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成語大全四個字
1. 四個字的成語有哪些
對牛彈琴、如魚得水、鳥語花香、為虎作倀、黔驢技窮、畫龍點睛、抱頭鼠竄、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鶴發童顏、狗急跳牆、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畫蛇添足 鼠目寸光 鼠肚雞腸 鼠竊狗盜 鼠牙雀角 貓鼠同眠 投鼠忌器 抱頭鼠竄 獐頭鼠目 膽小如鼠
牛鬼蛇神 牛刀小試 土牛木馬 老牛舐犢 童牛角馬 泥牛入海 如牛負重 對牛彈琴 九牛一毛 氣沖牛斗 目無全牛 庖丁解牛 氣壯如牛
虎視眈眈 虎口餘生 虎頭虎腦 虎背熊腰 虎頭蛇尾 虎踞龍盤 虎落平陽 虎入羊群 虎穴龍潭 放虎歸山 談虎色變 如虎添翼 騎虎難下 畫虎類狗 縱虎歸山 為虎作倀 兩虎相鬥 風虎雲龍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龍行虎步 龍吟虎嘯 龍爭虎鬥 龍騰虎躍 虎頭虎腦 生龍活虎 照貓畫虎 降龍伏虎 藏龍卧虎 勢成騎虎 如狼似虎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兔絲燕麥 狡兔三窟 烏飛兔走 守株待兔 龍騰虎躍 龍飛鳳舞 龍馬精神 龍鳳呈祥 龍蛇混雜 龍行虎步 龍爭虎鬥 龍吟虎嘯 畫龍點睛 來龍去脈 群龍無首 藏龍卧虎 降龍伏虎 生龍活虎 老態龍鍾 虎穴龍潭 葉公好龍 望子成龍 車水馬龍 人中之龍 風虎雲龍 蛇蠍心腸 虎頭蛇尾
馬到成功 馬不停蹄 一馬當先 老馬識途 汗馬功勞 萬馬奔騰 犬馬之勞 牛馬不如 五馬分屍 一馬平川 天馬行空 龍馬精神 風馬不接 快馬加鞭 走馬看花 車水馬龍 人歡馬叫 蛛絲馬跡 兵荒馬亂 人仰馬翻 人閑馬乏 人強馬壯 猴年馬月 青梅竹馬 單槍匹馬 招兵買馬 心猿意馬 非驢非馬 懸崖勒馬 千軍萬馬 指鹿為馬 害群之馬 騎馬找馬 塞翁失馬 盲人瞎馬 童牛角馬 脫僵之馬 金戈鐵馬
羊腸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補牢 虎入羊群 順手牽羊 猴年馬月 尖嘴猴腮 殺雞嚇猴
雞毛蒜皮 雞鳴狗盜 雞零狗碎 雞飛蛋打 雞口牛後 雞犬不寧 雞犬不留 雞犬不驚 雞犬升天 雞皮鶴發 聞雞起舞 殺雞儆猴 殺雞取卵 偷雞摸狗 鶴立雞群 小肚雞腸 鼠肚雞腸 呆若木雞 金馬碧雞
狗急跳牆 狗尾續貂 狗仗人勢 狗血噴頭 犬馬之牢 犬牙交錯 打狗看主 豬狗不如 雞犬不留 雞犬不寧 雞犬不驚 雞犬升天 雞鳴狗盜 雞零狗碎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偷雞摸狗 畫虎類狗 喪家之狗 關門打狗
豬狗不如 殺豬宰羊 鳳頭豬肚 狼奔豕突 蠢笨如豬
如魚得水 魚龍混雜 魚目混珠 魚肥稻香 魚群如雲 魚游大海 魚躍鳥飛 魚不離水 魚水相連 沉魚落雁 渾水摸魚 井底之蛙 鳥盡弓藏 笨鳥先飛 小鳥依人 驚弓之鳥 龍飛鳳舞 沉魚落雁
2. 四個字成語大全
四個字的成語
弄巧成拙〞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釋義:弄,賣弄、耍弄;巧,靈巧(指心思);拙,笨拙。意為本想耍弄聰明,做得好些,結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伸頭縮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在暗中洞察的神態。
支離:零散,殘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赤誠相待。猜一生肖--狗。 忠心耿耿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解釋】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蠢蠢欲動〞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chǔn chǔn yù dòng ,釋義: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意為像蟲子蠕動爬行的樣子,藉以比喻壞人准備搗亂或敵人准備進攻。
3. 四個字的成語有哪些
大功告成、大功畢成、功成名就、馬到成功、一蹴而就
一、大功告成
白話釋義: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
朝代:周
作者:先秦諸子
出處:《尚書·禹貢》:「禹錫玄圭,告厥成功。
翻譯:舜帝賜大禹一塊圓形圭尺,以表彰其治水之功。
二、大功畢成
白話釋義::指大工程或大任務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王莽傳上》:「十萬眾並集,平作二旬,大功畢成。」
翻譯:集齊了十萬人,平均做了兩年,大工程宣告完成
三、功成名就
白話釋義: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朝代:春秋
作者:墨子
出處:《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翻譯:功成名就.名氣和榮譽不可以弄虛作假
四、馬到成功
白話釋義:形容工作已經取得成功。
朝代:元
作者:無名氏
出處:《小尉遲》第二折:「那老尉遲這一去,馬到成功。
五、一蹴而就
白話釋義: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朝代:宋
作者:蘇洵
出處:《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翻譯:全天下的所有讀書人,誰不想一步就達到聖人的境界。
4. 成語大全四個字
成語大全四個字:
滿腹經綸。
過目不忘。
記憶猶新。
倒背如流。
5. 學習是一個什麼的過程求四個字的成語有哪些
循序漸進
【近義】按部就班、由淺入深
【反義】一步登天
【釋義】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版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權或提高。
【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註:「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用例】她通常是從一個角度寫,而不是從幾個角度寫;還只是~地寫,而不是錯綜交叉地寫。(茅盾《怎樣評價〈青春之歌〉?》)
6. 以「學」字結束的,四個字成語有哪些
不愧下學 愧:慚愧。不恥下問,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
篤實好學 篤實:踏實,實在。認真踏實,愛好學問。
篤信好學 篤信:忠實地信仰。指對道德和事業抱有堅定的信心,勤學好問。
斷織勸學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後比喻勸勉學習。
