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語教案成語誤用故事
把容易誤用成語編成一個故事
小學生作文《我的家》
(附:高考常見易誤用成語)
我家有爸爸媽媽和我,每天早上我們三人就分道揚鑣,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歸。爸爸是建築師,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畫腳;媽媽是售貨員,每天在商店來者不拒;我是學生,每天在教室呆若木雞。我的家三個成員臭味相投,家中一團和氣。但我成績不好的時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體投地,媽媽在一旁袖手旁觀,從來不曾見義勇為。我每次考試成績下來後,80分以下女子單打,70分以下男子單打,60分以下男女混合雙打。這就是我的家——一個充滿活力的家。
大家不妨接著寫下去!
附:
高考常見易誤用成語
一、容易褒貶用錯的成語
(一)褒錯用貶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機妙算:形容預料准確,善於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3.名不虛傳:指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4.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考試大
5.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眾多豐盛。
6.沁人心脾: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閑爽朗的感覺。
7.別有天地: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人勝。
8.別出心杼:比喻寫作不抄襲前人,另闢新路。
9.有口無心:指不是有心說的。
10.慘淡經營:指苦心費力經營。
11.來日方長: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勸人不必急於做某事。
(二)貶錯用褒
1.滿城風雨: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
3.無所不為:指什麼壞事都於了。
2. 成語誤用例析
判斷成語是否誤用通常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一)語意重復類
成語使用中的意義重復是指句中已含有與成語本身的意義相互重疊或重復的部分,進而造成使用失當。語意重復,尤其是那種比較隱蔽的語意重復--不表現為字面上的重復,是成語使用中的一種常見而疑難的錯誤類型。學生在解答成語辨析題時需要觀其形、明其義,辨其用法,聯系語境,考慮成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是否有意義重復的現象。
1.他惡習不改,整日沉迷於賭博之中,最後弄得傾家盪產,這完全是由於他咎由自取。(咎由自取指罪過或災禍都由自己惹來的,其意義與"由於"重復。)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樣的文章到處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貽笑大方。(貽笑大方指被行家譏笑,本身含被動語氣。)
3.這本拼湊起來的"名家"短篇小說集,幾乎沒有精彩之作,頂多有一兩篇基本上還差強人意。("差強人意"指大體上使人滿意,與"基本"的意義重疊。)
4.那張合影中,左邊站著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站著許多莘莘學子。("莘莘"是形容眾多,與"許多"相重復)
5.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難言之隱"的"隱"與"苦衷"重復)
6.江姐在獄中雖然全身被敵人打得遍體鱗傷,但仍然堅守黨的秘密。("全身"與"遍體鱗傷"的"遍體"重復)
7.綿延七八年,禍及半個中國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人民的生靈塗炭。("人民"與"生靈塗炭"的"生靈"重復)
(二)望文生義類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通過字面意義簡單地理解成語的涵義,導致使用錯誤。考查成語使用時利用望文生義可以增加考生的失誤。成語的意義一般是比較穩定的,其中有的語素仍保持著文言色彩,如果簡單從字面了解大意,或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產生錯誤。成語突出的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我們在使用時必須透過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質的內涵。忌望文生義,宜整體理解。以下是常見的、容易產生此種錯誤類型的成語:
1.這點小錯誤還算不上什麼,不足為訓,您不要老記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不足為訓指不值得當作遵循的准則或典範。訓:法則、典範。)
2.乍暖還寒時候,他身著冬裝漫步在田野中,仍然覺得不寒而慄,不冷而發抖。形容十分恐懼。(不寒而慄指不是因為寒冷而渾身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3.這篇文章觀點陳舊,材料單薄,語句不通,可謂不刊之論。(刊,刪改。指不能刪改的、極為精當的言論。)
4.上海申花隊雄厚的財力和人力是其他甲A球隊無法比擬的,只能望其項背。(望其項背指能夠望得上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比得上或趕得上。)
5.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街上靜悄悄的,人們都在家裡,幾乎萬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6.老師無意間看到他對繪畫十分感興趣,便讓他登堂入室成為最年幼的學生。(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7.雖然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因為認錯態度好,所以罪不容誅。(罪不容誅指判處死刑也不足以抵償,形容死有餘辜,可改為"罪不至死。")
8.有些同學寫的作文,文不加點,字跡潦草,叫人頭疼。(文不加點是比喻才思敏捷,一氣呵成.)
