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殺雞嚇猴成語故事文字

殺雞嚇猴成語故事文字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45:56

㈠ 殺雞嚇猴的成語故事

殺雞嚇猴的成語故事具體如下:

有個耍猴戲的,新買了一隻受過訓練的猴子。這猴子可機靈了,他一聽到鼓聲就會跳舞,一聽到鑼聲就會翻斤斗,可是就不聽新主人的指揮。耍猴戲的使勁打鼓,使勁敲鑼,猴子眨眨眼睛,一動也不動,只做沒聽見。

於是,耍猴戲的人想了個法子,他抓了一隻公雞來,對著公雞又打鼓,又敲鑼。公雞怎麼會演戲呢,它聽到鼓聲鑼聲早嚇呆了,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耍猴戲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雞宰了。

這一下可把猴子嚇壞了。耍猴戲的一打鼓,它就連忙跳舞,一敲鑼,他就連忙翻斤斗,一點兒也不敢含糊。「殺雞嚇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懲罰一個不相乾的人,來威脅另一個人,可以說是「殺雞嚇猴」。

(1)殺雞嚇猴成語故事文字擴展閱讀

殺雞嚇猴的近義詞還有殺一儆百,都表示懲罰一個來警誡其餘的意思:

公元949年,後漢叛將李守貞率軍進攻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行動前,他叫人假扮賣酒商販,以小利引誘河西郭威部眾暢飲,然後乘其酒醉,偷襲河西軍營。

郭威得知後,立即下令:河西除犒賞、設宴外,一律不準私自飲酒,違者當斬。一次,郭威最親近的將領李審違犯規定喝了酒,他派人將李審找來怒斥一頓後,立即拖出斬首。

從此,河西官兵再也不敢隨便喝酒了。

㈡ 動物有關成語故事的

狐假虎威、葉公好龍、畫蛇添足……(是這樣的嗎)

㈢ 關於動物的成語故事

----------------------------------------------------------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是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
東漢班固的《通幽賦》,有一句「北叟頗知其倚伏」的話,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邊塞的地方,住著一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於算卜過去未來。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大概是雌馬發情罷)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幾個月後,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一匹胡人的駿馬一起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於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歡騎術。有一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一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徵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勝計。靠近邊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餘生。所以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
-------------------------------------------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
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魂飛魄散 。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亡羊補牢-----------------------------------------------------------
從前有一個孩童,名叫張三,他家裡養了許多羊,但他做事馬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欄桿上塌了一個洞,張三的鄰居看見了,就提醒他趕快修羊圈,他呢,搖搖頭說:「只有一個小小的洞,沒關系的,過幾天再修吧。」鄰居沒辦法,只好走開了。
當張三準備修補羊圈的欄桿,順便看看小寶貝羊羔長的怎麼樣時,發現羊跑掉了不少,沒剩幾只了,他看到這番景象,不禁傷心地大哭起來:「我的羊兒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聽到了張三的哭聲,就走了過來,關心地問他: 「你怎麼啦?哭得這么傷心?吵得我沒法睡覺了。」張三掛著眼淚珠子把事情的經過說給了那位老人家聽,老人家聽了,笑著對張三說:「你的羊兒不見了,是因為羊圈上欄桿的洞修得太遲了。你一旦發現,就要及時修補,否則羊就一隻一隻地跑走了,你現在修補還不算晚,還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張三頓時醒悟過來,謝過老人家,拿起錘子,把羊圈上的欄桿修得牢牢的。
從此以後,張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徹底改掉了這個拖拉的壞毛病。雖然張三丟了不少羊,但他從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訓,從此養成了有錯即改的好習慣。

㈣ 關於猴子的成語故事

【成語】殺雞儆猴
【拼音】shā jī jǐng hóu
【釋義】本意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駭猴
【成語由來】
繩之以法,犯軍令韓信斬殷蓋。殺雞儆猴,振軍心槍斃韓復榘。相傳猴子是最怕見血的,馴猴的人首先當面把雞殺給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厲害。才可以逐步進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採用這殺雞戰術,不管它怎樣頑強抗拒,只要雄雞一聲慘叫,鮮血一冒,猴子一見,便全身軟化,任由捉獲了。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穰苴為將,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庄賈作監軍。穰苴與庄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營中,命令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標桿和滴漏盤。約定時間一到,穰苴就到軍營宣布軍令,整頓部隊。可是庄賈遲遲不到,穰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庄賈才帶著醉容到達營門。穰苴問他為何不按時到軍營來,庄賈無所謂,只說什麼親威朋友都來為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酬應酬吧?所以來得遲了。穰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為國家大臣,有監軍重任,卻只戀自己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為重。庄賈以為這是區區小事,仗著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穰苴的話以為然。穰苴當著全軍將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穰苴即命拿下庄賈。庄賈嚇得渾身發抖,他的隨從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沒有趕到之前,穰苴即令將庄賈斬首示眾。全軍將士,看到主將殺違犯軍令的大臣,個個嚇得發抖,誰還再敢不遵將令。這時,景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入軍營,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賈。 穰苴沉著地應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見來人驕狂,便又叫來軍法官,問道:「亂在軍營跑馬,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來使嚇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於是下令殺了他的隨從和三駕車的左馬,砍斷馬車左邊的木柱。然後讓使者回去報告。穰苴軍紀嚴明,軍隊戰鬥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勝仗。

