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鼓瑟是什麼成語
❶ 語文 守株待兔 與虎謀皮 膠柱鼓瑟三個成語來源於什麼
守株待兔
釋義: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 《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與虎謀皮
釋義: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出處: 《太平御覽》卷二0八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膠柱鼓瑟
釋義: 用膠把柱粘住以後奏琴,柱不能移動,就無法調弦。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❷ 膠柱鼓瑟的成語概述
詞條信息 若非公孫杵臼,焉得趙氏孤兒,既以遇難避仇,不必~。 ★明·無名氏《鳴鳳記·桑林奇遇》
來源於故事「齊人跟趙人學習瑟這種樂器。他不去刻苦鑽研演奏瑟的技術,卻依照趙人預先調弄好的音調,將瑟上調音的短柱用膠粘固起來,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鄉。齊人回家後,擺弄了多年,總是彈不出一支曲子。他還覺得奇怪呢!後來,有人從趙國來,了解到是怎麼回事,覺得這個齊人的舉動是多麼愚蠢啊!」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❸ 膠柱鼓瑟的成語釋源
【詞條屬性】貶義成語
【成語解釋】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典故出處專】西漢·司馬遷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成語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這寶姐姐也忒~,矯揉造作了。」
【近義成語】刻舟求劍
【反義成語】隨機應變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
【漢英翻譯】stick to old ways stubbornly in the face of changed 趙孝成王聽信了秦國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最怕馬服君的兒子趙括擔任將軍。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藺相如勸阻說:大王憑名聲用趙括,就像是把膠把瑟上的弦柱粘住來彈瑟,音調不能變通一樣,他不懂得隨機應變。趙王不聽。結果,趙軍被秦軍打敗,40萬大軍被活埋。趙國幾乎滅亡。
「
❹ 膠柱鼓瑟 成語辨析
膠柱鼓瑟
jiāozhùgǔsè
[釋義] 膠:用膠粘住;柱:瑟上調音用的短木;鼓:專彈奏;瑟屬:一種古樂器。用膠把柱粘住;再去彈瑟;比喻拘泥固執而不知變通。
[語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
[正音] 膠;不能讀作「jiǎo」;瑟;不能讀作「bì」。
[辨形] 膠;不能寫作「絞」。
[近義] 膠柱調瑟 刻舟求劍
[反義] 隨機應變 通權達變
[用法] 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時代前進了;措施也得跟上去;~是不行的。
❺ 膠柱鼓瑟這個成語來源 並解釋意思。
膠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
【解釋】用膠把柱粘住以後奏琴,柱不能移動,就無法調弦。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結構】偏正式。
【用法】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膠;不能讀作「jiǎo」;瑟;不能讀作「bì」。
【辨形】膠;不能寫作「絞」。
【近義詞】膠柱調瑟、刻舟求劍
【反義詞】隨機應變、通達權變
【例句】時代前進了;措施也得跟上去;~是不行的。
【英譯】
【成語故事】齊人跟趙人學習瑟這種樂器。他不去刻苦鑽研演奏瑟的技術,卻依照趙人預先調弄好的音調,將瑟上調音的短柱用膠粘固起來,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鄉。齊人回家後,擺弄了多年,總是彈不出一支曲子。他還覺得奇怪呢!後來,有人從趙國來,了解到是怎麼回事,覺得這個齊人的舉動是多麼愚蠢啊!
❻ 瘋狂猜成語2找錯別字嬌柱鼓瑟
膠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
【解釋】:用膠把柱粘住以後奏琴,柱不能移動,回就無法調弦。比喻固執拘泥,不答知變通。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示例】:若非公孫杵臼,焉得趙氏孤兒,既以遇難避仇,不必~。
◎明·無名氏《鳴鳳記·桑林奇遇》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❼ 柱鼓膠瑟成語是什麼
[jiāo zhù gǔ sè]
膠柱鼓瑟
膠柱鼓瑟,成語。現含貶義色彩,指不能靈活變通。多用於書面語中。膠柱鼓瑟」,亦作「膠柱調瑟」。比喻拘泥成規,不知靈活變通。漢·揚雄《法言·先知》:「以往聖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
❽ 成語:膠柱鼓瑟
膠柱鼓瑟(膠柱鼓瑟)
【出處】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專書傳,不知屬合變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釋義】用膠把柱粘住以後奏琴,柱不能移動,就無法調弦。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固執拘泥
【近義詞】膠柱調瑟、刻舟求劍
【相反詞】隨機應變、通達權變
◎ 那些膠柱鼓瑟的老學究,那能知道這個新境界呢!
知道意思後,就很好造句了。
❾ 膠柱鼓瑟狂猜成語
膠柱鼓瑟
jiāozhùgǔsè
[釋義] 膠:用膠粘住;柱:瑟上調音用的短木;鼓:彈奏;瑟:一種古樂器。用膠把柱粘住;再去彈瑟;比喻拘泥固執而不知變通。
[語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
[正音] 膠;不能讀作「jiǎo」;瑟;不能讀作「bì」。
[辨形] 膠;不能寫作「絞」。
[近義] 膠柱調瑟 刻舟求劍
[反義] 隨機應變 通權達變
[用法] 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時代前進了;措施也得跟上去;~是不行的。
[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