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風成語故事

風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9 13:51:39

Ⅰ 風吹草動成語故事

風吹草動

【讀音】:fēng chuī cǎo dòng
【解釋】:風稍一吹,草就搖晃。比喻微小的變動。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吐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Ⅱ 聽風就是雨的成語故事

聽風就是雨 [tīng fēng jiù shì yǔ]
基本釋義
比喻聽到一點點不確切的消息就信以為真。
出處: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5回:「他們做都老爺的,聽見風就是雨,皇上原許他風聞奏事,說錯了又沒有不是的。」
2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四十二回:「得不的風兒,就是雨兒。」

Ⅲ 虎虎生風的成語故事

虎虎生風
虎虎生風:有虎嘯風起的氣勢,口語,來自虎嘯生風。完整說法「虎嘯生風」。
虎嘯生風 或虎嘯風生
解釋:嘯,長鳴。猛虎長鳴,則大風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順應時代潮流而出現,並且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亦指豪傑奮起,大展宏圖。
出處:《北史·張定和傳論》:「虎嘯生風,龍騰雲起,英賢奮發,亦各因時。」

樓主:好像並沒有故事啊……是不是記錯了

Ⅳ 運斤成風的成語故事

楚國的郢都有個勇敢沉著的人,他的朋友石是個技藝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們表專演了這樣一套絕活屬:郢人在鼻尖塗上像蒼蠅翅膀一樣薄的白粉,讓石用斧子把這層白粉削去。只見匠人不慌不忙地揮動斧頭,呼地一聲,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卻絲毫沒有受到損傷,郢人也仍舊面不改色,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裡。
這件事被宋國的國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絕技和郢人的膽量,很想親眼看一看這個表演。於是,國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請來,讓他再表演一次,石說:「我的好友已經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檔,再也沒法表演了。」
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將「運斤成風」引為成語,比喻手法熟練,技藝高超。

Ⅳ 風聲鶴唳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
編輯

典源
《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fú)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肥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銳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余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3]

釋義
苻堅的潰兵聽到風聲鶴叫,以為是追兵呼喊。後遂用「風聲鶴唳、風聲鶴警、驚聞鶴、鶴唳風聲、鶴唳心驚、鶴唳、風鶴」等形容疑懼驚慌,一有風吹草動便神經極度緊張。

示例
【風聲鶴唳】趙老《醉蓬萊·壽葉樞密》詞:「底事當時,飲江胡馬,一望雲旗,倒戈投贄。此片丹心,幾風聲鶴唳。」
《紅樓夢》第一○二回:「賈珍方好,賈蓉等相繼而病。如此接連數月,鬧的兩府懼怕。從此風聲鶴唳,草木皆妖。」
郁達夫《出奔》:「直到後來,聽到了那些風聲鶴唳的傳說,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當正在打算避難出發的前幾日,婉珍才又隱隱地想起了這一位青年。」
【風聲鶴警】筱波山人《愛國魂》第一出:「血雨腥,風聲鶴警,送殘故國神京。」
【驚聞鶴】黃機《滿江紅》詞:「綠鬢將軍思下馬,黃頭奴子驚聞鶴。」
【鶴唳風聲】張景《飛丸記》第七出:「小姐呵,還是你鶴唳風聲自驚慌。」
【鶴唳心驚】庾信《哀江南賦》:「聞鶴唳而心驚,聽胡笳而淚下。」
【鶴唳】劉禹錫《贈澧州高大夫司馬霞寓》詩:「殘兵疑鶴唳,空壘辨烏聲。」
【風鶴】張煌言《上魯國主書啟》:「若輕為移蹕,則風鶴頻警,臣罪誰諉?」黃節《宴集桃李花下興言邊患夜分不寐》詩:「山高風鶴哀。將軍死無地。」柳亞子《痛哭八首為浙事作》之四:「亡秦一旅起江濆,風鶴驚傳海上軍。」

造句
1、抗日戰爭時期,神出鬼沒的游擊隊員們讓日本鬼子感到風聲鶴唳。
2、一聽到敵人來了,土匪們個個風聲鶴唳,不被打敗才怪呢。

故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

Ⅵ 風燭殘年成語故事

風燭殘年的意思:
【解釋】: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余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風燭殘年的成語故事:
劉因,是元朝初年的人。他非常聰敏,寫了一手好文章,並且肯下工夫讀書,著作有「靜修集」和「四書集義精要」等著名的書。他幼年時父親就死了,一向對母親很孝順;長大以後,曾在朝廷做右贊善大夫。後來因為母親生病,才辭去官職,返回家鄉侍奉母親。不久,朝廷又叫他去做官,他卻不願意再去了。有人問他為什麼要放棄這個做官的機會呢?他回答說:「我的母親已經九十歲了,就好象是㈱風中殘燭﹞,朝不保夕,我怎麼可以遠行,去貪圖那些榮華富貴呢?」
這句「風中殘燭」本來是比喻風中燒殘的蠟燭,很容易熄滅的意思;一般人就用來形容老年人的衰竭,不久人世。例如,隔壁的老奶奶最近經常生病,猶如「風中殘燭」。這句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切衰竭的事物,例如在商場上,可以這么說:「最近商場的景氣不好,這家公司經常入不敷出,猶如「風中殘燭」,不知還能維持多久?」另外,「風中殘燭」也可以叫做「風前之燭」或者是「風燭殘年」。

Ⅶ 風聲鶴唳成語故事

典源

《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fú)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肥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銳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余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2]

釋義

苻堅的潰兵聽到風聲鶴叫,以為是追兵呼喊。後遂用「風聲鶴唳、風聲鶴警、驚聞鶴、鶴唳風聲、鶴唳心驚、鶴唳、風鶴」等形容疑懼驚慌,一有風吹草動便神經極度緊張。

Ⅷ 風吹草動的成語故事

風稍一吹,草就搖晃。比喻輕微的動盪或變故。《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鏡花緣》五七回:「倘有絲毫風吹草動,管他甚麼天文課象,我們只好且同五弟並承志哥哥殺上長安,管教武氏寸草不留,他才知文家利害!」茅盾《子夜》一二:「我不管什麼總同盟罷工!我的廠里有什麼風吹草動,我就乾乾脆脆只要一天內解決!」

Ⅸ 甘拜下風成語故事

甘拜下風
釋義:指真心佩服別人,承認自己不如別人。
典故:西晉大官僚石苞的兒子石崇沒有得到父母的一點遺產,靠自己的功勞晉升為荊州刺史,他不擇手段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很快成為西晉頭號富翁。晉武帝的親舅王愷也是一個大富翁,但和石崇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他自己也承認甘拜下風 。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