(三)色彩失當類
成語的色彩可以分為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感情色彩中褒貶誤用是考查的重點,感情色彩變化則是難點。例如"燈紅酒綠"這個成語,有的同學只知道它有貶義(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而不知道它還可以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是個中性詞,95年高考題第4題中C項中的"想入非非",很多人認為它是貶義詞,可實際上是一個中性詞,所以用於修飾"神話和傳說"其實是恰當的。類似的成語還有如虎添翼、東山再起、獨來獨往、高視闊步、旁若無人等。
語體色彩是一個難點,迄今為止高考還未出現,需要引起重視.語體色彩失當常常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混用。成語由於來源不同,有的出自文史典籍,文藝作品,有的出自民間俗語。因此,有的成語常用在書面語中,有的則常出現在口語中,要根據不同的語境選用不同語體的近義成語。
1.魯迅先生對於友人,尤其對於青年,愛護無所不至,不但盡心竭力,還常主動幫忙。("無所不至"意思是沒有達不到的地方。現多形容壞人到處干壞事或所有的壞事都做到了。貶義。)
2.現實中,有許多身居要職,卻胸無城府,思想頑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撓改革。("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處事的心機。整個詞語的意思是指為人坦率真誠,不用心機。褒義。)
3.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97年高考題第4題)("趨之若鶩"是一個貶義詞,用於形容藝術愛好者是不合適的。)
4.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98年高考題的5題)("處心積慮"也是一個貶義詞,用於上句中是不合適的。)
5.小王深受大家信賴,這次被選為學生會主席,同學們無不彈冠相慶。("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它是一個貶義成語。)
6.我英勇的公安人員在車站守株待兔,一舉將殺人後潛逃的罪犯擒獲。("守株待兔"常用此成語來比喻有的人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是貶義成語,與贊頌之意相反。)
(四)對象與范圍失當
成語因其詞義有所側重,這便確定了該詞語的大致適用對象、范圍。如成語"汗牛充棟"僅用於物(書),不能指人;"左右逢源"泛指事;"相提並論"可用於人,也可用於事;"栩栩如生"指人或生物的形象;"眉飛色舞"僅用於人。如果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1.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那種不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知識就急於做高難度題的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喧賓奪主"比喻客人佔了主人的地位,或外來的次要的事物佔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礎知識與難題無主客之分。)
2.小羅看好了那件款式新穎的運動服,可惜帶的錢不夠,只好忍痛割愛。("忍痛割愛"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交給別人。作為商品的運動服本不屬於自己所有,因無錢而不買自己喜歡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愛"。)
3.這里有良好的水土條件,又有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安居樂業"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兒,喜愛自己的職業。只能說"人民安居樂業",不能說"生活安居樂業"。)
3. 成語誤用的例子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
4. 高中成語誤用類型120例
吐哺握發--周公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
5. 高考成語最容易誤用的十種情況分析
成語誤用有以下幾種情況:望文生義、褒貶誤用、對象不當、不合情景、誤解詞義 、重復用語、自相矛盾、搭配不當等。 1、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理解的難度。如果不仔細辨析語素意義,則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例1: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來了。「萬人空巷」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而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意思卻是:人們都在家裡看電視,街上顯得靜悄悄的。這個成語的詞義與所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例2: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把「降價的烽火」理解為「火中取栗」的「火」顯然是望文生義。而且「火中取栗」也帶有貶義,用在本句不合適。 2、誤用褒貶因為平時使用不夠規范或沒有搞清楚成語的來龍去脈,往往容易把褒義詞語當作貶義詞語,把貶義詞語當成褒義詞語,造成判斷或使用錯誤。例1: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辨析:命題者從感情色彩上設誤來進行考查。「處心積慮」,意即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作貶義。本句對「新上任的領導」有所褒揚,故「處心積慮」的運用,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例2:五十年來,我國取得了一批批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這同幾代科技工作者殫精竭慮,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辨析:「殫精竭慮」指用盡精力,費盡心思。它不是貶義詞,所以在這個句子中使用正確。例3:幾乎所有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幾間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於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辨析:「雨後春筍」是褒義詞,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廠大量出現,所以這個成語屬於褒詞貶用的錯誤類型。 3、對象不當有些成語的使用必須適合特定的對象,有的專指人,有的專指物,有的專指景,等等。在復習時要善於記住典故,辨清對象。例1:博物館里保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輪美奐。辨析:句中的「美輪美奐」,語出《禮記?檀弓下》。「輪」:高大。「奐」:眾多。這個成語形容高大華美,多用於贊美新屋。此句中用來贊美「花鳥蟲獸、人物形象」,屬於對象誤用。例2:古人中不乏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辨析:「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它與前面的主語「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無從搭配,屬於用錯對象。