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師教徒弟的成語
言傳身教、春風化雨、如沐春風、諄諄教誨、耳提面命
一、言傳身教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解釋】: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譯文】:我跟隨的人,不可以用語言表達的。
二、春風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釋】:化:化生和養育。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盡心上》:「有如時春風雨化之者。」
【譯文】:像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人一樣。
三、如沐春風 [ rú mù chūn fēng ]
【解釋】:
1、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熏陶,猶言和高人相處。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風的吹拂一般。
2、比喻沉浸在美好的環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與對「景物」的感受無關。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風里。
【出自】:宋·朱熹《伊洛淵源錄》卷四:「朱公掞見明道於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
【譯文】:「朱光庭到汝州拜見程顥州,一個月後回來。對人說:「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
四、諄諄教誨 [ zhūn zhūn jiào huì ]
【解釋】: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啟發開導。
【出自】:戰國 孔子《詩經·大雅·抑》里的「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譯文】:反覆耐心教導你,你既不聽也不睬
五、耳提面命 [ ěr tí miàn mìng ]
【解釋】: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自】:戰國 孔子《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譯文】:非但當面教導你,還拎你耳要你聽
⑵ 形容老師教學好的成語
形容老師講課好的的成語
惟妙惟肖 津津有味 繪聲繪色 娓娓動聽 妙語連珠 滔滔不絕
餘音裊裊 活神活現 出口成章 行雲流水 引人入勝 如痴如醉
⑶ 形容老師教的好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春風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翻譯】: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出處】:滿想在這~的環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剛入黨後的一點鍾內,就要離開這塊令人陶醉的土地。(近代.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十二章)
2、德才兼備 [ dé cái jiān bèi ]
【翻譯】:也說才德兼備。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出處】:出處 元·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才德兼備。」譯文:江東地區有一個老朋友,是魯子敬畏的人,此人品德和才能都好。
3、桃李滿天下 [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
【翻譯】: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釋文: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一個人到處都有學生。
4、為人師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翻譯】: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出處】:《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譯文:楊愔重視自己的德行,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5、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翻譯】:耐心地、不厭倦地教導別人。《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誨:教導。倦:厭倦。
【出處】:出自先秦—孔子《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譯文: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默而識之」,學問要靠知識來的。
⑷ 形容一個老師教書教的好的成語有哪些
陽春白雪
滿腹經綸
德高望重
語重心長
⑸ 形容「老師傳授知識」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copy老師傳授知識」的成語有:
1、兢兢業業:【jīng jīng yè yè】形容謹慎勤懇,認真負責。
2、誨人不倦:【huì rén bú juàn】教導別人不知疲倦。形容教導特別耐心。
3、文思敏捷:【wén sī mǐn jié】形容人文采出眾,思維開闊,下筆就能成文。
4、春風化雨:【chūn fēng huà yǔ】比喻普遍深入的良好教育。也用以稱頌師長潛移默化的教導。
5、循循善誘:【xún xún shàn yòu】指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教育。
造句:
1、堂堂正正做人,兢兢業業工作。
2、正正派派做人,兢兢業業做事。
3、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快樂生活每一天。
⑹ 形容老師教學很好的成語有哪些
津津有味、循循善誘、教導有方、誨人不倦、潛移默化
一、津津有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釋】: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出自】:漢·王褒《洞簫賦》:「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
【譯文】:哀憂郁的令人傷心啊,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二、循循善誘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釋】: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譯文】:夫子循著次序一步步誘道我
三、教導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釋】: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出自】: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譯文】:凡此種種,雖然這是他叔祖父教導有方,原因是他福到心靈,官星透露,才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四、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釋】: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有什麼在我哦?
