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先秦諸子選讀出現的成語

先秦諸子選讀出現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15:35:33

㈠ 高二先秦諸子選讀四字成語

執迷不悟
拼音: zhí mí bù wù 簡拼: zmbw
近義詞: 頑固不化、一意孤行、屢教不改 反義詞: 迷途知返、浪子回頭、懸崖勒馬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執:固執,堅持;迷:迷惑;悟:覺悟。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出處: 《梁書·武帝紀上》:「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眾一臨,刑茲罔赫,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
例子: 快叫田見秀跟眾賊將前來投降,不要~,自走絕路!(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㈡ 先秦諸子選讀1-7課成語

1、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譯文】 儀地長官求見孔子,他說:\'君子到了這里,我都要求見。\'見孔子後,出來說:\'諸位,不要在乎官職,天下無道很久了,老天要你們的老師成為號令天下的聖人。\' 2、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爾與其從避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譯文】長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過,讓子路詢問渡口。長沮說:\'駕車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是魯國孔丘嗎?\'是。\'他天生就應該知道渡口在那裡。\'子路再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我是仲由。\'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是。\'壞人壞事象洪水一樣泛濫,誰和你們去改變?你與其跟隨避人的人,哪裡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的人呢?\'他邊說邊不停地播種。子路回來告訴孔子,孔子失望地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誰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著提倡改革了。\' 3、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己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歌路過孔子車旁,說:\'鳳啊!鳳啊!你怎麼這樣倒霉?過去的不可挽回,未來的還可以趕上。算了!算了!現在的執政者很危險!\'孔子下車,想同他說話。他趕快避開了,孔子沒能與他交談。 4、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返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㈢ 先秦諸子選讀民為貴 第三節里有哪些成語

異曲同工
yìqǔtónggōng
[釋義] 異:不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緻。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語出] 唐·韓愈《進學解》:「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正音] 曲;不能讀作「qǔ」。
[辨形] 工;不能寫作「功」。
[近義] 不約而同 殊途同歸 不謀而合

㈣ 先秦諸子散文中出現的成語,要有典故最好三個

2越俎代庖 ( yuè zǔ dài páo )
越:超過。俎:古代祭祀時盛牛羊祭品的器具。代:代替。庖:廚師。
解 釋: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
出 處:《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治:從事。祝:主持祭祀的人。樽:盛酒的器具。
用 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1、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2、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要學生自己能乾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
近義詞:包辦代替
反義詞:自力更生

3 游刃有餘 ( yóu rèn yǒu yú )
解 釋:
游:運轉;刃:刀口;余: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出 處:
先秦·莊周《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造句:
如果你能夠認真的對待每一件事,那麼你做起事來就游刃有餘了!
示例一:
曹禺《膽劍篇》第二幕:「她已經完全掌握了吳宮的規則,應對進退,~了。」
示例二:
茅盾《子夜》十七:從前他們又要辦廠,又要做公債,也居然穩渡了兩次險惡的風波,現在他們全力來做公債,自然覺得~。
近義詞:
揮灑自如、滾瓜爛熟、爐火純青
反義詞:
捉襟見肘、一籌莫展

4: 朝三暮四

【解釋】: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出自】:《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示例】:釐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象現在那樣~的。 ◎魯迅《墳·燈下漫筆》
【近義詞】:朝秦暮楚、反復無常
【反義詞】: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反復無常的人

5:善始善終 ( shàn shǐ shàn zhōng )
【解 釋】 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
【出 處】 先秦·莊周《莊子·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 《史記·陳丞相世家贊》:「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 例】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23章:「他這回把敬愛的共產黨員梁生寶委託的事務辦好,~,不要出什麼大差錯。」
【近義詞】 有始有終、有頭有尾
【反義詞】 有始無終、虎頭蛇尾
【燈 謎】 原本潔來還潔去;一輩子為人民辦好事
【故 事】 秦朝末年,家境貧寒的陳平愛好道表法里的黃老之術,他擔任過魏王咎的太僕,項羽的都尉,劉邦的軍中尉。他獻計使項羽疏遠謀士范增,漢朝建立後,他被封為曲逆侯,歷任惠帝、呂後、文帝三朝丞相,他能應付各種情況並能善始善終

