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絕如縷縷的成語
1. 成語"不絕如縷"什麼意思
成語詞條: 不絕如縷 (瀏覽數:15472)
成語發音: bù jué rú lǚ
成語釋疑: 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成語出處: 《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成語示例: 音樂會上,演員的歌聲~。
(其中~代表本詞條:不絕如縷)
英文翻譯:Hanging by a thread
2. 不絕如縷的成語解釋,不絕如縷是什麼意思
成語來詞條: 不絕如縷 (瀏覽數:源15472) 成語發音: bù jué rú lǚ 成語釋疑: 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成語出處: 《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成語示例: 音樂會上,演員的歌聲~。 (其中~代表本詞條:不絕如縷)
3. 成語題不絕如縷
【不絕如縷】
[bù jué rú lǚ]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絕:斷;縷:細線。內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容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出 處
唐·柳宗元《寄許享兆孟容書》:「以是嗣續之重;不絕如縷。」
例 句
1. 許多古老的民間藝術,代代有傳人,~。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危如累卵
反義詞
牢不可破
4. 不絕如縷成語意思
不絕如縷
bùjuérúlǚ
[釋義]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只有一根細絲維系著。比喻情勢危急。後也比喻技藝等方面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原作「不絕若線」。
[語出] 唐·柳宗元《寄許享兆孟容書》:「以是嗣續之重;不絕如縷。」
[正音] 縷;不能讀作「lóu」。
[辨形] 絕;不能寫作「決」。
[近義] 危如累卵 岌岌可危
[反義] 牢不可破 安如泰山
[用法] 多用於聲音;也用於書信、情緒等。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5. 全國1成語題的「不絕如縷」這一項為什麼是錯的
不絕如縷: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6. 兩則容易誤用的成語不絕如縷,蹉跎歲月
不絕如縷,
比喻情勢危急。後也比喻技藝等方面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
7. 不絕如縷的成語意思是什麼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出自 《公羊傳·僖公四年》。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8. 成語的使用 不絕如縷
麻蛋,那個混蛋說了那麼多不絕如縷,我缺不知道不絕如縷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9. 不,縷,一,如,以,之,絕,貫,可以組成兩個什麼成語
一以貫之
[ yī yǐ guàn zhī ]
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 處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不絕如縷
[ bù jué rú lǚ ]
也說不絕若線。只有一根細線連系著,似斷非斷。比喻事情極其危急。《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國,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也形容聲音微弱悠長。宋蘇軾《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出 處
唐·柳宗元《寄許享兆孟容書》:「以是嗣續之重;不絕如縷。」
例 句
1. 許多古老的民間藝術,代代有傳人,~。
10. 成語不絕如縷指形勢危急的意思從何而來
釋
義
絕:斷;縷:細線。也作『不絕如線』。只有一根細線連系著。差一點就要斷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也比喻技藝等瀕臨失傳。現在也形容聲音細微而連綿不斷。易混為「代代相傳,從不間斷」。
出
處
《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中國不絕如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