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懲的四字成語
1. 完善考核獎懲和晉升機制用什麼詞語代替
績效、晉升考核辦法
2. 帶有 獎懲 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獎懲條例
獎懲制度
獎懲措施
獎懲規定
獎懲分明
獎勤懲懶
獎善懲惡
3. 按時兌現獎懲,用兩個成語怎樣概括
懲惡勸善,賞罰分明!
果形信賞,信賞必罰!
懲惡揚善,賞罰嚴明!
回答者的話:
東回西答,到處答題!
助人為樂,嘔心瀝血!
我們都是,棒棒噠噠!
要是問我,為了什麼!
我跟你說,跪求採納!
謝謝了,樓主,
希望你滿意,跪求採納!!!!!!!!!!!,!!!!!,!!!!!
4. 有關獎懲的成語
賞罰分明shǎngfáfēnmíng
[釋義]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語出]
《漢書·張敞傳》:「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
[正音]
賞;不能讀作「sǎnɡ」。
[辨形]
賞;不能寫作「裳」。
[近義]
賞罰嚴明
[反義]
賞罰不當
賞罰不明
[用法]
用作褒義
5. 形容「獎罰」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獎罰」的成語有:小懲大誡、論功行賞、賞罰分明、懲惡勸善、罪有應得
6. 帶有 獎懲 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賞罰分明shǎngfáfēnmíng
[釋義]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語出] 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
[正音] 賞;不能讀作「sǎnɡ」。
[辨形] 賞;不能寫作「裳」。
[近義] 賞罰嚴明
[反義] 賞罰不當 賞罰不明
7. 形容獎罰的成語
果刑信賞 指賞罰嚴明。
僭賞濫刑 賞的不是有功的人,罰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賞罰不當。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
賞罰不明 賞罰不清楚不明白。該獎賞的不獎賞,該懲罰的不懲罰。
賞罰分明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實貢》:「賞罰嚴明,治之材也。」《漢書·張敞傳》:「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
賞罰信明 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
賞罰嚴明 指該賞的賞,該罰的罰,處理清楚明白。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實貢》:「賞罰嚴明,治之材也。」
賞信罰明 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
生殺予奪 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出處:《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生死予奪 生:讓人活;死: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出處:《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信賞必罰 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信賞必罰,其足以戰。」
予奪生殺 《周禮·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奪、生、誅(責備)等權力。後泛指帝王掌握的賞罰生死大權。
出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陰陽》:「為人主者,予奪生殺,各當其義。」
陟罰臧否 賞罰褒貶。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作福作威 原指國君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後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濫用權勢。
出處:語出《書·洪範》:「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