6:虛與委蛇
xū yǔ wēi yí
〖解釋〗虛:假;與:跟;委蛇:隨便應順,敷衍。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出處〗《莊子·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示例〗他也要同你~了。 ★聞一多《詩與批評·戲劇的歧途》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敷衍了事
語出《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成玄英疏:"委蛇,隨順之貌也。至人應物,虛己忘懷,隨順逗機,不執宗本。"後因謂假意殷勤、敷衍應酬為"虛與委蛇"。

7 吐故納新
詞目 吐故納新
發音 tǔ gù nà xīn
釋義 原指人呼吸時,吐出濁氣,吸進新鮮空氣。現多用來比喻揚棄舊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出處 《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示例 最人涅伏,~,敗果既落,新葩欲吐。(魯迅《集外集·說鈤》)

8 亦步亦趨 yì bù yì qū
【釋義】:原意是說,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於缺乏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含貶義。
【近義詞】:人雲亦雲 隨波逐流
【反義詞】:別出心裁 襲人故智 獨出心裁
【出處】:《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示例】:尾巴主義是成功的仇敵。刊物內容如果只是「人雲亦雲」,格式如果只是「~」,那是刊物的尾巴主義。(鄒韜奮《經歷·幾個原則》)

分庭抗禮 ( fēn tíng kàng lǐ )

解 釋
庭:庭院;抗:原作「伉」(kang),是對等、相當的意思;抗禮:行平等的禮。古代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可以抗衡。
出 處
莊周《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用於雙方
示 例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知縣此番便和他~,留著吃了酒飯,叫他拜做老師。」
近義詞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義詞 和衷共濟、同心協力
辨 析
~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於, ① 「平起平坐」含有「權利相等」的意思;~沒有。② ~僅用於雙方;「平起平坐」有時也可用於多方。~比喻互相對立或爭權;「平起平坐」不能。

捉襟見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解釋】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十分窮困。
【字意】襟:衣襟;肘: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指非常貧困。在現代漢語中,捉襟見肘可比喻成資金、物質條件,以及能力上的匱乏或欠缺,有時還指某件事物的不完善。
【示例】 1、鄒韜奮《被關在門外的教職員》:「也許因為力量的限制,致有~的情形。」2、 平時所過的早就是~的生活,更那有什麼余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3、「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 」★明·程允升《幼學瓊林·貧富》
【近義詞】 衣不蔽體、衣衫襤褸、百孔千瘡 入不敷出
【反義詞】 綽有餘裕、綽綽有餘、完美無缺
【典故】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曾參隱居不仕,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他住在魏國,面容憔悴,手腳都長滿了繭子,衣服破爛不堪,生活十分困頓,有時連續三天不生火,十年沒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纓繩就斷,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來了。

㈤ 先秦諸子選讀1-7課成語

1、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譯文】 儀地長官求見孔子,他說:\'君子到了這里,我都要求見。\'見孔子後,出來說:\'諸位,不要在乎官職,天下無道很久了,老天要你們的老師成為號令天下的聖人。\'
2、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爾與其從避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譯文】長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過,讓子路詢問渡口。長沮說:\'駕車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是魯國孔丘嗎?\'是。\'他天生就應該知道渡口在那裡。\'子路再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我是仲由。\'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是。\'壞人壞事象洪水一樣泛濫,誰和你們去改變?你與其跟隨避人的人,哪裡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的人呢?\'他邊說邊不停地播種。子路回來告訴孔子,孔子失望地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誰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著提倡改革了。\'
3、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己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歌路過孔子車旁,說:\'鳳啊!鳳啊!你怎麼這樣倒霉?過去的不可挽回,未來的還可以趕上。算了!算了!現在的執政者很危險!\'孔子下車,想同他說話。他趕快避開了,孔子沒能與他交談。
4、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返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㈥ 先秦諸子選讀中出自莊子的成語

