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心中無數的成語

形容心中無數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20:09:26

㈠ 1000個成語及解釋

1.禍起蕭牆: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2.積重難返 : 指長期形成的不良風俗、習慣不易改變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雖然很少,但是聚集起來就能縫成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4.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數著日子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
5.濟濟一堂 : 形容許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間不容發: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7.見仁見智:對同一問題,各人從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見賢思齊:見到好的,優秀的,就向其學習,向其看齊。
9.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10.矯枉過正 : 糾正偏差做得過了頭
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法律條文。
12.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
13.敬謝不敏:謝,推辭;不敏,無能。表示推辭做某事的婉辭。錯用於拒絕別人的要求
14.久假不歸 : 長期借去,不歸還。

15.開卷有益:讀書就有收獲。開卷,打開書本,借指讀書。
16.恪遵功令:嚴謹地遵守條令制度。
17.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鑽研或經營。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豬東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壞人亂竄亂撞。(貶)。
20.良莠不齊:一群人中有好有壞,側重於品質。不用於水平、成績等。
21.臨淵羨魚 : 比喻只有願望,不去實干,就無濟於事。
22.令人發指:發指,頭發豎起來,形容非常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個人(或某種人)不同於一般。
24.門可羅雀 : 大門前面可以張網捕雀,形容賓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門庭若市 : 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 : 事物的樣子變得很厲害,貶義.指變得很糟。
27.目無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十分純熟的地步。(褒義詞)
28.沐猴而冠 : 沐猴戴帽子,裝成人的樣子。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而實際並不像。
29.暮鼓晨鍾 : 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30.南轅北轍 : 形容行動和目的相反。
31.南轅北轍:心裡想往南去,車子卻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32.泥沙俱下 : 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
33.拋磚引玉:自謙之辭,不能用於對方或第三方。
34.蓬蓽生輝:謙辭,表示由於別人自己家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十分光榮。
35.披肝瀝膽:比喻開誠相見,也比喻極盡忠誠。
36.披沙揀金:比喻從大量的事物中選擇精華。
37.萍水相逢: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38.期期艾艾 : 口吃.不理解為懦弱猶豫等。
39.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40.前事不忘 : 後世之師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41.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完了(貶)。
42.罄竹難書: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罪惡)很多,難以說完。
43.求全責備:苛責別人,要求完美 無缺。

44.虎視眈眈: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

45.怙惡不悛: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46.渙然冰釋:嫌隙、誤會消除。
47.荒誕不經:不經,不正常的。虛妄離奇,不合正理。
48.黃粱一夢:比喻想要實現的好事落得一場空。也說黃粱美夢,一枕黃粱。
49.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5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成語(chengyu,idioms)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

