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愛不釋手視頻
成語資料
【漢語文字】 愛不釋手 【漢語拼音】ài bù shì shǒu 【英文翻譯】unputdownable;fondle admiringly 【詞語解釋】喜愛的不肯放手。形容極其喜愛。 【字詞解釋】釋:放下,愛:喜愛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補充式;作謂語、狀語、賓語。 【近義詞】 手不釋卷、愛不忍釋 【反義詞】 不屑一顧、棄若敝屣
編輯本段成語出處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二二回:「那門上一見雕鏤精工,愛不釋手。」
編輯本段成語釋義
喜歡的東西捨不得放手。形容極其喜愛。釋:放下、放開
編輯本段成語示例
清·孫道干《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王眉叔學博自武林歸,以娛園主人畫團扇相贈……兒起坐桃笙上,~。 雖是不合他的路數,可奈文有定評,他看了也知道~。(《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 我對此畫愛不釋手,發配到東北我還帶著它,不時拿出來觀看。(鄧友梅《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回:「且又性情風騷,口角伶俐,晉祥就當他如珠如玉,~。」 朱自清《論百讀不厭》:「這成語常跟另一成語『~』配合著,在讀的時候『~』,讀過了以後『百讀不厭』。」
編輯本段成語辨析
"釋"不可寫成"擇",不可解釋成"解釋".
編輯本段成語造句
【造句1】莎莎見電動玩具小巧玲瓏,便對它愛不釋手. 【造句2】這本故事說的內容非常吸引人,張明對它愛不釋手
B. 和愛不釋手有關的成語故事
愛不釋手
àibùshìshǒu
[釋義]
釋:放開。喜愛到不肯放手。[語出]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回:「晉祥就當他如珠如玉;愛不釋手。」[正音]
不;不能讀作「bū」。[辨形]
釋;不能寫作「擇」。[近義]
手不釋卷
愛不忍釋
[反義]
不屑一顧
棄若敝屣
[用法]
含褒義;用於表達對物件的喜愛程度。一般作謂語、狀語、賓語。[結構]
補充式。[辨析]
~與「手不釋卷」有別:~可用於能拿到的一切東西;「手不釋卷」只用於書。[例句]
爸爸送給我的雨花石;有的綠如苔;有的紅似血;有的潤如玉;個個令人~。[英譯]
sofondofsth。thatonecannottakeone』shandsoffit
C. 愛不釋手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停了停,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3)成語故事愛不釋手視頻擴展閱讀
愛不釋手的近義詞:膾炙人口;反義詞:如棄敝屣,具體解釋如下:
1、膾炙人口
【解釋】:膾:切細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的稱贊和傳訟。
【出自】:聞一多《歌與詩》:一部膾炙人口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彩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
【語法】: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2、如棄敝屣
【解釋】:丟掉無用的東西,一點也不可惜。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
【譯文】:舜對待放棄天下就像扔掉破爛的鞋子那樣。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D. 愛不釋手是成語故事嗎
愛不抄釋手,亦作「愛不忍釋」。謂喜歡得捨不得放手。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條幅扇頭詩》:「又於扇頭見一絕雲:『一夜東風草翦齊,如絲春雨濕香泥……』亦愛不忍釋。」 魯迅 《書信集·致孟十還》:「知道您頗喜歡精印本《引玉集》,大有『愛不忍釋』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