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關愛老人有關的成語
⑴ 老人關心孩子用一個四字成語來表達
無微不至[ wú wēi bù zhì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wú wēi bù zhì ]
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周到、細致。
出 處
宋·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札》:「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微不周。」
⑵ 對老人的關心的成語
扶老攜幼
【近義】尊抄老愛幼
【釋襲義】攜:拉著,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用例】鄉里人聽見鑼響,一個個~,挨擠了看。(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⑶ 送給老人的祝福語
1、祝願二老身體健康,心情舒暢,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煥發童顏,安享晚年專!
2、祝屬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萬事如意、晚年幸福;生日快樂、後福無疆。
3、恭祝老人增富增壽增富貴,添光添彩添吉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4、恭祝老壽星,福如東海,日月昌明。松鶴長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歡樂遠長。
5、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為祝壽辭。解釋,象太陽一樣久遠不落,象月亮每天都升起。象南山一樣萬壽無疆,不遷移也不崩塌。
6、祝爺爺萬壽無疆長命百歲,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老如松柏。
7、衷心地道一聲:生日快樂!過度的操勞,使您的頭發爬上了雪霜,您的額頭爬滿了皺紋,您辛苦了,在今天您就給自己放個假吧!讓自己歇一歇。
8、祝福老人生活之樹常綠,生命之水長流,壽誕快樂,春輝永綻!
⑷ 老人關心孩子得成語是哪些
望子成龍wàng zǐ chéng lóng
[釋義]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成就。
[語出]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龍,一會想送他上英國,一會又想送他上美國。」
[近義] 望女成鳳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 家長要有~的願望,更要有培養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動。
⑸ 形容長輩對小輩關愛的成語
無微不至,體貼入微
⑹ 關愛長輩的成語
【心虔志誠】 虔:恭敬。心意恭敬、誠懇。
【赤子之心】 赤子:初生的嬰兒。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
形容待人熱情,做事積極主動的成語:
【熱心快腸】 形容熱情直爽。
關愛他人,富於同情的成語:
【惻隱之心】 形容對人寄予同情。
【兒女心腸】 年輕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豐富、助人為樂的心性。
⑺ 大道之行也可知,「大同」社會的綱領是
《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述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
大道之行也[1]
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成為士人必讀之書。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關門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編輯本段原文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2]
編輯本段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老而無夫、幼而無父、老而無子、殘疾的人都有人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姦邪之謀之事就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大道之行也
編輯本段注釋1. 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 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施行。
4. 為:是,表判斷。
5.〔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推舉,選舉。
6.〔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修:培養。
7. 獨:單獨。
8.〔親〕意動用法,用如動詞,以……為親,撫養。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是動詞。
9. 親其親:第一個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人;第二個親,父母。
10. 終:終老,終其天年。。
11. 養:供養。
12.有所養:得到供養。
13.〔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
14.〔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15.〔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指女子出嫁。
16.〔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意思是,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wù),憎惡。 藏:私藏。於:在。貨惡:賓語前置。
17.〔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憎恨在公共勞動中不出力的行為,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力惡:賓語前置。
18. 是故:即「故是」,可譯為「因此」「所以」「這樣一來」。
19.〔謀閉而不興〕姦邪之謀不會發生。閉,杜絕。興,發生。
19.〔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21. 故:所以。
22.〔外戶〕泛指大門。
23. 而〔是故謀閉而不興〕:連詞,表並列。
24.〔閉〕用門閂插門。
25. 謂:叫做。
26.〔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註:
一、「大道」「大同」都屬於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也可以有種種解釋。這一類字眼是不能翻譯也是譯不好的。
二、有些詞語在一定語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義,如「歸」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中就有了「及時婚配」的意思;「親」有親近義,但「親其親」跟「子其子」是對文,前一個「親」就有了「奉養」義,後一個「親」就專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譯的語句一概用直譯,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譯。重點注釋1、 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認識?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准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 "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當時人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中帶有明顯的理想色彩,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
2..本文從哪三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③人人都珍惜勞動成果,卻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3、 怎樣理解孔子關於"大同"社會的思想? 答:"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說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說為依據,經過加工提煉而後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自於"五帝之世",同時又高於"五帝之世"。