㈡ 描寫憂愁的成語

哀而不傷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另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緻,感情適度。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出處:《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唉聲嘆氣 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終日價沒心沒想,哀聲嘆氣。」
噯聲嘆氣 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黯然神傷 指心神悲沮的樣子。
出處: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女更黯然神傷,泫然流涕。」
鰲憤龍愁 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
慘然不樂 表情凄楚的樣子。
出處: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自老人居在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馬於此,皆慘然不樂。」
茶飯無心 沒有心懷喝茶吃飯。形容心情苦悶。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忙得鳳姐茶飯無心,坐卧不寧。」
愁腸百結 愁腸:憂愁的心腸。百結:極多的結頭。憂愁苦悶的心腸好象凝結成了許多的疙瘩。形容愁緒郁結,難於排遣。
出處:《敦煌變文集·王昭君變文》:「愁腸百結虛成著,口口口行沒處論。」
愁腸寸斷 愁腸:憂思縈繞的心腸。愁得腸子都斷成一段段的。形容憂愁到了極點。
出處:晉·傅玄《雲歌》:「青山徘徊,為我愁腸。」唐·張鷟《遊仙窟》:「淚臉千行,愁腸寸斷,端坐橫琴,涕血流襟。」
愁腸九轉 指重重憂愁縈繞心懷。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得書》:「我終日里愁腸九轉,到如今尺素空傳,越教人中心慘然。」
愁眉不展 展:舒展。由於憂愁而雙眉緊鎖。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
出處:唐·姚鵠《隨州獻李侍御》之二:「舊隱每杯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春。」
愁山悶海 憂愁如山,苦悶似海。形容愁悶象山一樣大,象海一樣深,無法排遣。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風,怎攬這場愁山悶海。」
愁緒如麻 愁緒:憂愁的心緒。麻:亂麻。憂愁的思慮像亂麻一樣。形容煩愁之極。
愁雲慘淡 慘淡:暗淡。原指陰沉沉的雲層遮得天色暗淡無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憂愁、壓抑的景象或氣氛。
出處: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翰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愁雲慘霧 形容暗淡無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憂愁苦悶的局面。
出處:宋·釋道源《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時有圓應長者,出眾作禮問曰:『雲愁霧慘,大眾嗚呼,請師一言,未在告別。』」
獨坐愁城 愁:憂愁。獨自坐在憂愁的城中。比喻獨自為憂愁所包圍。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額蹙心痛 極度憂愁傷心的樣子。
出處:明天放道人《〈四聲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塗脂調粉之輩,此文長所為額蹙心痛者乎。」
怫然不悅 怫然:憂愁或憤怒的樣子;悅:愉快,高興。憤怒,很不愉快。
鬼哭神愁 形容驚恐憂愁。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花·釋憤》:「我想做丞相時威靈震主,權勢傾朝。手指一揮,兩班裡鳥驚魚駭;眉頭半鎖,滿朝中鬼哭神愁。」
忽忽不樂 忽忽:心中空虛恍惚的情態。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興的樣子。
出處:《史記·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復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勿勿不樂。」
今愁古恨 愁:憂愁;恨:怨恨。古今的恨事。形容感慨極多。
出處:唐·白居易《題靈岩寺》詩:「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
舊恨新愁 新的愁苦和以前未排解的苦悶。
出處:宋·向滈《如夢令·道人書郡樓》詞:「舊恨新愁無際,近水遠山都是,西北有高樓,正好行藏獨倚。」
疚心疾首 疚:久病,憂慮。因歉疚而內心不安。心中不安,頭痛腦脹。形容十分悲痛憂愁或不安。
出處:《魏書·顯祖記》:「朕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明發不寐,疚心疾首,是以廣集良醫,遠采名葯,欲以救護兆民。」
