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開頭
門庭若市的故事
出處: 《戰國策·齊策》齊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子市朝,闖寡人之開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豫,門庭若市。
釋義: 門口和庭院里熱鬧得集市一樣。形容來的人多。
故事: 戰國時,齊國的相國鄒忌,身材高大容貌端莊。他為勸說齊威王放開言路,鼓勵群臣進諫,就給齊威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端詳一番,然後問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較起來,誰長得英俊。「你英俊、極了,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呢?」妻子說。 徐公是齊國出名的美男子,鄒忌聽了妻子的活,並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於是他又去問他的愛妾,愛妾回答說:「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鄒忌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鄒忌又問了客人,客人說:「徐公哪有你這樣俊美呢?」過了幾天,正巧徐公到鄒忌家來拜訪,鄒忌便乘機仔細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較。結果,他發現自己實在沒有徐公漂亮。 於是,他對齊威王說:「我本來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說我比他漂亮,這是因為妻偏護我,妾畏懼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們都恭維我,不說真話。而我們齊國地方這么大,宮中上下,誰不偏護你,滿朝文武,誰不畏懼你,全國百姓誰不希望得到你的關懷,看來恭維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嚴重了!」鄒忌又勸諫說:「現在齊國地方千里,城池眾多,大王接觸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開誠布公地徵求意見,一定對國家有益。」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面指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命令一下,群臣前去進諫的,一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場一樣熱鬧。
門庭若市
發音 mén tíng ruò shì
釋義 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場一樣。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出處 《戰國策·齊策一》:「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Ⅱ 有關一字開頭的成語故事
一葉障目
成語故事
從前,楚國有個書獃子,家裡很窮。 一天;他正在看書,忽然看到書上寫著:「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時用來遮身的那片葉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隱蔽起來,誰也看不見。」於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葉子,那該多好呀!」
從這天起,他整天在樹林里轉來轉去,尋找螳螂捉知了時藏身的葉子。終於有一天,他看到一隻螳螂隱身在一片樹葉下捕捉知了,他興奮極了,猛一下撲上去摘下那片葉子,可是,他太激動了,一不小心那葉子掉在地上,與滿地的落葉混在一起。他呆了一會,拿來一隻簸箕,把地上的落葉全都收拾起來,帶回家去。回到家裡他想:「怎樣從這么多葉子中揀出可以隱身的葉子呢?
他決心一片一片試驗。於是,他舉起一片樹葉,問他的妻子說:「你能看得見我嗎?」「看得見。」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見嗎?」他又舉起一片樹葉說。「看得見。」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問,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後來,他妻子厭煩了,隨口答道:「看不見啦!」
書獃子一聽樂壞了。他拿了樹葉,來到街上,用樹葉擋住自己,當著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裡東西就走。
店主驚奇極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縣官覺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便問他究竟是怎麼回事,書獃子說了原委,縣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這不明真相又不客觀思考的書生是被身邊自己相信的人騙了才遇到後來的官司,寶貝,除了知道一葉障目,還要知道分析周圍人的話是不是可信的。
一枕黃粱
成語典故唐朝時期,一個書生姓盧,字萃之,別人稱之為盧生。
一年,他上京趕考,途中在邯鄲的旅館里投宿,遇到了一個叫呂翁的道士,並向他感慨人生的窮困潦倒。呂翁聽
一枕黃粱典故漫畫
後,從衣囊中取出一瓷枕給盧生,說:「你晚上睡覺時就枕著這個枕頭,保你做夢稱心如意。」
這時已晚,店主人開始煮黃米飯。盧生便按著道士的說法開始睡覺,他很快睡著了。在睡夢中,他回
到家中,幾個月後,還娶了一個清河的崔氏女子為妻,妻子十分漂亮,錢也多了起來。盧生感到十分喜悅。不久他又中了進士,多次層層提拔,做了節度使,大破戎
虜之兵,又提升為宰相做了十餘年。他先後生了5個兒子,個個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後又有了十幾個孫子,成為天下一大家族,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到
了80多歲時,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驚醒,才知是一場夢。
這時,店主煮的黃米飯還未熟。盧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說:「這難道是場夢?」呂翁聽了便說:「人生的歸向,不也是這樣嗎?」
經過這次黃粱一夢,盧生大徹大悟,再不去想進京趕考了,反而進入深山修道去了。」
Ⅲ 成語故事畫蛇添足開頭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專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屬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Ⅳ 關於五開頭中帶十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形容色澤絢麗,種類繁多。語出 南朝 梁江淹《麗色賦》:「五光徘徊,十色陸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全都穿著細狐、洋灰鼠之類,那面子更是五光十色。」
1.1 解釋
形容色彩鮮艷,花樣繁多。 但不能使用在花上,因為語文更講究真實性,沒有一種花是同時擁有七彩繽紛的狀體.
出處
南朝·梁·江淹《麗色賦》:「五光徘徊,十色陸離。」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指色彩豐富。
示 例 故宮珍寶館的玻璃櫃里,擺著~的稀世奇珍。
Ⅳ 以一開頭的成語故事
一敗塗地
一筆勾銷
一表人才
一波三折
一步登天
一塵不染
Ⅵ 以敬字開頭的成語故事
敬而遠之,
就想到這個成語
Ⅶ 有關成語故事開頭和結尾
一、直接開頭法
我的爸爸個子矮矮的,背微駝,走起路來一巔一巔的,象個瘸子......
這是一種學生用得最多的開頭法,也是最簡單的一種。這種直通通的開頭,往往容易使文章顯得平淡。下面介紹四種鮮活的開頭法。
二、用經典句子開頭
1、用詩詞開頭。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頭,可是依然很平凡......
