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中考成語常見類型

中考成語常見類型

發布時間: 2020-11-19 16:05:40

A. 中考常見成語和典故有圖片的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B. 中考常考的成語有哪些

1、 安貧樂道[ ān pín lè dào ] 道:主張,思想。 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出 處:《後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2、 暴殄天物[ bào tiǎn tiān wù ] 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出 處:《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3、 敝帚自珍[ bì zhǒu zì zhēn ] 敝:破的,壞的;珍:愛惜。把自己家裡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出 處:宋·陸游《秋思》:「遺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

4、 視如敝屣[ shì rú bì xǐ ] 敝屣:破鞋子。像破爛鞋子一樣看待。比喻非常輕視。

出 處:《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

5、 斷章取義[ àn zhāng qǔ yì ]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出 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C. 中考常見成語誤用100例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一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一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准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准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一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你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一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一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你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准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一點地說,是能夠做准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路

D. 中考語文:成語錯誤類型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理解的難度。如果不仔細辨析語素意義,則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

例: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E. 解釋關於中考20個成語

1.破釜沉舟:表面意義是砸破飯鍋沉下船,比喻義是下定決心干到底。

2.鳳毛麟角:表面意義是鳳凰的毛,麒麟的角,實際是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才或事物。

3.貓鼠同眠:既不是表示化敵為友,也非表示寬大胸懷,而是比喻上下互相包庇,一起干壞事。

4.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論和行為。危,正直。

5.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不能理解為「團結起來力量大。

6.文不加點:形容文章寫得快,不用塗改就寫成。點,古人寫文章在字的右上角塗上一點,表示刪去。不能理解為加標點。

7.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古代指清除刻錯的字。不能理解為刊登。

8.不足為訓:不能當做典範或准則。訓。准則。不能理解為教訓。

9.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態度蠻橫,不講道理。不能理解為「不可理解

10.一文不值:是指一分錢都不值,形容比較廉價。

F. 中考常考的成語

考常用成語——人物傳記篇

人物傳記篇成語
1)囊螢映雪——比喻家庭貧苦,刻苦讀書 (囊螢:車胤;映雪:孫康)
2)老當益壯——形容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加豪壯(馬援)
3)東山再起——比喻失勢後重新恢復地位,或是失敗後恢復力量再干
4)圖窮匕首——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關頭,真相或本意完全顯露出來(荊軻)
5)投筆從戎——形容棄文從武,讀書人參軍入伍(班超出使西域,胸懷大志)
6)聞雞起舞——比喻有志之士抓緊時間鍛煉,奮發有為(祖 )
7)數典忘祖——忘記自己本身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籍談)
8)鑿壁偷光——形容人刻苦好學(匡衡)
9)刮目相看——呂蒙
10)馬革裹屍——戰死沙場後,用馬皮把屍首包裹起來;形容英勇作戰,獻身疆場(馬援) 經典語句:大丈夫應該效死疆場,由馬革裹著屍首回來才光榮,怎能躺在病床上,讓兒女來照顧呢?
11)東窗事發——比喻陰謀敗露,將受到懲治(秦檜)
12)指鹿為馬——比喻歪曲事實,顛倒是非(趙高)
13)紙上談兵——紙面上談論用兵,比喻不切實際的空談(趙括)
14)草木皆兵——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苻堅)
15)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走投無路的境地(項羽)
16)擊楫中流——指船到了中流,舉起楫叩擊船舷,表示收復失地、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祖 )
17)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廉頗)
18)望梅止渴——比喻從不切實際的空想中得到安慰(曹操)
19)卧薪嘗膽——比喻不敢安逸,刻苦自勉(越王勾踐)
20)背水一戰——比喻決死一戰(韓信)
21)殺妻求將——吳起
22)圍魏救趙——借一件事情,解救另一件事情(孫臏)
23)磨杵成針——比喻有恆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李白)
24)八斗之才——曹植
25)韋編三絕——孔子為了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故事,形容讀書人刻苦勤奮
26)一諾千金——比喻說話算數,講信用(季布)
27)前倨後恭——原先傲慢,後來恭順,形容前後態度不同(蘇秦)
28)曲高和寡——曲調越高雅,跟著唱的人就越少,用來比喻知音難得,又被用來比喻說話、寫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宋玉)
29)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恰切(王羲之)
30)開卷有益——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常用以勤勉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宋太宗)
31)不學無術——形容既無學問,又無本事(霍光)
32)三令五申——屢次地命令告誡,再三地囑咐(孫武)
33)春風得意——比喻達到目的後那種得意洋洋的心態(孟郊)
34)嘔心瀝血—— 形容苦心苦想,費盡心血,多用來表示文藝創作的艱辛不宜(李賀)
35)江東父老——項羽
36)約法三章——臨時議定三條法令,比喻以語言或文字規定出幾條共同遵守的條款(劉邦)
37)退避三舍——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重耳)
38)破釜沉舟——砸破燒飯用的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拚死一戰(項羽)
39)橘化為枳——晏嬰
40)洛陽紙貴——比喻著作風行一時,流傳很廣(左思)
41)鞠躬盡瘁——諸葛亮
42)畫龍點睛——張僧
43)黃袍加身——趙匡胤