哭喪著臉 心裡不愉快,臉上顯出不高興的樣子。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四回:「那老頭子哭喪著臉,不知說了一句甚麼話,符老爺登時大發雷霆起來,把那獨腳桌子一掀,匉訇一聲,桌上的東西翻了個滿地。」
勞心焦思 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
出處:唐·杜甫《憶昔二首》一:「張後不樂上為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
勞心苦思 費盡心機,苦思焦慮。
出處:唐·杜甫《憶昔二首》一:「張後不樂上為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
樂以忘憂 由於快樂而忘記了憂愁。形容非常快樂。
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慢易生憂 慢:疏慢;易:輕易;憂:憂愁。疏慢輕易必然壞事,因而產生憂愁。
出處:《管子·內業》:「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郁生疾。」
茫然若失 茫然:失意的樣子;若失:好像失去了東西。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樣子。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撫然為間曰:『命之矣。』集註:『撫然茫然自失之貌。』」
眉頭不伸 形容憂愁煩悶的樣子。
悶海愁山 憂愁如山,苦悶似海。形容愁悶象山一樣大,象海一樣深,無法排遣。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三十二纓閨拜月》:「聽說罷姓名家鄉,這情苦意切,悶海愁山將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淚珠流血。」
排憂解難 排除憂愁,解除困難。
破愁為笑 猶言轉憂為喜。由憂愁轉為歡喜。
千愁萬緒 許許多多憂愁和思緒。
遷客騷人 遷客:被貶謫到外地的官吏;騷人:詩人。貶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詩人。泛指憂愁失意的文人。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愀然不樂 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出處:《荀子·修身》:「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愀然無樂 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出處:《荀子·修身》:「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日坐愁城 愁城:比喻為憂愁所包圍。整天沉浸在愁苦之中。
出處:宋·范成大《次韻代答劉文潛》詩:「一曲紅窗聲里怨,如今分作兩愁城。」
柔腸百結 柔和的心腸打了無數的結;形容心中郁結著許多愁苦。
出處:《花月痕》二七回:「秋痕給跛腳提醒這一句,柔腸百轉,方覺一股刺骨的悲酸,非常沉痛!整整和跛腳對哭到天亮。」
柔腸寸斷 柔軟的心腸一寸一寸地斷開。形容女子的憂愁苦悶。
出處:清·沙張白《再來詩讖記》:「先夫之亡,妾柔腸寸斷。」
如有所失 好像丟失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樣子。也形容心裡感到空虛。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南朝宋·劉孝標註:「悵然若有所失。」
若有所失 好象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裡感到空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
虱多不癢 債欠多了反而不憂愁。比喻困難成堆,認為反正一時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視丹如綠 丹:紅。把紅的看成綠的。形容因過分憂愁而目視昏花。
出處:三國魏·郭遐叔《贈嵇叔夜》詩:「心之憂矣,視丹如綠。」
萬恨千愁 千、萬:形容多。指憂愁怨恨很多。
出處:宋·王詵《蝶戀花》:「鍾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摧,世事何時了。萬恨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無精嗒彩 形容不高興,提不起勁兒。同「無精打彩」。
無精打彩 形容不高興,提不起勁兒。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言畢,只是長吁短嘆無精打彩的,不象往日高興。」
無慮無思 猶言無憂無慮。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無慮無憂 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同「無憂無慮」。
無情無彩 猶無精打彩。形容不高興,提不起勁兒。
無情無緒 沒有心思,苦悶無聊。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姐姐往常不曾如此無情無緒。」
