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啟示作文
A. 一個故事給你的啟發。(伊索寓言,成語故事,寓言故事什麼的)作文,400左右
《匆匆》給我的啟發
在我們《讀物》課本上,有一篇叫《匆匆》的短文。文章雖然短小,但讀起來卻很親切,很流暢,每讀一次都有新的啟發。
學習中給我的啟發是:人們只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做時間的奴隸。在學校我上課時認真聽講,充分利用每節課40分鍾的時間,放學後,我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然後擠出時間來多讀書,還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如彈琴、寫詩、剪紙等。這樣,課外的時間也被我充分利用起來了,我就成了時間的主人了。
每天我寫完作業,都要練習畫畫。偶爾抬頭會發現窗外,愉快的歌聲中飛奔著的小朋友玩耍的身影。有時,我真想馬上跑出去玩,可是又馬上坐下來,堅持把畫畫完才出門和他們玩。我想,如果平時上課不注意聽,放學後只知道玩,這樣時間就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我同樣也成了時間的奴隸了。
我的啟發是:懂得珍惜時間的人,哪怕只給他幾分幾秒的時間,他也會覺得有所收獲,過得很充實;而浪費時間的人,就是給他幾十年,也會覺得一無所獲,過得很空虛。
B. 一個成語故事的啟示作文
囫圇吞棗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
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
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
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讀後: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C. 關於成語故事的啟發的作文(600字)(最好是有關堅持的)
今天,我們學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給予我的啟示是: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理想。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到了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他雖然雙耳失聰,但是,他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和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個夜晚,一位客住在一間簡陋的店裡,欣賞著從樓上傳來的忽高忽低。忽快忽慢。的樂曲,似流水拂過,優美至極。突然,幾滴水從房頂的裂縫中滴落下來,正好滴在了這名客的臉上。客大驚,便上樓去看。樓上住的竟是當代大音樂家貝多芬。只見他身邊擺了一盆水。原來,是他練琴的時間太久了,手指練得都發燙了,需要用水來冷卻一下。由於太匆忙,水不小心被他打翻了。貝多芬就是憑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最終摘取了音樂巔峰上的貴冠的!
我還想到我在四年級時學滑板的事情。因為我考試得了一百分,所以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滑板。我得到這個滑板,心裡興奮極了,便迫不及待地拿著滑板下樓練習。我先用雙手扶著牆,站在滑板上面一點一點往前滑,漸漸地,我已經掌握了平衡,可以扶著牆快速地滑起來了,然後,我試著慢慢的把手從牆壁上拿開往前滑,可是剛剛松開手我就重重地摔在地上。但是,這點小挫折並沒有使我半途而廢,我從地上爬起來繼續練。經過我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我終於學會了滑滑板。我就是這樣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取得成功的。
通過了這兩件事,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銘記《滴水穿石的啟示》帶給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D. 作文:___的啟示。要求:橫線上可填歷史故事、成語故事等,如:草船借箭的啟示、劉備三顧茅廬給我的啟示等
敗走麥城的啟示
E. 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故事在寫作上給了什麼啟示
胸有成竹
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後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出處]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
[例句]
小武胸有成竹地說:「這件事包在我身上。」。
[近義]
心知肚明 指揮若定 計上心頭 胸中有數 ...
[反義]
心中無數 不知所措 束手無策 胸無成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