例3: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它所述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來指刊物不恰當,屬於對象用錯。 4、不合情境每個句子都有一定的語言情境,比如氣氛有嚴肅緊張、庄嚴肅穆或輕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狹小或寬敞明亮等區別……成語的使用如果沒有照顧到這些,就容易犯不合語境的錯誤。例1: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辨析:句中的「安步當車」,是慢慢行走、就當著坐車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搶險形勢很緊急,搶險隊員不可能有「安步當車」的閑情逸致。因而,成語與語境出現矛盾,「安步當車」使用不當。例2: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在會場外擺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龍,產品供不應求。辨析:「車水馬龍」是說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車輛很多,來往不絕。而句中所敘述的攤前不過幾米或十幾米,無法形成車如水、馬如龍的壯觀景象,所以不合語句中的情境。 5、用錯謙敬例: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你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辨析:「蓬蓽生輝」是謙辭,只能用於自己自述,不能用於他人,否則於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錯謙詞的錯誤。另外,「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一句中,「居室」和「蓬蓽」意義相同,因為「蓬蓽」是「蓬門蓽戶」的省略,就此而論,又犯了語義重復的錯誤。刪去「蓬蓽」才正確。 6.重復用語例: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希望回答對你有用
6. 成語誤用175高考成語
高中的課程,分學科和科目兩個層次。一個學科往往包含幾個科目。例如國語是一個版學權科,在1994年後現行的學習指導要領中包含國語Ⅰ、國語Ⅱ、國語表達、現代文、現代語、古典Ⅰ、古典Ⅱ、古典講讀等8個科目。歷年來日本普通高中的學科數為8-9個,科目數則不斷增加,1948年只有20個增加到60個。科目分成必修、選擇必修、選修三種。選擇必修的意思是在一組科目中必須選擇學習一至二科。
7. 成語誤用的例子有哪些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一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一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准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准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一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你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一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一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你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准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一點地說,是能夠做准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路
-
8. 高考成語雙音詞誤用例析
在高考試題的成語字形正誤判斷題中,有一些成語的別字很容易為我們所忽視。這就是出題者將一些字形正確的雙音詞,替代了與其音同(或音近)異形的字詞而嵌入成語中,從而造成了成語中的字形錯誤。而考生往往只是看到了此雙音詞的字形無誤,卻忽視了其與成語中其他字的搭配組合,致使因看不出錯誤而誤選。如1998年語文高考題第2題:
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具備 萬事俱備 風聲談笑風生
B.求實 實事求是 世故人情事故
C.陳規 墨守成規 精心漫不經心
D.直接 直截了當 劇增與日俱增
此題各項中均有兩個雙音詞和兩個成語,雙音詞的字形都是正確的,而成語中除「人情事故」(應為「人情世故」)外,字形也都是正確的。所以正確答案應是B。這些字形正確的成語中,均有一個詞或兩個相鄰語素與前面的雙音詞字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不同,意思也不一樣。而當年高考有的同學因受前面的雙音詞的影響,對成語的字形正誤判斷失誤,導致因誤選而失分。因此,這類字型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下面將此類容易寫錯的成語歸納如下:
1.仗義直言
「直言」應為「執言」。 直言:毫無顧忌地說出來,如「我直言不諱地對他說」。
2.懸梁刺骨
「刺骨」應為「刺股」。刺骨:寒氣侵入人骨,形容極冷,如「他頂著刺骨的寒風走著」。
3.委屈求全
「委屈」應為「委曲」。委屈: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裡難過,如「他滿肚子的委屈無處說」。
4.風雲變換
「變換」應為「變幻」。變換:事物的一種形式或內容換成另一種,如「他不停地變換手法」。
5.出神入畫
「入畫」應為「入化」。入畫:畫入圖畫,多用來形容景物優美,如「桂林山水,處處可以入畫」。
6.渙然一新
「渙然」應為「煥然」。渙然:形容嫌隙、疑慮、誤會等完全消除,如「他們兩人之間的誤會渙然冰釋」。
7.行跡可疑
「行跡」應為「形跡」。行跡:行動的蹤跡,如「這些年他行跡無定」。
8.世外桃園
「桃園」應為「桃源」。桃園:長滿桃樹的果園,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9.義氣用事
「義氣」應為「意氣」。義氣:指由於私人關系而甘於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如「他這個人很講義氣」。
10.文過是非
「是非」應為「飾非」。是非:事理的正確與錯誤,如「我們要明辨是非」。
11.開源截流
「截流」應為「節流」。截流:在水道中截斷水流,以提高水位或改變水流的方向,如「大江截流工程開始了」。
12.以逸代勞
「代勞」應為「待勞」。代勞:(請人)代替自己辦事,如「這事由我代勞,您甭管了」。
13.誇誇奇談
「奇談」應為「其談」。奇談:令人覺得奇怪的言論或見解,如「我們不要輕信這些海外奇談」。
14.光陰不在
「不在」應為「不再」。不在:指不在家或不在某處,如「他今天不在學校」。
15.修養生息
「修養」應為「休養」。修養:指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如「他是一個很有修養的藝術家」。
9. 高考成語常見誤用淺析
摘要:作為古代文化的瑰寶,成語具有簡潔明快、要言不煩、因近取譬、畫龍點睛的特點,為人們長期所慣用。所以,歷年的高考都把它列為必考內容,考查考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實際是對考生文化積累的考查。
10. 往年高考成語誤用100題
一些中學會有入學分班考試,每個學校不一樣,所以分班考試也不是統一進行的,一般重點高中都會有分班考試,重點高中會有實驗班,通過分班摸底考試將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分到實驗班,成績一般的學生在普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