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圍魏救趙意思相近的成語

圍魏救趙意思相近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23:47:04

A. 圍魏救趙對應的成語

圍魏救趙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近義詞: 反義詞: 圍城打援、聲東擊西

解釋: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0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成語故事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叄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B. 類似圍魏救趙的成語

聲東擊西:指表面上聲言要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
無中生有:本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現形容憑空捏造.
暗渡陳倉:後多比喻暗中進行某種活動(多指男女私通).
隔岸觀火:隔著河看對岸的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熱鬧.
笑裡藏刀:比喻外表和氣而內心陰險.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相愛相助.後用來指互相頂撞或代人受過.
順手牽羊:順手就牽了羊.比喻不費勁,乘便得到的.現多指乘機拿走人家東西的偷竊行為.
打草驚蛇: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里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借屍還魂: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著於別人的屍體而復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死亡或沒落的事物,又假託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
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欲擒故縱: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鬆一步.
拋磚引玉: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這是謙虛的話.
擒賊擒王: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C. 圍魏救趙成語解釋大全

[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D. 像圍魏救趙這樣的成語有哪些

調虎離山( 注釋: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回以便答乘機行事。)
聲東擊西( 注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圍魏救趙( 注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親,請採納或給予好評哦,O(∩_∩)O謝謝
註:此答案已過驗證

E. 什麼欲擒故縱,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還有類似這樣的成語嗎

這些成語都來自三十六計。類似這樣的成語還有: 瞞天過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就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什麼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

圍魏救趙: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借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勞:指作戰時不首先出擊,養精蓄銳,以對付從遠道來的疲勞的敵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東西。現比喻乘人之危,撈一把。

聲東擊西:指表面上聲言要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

無中生有:本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現形容憑空捏造。

暗渡陳倉:後多比喻暗中進行某種活動(多指男女私通)。

隔岸觀火:隔著河看對岸的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熱鬧。

笑裡藏刀:比喻外表和氣而內心陰險。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相愛相助。後用來指互相頂撞或代人受過。

順手牽羊:順手就牽了羊。比喻不費勁,乘便得到的。現多指乘機拿走人家東西的偷竊行為。

打草驚蛇: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里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借屍還魂: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著於別人的屍體而復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死亡或沒落的事物,又假託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

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欲擒故縱: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鬆一步。

拋磚引玉: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這是謙虛的話。

擒賊擒王: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釜底抽薪: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混水摸魚: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也作「渾水摸魚」。

金蟬脫殼: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身。

關門捉賊: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遠交近攻: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並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假道伐虢: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偷梁換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罵槐:指著桑樹哭槐樹。比喻借題發揮,指著這個哭那個。

假痴不癲:假裝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圖。

上屋抽梯:上樓以後拿掉梯子。借指與人密談。也用以比喻慫恿人,使人上當。

樹上開花:比喻將本求利,別人收獲。語出《盪寇志》。

反客為主:本是客人卻用主人的口氣說話。後指在一定的場合下採取主動措施,以聲勢壓倒別人。

F. 與「圍魏救趙」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哪些

聲東擊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圍城打援 [ wéi chéng dǎ yuán ] :軍事術語,進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圍守城之敵,誘使敵人派兵援救,然後以主力部隊殲滅敵人的援軍。
調虎離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出其不意 [ chū qí bù yì ]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攻其無備 [ gōng qí wú bèi ] :其:代詞,指敵人。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進攻。
讀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釋義: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
《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造句:
1、圍魏救趙」的故事,我小學二年級時便知曉了。
2、只有善於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里,以圍魏救趙的計策打敗敵人。
3、李向陽採取圍魏救趙的辦法,三進山城,敵人被打得心驚肉跳,不得不撤回進攻根據地的部隊。
4、運動戰可實行避強打弱,圍魏救趙等戰術。
5、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出來搶糧,我們便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打他的縣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G. 圍魏救趙對應的成語是

聲東擊西---

H. 圍魏救趙是成語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I. 圍魏救趙對應的成語

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圍城打援、東聲西擊、明修暗度
一、聲東擊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自】: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譯文】:揚言要攻打東,其實打西。
二、調虎離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

【解釋】: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譯文】: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才第一次打仗就成功的。
三、圍城打援 [ wéi chéng dǎ yuán ]

【解釋】:軍事術語,進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圍守城之敵,誘使敵人派兵援救,然後以主力部隊殲滅敵人的援軍。
【出自】: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五章:「'圍城打援'的辦法,不是常使用嗎?」
四、東聲西擊 [ dōng shēng xī jī ]

【解釋】:猶言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此方,實際卻攻彼方。
【出自】:明·李東陽《喻戰送李永敷南歸》:「子知戰乎……神出鬼沒,東聲西擊,變化而無常者,用也。」
【譯文】:你知道戰斗吧……要神出鬼沒,聲東擊西,變化而沒有固定的,才能使用的。
五、明修暗度 [ míng xiū àn dù ]
【解釋】:比喻用明顯的假象迷惑對方,而暗中卻採取出人意料的行動打擊對方。
【出自】:清·趙翼《行圍即景·相撲》:明修暗度詭道攻,聲東擊西多方誤。
【譯文】:用明顯的假象迷惑對方,用詭異的計劃詐取攻擊,聲東擊西多種方法誤導他人。

J. 圍魏救趙同-時期的成語

圍魏救趙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1] 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參見桂陵之戰)。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舍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