案劍瞋目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寶劍,怒目而視
抱瓮灌園 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游楚返晉過漢陰,見一位老人抱著水瓮去灌園,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願意。比喻安於拙陋的淳樸生活
初生之犢 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
縫衣淺帶 寬袖大帶是古代儒者的服飾,借指儒者
婦姑勃溪 指婆媳間的爭吵與不和。比喻因日常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
扶搖直上 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膏火自煎 油脂因能照明而致燃燒,比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財產而得禍
恢恢有餘 恢恢:形容寬廣。指寬廣而有餘裕
兼愛無私 泛愛大眾,對人沒有私心
哀莫大於心死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愛人利物 愛護人民,力求有利於人民。
安常處順 安:習慣於;處:居住,居於;順:適合,如意。習慣於平穩的日子,處於順利的境遇中。
鹵莽滅裂 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落雁沉魚 雁見了飛落地面,魚見了潛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莫逆於心 心中沒有抵觸。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目無全牛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安時處順 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安室利處 指安全便利的處所。
安危相易 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註定,因而甘心承受。
白駒過隙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太陽;隙:縫隙。象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奔逸絕塵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碧血丹心 滿腔正義的熱血,一顆赤誠的紅心。形容十分忠誠堅定。
避世絕俗 避世:隱居不出仕;絕俗:與世間隔絕。脫離現實生活,不和人們往來。形容隱居山林,不與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度。
變化無常 無常:沒有常態。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冰解凍釋 如同冰凍融化一般。比喻困難或障礙消除。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別人的眼睛。比喻外物雖小,但造成的危害卻很大。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不可端倪 端倪:頭緒。找不著頭緒。形容變化莫測。
不可偏廢 偏廢:側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兩方面都應同樣重視,不能片面地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
不上不下 上不去,下不來。形容進退兩難。
不知端倪 端倪:頭緒。不知頭緒。
不知利害 不知什麼為利,什麼為害。
不主故常 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於老的一套。
材大難用 原意是能力強難用於小事。後形容懷才不遇。
餐腥啄腐 比喻追求功名利祿。
超軼絕塵 軼:車轍;超軼:指後車超過前車;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跑得極快。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塵垢秕糠 塵:塵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瑣碎而沒有用的東西。
沉魚落雁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瞠乎其後 瞠:瞪著眼看;其:代詞,他。在別人後面乾瞪眼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在後面。
蟲臂鼠肝 比喻極微小而無價值的東西。
躊躇滿志 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願。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椿萱並茂 椿:多年生落葉喬木;萱: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稱父為「椿庭」,母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存而不論 豐:保留。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大而無當 當:底。雖然大,卻無底。原指大得無邊際。後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實際、不合用。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大惑不解 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大難臨頭 難:災禍;臨:來到。大禍落到頭上。
大同小異 大體相同,略有差異。
大相徑庭 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大有徑庭 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㈦ 求先秦諸子選讀中所有成語《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選讀

出自論語的: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鮮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眾星拱月——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隨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見義勇為——見義不為,無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盡善盡美——盡美矣,又盡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不恥下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質彬彬——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誨人不倦——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舉一反三——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善而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盪盪——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任重道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循循誘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後生可畏——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過猶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內省不疚——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察言觀色——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

手足無措——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一言興邦——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殺身成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不同,不相為謀。

分崩離析——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禍起蕭牆——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血氣方剛——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
殺雞焉用牛刀——割雞焉用牛刀?

色厲內荏——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道聽途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則心安而德全矣。

文過飾非——小人之過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待價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孟子的:
安富尊榮 [ān fù zūn róng]——[出自:《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
拔苗助長 [bá miáo zhù zhǎng]——[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杯水車薪 [bēi shuǐ chē xīn]——[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人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彼一時,此一時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必由之路 [bì yóu zhī lù]——[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朱熹註:「義者行事之宜,謂人之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源自《韓非子》的成語

