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格格入什麼意思

成語格格入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20 00:50:35

㈠ 格格不入的成語意思

格格不入釋義:
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拼音] [gé gé bù rù]
[出處] 清·袁枚《寄房師鄧遜齋書》:「以前輩之典型;合後起之花樣;自然格格不入。」

㈡ 格格不入的意思 和格格不入出自的成語典故!!!!!!!!!!!!!!! 要全的。。

格格不入 ( gé gé bù rù )
解 釋 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典故出處〗
《禮記·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 易解:邪惡的念頭已經發生,然後再來禁止,因為錯誤的觀念已經堅不可拔,教育亦難以勝任。適當的學習時期過了才去學,雖然努力苦學,也難有成就。東學一點西學一些,卻不按照進度學習,只是使頭腦混亂毫無條理而已。沒有同學在一起研討,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單落寞而少見聞。結交不正當的朋友,會導致違背師長的教訓,不良的習慣,會荒廢自己的學業。這六項,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 】

上面的括弧里是我從下面的這篇選出來的
《禮記·學記》白話解-禮記卷十八

前言:本篇記述學習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並論及教學為師的道理,與大學發明所學的道術,相為表裡,故甚為宋代理學所推崇,以為《禮記》除《中庸》、《大學》之外,唯《學記》、《樂記》最近道。

按:本篇談親師敬業,是學者初入學時不可不知的事,比較《 大學》 所談深奧的理論方法,更切於實用。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 易解:引發思慮,廣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聲,不足以感動群眾。親自就教於賢者,體念遠大的利弊,雖能夠感動群眾,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從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

◎ 易解:雖然是質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經過琢磨,也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雖然自稱是萬物之靈,如果不肯學習,也不會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所以古時候的君主,建設國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為最優先、最重要的工作。《尚書 · 兌命篇》說:要自始至終常常想到學習。就是這個意思。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

◎ 易解:雖然有好菜擺在那裡,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雖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義理),如果不去學習,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貴。所以說:學習過後才知道自己的學識不夠,教人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學識不通達。知道不夠,然後才能反省,努力向學。知道有困難不通達,然後才能自我勉勵,發奮圖強。所以說:教與學相輔相成的。《尚書 · 兌命篇》說:教別人能夠收到一半學習的效果,教學互進。是這個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

◎ 易解:古時候教學的地方,一家中設有「私塾」,一黨中設有「庠」(五百家為黨),一個遂中設有「序」(一萬兩千五百家為遂),一國之中設有「太學」。每年都有新生入學,隔年考試一次。入學一年之後,考經文的句讀,辨別志向所趨;三年考察學生是否尊重專注於學業,樂於與人群相處;五年考察學生是否博學篤行,親近師長;七年時考察學生在學術上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及對朋友的選擇,這時候可以稱之為小成。九年時知識通達,能夠觸類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違背師訓,就可以稱之為大成。這時候才能夠教化人民,移風易俗,然後附近的人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這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第。古書說:螞蟻時時學習銜泥,然後才能成大垤。就是這個意思。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 易解:大學開學的時候,學生都穿著禮服,以蘋藻之菜祭祀先聖先師,表示尊師重道;先練習《詩 · 小雅》中《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首詩歌,勸勉學生以蒞官事上之道;擊鼓召集學生,正式打開書篋(書包),希望學生以謙遜謹慎的態度學習;夏楚兩物(教鞭)是用來警惕鞭策學生,收到整肅威儀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實施以前,天子、諸侯不急著到學校去視察,為的是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發展志向;教師常常觀察學生,但是並不輕易發言,等到適當的時候再加以指導,是要使學生自動自發(《論語 · 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至於年幼的學生,只聽講而不能亂發問,是因為學習要按照進度順序(次第)進行。這七項是教學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書說:凡學習做官,領導人民,先學習管理事情,要作一個讀書人先學習立志。就是這個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氣志氣,志者氣之導,心之引也。)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 易解:大學施教是講究方法的,是順著時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禮樂,冬夏教詩書,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學生下課及放假的時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課業。(宋人斷句改為:「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句讀略有不同。)學習要有方法,如果不從「操、縵」這些小曲學起,指法不純熟,琴、瑟就彈不好;不從通曉鳥獸草木,天時人事學會譬喻,詩就作不好;不學會灑掃應對,禮節就行不恰當,對於六藝等技藝沒有興致,就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所以君子在學習方面,要藏之於心,表現在外,不論休息或游樂的時候,都念念不忘,能夠這樣,才能安於學習,親近師長;與同學相處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學的真理。能夠這樣雖然離開了同學師長,也不會背棄道義。《尚書 · 兌命篇》說:恭敬謙遜,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這個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 易解:現今之教人者,口裡雖然念著書本,心裡並不通達,故意找些難題來問學生,講一些枯燥無味的名物制度,讓人聽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學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時沒有一點誠意,又不衡量學生的程度與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教導違反情理,學生求學也違逆不順。如此一來,使得學生愈來愈厭惡學習而且憎惡師長;以學習為難為苦,而不明白學習的快樂與好處。雖然課業勉強讀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凈。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 易解:大學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惡的念頭未發生之前,就用禮來教育,來約束禁止,這就是預備、防備的意思(古德所謂防患於未然是也)。當學生可以教誨的時候才加以教導,就叫做合乎時宜。依據學生的程度,不跨越進度,不超出其能力來教導,就叫做循序漸進。使學生互相觀摩而學習他人的長處,就叫做切磋琢磨。這四種教學方法,是教育之所以興盛的原因。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 易解:邪惡的念頭已經發生,然後再來禁止,因為錯誤的觀念已經堅不可拔,教育亦難以勝任。適當的學習時期過了才去學,雖然努力苦學,也難有成就。東學一點西學一些,卻不按照進度學習,只是使頭腦混亂毫無條理而已。沒有同學在一起研討,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單落寞而少見聞。結交不正當的朋友,會導致違背師長的教訓,不良的習慣,會荒廢自己的學業。這六項,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 易解:君子已經知道教育之所以興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後就可以為人師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於曉喻,讓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導,而不去強迫別人服從;對待學生嚴格,但並不抑制其個性的發展;加以啟發,而不將結論和盤托出。只引導而不強迫,使學習的人容易親近。教師嚴格而不壓抑,使學生能夠自由發揮,得以充分發展。只加以啟發而不必全部說出,使學生能夠自己思考(以免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人親近又能自動思考,這才是善於曉喻了。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 易解: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容易犯,教導的老師一定要知道。人在學習的時候,或有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滿足了),或有認為太容易,生起輕忽,不認真學習的毛病,或有自我設限,不求進步的毛病。這四種心理都不相同,必須先明白這些心理,然後才能挽救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增長優點挽救過失的。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 易解:善於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聲中流連不忘,善於教學的人,能使人繼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語雖然簡要卻通達曉暢,含蓄而允當,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繼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惟其師。」此之謂乎。

