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圍魏救趙的反義詞成語

圍魏救趙的反義詞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23:46:24

1. 圍魏救趙反義詞

|報圍魏救趙反義詞:
圍城打援,圍點打援
來自網路漢語回|報錯
圍魏救趙_網路漢語
[拼音] [wéi wèi jiù答 zhào]
[釋義]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2. 決勝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敵,,所向無敵的意思

決勝千里
【解釋】: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示例】:東夏克平,南國底定,參謀帷幄,~。 ◎《隋書·蘇威傳》
【近義詞】:穩操勝券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出其不意
【解釋】: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出自】:《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示例】: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須乘此時調兵圍住,~,方無走失。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近義詞】:攻其不備、出人意外
【反義詞】:意料之中、不出所料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乘人不備突然行動

攻其不備
【解釋】:其:代詞,指敵人。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進攻。
【出自】:《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示例】:素知此處庶民都是正人君子,所以不肯~,暗下毒手取魚。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三回
【近義詞】:攻其無備
【語法】:兼語式;作主語、定語;用於軍事上

圍魏救趙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例】:倘用~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反義詞】:圍城打援、聲東擊西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聲東擊西
【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自】:《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示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近義詞】:出其不意、出奇制勝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等

四面楚歌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示例】:在這~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腹背受敵
【解釋】:腹:指前面;背:指後面。前後受到敵人的夾攻。
【出自】:《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
【示例】:他只有奮力沖上這座山峰,才有可能擺脫~的困境。
【近義詞】: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反義詞】:金蟬脫殼、各個擊破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補語、分句;用於戰爭狀態

草木皆兵
【解釋】: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自】:《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示例】: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無動靜。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九回
【近義詞】:風聲鶴唳、杯弓蛇影
【反義詞】:若無其事、穩如泰山、措置裕如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形容神經過敏

風聲鶴唳
【解釋】: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示例】:直到後來,聽到了那些~的傳說,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 ◎郁達夫《出奔》
【近義詞】:草木皆兵
【反義詞】:風平浪靜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

兵貴神速

【解釋】:神速:特別迅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出自】:《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嘉言曰:『兵貴神速。』」
【示例】:~,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殺得他只輪不返。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七回
【近義詞】:速戰速決、事不宜遲
【反義詞】: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獨句;用於軍事等

3.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意思是啥

知己知彼:【解釋】: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出自】:《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示例】:對付敵人,一定要~,才能百戰百勝。 ◎曲波《林海雪原》十一
【近義詞】:了如指掌、明察秋毫、自知之明
【反義詞】:心中無數、不得要領、霧里看花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百戰百勝:【解釋】: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自】:《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示例】:項籍唯不能忍,是以~而輕用其鋒。 ◎宋·蘇軾《留侯論》
【近義詞】:戰無不勝、所向無敵
【反義詞】:一觸即潰、望風披靡、屢戰屢敗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善於作戰,所向無敵

運籌帷幄:【解釋】: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示例】:妙算神機說子牙,~更無差。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
【近義詞】:握籌布畫、運籌決策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於軍事、政治等

決勝千里:【解釋】: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示例】:東夏克平,南國底定,參謀帷幄,~。 ◎《隋書·蘇威傳》
【近義詞】:穩操勝券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出其不意:【解釋】: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出自】:《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示例】: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須乘此時調兵圍住,~,方無走失。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近義詞】:攻其不備、出人意外
【反義詞】:意料之中、不出所料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乘人不備突然行動

攻其不備:【解釋】:其:代詞,指敵人。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進攻。
【出自】:《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示例】:素知此處庶民都是正人君子,所以不肯~,暗下毒手取魚。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三回
【近義詞】:攻其無備
【語法】:兼語式;作主語、定語;用於軍事上

圍魏救趙:【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例】:倘用~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反義詞】:圍城打援、聲東擊西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聲東擊西:【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自】:《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示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近義詞】:出其不意、出奇制勝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等

4. 國魏救趙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圍魏救趙的近義詞——聲東擊西
圍魏救趙的反義詞——圍城打援

5. 圍魏救趙的反義詞

指桑罵槐比較好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