G. 中考成語大全300個

聲東擊西 shēng dōng jī xī 【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結構】聯合式。【用法】常用於軍事;指一種出奇戰勝敵人的戰術。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辨形】擊;不能寫作「機」。【近義詞】出其不意、出奇制勝【反義詞】無的放矢【例句】雖然現在這里還沒什麼動靜;但地勢險要;千萬麻痹不得;小心敵人~。

H. 中考常出的成語使用錯誤的例子有哪些

中考常見成語使用錯誤歸類!!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一:張冠李戴
每個成語都有共適用范圍和對象,若使用不當,張冠李戴,就要鬧出笑話。
1、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開工。(「巧奪開工」用於描述人工製作的東西,對象錯)
2、博物館里保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輪美奐。
3、她終於認識了自己,戰勝了自我。在新的學年裡,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駕齊驅,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並駕齊驅」用來陳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范圍錯)
4、他呀,做起事來可麻利了,無論做什麼都倚馬可待。(「倚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圍錯)
5、突然,一個影子如白駒過隙般地一閃而過,快捷如飛。(「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對象錯)
6、三月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草長鶯飛,春光迷人。(「草長鶯飛」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詞語,對象錯)
7、公園里擺放的各種盆栽菊花,奼紫嫣紅,微風一吹,更是風姿綽約。(「風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優美,對象錯)。
8、文章生動細致的描寫了小麻雀的外形、動作和神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傾注著強烈的感情,讀來楚楚動人,有很強的感染力。
(「楚楚動人」是形容女人打扮光鮮,姿態嬌柔,能打動人。對象錯)
9、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常在紙上信筆塗鴉,現在他畫的鳥已是栩栩如生。(「信筆塗鴉」是指寫字,不是畫畫,范圍錯)
10 這對老朋友分別了近半個世紀,沒想到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於是站在路邊暢談起來。(「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用該成語形容老朋友相遇屬對象誤用。)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義
有些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我們看到某一不明含義的成語,如果只從字面上去附會,就極易出現望文生義的毛病,作出錯誤的或片面的解釋。

1、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萬人空巷」是說人們都從巷子里出來到大街上,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本句從語勢上看,要表述的是人們閉門不出在家裡欣賞電視劇)
2、成都五牛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務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望其項背」是「能夠望見脖子和背,表示趕得上比得上」,此當作「只能望見項背,形容差得遠」來理解了。)
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首當其沖」比例
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此誤解為「首先、首要」)
4、「國足掛帥」一說的准確性到目前依然無從核實,但人們都相信這絕非空穴來風。(「空穴來風」指消息。傳聞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這里誤解為「虛假傳聞」)
5、興華實業公司與菇農的糾紛,在有關方面調解無果後,不得不對簿公堂。(「對簿公堂」是指「到堂上受審訊」,此誤解為「到法庭對質」)。
6、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見肘。(「捉襟見肘」本指衣服破爛,後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與「不合身」無關)
7、得了冠軍,就對同伴側目而視,頗有點老子天下第一的勁頭。(「側目而視」意為敢怒而不敢言,此誤解為「瞧不起人」)
8對茶的重視很不夠也說明了這一點,甚至形成偏見,以為中國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東西,檔次不如一些進口飲料。(「下里巴人」原指流行於戰國時楚國的《下里》《巴人》兩首民間歌曲。後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藝作品,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而(l)句在使用「下里巴人」這條成語時,把它誤解成地位不高的人。)
9為了應付高考,教師越教越細,其結果是肢解了課文,長此以往,學生自然目無全牛,見一斑而不見豹。(「目無全牛」指解剖牛的肢體時,看到的是其各個相連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後比喻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亦形容辦事准確熟練。而(2)句在使用該成語時,把它誤解成只見部分不見整體了。)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三:重復贅余
與成語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導致語意重復。
1、遺憾的是,因臨時有事我未能去黃浦碼頭送行,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與陶先生和張老失約,一直耿耿於懷,迄今也未能忘記。(「耿耿於懷」就是「一直未能忘記」的意思)
2、看到黃宏表演的小品,一向嚴肅的父親也忍俊不禁地笑起來。(「忍俊不禁」就是「笑起來」)
3、夜深人靜,王小東獨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過小巷,閃進了巷口的一個漆黑的大門。(「孑然一身」就是「獨自」)
4、他只不過在做自己的事情,順便幫了一下別人,沒想到卻受到了不虞之譽。(「不虞」就是「沒料到」,與句中「沒想到」重復)
5、江姐不幸被捕,雖全身打得遍體鱗傷,但仍然堅守黨的秘密。(「遍體」與「全身」重復)
6你看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吧。(「難言之隱」指難以明說的事情或緣由。該成語與句中的「苦衷」義有重復。)
7我倆半斤八兩,各有千秋。(「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該成語與句中的「各有千秋」義有重復。)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四:自相矛盾
有些成語在運用中,它自身的意義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不是一
5每個考生都要注意休息,否則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影響考試。(「三長兩短」多用來指意外的事故或災禍常用作「死亡」的委婉語。用來形容考生,有些言重了。)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六:不辨色彩
成語在感情色彩上有褒義、貶義、中性之分,不辨色彩主要表現在褒貶誤用、語體色彩不當等方面。