無憂無慮 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消愁解悶 消除憂愁,解除煩悶。
出處: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雲]我不和你撒賴撒痴的,斷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斷消愁解悶瓮頭香。」
新愁舊恨 愁:憂煩苦悶;恨:遺憾悔恨。新增添的憂煩苦悶和舊有的遺憾悔恨。形容思慮現狀,回憶往事而無限憂傷、怨恨的情緒。
出處:唐·韓偓《三月》詩:「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瓮底眠。」
休戚相關 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出處:《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為晉休戚,不背本也。」
鞅鞅不樂 因不滿意而很不快樂。鞅,通「怏」。
出處:宋·洪邁《夷堅丁志·武真人》:「武真人,名元照,會稽蕭山民女也……年稍長,議以妻邑之富人,既受幣,照鞅鞅不樂。」
怏怏不樂 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郁悶,很不快活。
出處:《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悒悒不樂 悒悒:憂愁不安的樣子。心裡郁悶,感到不快。
出處:漢·班固《漢武帝內傳》:「庸主對坐,悒悒不樂。」
憂憤成疾 憂愁氣憤得病了。形容極其憂憤。
出處:《五代史平話·晉史》:「契丹因晉主招納吐谷渾,遣使來讓(責備),晉主憂憤成疾。」
憂心忡忡 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
出處:《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憂心如搗 憂愁得像有東西在搗心一樣。形容十分焦急。
出處:《詩經·小雅·小弁》:「我心憂傷,惄焉如搗。」
雨泣雲愁 淚下如雨,愁多如雲。形容憂愁深重。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雖然道姻緣不偶,我可一言難就,有多少雨泣雲愁。」
玉慘花愁 形容女子憂愁的樣子。
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玉慘花愁,追思傅粉,巾袖與枕頭都是淚痕。」
鬱郁不樂 鬱郁:心裡苦悶。悶悶不樂。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傷情感物,鬱郁不樂。」
鬱郁寡歡 鬱郁:發愁的樣子;寡:少。形容心裡苦悶。指悶悶不樂。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抽思》:「心鬱郁之憂思兮,獨永嘆乎增傷。」
債多不愁 債欠多了反而不憂愁。比喻困難成堆,認為反正一時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一:「中政府不遑後顧,但管目前,隨他如何進行,總教借款有著,便好偷安旦夕,得過且過,債多不愁。」
轉愁為喜 由憂愁轉為歡喜。
出處:明·陸采《懷香記·池塘唔語》:「解雙眉轉愁為喜,訂芳期歡聲和氣。」
轉憂為喜 由憂愁轉為歡喜。
出處:明·陸采《懷香記·池塘唔語》:「解雙眉轉愁為喜,訂芳期歡聲和氣。」
惴惴不安 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出處:《詩經·秦風·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鉛刀編·滁州奠枕樓記》:「乾道八年,濟南辛侯(辛棄疾)自司農寺簿來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風作,惴惴然不自安。」
自貽伊戚 貽:遺留;伊:此;戚:憂愁,悲哀。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
出處:《詩經·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坐卧不安 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形容因憂愁恐懼而不安的樣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自從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
替古人擔憂 為古人所遇到的困難、危險擔憂、發愁。比喻不必要的擔心和憂愁。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我不信,打談的吊眼淚,替古人耽憂,這些都是虛,他若唱的我眼淚出來,我才算他好戲子。」
鬱郁不得志 鬱郁:憂傷、愁悶的樣子。因自己的抱負志向不能施展而憂郁苦悶。
出處:《快心編》第七回:「或因有才不售,鬱郁不得志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欲:要;患:憂愁,擔心;辭:言辭,指借口。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
出處:《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㈢ 含有人體部位的成語有哪些