戰戰慄慄
讀音:zhàn zhàn lì lì
釋義:戰戰:戒懼的樣子;慄慄:哆嗦,發抖。因戒懼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原文:《韓非子·初見秦第一》:戰戰慄慄,日慎一日。
日慎一日
讀音:rì shèn yī rì
釋義:慎:謹慎。一天比一天謹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原文:《韓非子·初見秦第一》:戰戰慄慄,日慎一日。
蠶食鯨吞
讀音:cán shí jīng tūn
釋義:象蠶吃桑葉那樣一步步侵佔,象鯨吞食那樣一下子吞並。比喻用各種方式侵佔吞並別國的領土。
原文:《韓非子·存韓第二》:「荊人不動,魏不足患也,則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
深不可測
讀音:shēn bù kě cè
釋義:深得無法測量。比喻對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原文:《韓非子·主道第五》:大不可量,深不可測,同合刑名,審驗法式,擅為者誅,國乃無賊。
負薪救火
讀音:fù xīn jiù huǒ
釋義: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原文:《韓非子·有度第六》: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
法不阿貴
讀音:fǎ bù ē ɡuì
釋義: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原文:《韓非子·有度第六》:法不阿貴,繩不繞曲。
唯唯諾諾
讀音:wěi wěi nuò nuò
釋義:「唯」、「諾」,這兩個字在古代漢語中,是兩個象聲詞,皆為應答之聲。「唯」指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
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答;「諾」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答。形容自己沒有主意,
一味附和,恭順聽從的樣子。今天,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屈於權貴,侍奉權貴的小人樣子。
原文:《韓非子·八奸第九》: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靡靡之音
讀音:mǐ mǐ zhī yīn
釋義: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淫盪、低級趣味的樂曲。
原文:《韓非子·十過第十》:「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
危如累卵
讀音:wēi rú lěi luǎn
釋義: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原文:《韓非子·十過第十》:故曹小國也,而迫於晉、楚之間,其君之危猶累卵也,而以無禮蒞之,此所以絕
世也。
國富兵強
讀音:guó fù bīng qiáng
釋義:國家富裕,軍隊強盛。
原文:《韓非子·孤憤第十一》:夫越雖國富兵強,中國之主皆知無益於己也,曰:「非吾所得制也。」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讀音:shì yǐ mì chéng,yǔ yǐ xiè bài
釋義:事情因為保密而獲成功,說話由於泄密而遭失敗。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米鹽博辯
讀音:mǐ yán bó biàn
釋義:比喻議論廣博細雜。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米鹽博辯 ,則以為多而交之。
親近不疑
讀音:qīn jìn bù yí
釋義:關系親近,毫不懷疑。形容十分信任。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此道所得,親近不疑而得盡辭也。
曠日離久
讀音:kuàng rì lí jiǔ
釋義:耗費時日,拖延很久。猶言曠日持久。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
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餘桃啖君
讀音:yú táo dàn jūn
釋義: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聞,有
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異日,與君游於果
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啗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
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
者,愛憎之變也。
色衰愛弛
讀音:sè shuāi ài chí
釋義:色:姿色、容顏、容貌;弛:鬆懈,衰退。姿色衰老,不被寵愛。指靠美貌得寵的人,一旦姿色衰老,
就會遭到遺棄。也喻指男子喜新厭舊。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
優柔寡斷
讀音:yōu róu guǎ àn
釋義:優柔:猶豫不決;寡:少。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原文:《韓非子·亡征第十五》: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萬全之策
讀音:wàn quán zhī cè
釋義:策:計策、辦法。 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
原文:《韓非子·飾邪第十九》:而道法萬全,智能多失。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
和璧隋珠
讀音:hé bì suí zhū
釋義:和壁:和氏璧;隋珠:古傳說中的夜明珠。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原文:《韓非子·解老第二十》:「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之美,物不足以飾之。」輕舉妄動
讀音:qīng jǔ wàng dòng
釋義: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慎重考慮,輕率地採取行動。
原文:《韓非子·解老第二十》: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根深蒂固
讀音:gēn shēn dì gù
釋義:蒂:瓜、果和莖、枝相連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礎穩定,不容易動搖。也說根深柢固。
原文:《韓非子·解老第二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也。」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讀音:shànɡ bù zháo tiān ,xià bù zháo dì
釋義: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原文:《韓非子·解老第二十》:人無毛羽,不衣則不犯寒;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
不能活;是以不免於欲利之心。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讀音: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
釋義:千里長堤,是由於小小的一個螞蟻洞而潰決的。用來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一》: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堤潰蟻穴
讀音:dī kuì yǐ xué
釋義:小小的螞蟻窩,能夠使堤岸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出大亂子。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一》: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病入骨髓
讀音:bìng rù gǔ suǐ
釋義: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一》: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
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象牙楮葉
讀音:xiàng yá chǔ yè
釋義:楮:楮樹,葉似桑,皮可以造紙;楮葉指楮樹的葉子。用象牙雕刻成的楮樹葉子。不利用自然條件,只
依靠一個人的造作;不按照客觀規律,而強調一個人的小聰明,這都是像三年雕一片樹葉一樣愚蠢的行
為。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一》: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
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功食祿於宋邦。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故
不乘天地之資,而載一人之身;不隨道理之數,而學一人之智,此皆一葉之行也。
一鳴驚人
讀音:yī míng jīng rén
釋義: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一》:「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目不見睫
讀音:mù bù jiàn jié
釋義: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一》:》:「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老馬識途
讀音:lǎo mǎ shí tú
釋義: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原文:《韓非子·說林第二十二》:管仲、隰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