2、用俗語開頭。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三棒槌打不出一個屁來。」我的爸爸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還可用用對聯、用成語開頭等等。
三、用聲音開頭。
1、用歌聲開頭。
「笑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象花兒開在春風里。」快深夜十一點了,我的爸爸還是電腦前扯起五音不全的破嗓子在網上唱歌,我在床上翻來覆去,不能入睡,真是好心煩啊,明天還有語文考試......
2、用響聲開頭。
「皮噠,皮噠。」深夜靜寂的樓梯里響起沉悶而懶散的腳步聲,一定是我的爸爸打麻將回來了,可能這次又輸得很慘......
還可以用對話、用琴聲、用風聲、用雷聲等等,凡是可以出聲的都可以用來開頭。
四、由一種東西想到另一個東西開頭。(聯想開頭法)
每次放學回學,看到停在樓下的一輛破舊的永久牌自行車,我就想起了我的爸爸。他就是用這輛自行車送我上幼兒園的......
五、用結果開頭法。(倒敘法)
我們全家人正在吃晚飯,我的爸爸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他突然站起來,發瘋似地大叫:「中了,中了。」原來他中了500萬的彩票。全家人跳啊,笑啊,哭啊,大家高興得手腳不知往哪兒放才好。我的爸爸對彩票著迷要從十年前說起......
(一)絕妙開頭示範
Ⅷ 此黃開頭的成語故事
1.黃粱一夢:黃粱一夢出自唐沈既濟《枕中記》,盧生在邯鄲旅店住宿,盧生入睡後做了一場享盡一生榮華富貴的好夢。醒來的時候小米飯還沒有熟,因而大徹大悟。
2.黃耳傳書: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消息否?」犬喜,搖尾。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陸機。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後犬死,機葬之,名之曰「黃耳冢」。後人用此成語比喻傳遞家信。
3.黃絹幼婦:東漢時,浙江上虞地區有一個14歲的少女,名叫曹娥。因為她的父親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尋覓父親的屍體,最後也被淹死了。這件事很快傳揚開來,並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為封建社會「孝女」的典型。當時的「上虞長」度尚為曹娥立了紀念碑。據說碑文是邯鄲淳所作,當時,邯鄲淳年僅13歲。他當著眾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將碑文一揮而就,寫得相當出色。著名文學家蔡邕路過上虞時,曾特地去看這個碑,可是他到達時已是傍晚時分。在蒼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撫摸著讀完碑文,然後在碑的背面題了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當時誰也不明白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據《世說新語》載,蔡邕題字後的一天,魏武和他的「主簿」(類似現在的秘書)楊修路過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魏武指著蔡邕的題字,問楊修:「這八個字的意思你知道嗎?」楊修回答:「知道。」魏武說:「你先不要講出來,讓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魏武才明白過來,說:「我也想出來了。咱們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吧。」楊修於是寫道:「黃絹,色絲也,這是一個『絕』字;幼婦,少女也,這是一個『妙』字;外孫,女之子也,這是個『好』字;齏臼,受辛也,這是一個『辭』(『辤』同『辭』)字。這八個字的意思是『絕妙好辭』!」魏武一看,跟自己寫的完全一樣,便十分感慨地對楊修說:「我的才能不及你!」
後來,人們便以「黃絹幼婦」或「絕妙好辭』作為文才高、詩詞佳的贊語。
4.黃公酒壚: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尚書令王戎穿著華貴的衣服,乘車經過當時有名的黃公酒壚,這是他與嵇康、阮籍他們以前經常暢飲的地方,不禁感慨萬分,心中也十分悲傷,就對身後客人說:「嵇康夭折,阮籍亡故,我被俗務纏身,再也不能一起喝酒了。比喻人見景物,而哀傷舊友,或作為傷逝憶舊之辭。
5.黃袍加體: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時期,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
周世宗柴榮死後,他的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這時,趙匡胤看到奪取後周政權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精心策劃了一場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公元960年,由歸德軍掌書記趙普和趙匡義等人指使,鎮、定二州謊報軍情,他們假稱北漢和契丹貴族會師南下,攻打後周。後周宰相范質不辨真偽,急忙指派趙匡胤率軍往北方抵禦。當趙匡胤把部隊開到開封以北二十里的陳橋驛時,趙匡義、趙普等將領,就把事先已經准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黃袍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衣服,諸將領一致向趙匡胤高呼萬歲,擁護他當皇帝。於是,趙匡胤立即率領軍隊開回守衛空虛的京師,不費吹灰之力,便推翻了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
Ⅸ 有什麼「一」開頭的四字成語故事
含「吶」的成語只有一個——搖旗吶喊。
搖旗吶喊
yáo
qí
nà
hǎn
【解釋】原內指古代容作戰時搖著旗子,大聲喊殺助威。現比喻給別人助長聲勢。
【出處】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你這般搖旗吶喊,簸土揚沙。」
【結構】聯合式。
【用法】比喻為人助長聲勢。一般作謂語、狀語。
【正音】旗;不能讀作「qī」。
【辨形】吶;不能寫作「納」或「訥」。
【近義詞】擂鼓助威、助長聲勢、吶喊助威
【反義詞】鳴金收兵、偃旗息鼓、不動聲色
【例句】各路球迷們專程趕到賽場來~;使比賽更加緊張激烈。
Ⅹ 成語故事讀後感開頭怎麼寫
讀了《成語故事》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
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一個人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歡龍,又因為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裡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裡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一轉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裡,葉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葉公一家並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一家既然這么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么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一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裡,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一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