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高中語文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高中語文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18:05:15

『壹』 高中易望文生義成語

1.明日黃花: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別人利用去干冒險事,付出了代價而得不到好處。
3.萬人空巷: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4.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5.不為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要適可而止。
6.望洋興嘆: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7.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准則或榜樣。
8.因人成事: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
9.彈冠相慶:指舊社會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10.久假不歸:長期地借用,不歸還。
11.司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數典忘祖: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13.大動干戈: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絕如縷:形容形勢危急。
16.不翼而飛:比喻東西突然丟失,也比喻消息傳得極快。

『貳』 高中易望文生義成語及解釋

望文生義

[ wàng wén shēng yì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 wàng wén shēng yì ]

  • 文:文字,指字面;義:意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 出 處

    清·張之洞《X軒轉語》:「不然;空談臆說;望文生義;即或有理;亦所謂郢書燕說耳。」

    例 句

    1. 學習生詞生字一定不能~。

『叄』 易望文生義的成語集錦

1.明日黃花: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別人利用去干冒險事,付出了回代價而得不到好處。答
3.萬人空巷: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4.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5.不為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要適可而止。
6.望洋興嘆: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7.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准則或榜樣。
8.因人成事: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
9.彈冠相慶:指舊社會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10.久假不歸:長期地借用,不歸還。
11.司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數典忘祖: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13.大動干戈: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絕如縷:形容形勢危急。
16.不翼而飛:比喻東西突然丟失,也比喻消息傳得極快。

『肆』 高中常考望文生義的成語

.明日黃花: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別人利用去干冒險事,付出了代價而得不到好處.
3.萬人空巷: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4.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5.不為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要適可而止.
6.望洋興嘆: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7.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准則或榜樣.
8.因人成事: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
9.彈冠相慶:指舊社會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10.久假不歸:長期地借用,不歸還.
11.司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數典忘祖: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13.大動干戈: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絕如縷:形容形勢危急.
16.不翼而飛:比喻東西突然丟失,也比喻消息傳得極快.

『伍』 容易令人「望文生義」的成語有哪些

容易令人「望文生義」的成語有:文不加點、不刊之論、五風十雨、三人成虎、明日黃花。

1、文不加點(wén bù jiā diǎn):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出自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2、不刊之論(bù kān zhī lùn):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故中興難於創業,是謂不刊之說」。

造句:古人的某些言論猶如不刊之論,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3、五風十雨(wǔ fēng shí yǔ):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出自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4、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出自《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造句:三人成虎雖是無中生有,卻可以使一個人的清譽毀於一旦。

5、明日黃花(míng rì huáng huā):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出自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造句:你這篇文章必須馬上發表,否則將成為明日黃花,無人欣賞了。

『陸』 易望文生義的高中成語大全及解釋

彈冠相慶
例:園丁康居工程,確實抓到了點子上,消息一傳出,廣大教師奔走相告,彈冠相慶,稱贊為他們辦了實事.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本謂王吉、貢禹兩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貢禹也准備出仕,後以「彈冠相慶」指因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多用作貶義.句中只理解為「因高興而慶賀」,顯然不當.
2.不刊之論
例:這篇文章見識淺陋,屬於不刊之論,總編決定不予發表.
刊:削.古代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就用刀削去.不刊之論,是指不能刪簡的言論.句中卻理解為不能刊登的言論,大錯.
3.文不加點
例:古人寫文章不加標點,所以有文不加點之說.
點:塗改.文不加點,是指文章不經修改,一氣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筆成章.可是句中卻將「點」理解為「標點」,這就與原意相去甚遠了.
4.差強人意
例:我本就對那裡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這個成語在報刊中的失誤率較高,常被人理解為「不能使人滿意」,其實它的意思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5.空穴來風
例:我們有些同志就是喜歡捕風捉影,竟然說我們老廠長行賄收賄,這不是空穴來風嗎?
空穴來風,是指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句中將這個意思理解反了.
6.不足為訓
例:一個人犯點錯誤,是難免的,是不足為訓的.
訓:准則.不足為訓,是指不能當作典範或准則.句中卻理解成「不足以成為教訓」,是沒有理解「訓」的意思.