鴻儒碩學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記問之學 只是記誦書本,以資談助或應答問難的學問。指對學問未融會貫通,不成體系。
口耳之學 指只知道耳朵進口裡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困而不學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真才實學 真正的才能和學識。
不媿下學 猶言不恥下問。
長材茂學 指才能高學問大的人。
蟲魚之學 指繁瑣的考據訂正。
篤志好學 篤志:專心一志,立志不變。專心致志,勤奮好學。
高才大學 高才:才能傑出。大學:學識淵博。才能高超,學識淵博。亦作「高才博學」、「高才碩學」。
高才絕學 ①猶言才學高超。②指才學高超的人。
宏儒碩學 指學問淵博的人
敏而好學 敏:聰明。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
詮才末學 低下的才能與膚淺的學識。多用作自謙之詞。
市民文學 封建社會後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願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
通才碩學 學識通達淵博的人。
通儒碩學 猶言通儒達士。
晚生後學 泛指學習同一技藝或同一學問的後生晚輩。
一家之學 自成一家的學派。
用非所學 使用中需要的本領,與學習中得到的東西不一致。
7. 關於學習的四字詞語.
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4千1千
懸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戰國策·秦策一》記載,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說孫敬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股:大腿。
4千1千
學而不厭
[xué ér bù yàn]
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4千1千
廢寢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也說廢寢忘 餐。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非常勤奮專心。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 寢,昃晷忘餐。」
3千1千
博覽群書
[bó lǎn qún shū]
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2千1千
學富五車
[xué fù wǔ chē]
形容讀書多,學問大(五車:指五車書)。
2千865
勤學苦練
[qín xué kǔ liàn]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網路漢語APPAI讓學習更簡單立即下載
1千526
專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孟子·告子上》:「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致:盡,極。志:志向,志趣。
2千739
牛角掛書
[niú jiǎo guà shū]
比喻讀書勤奮。
2千813
囊螢映雪
[náng yíng yìng xuě]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1千741
勤學好問
[qín xué hào wèn]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1千573
韋編三絕
[wéi biān sān jué]
孔子晚年很愛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了好幾次(見於《史記·孔子世家》)。後來用「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勤奮。
1千629
學海無涯
[xué hǎi wú yá]
學海:知識。學問的海洋無邊無際。
1千532
學無止境
[xué wú zhǐ jìng]
指學業上是沒有盡頭的,應奮進不息。
1千453
映雪讀書
[yìng xuě dú shū]
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1千461
開卷有益
[kāi juàn yǒu yì]
打開書本看一看,就會有收益。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六:「太宗(宋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1千447
夜以繼日
[yè yǐ jì rì]
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學習等。《孟子·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1千357
引錐刺股
[yǐn zhuī cì gǔ]
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1千418
十年寒窗
[shí nián hán chuāng]
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1千305
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東晉時,祖逖和劉琨同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勵振作。半夜聽到雞鳴,立即起來舞劍。語出《晉書·祖逖傳》。後以「聞雞起舞」比喻及時奮發。
1千489
好學不倦
[hào xué bù juàn]
喜歡學習,不知疲倦。
1千 256
焚膏繼晷
[fén gāo jì guǐ]
夜裡點了油 燈,繼續白天的事。形容學習、工作勤奮。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膏 :油脂,指燈燭。晷(guǐ):日影,指白天。
747 326
幼學壯行
[yòu xué zhuàng xíng]
幼時勤於學習,壯年施展報負。
752 207
全神貫注
[quán shén guàn zhù]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763 172
春誦夏弦
[chūn sòng xià xián]
誦、弦:古代學校里讀詩,只口誦的叫「誦」,用樂器配合的叫「弦」。原指應根據季節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後泛指讀書、學習。
580 156
折節讀書
[zhé jié dú shū]
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628 125
