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大大咧咧內心細膩成語
『壹』 形容人心思細膩的成語
細致入微
明察秋毫
纖毫畢現
獨具慧眼
心思縝密
火眼金睛
見微知著
心細如塵
心細如發
『貳』 外表五大三粗內心十分細致的成語
【成語】:粗中有細
【拼音】:cū zhōng yǒu xì
【解釋】:形容人說話做事表面好像粗魯、隨便,實際上卻是審慎、細心。
『叄』 形容一個人外表看來大咧咧,實際心挺細的成語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肆』 形容外表強悍內心善良的成語
外柔內剛:柔:柔弱;內:內心。外表柔和而內心剛正。
不露鋒芒:鋒芒:比喻銳氣或才幹。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韜光養晦:比喻隱藏才能,不使外露。韜,比喻隱藏。
口蜜腹劍:意思為嘴上甜,心裡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蠍心腸的人。含貶義。
佛口蛇心: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含貶義。
『伍』 形容一個男人外表堅強,形象高大,冷漠,但內心溫柔 細膩給人很溫暖,用一個成語來表現他的性格,是什麼捏
內柔外剛,不善言辭,也可用以」悶騷」來形容,嘿嘿,不過這個不是成語哦,希望親能採納我的回答,投贊吧,給點鼓勵!
『陸』 形容人「外表粗魯,內心細膩」 的成語應當用什麼
粗中有細
『柒』 形容外表強大內心柔弱的成語有哪些
外剛內柔、色厲內荏 、色厲膽薄、虛有其表、羊質虎皮
一、外剛內柔 [ wài gāng nèi róu ]
【解釋】:外表剛強而內在柔弱。
【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邊蕃遠郡,得以驕矜,外剛內柔」
【譯文】:戰場在邊藩遠郡,才能得以驕傲,外表剛強而內在柔弱
二、色厲內荏 [ sè lì nèi rěn ]
【解釋】: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硬,內心虛弱。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
【譯文】: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比如一些人。
三、色厲膽薄 [ sè lì dǎn bó ]
【解釋】:色:神色。厲:嚴厲、兇猛。薄:脆弱。外表強硬而內心怯懦。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譯文】:袁紹色厲膽薄,好陰謀沒有決斷;干大事而卻又惜命,見小利又忘記生命:不是英雄。
四、虛有其表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釋】:虛:空;表:表面,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實際上不行。指有名無實。
【出自】: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成,上擲其草於地,曰:『虛有其表耳。』」
【譯文】:我已經完成,在地上把草扔掉,說:空有其表而已。
五、羊質虎皮 [ yáng zhì hǔ pí ]
【解釋】: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出自】: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
【譯文】: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忘記身上披著老虎的皮了。
『捌』 形容「外表很安靜,內心卻想的很多」的成語有哪些
暗流涌動、言不由衷、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裡不一。
『玖』 形容外表強大內心柔弱的成語
外強中干[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干: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里空虛。 他寧可讓別人說自己膽小,也不去充當~的好漢。 外強中瘠[ wài qiáng zhōng jí ]外表上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他是一個外強中瘠的人。 外厲內荏[ wài lì nèi rěn ]
『拾』 形容人表面上大大咧咧其實很細心的成語
粗中有細
【拼音】: cū zhōng yǒu xì
【解釋】: 形容人說話做事表面好像粗魯、隨便,實際上卻是審慎、細心。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五回:「沙僧聽說,厲聲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細,果然急處從寬。』」
【舉例造句】: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是一個粗中有細的大將。
【拼音代碼】: czyx
【反義詞】:粗心大意
【歇後語】: 書桌上的筆筒;夜過巴州嚴顏
【燈謎】: 大缸里放針
【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表面粗率,實際卻很細致
【英文】: have something refined in one's rough 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