◎ 易解:君子知道求學深淺難易的順序,對於個人的特性差異都能了解,然後方能因材施教。能廣泛地曉喻,然後才有能力作老師;能夠作老師,才能做官長;能做官長,才能作領袖。所以能作一個好老師,就是學作領袖的開始。所以選擇老師不可以不謹慎。古書說:三王(伏羲神農黃帝稱三皇 ) 四代(虞夏殷周)對老師的選擇都很慎重。就是這個意思。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 易解:求學的道理,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老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學問才會受到敬重。真理學問受到尊敬,然後人民才會敬重學問,認真學習。所以君主不以對待部屬的態度來對待臣子的情形有兩種:一種就是在祭祀時,臣子擔任「屍」的時候,另一種就是擔任君主老師的時候。大學的禮法,對天子授課時,老師不處於面朝北的臣位,就是為了表示尊師重道。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鍾,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 易解:善於學習的人,老師很安閑,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學生更把功勞歸諸於老師教導有方;對於不善學的人,老師教得很辛苦,效果卻僅得一半,學生反而歸罪於老師。善於發問的人,好比砍伐堅硬的木頭,先從容易下手的軟處開始,慢慢的擴及較硬的節目,時間久了,木頭自然分解脫落;不善發問的人,使用的方法剛好相反。善於回答問題的人,有如撞鍾,輕輕敲打則響應得小聲,重力敲打,則響應的聲音就很響亮,一定要打鍾的人從容不迫,然後鍾聲才會餘音悠揚傳之久遠,不善答問的人剛好相反,這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 易解:自己沒有心得,沒有獨到見解的人,不夠資格作老師。一定要學生提出問題,才加以解答;學生心裡有疑難,沒有能力表達時,老師才加以開導;老師開導了,學生仍然不明白,雖然暫時放棄指導,等待將來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 易解:良匠的兒子,想必也能學習補綴皮衣(古代工藝相近);良弓的兒子,想必也能製作畚箕;剛學駕車的小馬,都事先把小馬系在車後,而車子就在馬的前面,讓馬跟著學習。君子觀察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學的志向了。

古之學者,比物丑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 易解:古時候的學者,能夠分析比較事物的異同之處,匯整成一類,譬如:鼓的聲音並不相當於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沒有鼓的調和就顯得不和諧。水的顏色並不相當於五色當中的任何一種,然而五色的配合,沒有水為之調和就無法鮮明。至於學者並不等於政府的任何一種官職,然而任何一種官職,不經過學習就沒有辦事的能力。又如老師,他不是人倫中的任何一種親屬關系,但是任何一種親屬,如果沒有老師的教誨,就不懂得人倫之間的關系了。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

◎ 易解:偉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種職務;偉大的道理,不局限於一種事物;真正偉大可貴的誠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恆久的四時雖不相同,卻運轉不停,是最准確的守時。如果能了解這四種情形,就可以立志學習偉大了。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 易解: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後祭海,河是水的源頭根本,海是河流的歸處,先本而後末,這叫做「務本」。

㈢ 格格不入成語典故的由來

格格不入_金山詞霸

【拼 音】:
gé gé bù rù

【解 釋】:
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格格:阻礙;隔閡.入:融洽.

