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提組成成語
① 耳提()()把這個四字成語寫出來。
耳提面命ěrtímiànmìng
[釋義]
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嚴厲而又懇切的教導。
[語出]
《詩經·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匪乎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正音]
提;不能讀作「dī」。
[辨形]
提;不能寫作「題」。
[近義]
諄諄告誡
苦口婆心
[反義]
旁敲側擊
[用法]
一般是長輩對晚輩。作謂語、定語、狀語。
② 耳提面命 這個成語出至哪裡,什麼意思,用在什麼語境里
意思是對著耳朵告訴,表示教誨的殷勤懇切。
多指(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懇切地教導。
出處 《詩經·大雅·抑》
③ 耳提面命"的成語出自詩經哪一篇
[ěr tí miàn mìng]
對著耳朵告訴,表示教誨的殷勤懇切。多指(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懇切地教導。
成語編輯
【解釋】: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自】:《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示例】: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准繩,載之於書者,不異~。◎清·李漁《曲話·結構》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長輩對晚輩
2解釋編輯
面命: 1.當面告語。 2.當面任命。
應指對著耳朵告訴,表示教誨的殷勤懇切。多指(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懇切地教導。
3出 處編輯
原文
《詩經·大雅·抑》:「於呼(1)小子!未知臧(2)否(3)。匪(4)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注釋
(1)於呼:也作「嗚呼」,嘆詞。於,音屋。
(2)臧:音臟,善。
(3)否:音匹,惡。
(4)匪:非但、不僅。
翻譯
唉!這些年輕人,不懂辨別善惡得失。我不僅要牽著他們的手,以免他們迷失方向。還要當面告誡他們,並拉起他們的耳朵,仔細的叮嚀,期望他們能永遠記住我的囑咐。
[1]
4用 法編輯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長輩對晚輩 也有時候用於晚輩對長輩(極少數)
示例: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准繩,載之於書者,不異~。
◎清·李漁《曲話·結構》
5示 例編輯
清·嚴復《原強》:「然而七日來復,必有人焉,聚其民而~之。」
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准繩,載之於書者,不異~。(清·李漁《曲話·結構》)
6近義詞編輯
諄諄告誡、苦口婆心、耳提在命、誨人不倦、諄諄教誨。
7反義詞編輯
旁敲側擊
8錯例編輯
1、常誤用為貶義詞,理解為在耳邊訓斥,當面命令。
誤例:專家指出,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多溝通交流,多尊重鼓勵,多賞識教育, 不能耳提面命,指手畫腳,絮絮叨叨的。(這里就把它誤解為貶義)
2、該詞一般用於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而不能用於同輩之間。
誤例:他是我真誠的朋友,經常對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在工作中少犯錯誤。
④ 什麼過耳,耳提什麼,什麼在耳,成語
亂風過耳,耳提面命,音猶在耳。
⑤ 用裹耳提足組成一個成語。
應該是
裹足不前
耳提在命
⑥ 成語,耳提面命,啥意思
就是形容一個恭謹聽話的態度,所為耳提面命就是放低姿態,虛心接受。
⑦ 耳提面命的成語故事
大部分copy出自春秋戰國時期【三皇五帝及更早期】反求諸己一毫千里十全十美心不在焉桑林禱雨太公釣魚平易近人功虧一簣風雨飄搖愚公移山耳提面命 【春秋戰國時期】一鳴驚人大公無私心腹之患三思而行不恥下問文質彬彬老馬識途守株待兔杞人憂天刻舟求劍破釜沉舟眾志成城管鮑之交臨渴掘井防患未然退避三舍掩耳盜鈴一暴十寒亡羊補牢三人成虎毛遂自薦半途而廢匹夫之勇安步當車百發百中狐假虎威門庭若市櫛風沐雨擢發難數大義滅親南轅北轍捨本逐末排難解紛 【秦漢時代】孺子可教捷足先登門可羅雀一諾千金一葉知秋老當益壯死灰復燃塞翁失馬 安知非福自相矛盾有志竟成合浦珠還車水馬龍飲鴆止渴 【三國時代】三顧茅廬手不釋卷刮目相待 【晉朝】入木三分木人石心世外桃源妙手回春杯弓蛇影 【南北朝】五光十色撲朔迷離 【隋唐】瓜田李下焚膏繼晷磨杵成針黃粱一夢夢筆生花 【五代】推心置腹安貧樂道 【宋朝】才高八斗水落石出開卷有益 【明朝】兩袖清風
⑧ 耳提什麼成語
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注釋】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處】
《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舉例】
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准繩,載之於書者,不異~。(清·李漁《曲話·結構》)
【近義詞】
諄諄告誡、苦口婆心
【反義詞】
旁敲側擊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長輩對晚輩
【英文翻譯】
din exhortations into somebody's ears
⑨ 帶提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提的成語:
提綱舉領 提綱挈領 提綱振領 提劍汗馬
提獎後輩 提名道姓 提牌回執戟 提心吊膽答
提心在口 提要鉤玄 晨提夕命 耳提面命
耳提面訓 綱提領挈 相提並論 相提而論
重提舊事 言提其耳 左提右挈 槌仁提義
吊膽提心 負老提幼 貫甲提兵 鉤玄提要
勾元提要 鉤元提要 懷鉛提槧 破格提拔
挈榼提壺 挈領提綱 握綱提領 振領提綱
振衣提領 舊話重提 絕口不提 舊事重提
面命耳提 閑話少提 閑話休提,書歸正傳 隻字不提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⑩ 用命不足堤裏耳前天,組成2個成語
可以組成裹足不前、耳提面命、
1、裹足不前
拼音:guǒ zú bù qián
釋義:腳被纏住,不能前進。比喻由於害怕或有顧慮而停步不前。
出處:《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翻譯:使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西進,由於害怕或有顧慮而停步不前入秦國。
作者:秦李斯
朝代:秦王政十年
2、耳提面命
拼音:ěr tí miàn mìng
釋義:也說面命耳提。
出處:《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翻譯:意思是不但當面教導他,而且提著耳朵叮囑他。後用以形容對人教誨懇切,要求嚴格。
作者:佚名
朝代:周朝
(10)用耳提組成成語擴展閱讀:
裹足不前成語典故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宰相。不過,他剛到秦國時,僅僅是一個客卿,還不是宰相。所謂客卿,就是從別的國家來為秦國服務的人。那個時候,秦始皇也剛即位,還沒有統一天下,號稱始皇帝。
李斯寫了一封信給秦始皇,這封信就是《諫逐客書》。他在信里說:「我覺得您這樣做不妥,錯誤很嚴重。一個國家要想有個大國的樣子,就應該能容納人才。江河之所以大,是因為引入了很多細流;高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容納了很多沙土。俗話說,國富則民強,地廣才糧多。
您因為這一件事就把所有他國來的賢士都驅趕走了,後果難以設想。將來這些人去外面說,秦國不任用他本國之外的人。那麼,所有賢士聽了,就都裹足而不前,都不往秦國來了。您不能廣納天下賢士,將來怎能建立大業呢?」趙政看完李斯的信後,覺得他說的有理,於是就收回了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