1、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無所不為」是指「什麼壞事都敢幹」,此誤將貶義詞作褒義詞用)
2、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趨之若鶩」指「許多人追逐壞東西」,此誤將貶義詞作褒義詞用)
3、敵人被打跑了,但我們知道,他們不會甘心失敗,一定會重整旗鼓,卷土重來。(「重整旗鼓」是指「失敗後,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誤將褒義詞作貶義詞用)
4、他出獄後,仍不思悔改,和一個盜車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內偷了三輛摩托車。(誤將褒義詞作貶義詞用)
5、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在書面語體風格的句中用口頭語成語「半斤八兩」,語體色彩不妥)
6、老王一句話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氣沖霄漢。(「汽沖
霄漢」常形容大無畏的氣概和精神,用於此既感情色彩不當,又不分輕重)
7全市幾百名警察傾巢出動,終於將歹徒捉拿歸案。(「傾巢出動」比喻全部出動,多含貶義。用來形容警察有誤。)
8在成克傑治下,廣西貪官前赴後繼上刑場。(「前赴後繼」形容英勇戰斗,勇往直前,多含褒義。用來形容貪官有誤。)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七:不合邏輯
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從邏輯推理角度推敲則存在問題。
1、這位責任編輯敢對文字部分負責任,書籍的其他環節,如插圖裝訂等,他就望塵莫及了。(「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與上文不構成轉折關系)
2、他的學說不僅內容充實,而且閃爍其辭,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閃爍其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同「內容充實」不構成遞進關系)
3、美國國務卿的中東之行,並未解決美伊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一勞永逸」意為辛苦一次將事情辦好,以後可永遠不再費力了,可「局勢」是指政治、軍事等方面在一個時期內的發展情況,它是動態的,絕不可能「一勞永逸」的)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八:不當修飾
成語的修飾不當主要表現在修飾語中心詞之間的搭配。
2、當登上黃山天都峰的鯽魚背時,人們都常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的那種恐懼之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謹慎,不能修飾「恐懼」這一中心語)
3、兄弟倆原來關系親密,好得不可開交,但是自從弟弟結了婚,不知怎的,兩兄弟漸漸形同路人。(「形同路人」表現的是一種結果,不能受「漸漸」限制)
4、參加座談會的同志,對中央的方針政策表示堅決擁護,還與調查組的同志暢所欲言,反映了不少問題。(「暢所欲言」與前邊的「還與調查組的同志」不搭配)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九:數字不當
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莘莘」有「眾多」之意,與定語「一位」矛盾)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十:謙敬顛倒
有些成語有謙詞與敬詞之分,如果辨別不準,就會犯謙敬顛倒的錯誤。 1王教授已談了這些,算是拋磚引玉,下面請諸位發表高見。(「拋磚引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常作謙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別人身上,犯了謙詞敬用的錯誤。) 2劉廠長是這方面的行家,下面請他不揣冒昧地跟大家講幾句。(不揣冒昧「指不揣度自己言行輕率,常作謙詞。把它用在劉廠長身上、同樣犯了謙詞敬用的毛病。)
3使用我廠生產的塗料裝飾您的居室,保您蓬蓽生輝。(「蓬蓽生輝」
作為謙詞。)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十一:功能混亂
每個成語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語法功能,如果對此把握不準,就易造成功能混亂的錯誤。
1這則笑話,對舊中國辦事推諉,漠不關心人民疾苦的「學習諸公」給予了有力諷刺。
2他往四周一看,發現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怪石,這時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勝叛軍的妙計了。
「漠不關心」是一個動詞性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不能帶賓語。「出奇制勝」也不能帶賓語。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十二:形近混淆
有些成語與其他成語由於具有某些共同的語素,在使用時極易混淆。 3周老師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非常關心,真稱得上無所不至。(「無所不至」指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後多含貶義。把它與一字之差的成語「無微不至」混淆了。)
4隻要我們按照科學的方法去做,無疑一定能改變那種事半功倍的狀況。(把事半功倍「當成了」事倍功半「,意思用反了。)

I. 中考必背的20個成語匯總

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yán zhī yǒu lǐ ] 說的話有道理。出 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陳老道:『言之有理。』」

J. 關於中考的成語

中考詞語成語
如喪考妣
歷歷可考
考績幽明
彰往考來
循名考實
旁求博考
班班可考
考名責實
若喪考妣
詢事考言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