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畏首畏尾成語題

畏首畏尾成語題

發布時間: 2020-11-19 18:25:53

A. 畏首畏尾百度成語

畏首畏尾 [wèi shǒu wèi wěi]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畏:怕,懼。前也怕,後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貶義
出 處

《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例 句

1. 青年人應當敢於創新,敢於實踐,而不應當~,束手束腳。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縮手縮腳 別再猶豫 投鼠忌器 瞻前顧後
反義詞 敢想敢幹 敢作敢為 不畏強暴 不畏強權 義無反顧 披荊斬棘 斬荊披棘 無所顧忌 無所顧憚 昂首挺立 橫沖直闖 豪放不羈

B. 畏首畏尾、氣急敗壞,用具體的情景表達出來(只是幾句話),句子里不要有這個成語。在線等,急!!!!!

做什麼事情都前怕狼後怕虎的?膽小不說,而且還脾氣挺大,動不動就生氣?

C. 氣急敗壞、孤掌難鳴、直言不諱、飲水思源、畏首畏尾、禍不單行、用這些詞語選兩個成語各寫一句話。

飲水思源

造句:

1、我們今日的一切皆是當日老師所教授,學生應當飲水思源專,怎敢不知屬恩圖報呢?

2、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3、有些企業家成功後,深知飲水思源的道理,不遺餘力地加入慈善活動。

4、做人要飲水思源,感恩圖報。

5、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應當飲水思源,愛護這片青山綠水。

飲水思源

讀音:[ yǐn shuǐ sī yuán ]

出處:南北朝·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白話譯文:一個人在幸福的時候不忘掉幸福的來源。

漢字筆畫:

D. 成語接龍畏首畏尾

畏首畏尾 [wè shǒu wèi wěi]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畏:怕,懼。前也怕,後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貶義
出 處
《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例 句
1. 青年人應當敢於創新,敢於實踐,而不應當~,束手束腳。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縮手縮腳
反義詞
敢想敢幹 敢作敢為
典 故
晉靈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晉靈公在扈(hù)和一些諸侯會盟。鄭穆公想參加這一盛會,主盟人晉靈公卻拒絕和鄭公相見,原因是晉公認為鄭國和楚國勾結,對晉國懷有二心。鄭國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晉國,給執政大夫趙盾(趙國國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說,鄭穆公即位以來和晉國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對楚國強大的壓力,也從來不敢對晉國三心二意。信中還反駁了晉君對鄭國的無理指責,接著用強硬的口氣說:」古人有言說:畏首畏尾,身其餘幾(怕頭怕尾,剩下來的身子還有多少)?又說:鹿死不擇音(鹿到臨死前顧不上發出好聽的鳴聲)。小國事奉大國,如果大國以德相待,那它就會像人一樣恭順……」信中接著說:如果大國待之非禮,小國就會像鹿一樣鋌而走險,哪兒還能顧得上有所選擇?貴國的命令沒有標准,我們也知道面臨滅亡了,只好准備派出敝國的士兵嚴陣以待。今後,到底該怎麼辦,就聽恁您的命令吧。趙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勸晉靈公收回拒絕鄭穆公參加會盟的成命。這段故事產生了」畏首畏尾」和」鋌而走險」兩個成語。
成語接龍
尾大難掉 掉以輕心 心慌意亂 亂世英雄 雄心勃勃 勃然大怒怒目相視 視險若夷 夷齊讓國 國富兵強 強弩之末 末路之難難言之隱 隱姓埋名 名利雙收 收成棄敗 敗俗傷化 化腐成奇奇珍異寶 寶刀未老 老謀深算 算無遺策 策頑磨鈍 鈍學累功