持之以恆
[chí zhī yǐ héng]
長久地堅持下去:努力學習,~。鍛煉身體要~。
604 94
學以致用
[xué yǐ zhì yòng]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致:使達到。
608 90
聚精會神
[jù jīng huì shén]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原指君臣協力,集思廣益。後用來形容集中精神,專心一意。
554 85
發奮圖強
[fā fèn tú qiáng]
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538 79
刺股讀書
[cì gǔ dú shū]
比喻刻苦攻讀。
470 83
博學多才
[bó xué ō cái]
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495 70
學識淵博
[xué shí yuān bó]
指學識深而且廣。
425 71
爭分奪秒
[zhēng fēn ó miǎo]
不放過一分一秒,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
464 92
臨池學書
[lín chí xué shū]
臨:靠近,挨著;池:硯池;書:書法。指刻苦練習書法。
387 73
學非所用
[xué fēi suǒ yòng]
所學的不是將來用得著的東西。比喻學習與實踐相脫節。
345 63
溫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溫習學過的東西,獲得新的體會。《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也用以指吸取歷史經驗,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340 55
鈍學累功
[dùn xué lěi gōng]
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299 79
然荻讀書
[rán dí dú shū]
然:「燃」的本字,燃燒;荻:蘆葦一類的植物。燃荻為燈,發奮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295 50
穿壁引光
[chuān bì yǐn guāng]
也說鑿壁偷光。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後用來形容貧窮而好學。
339 91
8. 四個字的成語有哪些
1、金蟬脫殼
【拼音】jīn chán tuō qiào
【解釋】指蟬脫去外殼的蛻變。比喻製造或利用假象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或比喻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出處】元·關漢卿《謝天香》。
2、百里挑一
【拼音】bǎi lǐ tiāo yī
【解釋】意思為一百個當中就挑出這一個來。形容人才出眾。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里挑一的。」
3、滿腹經綸
【拼音】mǎn fù jīng lún
【解釋】形容人有才學,有治理國家的才能。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神童對》:「方朝見,適直隸貢蟹至焉。 英宗 即出一對試之雲:『螃蟹渾身甲胄。』 程 對曰:『鳳凰遍體文章。』 李 對曰:『蜘蛛滿腹經綸。』「
4、繪聲繪影
【拼音】huì shēng huì yǐng
【解釋】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出處】清·蕭山湘靈子《軒亭冤》:「繪聲繪影樣翻新,描寫秋娘事事真。」
5、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解釋】相:外相;濡:沾濕;沫:唾沫。濡以沫,用水沫沾濕身體。原意是為保持魚的外相,要用水沫沾濕魚的身體。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處】出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6、塞翁失馬
【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
【解釋】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出處】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衍生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7、青梅竹馬
【拼音】qīng méi zhú mǎ
【解釋】解釋是形容男女兒童之間兩小無猜的情狀。
【出處】李白《長干行》之一:「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 ,兩小無嫌猜。」
8、隨波逐流
【拼音】suí bō zhú liú
【解釋】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盪。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逐:追隨。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後因以 「隨波逐流」比喻無原則、無立場地與世相浮沉。
9、袖手旁觀
【拼音】xiù shǒu páng guān
【解釋】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幫助別人。多指看到別人有困難,不幫助別人。
【出處】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
10、畫蛇添足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釋】原意為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後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語出《戰國策·齊策二》
9. 勵志四個字的成語大全
業精於勤 志得意滿 一絲不苟不甘後人 勃然奮勵
10. 勵志的4個字成語大全
"勵志來"的四字成語有源:
奮發圖強、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力爭上游、鼓足干勁、自強不息、知難而進、從容就義、海枯石爛、堅持不渝、堅韌不拔、堅定不移、雷打不動、木人石心、破釜沉舟、鍥而不舍、誓死不二、心堅石穿、志堅行苦、龍躍鳳鳴、鵬程萬里、前程萬里、如日方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