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與群策群力一起用的成語

與群策群力一起用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0 02:12:26

❶ 群策群力 同義成語

群策群力的近義詞和同義詞

同心協力 [注釋]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集思廣益 [注釋]集:集中;思:思考,意見;廣:擴大。指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齊心協力 [注釋]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通力合作 [注釋]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齊出力。

共同努力

❷ 群策群力什麼意思

群策群力意思是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成語】: 群策群力

【拼音】: qún cè qún lì

【解釋】: 群:大家,集體;策:謀劃,主意。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出處】: 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造句舉例】:為了創建衛生城市,大家群策群力,勞而不怨。

【拼音代碼】: qcql

【近義詞】:同心協力、集思廣益、齊心協力

【反義詞】:獨斷獨行、離心離德、三心二意

【歇後語】:群英會

【燈謎】: 人人獻計

【用法】: 作謂語、狀語;指發揮集體的作用

【英文】: pool the wisdom and efforts of everyone

故事】: 西漢哲學家揚雄模仿孔子的《論語》寫出了一部《法言》,在《法言·重黎》中論述了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勝負的原因。他認為漢王劉邦善於採納大家的計策,大家的計策又增強了眾人的力量,所以他就得天下。

❸ 群策群力的歷史成語故事

群策群力

【釋抄義】
群:大家一起。策:謀劃。



成語的意思是指大家共同想辦法,一起出力。



【用法】
形容遇到問題時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出力想辦法。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法言·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揚雄初以文章辭賦見長,受到世人的稱贊。後來他轉而研究哲學,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他模仿孔子《論語》的形式,寫了《法言》一書。其中《法言·重黎》這一篇文章講述了歷史上著名的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爭斗的情形。在楚漢戰爭中,西楚霸王項羽擁有較強的兵力,但卻被實力相對較弱的漢王劉邦包圍在垓下。項羽奮勇殺出重圍,逃到烏江邊時,隨行的只有二十八名騎兵了,而身後卻有成千上萬的漢軍追殺過來。項羽知道已無路可逃,只得感嘆:「這是老天爺要滅我啊!」然後拔劍自殺了。揚雄反對項羽把戰爭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天命。在《法言·重黎》中,他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漢王劉邦善於採納眾人的計策,眾人的計策又增強了大家的力量;而項羽卻不同,他不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只依靠自己的勇猛魯莽行事。善於採納眾人的計策就會勝利,而只憑借個人的勇猛就會失敗。這其實與天命沒有任何關系,項羽的感嘆其實是錯誤的。」

❹ 群策群力是成語嗎

是的。
出處: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❺ 寫出與「群策群力」結構相同的成語( ) ( )

與「群策群力」結構結構相同的成語(無怨無悔 ) (任勞任怨 )
寫出與「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詞語(鐵杵磨針 )( 繩鋸木斷 )

❻ 形容一起奮斗的成語

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精誠團結
一、眾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釋】: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出自】:《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翻譯】:萬眾一心,像堅固的城堡一樣不可摧毀;大家都說同樣的話,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屬。
【示例】:段祺瑞既得國務員同情,便以為眾志成城,正可一戰。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八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二、萬眾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釋】:千萬人一條心。形容團結一致。
【出自】:《後漢書·朱擕傳》:「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
【示例】:萬眾一心,同聲呼籲,力抗漢奸,喚醒政府。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0八回
【翻譯】:團結一致,一起呼籲,全力抵抗漢奸,喚醒政府。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三、患難與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釋】: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翻譯】:越王這個人脖頸長,嘴長得象鳥喙。這種人只能與共患難,不能同安樂。
【示例】:高桂英畢竟是他的患難與共的結發妻子和好幫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四、風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釋】: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出自】:《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翻譯】:吳國人和越國人互相厭惡,(但是)當他們同船渡河的時候,(如果)遇到風浪,他們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樣。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五、精誠團結 [ jīng chéng tuán jié ]
【解釋】:精誠:真誠。一心一意,團結一致。
【出自】:《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示例】:困難當頭,更要精誠團結。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❼ 形容群策群力頭腦風的成語

百花齊放 [bǎi huā qí fà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版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展。權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
出 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顧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齊放。」

❽ 群策群力的成語接,誰知道!!!!!!!!!!!!!!!

群策群力 →力大無窮 →窮本極源 →源遠流長 →長治久安-安邦治國-國色天香-香氣襲人-人山人海-海闊天空-空谷幽蘭-蘭質蕙心-心花怒放-放虎歸山-山珍海味-味同嚼蠟-蠟炬成灰-灰頭土臉-臉面無光-光天化日-日久天長-長命百歲-歲歲平安-安步當車-車水馬龍-龍馬精神-神采飛揚-揚名立萬-萬事如意-意猶未盡-盡善盡美-美不勝收-收回成命-命中註定-定國安邦-邦家之光-光天化日-日久歲長-長年累月-月暈知風-風吹浪打-打家劫道-道路側目-目交心通-通人達才

❾ 群策群力的成語接,誰知道,快如:群策群力

群策群力
qúncèqúnlì
[釋義] 策:計策;主意。群:集體;大家人。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語出] 宋·陳元晉《漁墅類稿》:「寔賴同心同德之臣;亟合群策群力之助。」
[正音] 策;不能讀作「chè」。
[辨形] 力;不能寫作「立」。
[近義] 同心協力 集思廣益
[反義] 獨斷獨行 離心離德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齊心協力」都含有「思想行動都一致」的意思。~只用於群眾;「齊心協力」既可用於群體;也可用於個體。
[例句] 這次知識競賽之所以取得第一名;是全班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

❿ 群策群力意思

群策群力的意思是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出自】: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譯文】:漢代屈群策,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近義詞】:同心協力、博採眾議、集思廣益、通力合作

【反義詞】:孤掌難鳴、一手包辦、朋比為奸、獨斷獨行

(10)與群策群力一起用的成語擴展閱讀:

群策群力的近義詞

1、同心協力

【解釋】: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

【譯文】:況且天下曾經同心合力進攻秦國了,但是被困在險阻而不能進的,難道勇敢智慧不夠嗎?

2、博採眾議

【解釋】:廣泛採納群眾的建議。

【出自】:陳壽·三國《三國志·吳志·孫登傳》:「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採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

【譯文】:我聽說治國聽任百姓,法律與時代變遷,確實應該與將相大臣仔細選擇時應,博採眾議,寬刑輕賦,平均停止力役,以順應百姓的願望。

3、集思廣益

【解釋】:集:集中;思:思考,意見;廣:擴大。指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譯文】:管理者要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