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故事圖片談虎色變
談虎色變成語故事
【釋義】意思是說被虎咬過的人,才會知道老虎的厲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就緊張。
【近義;反義】聞風喪膽 心有餘悸;處變不驚 談笑自若
這個成語出自《二程全書.遺書二上》。程顥和程頤是北宋時的學者,二程在洛陽聚徒講學,說:「各位要注意,不但要學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注意從實踐中積累知識。前者的學問是常知,後者才是真知。」
二程於是講了一個他們親眼所見的事情:「從前,有一個田夫在山間勞動時,遇上一隻老虎,被咬傷差點送了命,到現在傷口還在隱隱作痛。他每想起來,都特別害怕,心有餘悸。有一次在田間休息時,大家說到老虎傷人,都都有些擔心,但並不害怕。只有田夫的臉色,頓時嚇得改變了顏色,他與眾不同,感到特別緊張。因為他親身體驗過老虎的厲害,彷彿一閉眼,就浮現出老虎那兇猛吃人的樣子。被老虎咬傷過的人,才真正知道老虎的厲害呀。」
B. 像驚弓之鳥類似的成語故事(至少6個)
心有餘悸、驚弦之鳥、談虎色變、心驚肉跳、聞風喪膽、草木驚心、傷弓之鳥。
一、心有餘悸
【解釋】: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厲害。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回想起來心裡還害怕。
【出自】:孫犁《奮勇地前進、戰斗—在一次座談會上的發言》:「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繩,他就不會心有餘悸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談虎色變、心驚肉跳、驚弓之鳥
【反義詞】神色不驚、泰然自若
二、驚弦之鳥
【解釋】: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同「驚弓之鳥」。
【出自】:敗了的,似驚弦之鳥。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三回
【近義詞】傷弓之鳥、驚弓之鳥
【反義詞】初生牛犢、安之若素
三、談虎色變
【解釋】:色:臉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厲害。後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出自】:巴金《談<寒夜>》:「它今天不再使人談虎色變了。」
【語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聞風喪膽、心有餘悸、譚虎色變
【反義詞】談笑自若、面不改色
四、心驚肉跳
【解釋】:形容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
【出自】: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示例】:在那個悶熱的夜晚,發生了那種淑嫻現在想起還心驚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極大的創傷。 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補語;形容人極度驚懼恐慌
【近義詞】毛骨悚然、六神無主、大驚失色、心有餘悸、心膽俱碎、膽戰心驚、心驚膽戰、驚心動魄、提心吊膽、膽顫心驚、心膽俱裂、戰戰兢兢、心驚膽落、魂飛魄散、不寒而慄
【反義詞】神色不驚、心安理得、泰然自若、處變不驚、從容不迫、舉止泰然、鎮定自若
五、聞風喪膽
【解釋】: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了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出處】:打得敵人聞風喪膽,棄屍累累。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一章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近義詞】不可終日、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喪魂落魄、談虎色變、望風而逃、皇皇不可終日
【反義詞】不動聲色、泰然自若
C. 談虎色變成語故事
談虎色變成語故事
《二程集》是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兩人全部著作的匯集,《遺書》是該書的一部份,共二十五卷。兩人思想學說基本一致,以理、道為萬物的本源,認為「萬事皆出於理」,開創了洛派理學,是北宋理學代表人物,合稱為「二程」。書中在討論到「真知」和「常知」有什麼不同時,舉了這么1個例子:「曾見1個農夫,被老虎咬過,後來傷好了,可是每當聽到有人在談論老虎咬傷人的事情時,那個農夫的臉色較其它人更加地驚惶不安。老虎會傷人,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但若是沒有親身經歷過就不算『真知』,必須像那個農夫親身經歷過才叫『真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談虎色變」,用來比喻一提及某事就非常害怕。
D. 成語故事:談虎色變
成語故事
《二程集》是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兩人全部著作的匯集,《遺書》是該書的一部份,共二十五卷。兩人思想學說基本一致,以理、道為萬物的本源,認為「萬事皆出於理」,開創了洛派理學,是北宋理學代表人物,合稱為「二程」。書中在討論到「真知」和「常知」有什麼不同時,舉了這么1個例子:「曾見1個農夫,被老虎咬過,後來傷好了,可是每當聽到有人在談論老虎咬傷人的事情時,那個農夫的臉色較其它人更加地驚惶不安。老虎會傷人,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但若是沒有親身經歷過就不算『真知』,必須像那個農夫親身經歷過才叫『真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談虎色變」,用來比喻一提及某事就非常害怕。
談虎色變
tánhǔsèbiàn
[釋義] 色:臉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一談起老虎;嚇得臉色都變了。後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緒緊張。
[語出] 宋·程頤《二程全書·遺書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嘗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
[正音] 色;不能讀作「shǎi」。
[辨形] 談;不能寫作「淡」。
[近義] 聞風喪膽 心有餘悸
[反義] 面不改色 談笑自若
[用法] 用作貶義。用來形容一旦談起可怕的事情或人就驚慌失措。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復句式。
[辨析] ~和「聞風喪膽」都有「一提到就叫人害怕」的意思。但~強調「色變」;指情緒緊張;「聞風喪膽」偏重於「喪膽」;指一聽到強大勢力就害怕。
[例句]
①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同志說起地震來馬上就~。
②以棋風犀利而著稱的聶衛平使許多日本選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