『柒』 高中-易望文生義的高頻成語

感同身受,

『捌』 高考備考資料: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集錦

盛唐有一些詩人,善於寫邊塞生活,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祖詠等。他們大都到過邊塞,領略過邊塞的壯麗景色,嚮往邊塞立功。在他們的詩中,祖國山河的壯美與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王昌齡寫了二十幾首邊塞詩,最有名的是《出塞》《從軍行》。他的邊塞詩有一種深厚的歷史感和清剛的風格。其他題材的詩他也寫得很好,七言絕句有極高的藝術成就。高適的詩風趨於雄壯慷慨:「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從這首詩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俠氣質。邊塞詩人的代表,還有岑參。他寫邊塞風物的雄奇瑰麗,寫軍人的豪雄奔放。荒漠與艱苦,在他筆下都成了充滿豪情的壯麗圖畫。

『玖』 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1、胸無城府

【解釋】: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難於揣測的深遠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出自】:《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全無心機

【近義詞】心口不一、襟懷坦白、心口如一、光明磊落、胸無宿物

【反義詞】公諸同好、居心叵測、秘而不宣、莫測高深、笑裡藏刀

2、不刊之論

【解釋】: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故中興難於創業,是謂不刊之說」。

【示例】:這可以說是不刊之論,我有同感。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形容不能改變的言論

【近義詞】不易之論、天經地義、不刊之說、顛撲不破

【反義詞】大謬不然、無稽之談、似是而非、不足為法

3、文不加點

【解釋】: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出自】: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示例】:援筆一揮,文不加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七步之才、文無加點、一氣呵成

【反義詞】咬文嚼字

4、萬人空巷

【解釋】: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出自】:宋·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

【示例】:此時路旁看的,幾於萬人空巷,大馬路雖寬,卻也幾乎有人滿之患。

【語法】: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歡迎等盛況

【近義詞】人山人海、萬頭攢動

【反義詞】窮鄉僻壤、十室九空

5、久假不歸

【解釋】:假:借;歸:歸還。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出自】:《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示例】:謝山《鮚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謝山歿後,其遺稿為杭世駿借去,久假不歸,後之編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近義詞】有名無實、逾期不歸

【反義詞】完璧歸趙、迷途知返

『拾』 高中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彈冠相慶
例:園丁康居工程,確實抓到了點子上,消息一傳出,廣大教師奔走相告,彈冠相慶,稱贊為他們辦了實事.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本謂王吉、貢禹兩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貢禹也准備出仕,後以「彈冠相慶」指因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多用作貶義.句中只理解為「因高興而慶賀」,顯然不當.
2.不刊之論
例:這篇文章見識淺陋,屬於不刊之論,總編決定不予發表.
刊:削.古代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就用刀削去.不刊之論,是指不能刪簡的言論.句中卻理解為不能刊登的言論,大錯.
3.文不加點
例:古人寫文章不加標點,所以有文不加點之說.
點:塗改.文不加點,是指文章不經修改,一氣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筆成章.可是句中卻將「點」理解為「標點」,這就與原意相去甚遠了.
4.差強人意
例:我本就對那裡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這個成語在報刊中的失誤率較高,常被人理解為「不能使人滿意」,其實它的意思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5.空穴來風
例:我們有些同志就是喜歡捕風捉影,竟然說我們老廠長行賄收賄,這不是空穴來風嗎?
空穴來風,是指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句中將這個意思理解反了.
6.不足為訓
例:一個人犯點錯誤,是難免的,是不足為訓的.
訓:准則.不足為訓,是指不能當作典範或准則.句中卻理解成「不足以成為教訓」,是沒有理解「訓」的意思.
7.始作俑者
例:在這個廠里,他是敢於摔了鐵飯碗,而干個體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後,不少人或辭職,或停職,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始作俑者,貶義詞,是指開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開惡例的人.上句中,僅僅將它理解為「第一個」,顯然是不當的.
8.首當其沖
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了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
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而上句中,僅僅將它理解為「首先、第一個」,因此,運用是不當的.
9.無所不為
例: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無所不為,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什麼壞事都做」,可該詞常被人理解為褒義詞,意思是「什麼都敢做」,上句即是如此.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