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目不識丁這個成語的意思

目不識丁這個成語的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19 18:00:23

Ⅰ 目不識丁的意思是什麼

目不識丁 [mù bù shí dīng]
基本釋義
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 處
宋·洪邁《容齋俗考》:「今人多用不識一丁字;謂祖《唐書》。」

Ⅱ 目不識丁的意思

目不復識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近義制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
【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解釋】丁:表示最簡單的字。目不識丁: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示例1】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但即使'目不識丁'的文盲,由我看來,其實也並不如讀書人所推想的那麼愚蠢。」
【示例2】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目不識丁的俗商,或者一個中年官僚,或者一個紈袴子弟,你難道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燈謎】文盲;陌生人;同行十二載,未知木蘭是女郎;認錯人
【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Ⅲ 目不識丁是成語

是成語,目不識丁(mùbùshídīng),指連一個字也不認得,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構成主謂結構。歷史上曾有關於目不識丁的爭議,認為丁字應為「個」字,「丁」不過是古人的訛傳;同時,歷史上也有不少關於目不識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現過目不識丁的皇帝。目不識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目不識丁【近義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兩腳書櫥【解釋】丁:表示最簡單的字。目不識丁: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這句話是唐穆宗長慶年間幽州節度使張弘靖說的。據《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九載:「弘靖……謂軍士曰: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同樣,《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二也寫道:「弘靖……嘗曰: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Ⅳ 目不識丁的意思是什麼

以前,有個財主姓丁,他有一個兒子,都十多歲了,還什麼都不懂,請了好幾個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丁財主心裡可急壞了,一天他出榜文,聲稱若誰教會丁少爺一個字賞銀十兩。
一位老秀才見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於不知道自己的姓吧?況且,這個「丁」字筆畫簡單,又好寫,又好認,我怎麼會教不會他一個「丁」字呢?於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財主家後,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爺學習「丁」字,一晃就過了九天,丁財主要考丁少爺。老秀才怕丁少爺忘了,特意准備了一個釘子,讓少爺拿著,說:「萬一忘了,看看手裡的東西,就想起來了,懂嗎?」少爺點了點頭。
秀才領著少爺去見丁財主,寫了一個「丁」字說:「小少爺,這個字怎麼念?」
誰知少爺看了半晌,還是想不起這是個啥字。秀才趕緊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麼東西」?
少爺低頭一看,說:「一根鐵棒棒。」
秀才一聽,氣得直跺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識『丁'不要緊,我的十兩銀子可完了。」
從此,「目不識丁」這名俗語便傳開了。

Ⅳ 目不識丁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目不識丁的成語解析
【出處】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舊唐書·張弘靖傳》
【解釋】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相近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
【相反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成語示列】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目不識丁的俗商,或者一個中年官僚,或者一個紈袴子弟,你難產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目不識丁的成語典故
唐憲宗時,幽州節度使張弘靖,部下有兩個「從事」,一個叫韋雍,一個叫張宗厚。兩人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惡劣。他們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才散,還要讓侍衛人員大隊兵馬,前呼後擁地護送他們回家,燈籠火把照得滿街通亮,鬧得雞犬不寧。他們一不高興,就拿士兵和百姓當出氣筒,隨意打罵,耀武揚威,無法無天。
有一次,他們喝醉了酒,又對士兵大罵起來:「現在天下太平無事,又不打仗,你們這些飯桶,有什麼屁用!能拉得兩石的弓,還不如識一『丁』 字……」這話明擺著是侮辱士兵,譏笑他們沒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氣,任人指揮打仗賣命,平時貌似什麼用處也沒有。士兵們聽了這些話,非常氣憤,背地議論紛紛,恨之入骨。
恰巧這時又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張弘靖收到一筆犒賞士兵的經費,他從中貪污,並私分了一部分。士兵們知道後,都怒發沖冠,更加不能容忍,於是一起造反,把韋雍、張宗厚都殺了,還把張弘靖抓住,關了起來。此外,也把他的住處團團包圍。因為全體士兵和下級官吏齊心一致,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級衙門和朝廷沒有辦法,只好把張弘靖降職調走,這才息事寧人。
「目不識丁」這句成語,由此產生。由於「丁」字是很簡單、很容易認識的一個字,如果連「丁」字也不認識,當然是文化水平極低的了。所以,不識字的文盲,往往被稱為「目不識丁」,或「丁字不識」「不識丁字」「不識一丁」。

Ⅵ 「目不識丁」是什麼意思

【解釋】: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拼音】:mù bù shí dīng
【拼音碼】:mbsd
【近義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
【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燈迷會】:文盲;陌生人;同行十二載,未知木蘭是女郎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英語】:completely illiterate
【故事】:唐朝幽州節度使張弘靖的部將韋雍和張宗厚經常在一起喝酒,那時天下太平,邊關沒有戰事,這些將士沒有事做。他們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練武不如練文,你們能拉滿兩石的弓,還不如識一個字」。由於「個」與「丁」接近演變而成
【常用程度】:3/3

Ⅶ 為什麼沒文化叫「目不識丁」「丁」是什麼意思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曾幾次下令“掃盲”,因為國民文化發展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源動力。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至今,已少有不識字者。

不識字,可用“目不識丁”來形容,那麼,你知道目不識丁是什麼意思嗎?這句成語背後是什麼來由?

落葉需要歸根,文化也需要追本溯源。今日我們便來聊聊,“目不識丁”這句成語的故事和說法,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一、故事:姓丁不是“丁”

很久以前,有一位財主姓丁,他很苦惱,他擁有萬貫家財,但是繼承人卻是個斗字不識的呆兒。

Ⅷ 成語目不識丁什麼意

【成語】目不識丁

【拼音】mùbùshídīng

【解釋】指連一個字也不認得,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

【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Ⅸ 成語目不識丁中狀元什麼意思

目不識丁的材料

【注音】mù bù shí dīng

【出處】宋·洪邁《容齋俗考》:「專今人多用不識屬一丁字;謂祖《唐書》。」

【解釋】丁:表示最簡單的字。目不識丁: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目不識丁中狀元意思是一個字都不認識卻當上了狀元。

Ⅹ 目不識丁是什麼意思

目不識丁,漢語成語,拼音是mù bù shí dīng,意思是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
整個詞形容連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