
成語往往有適用的范圍、對象,有主客、男女、長幼、謙敬之分,如分辨不清,就很容易使對象造成錯誤。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用於夫妻;萍水相逢、不期而遇,前者只用於陌生人初次見面等。
例:(1)身處春秋鼎盛的時代,我們這些身強力壯的青年應該奮發有為,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2009年全國卷ⅠB項)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齡;鼎盛,正當旺盛之時。比喻正當壯年。應用對象應該是人,不能用於修飾「時代」等,這里用錯對象。
(2)新版電視劇《四世同堂》引起爭議,有人認為該局加進了太多現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畫卷變得南腔北調,丟掉了原著的靈魂。(2009年全國卷ⅡD項)南腔北調: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用「南腔北調」形容「電視劇反映的市井生活畫卷」,用錯了對象。
(3)現在少數媒體放著有重要新聞價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點逸聞就筆走龍蛇,這種做法真是令人費解。(2009年安徽卷B項)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4)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發表,這次出版對編輯來說也有點敝帚自珍的意味。(2009年遼寧卷C項)敝帚自珍:敝,破的,壞的;珍,愛惜。把自己家裡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首先語境中作品是作家的不是編輯的,不算「自珍」,能出版的作品不算是不好,不算「敝帚」。所以語境中的成語對象使用錯誤。
(5)有人把那些只讀書而不假思索的人稱為「書櫥」,也有人稱這種人為「書蟲」、「書迷」、「書獃子」。(2009年江西卷A項)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著考慮。不能用來直接形容人。
(6)他的講演深入淺出、居高臨下地闡述了青年的前途與國家現代化事業之間的關系,反響十分熱烈。(2009年江西卷D項)居高臨下:居,站在,處於;臨,面對。占據高處,俯視下面。形容占據的地勢非常有利。句子是指演講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據的地勢非常有利」。
(7)雖然計算機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但擁有了它並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會那麼輕而易舉,一揮而就。(2009年湖南卷B項)一揮而就:揮,指揮筆。形容才思敏捷,寫字、寫文章、畫畫非常快。這里形容工作,用錯對象。
(8)歷史如同一條長河,從源頭連綿不斷地流去,每一個階段都具有特立獨行的標志。(2009年湖北卷B項)特立獨行:有操守,有見識,不隨波逐流。一般指人,句中指河流,使用不當。
(三)色彩不當
有的成語本身具有明顯的褒貶色彩。成語在感情色彩上有褒義、貶義、中性之分,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加以分清,避免誤用。不辨色彩主要有兩種情況:
1.褒義貶用。
例:(1)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額錢款時猝死於作案現場,他一生惡貫滿盈,真是死得其所。(2009年江西卷C項)死得其所:所,處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適的地方。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感情色彩與句意不合。
(2)再完美的機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機會主義,暴利主義成為心底橫行之猛獸,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價,破壞制度與規則者也會前赴後繼。(2009年山東卷C項)前赴後繼:赴,向前沖;前面的沖上去了,後面的緊跟上來。形容連續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褒義詞。
2.貶義褒用。
例:(1)陽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賓合江門廣場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廣場上表演太極拳,引來無數行人側目觀看。(2009年四川卷B項)側目觀看:側,斜著。斜著眼睛看人,不敢正視。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誤解為尊敬。貶義詞褒用。(四)語法錯誤
1.語義重復。
在使用成語時,要注意將成語和句子語義進行比照,避免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義的重復。
例:(1)你看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吧。
「難言之隱」指難以明說的事情或緣由。該成語與句中的「苦衷」義有重復。
(2)他只不過在做自己的事情時,順便幫了一下別人的忙,沒想到卻受到了不虞之譽。
句中的「不虞之譽」意義為沒有料到的稱贊,該詞顯然與句中的「沒想到」相重復。
2.功能混亂。每個成語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語法功能,如果對此把握不準,就易造成功能混亂的錯誤。
如:(1)這則笑話,對舊中國辦事推諉,漠不關心人民疾苦的「學習諸公」給予了有力諷刺。
(2)他往四周一看,發現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怪石,這時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勝叛軍的妙計了。
「漠不關心」是一個動詞性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不能帶賓語。「出奇制勝」也不能帶賓語。而句(1)、句(2)卻硬讓它們帶上了賓語,都犯了功能混亂的錯誤。
3.搭配不當。成語的使用要符合語法規則,否則就會造成誤用。分析如下:
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1)由於他入木三分的啟發,我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2)真是有意思,小趙一跨進會議室,我們這些參加質量分析會的代表都不謀而合地站了起來。
「入木三分」是用來形容見解、議論、分析、刻畫很深刻,與「啟發」無法搭配;「不謀而合」多用來指見解、計劃、理想等相同,與句中動詞「站」搭配不當,用「不約而同」就合適了。
主語與謂語搭配不當。
例:(1)一個月後,他的病逐漸好了起來,這已是他第四次起死回生了。
(2)我與望老共事多年,他的為人治學,以及領導才能,的確受益匪淺。
例(1)中「起死回生」是指把垂死者救活,偏重形容醫生的醫術高明,與句中「他」(病人)不相配。例(2)中「受益匪淺」的主語應為人,與「為人治學、領導才能」無法搭配,根據文意此處應填入一贊頌之詞,如「出類拔萃」。
4.不分輕重。有些成語的基本意義相同,但在詞義的輕重程度上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須仔細辨別。
例:(1)附庸風雅的人,不去學野蠻,卻來學風雅,也總算是見賢思齊,有心向善,無可非議。
句中「無可非議」指沒有什麼可以指責,詞義程度輕。對於句中這種人我們批評批評,指責指責是可以的,是合理的,故此成語宜改為「無可厚非」,厚,過分之意,詞義程度較重。
5.不明範圍。不明詞義范圍大小而造成成語的誤用。
例:(1)我們兄弟姐妹六個,但我父親並不像有的人那樣重男輕女,他對我們等量齊觀,毫無偏向。
句中「等量齊觀」只能用於對待事物,表示同等看待,而不能用於對待人。
(五)不合邏輯
1.前後矛盾
例:(1)他魯莽草率,剛愎自用,走到哪裡哪裡就被他鬧得一團糟,真可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2006年浙江卷第3題D項)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指人中最英勇的是呂布,馬中最好的是赤兔馬,比喻人才出眾。而前文說此人「魯莽草率,剛愎自用」,前後矛盾。
(2)遠處連綿的山峰上一道殘破的城牆依稀可見,山下面有條深谷,怪石崢嶸,溪流湍急,無路可通,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2009年北京卷D項)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指只要一個人守著關隘,就是一萬個人也攻打不開。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與句意無路可通矛盾。
2.不合邏輯
例:(1)在利己主義者看來,沒有誰不為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現實生活中大量涌現出舍己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設想的。(2006 年廣東卷B項)句中「不堪設想」意思是對未來情況不能想像。指意料事情會發展到很壞的地步。用在這里不合邏輯。
Ⅸ 高考辨析成語使用中的幾種常見錯誤ppt課件(28張
一、望文生義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成語意蘊理解上的難度。如果我們對成語意蘊不仔細辨析,粗枝大葉,一瞥而過,就極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如:(1)這個劇院的大型話劇、歌劇等演出票價不菲,讓許多有藝術愛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嘆為觀止,無法親臨現場享受藝術大餐。(2)去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高達10萬億元,其中網路商品零售額超過了1.8萬億元,憑此成績,我國當仁不讓地躍居全球網路商品零售榜首。在(1)句中,「嘆為觀止」意為「嘆:贊嘆;觀止:看到了止境。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句子說的是高票價讓人們無法親臨現場,用「望而卻步」比較合適。在(2)句中,「當仁不讓」,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二、褒貶不當成語從感情色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三種類型,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的錯誤。如:(1)為了完成在全國的市場布局,我們三年前就行動了,特別是在營銷策略的制訂上可謂處心積慮。(2)在這次演講比賽中,來自基層單位的選手個個表現出色,他們口若懸河,巧舌如簧,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1)句中,「處心積慮」一般作狀語,含貶義,指費盡心思做壞事,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力)。(2)句中的「巧舌如簧」這一成語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含有貶義,用在這兒亦是感情色彩不當。三、語意重復成語一般都比較精練,使用得當,可以收到言簡意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語和句子語義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境義的重復。如:(1)在飛馳的高速列車上,人們津津樂道地談論著乘坐高鐵出行帶來的快捷與方便。
Ⅹ ★謙敬失當的成語.ppt
忝列門牆一孔之見才復疏學淺德薄制才疏掛一漏萬不情之請笨鳥先飛一枝之棲恭敬不如從命忝列門牆:忝,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師門。信筆塗鴉:形容字寫得很壞。一孔之見: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才疏學淺:見識不廣,學問不深。德薄才疏:薄,淺;疏,空虛。品行和才能都很差。不情之請:客套話,不合情理的請求(向人求助時稱自己的請求)。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後,比別人先行一步。 一枝之棲:只求得到一個藏身的地方,是自謙不存奢望的求職用語。恭敬不如從命:與其態度謙遜有禮,不如遵從人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