五、潛移默化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釋】:潛:暗中同,不見形跡;默:不說話,沒有聲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譯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非常自然。
⑺ 描寫老師教導的成語
1、【成語】: 耳提面命
【拼音】: ěr tí miàn mìng
【解釋】: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處】: 《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舉例造句】: 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准繩,載之於書者,不異耳提面命。 ★清·李漁《曲話·結構》
2、【成語】: 誨人不倦
【拼音】: 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釋】: 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處】: 《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舉例造句】: 聖人說:「誨人不倦」,你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的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八回
3、【成語】: 因材施教
【拼音】: yīn cái shī jiào
【解釋】: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處】: 《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舉例造句】: 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以便因材施教。
4、【成語】: 言傳身教
【拼音】: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解釋】: 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第五倫傳》:「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論。」
【舉例造句】: 這般言傳身教的情景,社員們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人民文學》1976年第9期
5、【成語】: 諄諄教導
【拼音】: zhūn zhūn jiào dǎo
【解釋】: 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教導。
【出處】: 《詩經·大雅·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舉例造句】: 父親,您生前諄諄教導我們,不要那種脫離人民的虛無主義、個人主義。 ★毛岸青《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
⑻ 形容老師的成語50個
形容老師的成語50個:
孜孜不倦、盡職盡責、才高八斗、誨人不倦、廢寢忘食、一絲不苟、文思敏捷、聰明過人、青出於藍、一鳴驚人、桃李爭妍、後繼有人、默默無聞、亦步亦趨、孜孜不倦、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循循善誘、潛移默化、和藹可親、無微不至、學無常師、良師益友、桃李芬芳。
教導有方、辛勤勞碌、教無常師、能者為師、青出於藍、師道尊嚴、研桑心計、一字之師、尊師重道、春風化雨、嘔心瀝血、為人師表、百年樹人、鞠躬盡瘁、德高望重、有教無類。
桃李滿天下、因材施教、先聖先師、桃李滿門、兢兢業業、百世之師、勤勤懇懇、德才兼備、青藍冰水、嚴師畏友。
(8)形容老師教徒弟的成語擴展閱讀
一、兢兢業業
【解釋】:兢兢:形容小心謹慎;業業:畏懼的樣子。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出自】:於是寧府中人才知鳳姐厲害,自此都兢兢業業,不敢偷懶。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敬小慎微、臨深履薄、謹小慎微、埋頭苦幹、業業兢兢、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廢寢忘食、腳踏實地
【反義詞】紙上談兵、馬馬虎虎、玩忽職守、敷衍了事、草草了事、敷衍塞責、醉生夢死、玩世不恭
二、嘔心瀝血
【解釋】:嘔:吐;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出自】:嘔心瀝血,謳歌社會主義,受到群眾的歡迎。 臧克家《老舍永在》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鞠躬盡瘁、用盡心思、挖空心思、煞費苦心、嘔盡心血、忠心耿耿、處心積慮、搜索枯腸、費盡心血、全心全意、殫精竭慮、赤膽忠心、醉生夢死
【反義詞】粗製濫造、敷衍塞責、敷衍了事、無所用心
三、鞠躬盡瘁
【解釋】:竭盡勞苦地貢獻一切,到死為止。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表示為了國家,決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刻地表現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釋義:臣只有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示例】: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盡瘁。 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死而後已、忠心耿耿、積勞成疾、鞠躬盡力、全心全意、嘔心瀝血、赤膽忠心
四、百年樹人
【解釋】: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自】:王淼《樹人》古人都知道百年樹人的道理,我們更應該把培養人才這件大事抓好。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表達人才造就不易,要有長遠計劃
【近義詞】百載樹人
【反義詞】君子之澤
五、一絲不苟
【解釋】: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府,看見世叔一絲不苟,世叔升遷就在指日。」
【示例】:我們在學習上,應有一絲不苟的精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近義詞】謹小慎微、不苟言笑、盡心竭力、精打細算、小心謹慎、小心翼翼、鄭重其事、一板一眼、獅子搏兔、矜持不苟、一毫不苟、精益求精
【反義詞】丟三忘四、粗枝大葉、得過且過、馬馬虎虎、東塗西抹、丟三落四、敷衍了事、草草了事、掠影浮光、偷工減料、浮光掠影、粗心大意
⑼ 形容老師不盡心教徒弟的四字成語
誤人子弟。
【解釋】:誤:耽誤。指因無才或不負責任而耽誤人家後輩學生。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9回:"先生犯了這樣小錯,就要打手心,那終日曠功誤人子弟的,豈不都要打殺么?"
⑽ 形容贊美老師的成語
1、【勤勤懇懇】勤勞而踏實。
2、【教導有方】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3、【克己奉公】專嚴屬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4、【誨人不倦】教導人時耐心而不知疲倦。
5、【嘔心瀝血】比喻窮思苦索、費盡心血。
6、【兢兢業業】形容做事小心謹慎,勤勤懇懇。
7、【竭盡心力】竭:盡,用盡。用盡全部力量。
8、【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系毫不馬虎。
9、【循循善誘】表示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教育。
10、【良工心苦】泛指優良之製作,都由苦心經營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