4、「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文章表達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6、寫出表現人人都能關愛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關愛、能安居樂業的句子? ③故(16)人不獨(17)親④其親(18),不獨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⑤皆有所養(19),男有分,⑥女有歸。
7,《大道之行也》中與「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一、「大道」「大同」都屬於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也可以有種種解釋。這一類字眼是不能翻譯也是譯不好的。
二、有些詞語在一定語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義,如「歸」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中就有了「及時婚配」的意思;「親」有親近義,但「親其親」跟「子其子」是對文,前一個「親」就有了「奉養」義,後一個「親」就專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譯的語句一概用直譯,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譯。與:通「舉」,推舉,選舉。謀:謀劃,指不好的東西
賊,盜竊,這里引伸為指害人。
註:
大道之行也
一、「大道」「大同」都屬於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也可以有種種解釋。這一類字眼是不能翻譯也是譯不好的。
二、有些詞語在一定語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義,如「歸」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中就有了「及時婚配」的意思;「親」有親近義,但「親其親」跟「子其子」是對文,前一個「親」就有了「奉養」義,後一個「親」就專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譯的語句一概用直譯,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譯。古今異義大道之行也 古義: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義:寬闊的路
男有分,女有歸 古義:女子出嫁
今義:返回,回到本處
矜寡孤獨 古義 :老而無子的人
今義:單一,只有一個
盜竊亂賊而不作亂 古義:造反
今義:「雜亂」,「搗亂」等含義
賊 古義 :害人
今義:小偷,竊賊
作 古義:興起
今義:作為
是謂大同 古義:代詞「這」
今義:常用於判斷詞,或與「非」相對。通假字〔選賢與(jǔ)能〕與通「舉」,推舉,選舉。
〔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
編輯本段詞類活用1.故人不獨親其親 〔親〕動詞作意動用法,以……為親,奉養。
2.不獨子其子 〔子〕名詞作意動用法,以.......為子,撫養。
⒊使老有所終 (老) 形容詞作名詞,老年人。
⒋壯有所用 (壯) 形容詞作名詞,壯年人。
⒌幼有所長 (幼) 形容詞作名詞,幼童。
編輯本段分層第一層(第一句話)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第二層(第二至三句話)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⒈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
⒉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⒊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第三層(第四句話)全文的總結語
用現實社會跟理想社會中的「大同」社會做對比,指出現實社會中的諸多黑暗現象,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取代的將是「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編輯本段相關成語成語 天下為公
發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解釋 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後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出處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示例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萬古千秋業,~器。陳毅《湖海詩社開徵引》詩
【近義詞】:天下一家
【反義詞】:天下為家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近義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成語 老有所終
發音 lǎo yǒu suǒ zhōng
解釋 年老者能有個合適的歸宿。
出處 《禮記·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示例 《禮記·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成語 矜(鰥)寡孤獨
發音 guān(guān) guǎ gū dú
解釋 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讓年老的各有適當的歸宿,年輕的各有一定的用處,年幼的各有應得的成長條件,鰥寡孤獨和廢疾人,都有受到贍養的權利。這是儒家設想的所謂「大同世界」的景象。)
出處 《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概況
釋義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只有實現天下為公,徹底鏟除私天下帶來的社會弊端,才能使社會充滿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後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成語:物盡其用 【解釋】: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都要盡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資源,一點不浪費。
【示例】:這家化工廠大搞綜合利用,做到了變廢為寶,物盡其用。
【近義詞】:人盡其才
【語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翻譯】:to make the best use of everything; to let all things serve their proper purpose
編輯本段相關介紹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原文此前還有一段文字記述孔子說這番話的來由(本文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照錄如下: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已。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譯文:
孔子說:"大道的實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關當時太平盛世的記載。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為世人所共有。選舉賢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講信用,和睦相處,彼此合作,所以人們不只是親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於自己的兒女,更能推延仁愛,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壯年人都能貢獻才力,兒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長,鰥寡孤獨以及殘廢疾病的人都能得到豐厚的供養。男的各盡其職務,女的各有其家庭。貨物資源都厭惡丟棄到地上浪費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裡私用。既嫌惡有能力不肯使出來,但也不一定為自己出力才算效勞。因此,人人都能誠實相待,和睦相處,故不會有陰謀詭計發生,也沒有劫奪偷竊殺人越貨的事情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樣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上24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