【成語】猿猴取月
【注音】yuán hóu qǔ yuè
【解釋】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
【出處】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宋·黃庭堅《沁園春》詞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波羅奈城有五百獼猴,有一天五百獼猴遊行林中,見樹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獼猴王就對所有的獼猴說:「今天月亮掉到井裡,我們大家得想辦法撈出來掛到天上去。」於是這些猴子就在樹一隻接一隻地往井中延伸,結果樹枝斷,全部落井。

【成語】沐猴衣冠
【拼音】mù hóu yī guàn
【釋義】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典源譯文】過了幾天,項羽率兵西進,屠戮咸陽城,殺了秦降王子嬰,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三個月都不熄滅;劫掠了秦朝的財寶、婦女,往東走了。有人勸項王說:「關中這塊地方,有山河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業。」但項王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又思念家鄉想回去,就說:「富貴不回故鄉,就象穿了錦綉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別人誰知道呢?」那個勸項王的人說:「人說楚國人象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項王聽見這話,把那個人扔進鍋里煮死了。

【成語】軒鶴冠猴
【拼音】xuān hè guàn hóu
【釋義】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出處】明·劉基《驛傳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並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解釋】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成語】土龍沐猴
【拼音】tǔ lóng mù hóu
【解釋】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出處】清·錢謙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保吏部尚書謚忠文李公神道碑》:「時俗方標榜門戶,徵逐聲利,以為土龍沐猴,非所以自樹立,視之蔑如也。」

【成語】猴頭猴腦
【拼音】hóu tóu hóu nǎo
【解釋】像猴子那樣好動,形容行動浮躁。
【反義詞】傻頭傻腦
【出處】清·唐芸洲《七劍十三俠》第21回:「看他雖是人形,卻似猴頭猴腦,身上著件單衫。」

【成語】殺雞嚇猴
【拼音】shā jī xià hóu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3回:「俗話說的好,叫做『殺雞駭猴』,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
【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儆猴
【釋義】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典故來源】有個耍猴戲的,新買了一隻受過訓練的猴子。這猴子可機靈了,他一聽到鼓聲就會跳舞,一聽到鑼聲就會翻斤斗,可是就不聽新主人的指揮。耍猴戲的使勁打鼓,使勁敲鑼,猴子眨眨眼睛,一動也不動,只做沒聽見。耍猴戲的想了個法子,他抓了一隻公雞來,對著公雞又打鼓,又敲鑼。公雞怎麼會演戲呢,它聽到鼓聲鑼聲早嚇呆了,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耍猴戲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雞宰了。這一下可把猴子嚇壞了。耍猴戲的一打鼓,它就連忙跳舞,一敲鑼,他就連忙翻斤斗,一點兒也不敢含糊。「殺雞嚇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懲罰一個不相乾的人,來威脅另一個人,可以說是「殺雞嚇猴」。

【成語】尖嘴猴腮
【拼音】jiān zuǐ hóu sāi
【釋義】腮:面頰。尖嘴巴,瘦面頰。形容人相貌醜陋粗俗。通常用作貶義詞。
【出處】《儒林外史》
【近義詞】丑態畢露
【反義詞】風流瀟灑

㈤ 殺雞嚇猴成語故事

有個抄耍猴戲的,新買了一隻受過訓練的猴子。這猴子可機靈了,他一聽到鼓聲就會跳舞,一聽到鑼聲就會翻斤斗,可是就不聽新主人的指揮。耍猴戲的使勁打鼓,使勁敲鑼,猴子眨眨眼睛,一動也不動,只做沒聽見。耍猴戲的想了個法子,他抓了一隻公雞來,對著公雞又打鼓,又敲鑼。
公雞怎麼會演戲呢,它聽到鼓聲鑼聲早嚇呆了,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耍猴戲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雞宰了。這一下可把猴子嚇壞了。耍猴戲的一打鼓,它就連忙跳舞,一敲鑼,他就連忙翻斤斗,一點兒也不敢含糊。「殺雞嚇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懲罰一個不相乾的人,來威脅另一個人,可以說是「殺雞嚇猴」。

㈥ 成語故事動畫《殺雞嚇猴》高清

【成語故事】從前一個耍猴人買了一隻不聽話的猴子,藝人十分生氣,就到市場買來一隻公雞,對它不斷敲鑼打鼓,公雞嚇呆了,藝人乘機拿刀殺了公雞,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嚇壞了,從此只要藝人說什麼或敲鑼打鼓,猴子就會毫不含糊地執行藝人的指令。
【出處】俗話說的好,叫做『殺雞駭猴』,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3回
【釋義】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殺一儆百
【相近詞】殺一儆百、殺雞儆猴
【成語示列】正在氣頭上,便採取『殺雞嚇猴』的手段,傳旨革去文悌的御史之職。《袁世凱演義》第二回

㈦ 成語故事《殺雞嚇猴》

殺雞嚇猴 [shā jī xià hóu]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出處:《官場現形記》
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儆猴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近代
成語正音:殺,不能讀作「sā」。
成語辨形:猴,不能寫作「候」。

㈧ 殺雞嚇猴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日常工作中,比如懲貪懲惡,整治風氣,一般不必把所有人都懲罰到,只需整一下其中的某些典型,就能對其他人產生警示作用。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