E. 畏首畏尾的成語接龍

畏首畏尾→尾大難掉→掉以輕心→心慌意亂→亂世英雄→雄心勃勃→勃然大怒→怒目相視→視險若夷→夷齊讓國→國富兵強→強弩之末→末路之難→難言之隱→隱姓埋名→名利雙收→收成棄敗→敗俗傷化→化腐成奇→奇珍異寶→寶刀未老→老謀深算→算無遺策→策頑磨鈍→鈍學累功→功成骨枯→枯樹開花→花貌蓬心→心膽俱碎→碎骨粉屍→屍祿素餐→餐風沐雨→雨條煙葉→葉落知秋→秋雨綿綿→綿力薄材→材能兼備→備嘗艱苦→苦難深重→重增其放→放縱馳盪→盪析離居→居心不良→良時吉日→日鍛月煉→煉石補天→天工人代→代越庖俎→俎樽折沖→沖鋒陷銳→銳不可當→當家立業→業峻鴻績→績學之士→士死知己→己飢己溺→溺心滅質→質傴影曲→曲盡奇妙→妙手偶得→得不補失→失驚打怪→怪力亂神→神眉鬼道→道聽塗說→說是弄非→非意相干→干戈載戢→戢鱗委翼→翼翼小心→心驚膽裂→裂石穿雲→雲泥之別→別創一格→格殺弗論→論甘忌辛→辛壬癸甲→甲第連天→天王老子→子夏懸鶉 春秋時代,晉國和楚國都是大國,而鄭國較弱小。晉和楚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都想把鄭國變為自己的附庸。
有一次,晉靈公為了稱霸諸侯,製造聲勢,他在鄭國附近召集鄰近小國開會。鄭國因地處晉楚之間,既不願得罪晉國,也不願得罪楚國,所以只得找個借口不去參加。晉靈公沒見鄭穆公來,便以為鄭國對晉國有二心。鄭穆公得知後惶恐不安,急忙寫信給晉靈公,陳述了鄭國與晉國歷史上的友好關系,說明鄭國的處境,表明鄭國的態度。信中還說:我們鄭國位於晉、楚兩大國之間,北邊怕晉國,南邊畏懼楚國,故而未應邀出席會議,這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古話說:'頭也怕,尾也怕,全身上下還剩多少地方呢?(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古話還說:'鹿到了快要死的時候,不選擇庇蔭的地方,只求有地方安身。'我們鄭國,現在正是這樣,如果把我們逼得無路可走了,那我們就只好去投靠楚國了,如果我們投靠了楚國,那是你們逼我們不得不這樣做的!
晉靈公見信後,他怕鄭國真的投靠楚國,就決定不向鄭國興師問罪,而派人和談了事。

F. 做事情要畏首畏尾這樣才能把握好時機,畏首畏尾改為什麼成語

王衛偉縮手縮腳,畏首畏尾,藏頭露尾

G. 畏首畏尾同意成語

瞻前來顧後 [zhān qián gù hòu]
生詞本源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貶義
出 處
戰國楚·屈原《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H. 一條蛇前後畏字答案》看圖猜成語一條蛇前後兩個畏

成語是畏首畏尾。

解題過程:蛇的前後,也分別代表了蛇的首、尾兩處;兩個都方都有一個畏字,組合在一起,就是畏首畏尾。

成語:畏首畏尾

讀音:wèi shǒu wèi wěi

意思:前也怕,後也怕。比喻顧慮重重。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妹子平日但凡遇見吃酒行令,最是高興,從不畏首畏尾。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8)畏首畏尾成語題擴展閱讀

近義詞:

縮手縮腳[ suō shǒu suō jiǎo ] 因寒冷而四肢不舒展。也用來形容膽子小,顧慮多,不敢放手做事。

出 處:清·劉鶚《老殘游記》:「喊了許久;店家方拿了一盞燈;縮手縮腳的進來;嘴裡還喊道:『好冷呀!』」

例句:他這人膽小,干什麼事都縮手縮腳的。

反義詞:

自告奮勇[ zì gào fèn yǒng ] 主動地要求承擔某項艱難的工作。

出 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就因著自告奮勇求個恩典;說奴才情願巴結這個缺!」

例句:在那迫不及待的時候,平時膽小的他卻果敢的自告奮勇。

I. 畏首畏尾是成語嗎

是。
畏首畏尾 [wèi shǒu wèi wěi]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畏:怕,懼。前也怕,後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貶義
出 處
《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例 句
1. 青年人應當敢於創新,敢於實踐,而不應當~,束手束腳。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縮手縮腳 別再猶豫 投鼠忌器 瞻前顧後
反義詞
敢想敢幹 敢作敢為 不畏強暴 不畏強權 義無反顧 披荊斬棘斬荊披棘 無所顧忌 無所顧憚 昂首挺立 橫沖直闖 豪放不羈

J. 藏畏首畏尾的成語

【詞 目】:畏首畏尾
【發 音】:wèi shǒu wèi wěi
【出 處】:《左傳·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近義詞】:縮手縮腳
【反義詞】:敢想敢幹、敢作敢為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