【出 處】:
清·袁枚《寄房師鄧遜齋書》:「以前輩之典型;合後起之花樣;自然格格不入.」

【示 例】:
思想僵化的人;對新的觀點、見解、理論;一開頭總是會感到~的.

㈣ 格什麼入成語

格不相入 猶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格格不入 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㈤ 成語什麼入

成語詞目 解釋
病從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長驅直入 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趁虛而入 趁力量虛弱時侵入。
乘隙而入 趁著虛弱疏漏的地方進入。
乘虛而入 乘:趁。趁著虛弱疏漏的地方進入。
大含細入 原指文章的內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氣,又概括了極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單刀直入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認定目標,勇猛精進。後比喻說話直接了當,不繞彎子。
格格不入 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鬼出電入 比喻變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扞格不入 扞:絕;格:堅硬;扞格:相互抵觸,格格不入。過於堅硬而難於深入。形容彼此意見完全不合。
無孔不入 孔:小洞。比喻有空子就鑽。
下喬木入幽谷 從高樹上下來,鑽進幽深的坑谷里。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入惡劣的處境。
誘敵深入 把敵人引進來,使它處於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魚貫而入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徑直走進去。形容傲然威武的樣子。
病由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同「病從口入」。
長驅深入 猶言長驅直入。

㈥ 格格不入的成語意思及歇後語

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

[釋義] 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內

[出處] 清·袁枚《寄容房師鄧遜齋書》:「以前輩之典型;合後起之花樣;自然格格不入。

近義詞

針鋒相對鑿枘不入格不相入扦格難通自相矛盾萬枘圓鑿方枘圓鑿扞格難入水火不容

反義詞

心心相印處處圓通三位一體心有靈犀一點通打成一片氣味相投一路貨色同氣相求融為一體一拍即合渾然一體物以類聚同類相求兼收並畜臭味相投渾然不覺水乳交融情景交融同聲相應融為一爐如影隨形阿世媚俗熔於一爐

「格格不入」為謎底的謎語

1.小燕子簾外飛(打一成語)

㈦ 成語什麼什麼入

長驅直入 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趁虛而入 趁力量虛弱時侵入。
乘隙而入 趁著虛弱疏漏的地方進入。
乘虛而入 乘:趁。趁著虛弱疏漏的地方進入。
大含細入 原指文章的內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氣,又概括了極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單刀直入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認定目標,勇猛精進。後比喻說話直接了當,不繞彎子。
格格不入 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鬼出電入 比喻變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扞格不入 扞:絕;格:堅硬;扞格:相互抵觸,格格不入。過於堅硬而難於深入。形容彼此意見完全不合。
無孔不入 孔:小洞。比喻有空子就鑽。
下喬木入幽谷 從高樹上下來,鑽進幽深的坑谷里。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入惡劣的處境。
誘敵深入 把敵人引進來,使它處於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魚貫而入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徑直走進去。形容傲然威武的樣子。
病由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同「病從口入」。
長驅深入 猶言長驅直入。
短刀直入 比喻開門見山,直截爽快。
格不相入 猶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孤軍深入 孤立無援的軍隊深入到敵作戰區。

㈧ 成語什麼什麼什麼入

您找到 「 ()()()入 」
單刀直入
[dān dāo zhí rù]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 原比喻認定目標,勇猛精進。後比喻說話直接了當,不繞彎子。
長驅直入
[cháng qū zhí rù]
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魚貫而入
[yú guàn ér rù]
像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 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
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破門而入
[pò mén ér rù]
砸開門進去。多指盜賊行為。
病從口入
[bìng cóng kǒu rù]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四捨五入
[sì shě wǔ rù]
把小數點後面的數字四捨五入,即,如被捨去部分的頭一位數字小於五,則捨去;如大於等於五,則被保留部分的最後一位數字加1
國民收入
[guó mín shōu rù]
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各個生產部門在一個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就是從一個時期內的社會總產品的價值中,減去生產上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後剩餘的部分
無孔不入
[wú kǒng bù rù]
孔:小洞。比喻有空子就鑽。
追加輸入
[zhuī jiā shū rù]
招式成功使出之後的復數輸入。
提供侵入
[tí gōng qīn rù]
提供專門用於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行為。
層層深入
[céng céng shēn rù]
層:重復,接連不斷。逐步達到事物的內部或逐步掌握事物的中心。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