心安理得 心不在焉 心潮澎湃 心馳神往 心膽俱裂 心惡面善 心煩意亂 心服口服 心腹之患 心甘情願 心廣體胖 心狠手辣 心花怒放 心懷叵測 心慌意亂 心灰意懶 心急如焚 心堅石穿 心驚膽戰 心驚肉跳 心口如一 心曠神怡 心勞日拙 心力交瘁 心領神會 心亂如麻 心滿意足 心明眼亮 心平氣和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如鐵石 心照不宣 心直口快 心中無數 心中有數 誠心誠意 稱心如意 痴心妄想 處心積慮 粗心大意 得心應手 腹心之患 勾心鬥角 攻心為上 歸心如箭 回心轉意 江心被漏 匠心獨具 匠心獨運 盡心竭力 驚心動魄 居心不良 居心叵測 苦心孤詣 苦心經營 狼心狗肺 離心離德 瞞心昧己 捫心自問 嘔心瀝血 平心而論 平心靜氣 齊心協力 全心全意 人心不古 人心惶惶 人心所向 人心向背 三心二意 喪心病狂 賞心悅目 死心塌地 隨心所欲 貪心不足 提心吊膽 同心同德 痛心疾首 推心置腹 違心而論 問心無愧 洗心革面 心心相印 雄心壯志 虛心下氣 野心勃勃 一心一意 憂心忡忡 憂心如焚 真心實意 忠心耿耿 專心致志 冰心雪操 身心交病 別出心裁 動人心弦 費盡心機 福至心靈 鬼迷心竅 見獵心喜 口是心非 蛇蠍心腸 鐵石心腸 挖空心思 枉費心機 言為心聲 用盡心機 語重心長 膽顫心驚 包藏禍心 別具匠心 別有用心 不得人心 惻隱之心 赤膽忠心 赤子之心 觸目驚心 促膝談心 掉以輕心 獨具匠心 蠱惑人心 刻骨銘心 苦口婆心 狼子野心 力不從心 利慾熏心 籠絡人心 戮力同心 漫不經心 漠不關心 人面獸心 煞費苦心 深得人心 深入人心 世道人心 萬箭攢心 萬眾一心 無所用心 一見傾心 一片冰心 一片丹心 有口無心 存乎一心 碧血丹心 頭頭是道 頭角崢嶸 頭破血流 頭暈目眩 頭重腳輕 頭昏腦漲 頭頭是道 白頭偕老 抱頭痛哭 抱頭鼠竄 千頭萬緒 垂頭喪氣 回頭是岸 交頭接耳 迎頭趕上 肥頭胖耳 三頭六臂 當頭棒喝 搖頭擺尾 評頭品足 獐頭鼠目 源頭活水 焦頭爛額 頭面人物 空頭支票 狗頭軍師 街頭巷尾 掐頭去尾 暈頭轉向 百尺竿頭 頭高頭低 改頭換面 蠅頭微利 披頭散發 迎頭痛擊 埋頭苦幹 心頭撞鹿 品頭論足 牛頭馬面 呆頭呆腦 拋頭露面 蓬頭垢面 出頭露面 藏頭露尾 徹頭徹尾 有頭有尾 虎頭蛇尾 獨占鰲頭 鬼頭鬼腦 探頭探腦 沒頭沒腦 油頭滑腦 出人頭地 茫無頭緒 嶄露頭角 浪子回頭 狗血噴頭 冷水澆頭 生死關頭 頑石點頭 綉花枕頭 露尾藏頭 粗服亂頭 目不交睫 目不識丁 目不暇接 目不轉睛 目瞪口呆 目光炯炯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空一切 目迷五色 目無法紀 目無全牛 目無餘子 目眥盡裂 閉目塞聽 瞠目結舌 觸目驚心 觸目皆是 耳目一新 刮目相看 過目不忘 過目成涌 舉目無親 眉目如畫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明目張膽 怒目而視 找目而待 鼠目寸光 萬目睽睽 一目瞭然 一目十行 有目共睹 有目共賞 魚目混雜 眾目睽睽 眾目昭彰 耳聰目明 耳濡目染 耳聞目睹 剛舉目張 眉清目秀 本來面目 瘡痍滿目 慈眉善目 金剛怒目 歷歷在目 琳琅滿目 死不瞑目 掩人耳目 獐頭鼠目 遮人耳目口碑載道 口蜜腹劍 口若懸河 口是心非 口說無憑 口誅筆伐 百口莫辯 出口成章 虎口餘生 緘口結舌 交口稱譽 苦口婆心 鉗口不言 守口如瓶 脫口而出 心口如一 信口雌黃 信口開河 血口噴人 啞口無言 異口同聲 有口皆碑 有口難分 有口難言 有口無心 張口結舌 眾口紛紜 眾口鑠金 眾口一詞 病從口入 禍從口出 目瞪口呆 心服口服 心直口快 膾炙人口 良葯苦口 三緘其口 血盆大口 羊入虎口 養家活口 口口相傳 一口咬定 口口聲聲 雞口牛後 交口稱贊 矢口否認 眾口難調 眾口同聲 貽人口實 予人口實 反咬一口 拖家帶口 贊不絕口 口血未乾 口出不遜 手不釋卷 手急眼快 手忙腳亂 手無寸鐵 手舞足蹈 手足之情 手足無措 白手起家 垂手可得 措手不及 額手稱慶 拱手讓人 拱手相讓 假手於人 妙手丹青 妙手回春 拿手好戲 躡手躡腳 拍手稱快 七手八腳 胼手胝足 束手待斃 束手就擒 束手無策 順手牽羊 縮手縮腳 唾手可得 握手言歡 信手拈來 袖手旁觀 一手包辦 一手遮天 游手好閑 指手畫腳 炙手可熱 著手成春 不擇手段 情同手足 人多手雜 心狠手辣 眼高手低 愛不釋手 大打出手 大顯身手 得心應手 高抬貴手 鹿死誰手 棋逢對手 如左右手 上下其手 斫輪老手 身敗名裂 身不由己 身經百戰 身臨其境 身後蕭條 身懷六甲 身體力行 身先士卒 立身處世 賣身投靠 設身處地 束身自好 搖身一變 葬身魚腹 安身立命 赤身裸體 大顯身手 言傳身教 僅以身免 奮不顧身 引火燒身 孑然一身 明哲保身 惹火燒身 著作等身