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遠水不救近火
讀音:yuān shuǐ bú jiù jìn huǒ
釋義: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原文:《韓非子·說林第二十二》:「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亦作:遠水不解近渴
瞋目切齒
讀音:chēn mù qiè chǐ
釋義: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原文:《韓非子·守道第二十六》: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瞋目切齒傾取之患;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內,而無
扼腕聚唇嗟唶之禍。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讀音: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
釋義:疾:急速,猛烈。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原文:《韓非子·功名第二十八》: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孤掌難鳴
讀音:gū zhǎng nán míng
釋義:孤:單獨;鳴:叫。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原文:《韓非子·功名第二十八》: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
讀音: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
釋義:比喻用心不專,什麼事也辦不成。也形容心思聰明,動作敏捷。
原文:《韓非子·功名第二十八》: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吹毛求疵
讀音:chuī máo qiú cī
釋義:求:尋找,查找;疵:缺點,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裡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毛病、缺
點,尋找差錯。
原文:《韓非子·大體第二十九》: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難。
莫眾而迷
讀音:mò zhòng ér mí
釋義:做事不與眾人商量,就會迷惑。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魯哀公問於晏子曰:「鄙諺曰:『莫眾而迷。』今寡人舉事,與群臣慮之,而
國愈亂,其故何也?」
三人成虎
讀音:sān rén chéng hǔ
釋義: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一顰一笑
讀音:yī pín yī xiào
釋義:顰:皺眉。指憂和喜的表情。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吾聞明主之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
濫竽充數
讀音:làn yú chōng shù
釋義: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
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如出一口
讀音:rú chū yī kǒu
釋義:象從一張嘴裡說出來的。形容許多人說法一樣。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下第三十一》:州侯相荊,貴而主斷,荊王疑之,因問左右,左右對曰:「無有。」如出
一口也。
道不拾遺
讀音:dào dào bù shí yí
釋義: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下第三十一》:仲尼為政於魯,道不拾遺,齊景公患之。
買櫝還珠
讀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釋義: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
輯以羽 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良葯苦口
讀音:liáng yào kǔ kǒu
釋義:好葯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夫良葯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
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忠言逆耳
讀音:zhōng yán nì ěr
釋義: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夫良葯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
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手足胼胝
讀音:shǒu zú pián zhī
釋義:胼胝:俗語中的「老繭」。手掌或腳掌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手掌足底生滿老繭。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文公反國,至河,令籩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而面目黧黑者後
之。
郢書燕說
讀音:yǐng shū yān yuè
釋義:郢: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
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
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殺彘教子
讀音:shā zhì jiào zǐ
釋義:彘:豬。父母說話算數,教子誠實無欺。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
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
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乃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視死如歸
讀音:shì sǐ rú guī
釋義:把死看得跟回家一樣。形容為了正義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
棧車牝馬
讀音:zhàn chē/jú pìn mǎ
釋義:陋車劣馬。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孫叔敖相楚,棧車牝馬,糲餅菜羹,枯魚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
有飢色,則良大夫也。
面有飢色
讀音:miàn yǒu jī sè
釋義:形容因飢餓而顯得營養不良的樣子。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孫叔敖相楚,棧車牝馬,糲餅菜羹,枯魚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
有飢色,則良大夫也。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
讀音:wài jǔ bù bì chóu,nèi jǔ bù bì zǐ
釋義:舉薦外人時不迴避自己的仇人,舉薦內部人時不迴避自己的兒子。指推舉人才時,秉持公正無私之心,
不摻雜個人好惡。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故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趙武所薦四十六人於其君,及武
死,各就賓位,其無私德若此也。
狗猛酒酸
讀音:gǒu měng jiǔ suān
釋義:因狗兇猛致使酒酸無人買。比喻環境惡劣,前進困難。也比喻權臣當道,阻塞賢路。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第三十四》: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然而不
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
「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提綱挈領
讀音:tí gāng qiè lǐng
釋義:綱:漁網的總繩;挈:提起。原意為撒魚網要抓住總繩才撒得開,鑒定裘服要提起衣領才看得清。後比
喻善於抓住問題的關鍵。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 《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宋史·職官志八》: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
彼眾我寡
讀音:bǐ zhòng wǒ guǎ
釋義:彼:對方。指對方軍隊勢眾,而我方力量單薄。
原文:《韓非子·難一第三十六》:晉文公將與楚人戰,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
兵不厭詐
讀音:bīng bù yàn zhà
釋義:厭:排斥,滿足;詐:欺騙。用兵作戰不排斥運用詭變、欺詐的策略或手段克敵制勝。
原文:《韓非子·難一第三十六》:「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讀音: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釋義: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 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