㈣ 形容心情不開心的成語

心煩意亂,
失魂落魄,
暗自神傷,
悲痛欲絕,
悶悶不樂,
唉聲嘆氣,

㈤ 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可以用那個成語概括。

曠古奇聞 曠古:自古所沒有的。自古以來從未聽到過的奇異事情

亘古奇聞 亘古:從古代到現代;奇:稀有不常見的。從古到今很少聽到或見 到的事情。

奇離古怪 猶言希奇古怪。

千古奇聞 從來沒有聽到或見過的意思

千奇百怪 形容各種各樣奇怪的事物。

離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見

㈥ 瘋狂猜成語,一個心形圖,中間有一個繁體數字,是什麼成語啊

【成語】: 心中有數
【拼音】: 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釋】: 對情況和問題有基本的了回解,處理事答情有一定把握。
【出處】: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㈦ 表示聽不懂的成語有哪些

1、對牛彈琴 [ ì niú tán qín ] 比喻對不能 理解的人白費口舌、力氣。有看不起對方的意思。現在也用來譏笑說話不看對象。
出 處: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翻譯:有個彈琴能手叫公明儀,他對牛彈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著頭吃草,就好像沒聽見任何聲音一樣。
2、對牛鼓簧 [ ì niú gǔ huáng ] 比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出 處:《莊子·齊物論》「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晉·郭象註:「是猶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終於昧然也。」
翻譯:你所明白的並不是它原本的含義,而是誤解了別的意思,所以最終還是沒用。後人加註解:就是說對不明白人的講道理,講了也沒有什麼意義。
3、不知所雲 [ bù zhī suǒ yún ] 原意是不知道說的是些什麼。現多用來形容言語雜亂或不著邊際。
出 處: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零;不知所雲。」
翻譯:流淚面對表章,不知道說的是些什麼。
4、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出 處:宋·陸游《與趙都大啟》:「伏念某下愚無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
翻譯:伏擔心他媽的愚昧無知;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5、一竅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出 處:元·張國寶《羅李郎大鬧相國寺》:「這老爹一竅也不通。」
翻譯:這老人也點也沒有明白。

㈧ 心中暗喜這個詞是成語嗎

心中暗喜 不是成語,含 心中 的成語只有4個:


1、心中芥蒂

【拼音】: xīn zhōng jiè dì

【解釋】: 芥蒂:本指細小的梗塞物,後比喻心裡的不滿或不快。指心裡對人對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緒。

【出處】: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芥蒂。」

【舉例造句】: 那何桂柱原來有點瞧不起明珠拿大,今見他對伍次友十分體貼,倒去了心中芥蒂。 ★二月河《康熙大帝》十三

【拼音代碼】: xzjd

2、心中沒底

【拼音】: xīn zhōng méi dǐ

【解釋】: 心裡不知道內情或不能預測而沒有把握。

【舉例造句】: 我心中沒底,心老是怦怦直跳。

【拼音代碼】: xzmd

3、心中無數

【拼音】: xīn zhōng wú shù

【解釋】: 指對情況了解不清楚,心裡沒有底。

【出處】: 蔣和森《風蕭蕭·沖天記一》:「他雖然素稱『博學』,熟讀經史,可是對此卻心中無數。」

【舉例造句】: 做事前不能心中無數。

【拼音代碼】: xzws

【近義詞】:一無所知、不知所以

【反義詞】:心中有數、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歇後語】: 孔夫子吃粥

【用法】: 作謂語;指心裡沒底

4、心中有數

【拼音】: 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釋】: 對情況和問題有基本的了解,處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出處】: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舉例造句】: 春玲要先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數,為她去和老東山交鋒做准備。 ★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拼音代碼】: xzys

【近義詞】:知己知彼、胸有成竹

【反義詞】:心中無數、一無所知

【歇後語】: 一肚子加減乘除;胸口掛算盤

【燈謎】: 怵;核算;腹算;翻譯電碼不查書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心裡有底

【英文】: know what's what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