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牽牛換七夕打一成語

牽牛換七夕打一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0 18:04:22

①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這首詩表達什麼心情

按我粗淺的見解,應該是表達了對愛情的一種熱切盼望卻遙不可及的凄婉心情吧。

② 此日六君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復制的別來!

六君駐馬,指的是馬嵬之變,六軍停駐不前,要求唐玄宗殺楊國忠和楊貴妃平天下怨。七夕笑牽牛是說唐玄宗曾經和楊貴妃在長生殿中笑說牛郎織女一年才見一次

③ 關於七夕節的謎語

1、謎面:千古一絕反復看(節日紀念日)

謎底:七夕

2、謎面:六一晚會(打一節日)

謎底:七夕

解析:「六」加「一」是「七」,「夕」泛指晚上。

3、謎面:八一節之夜(打一節日)

謎底:七夕

解析:「八」節省掉「一」剩下「七」,「夜」別解為「夕」。

4、謎面:七夕未遇下筆難(打五字成語

謎底:無巧不成書

解析:「七夕」又名乞巧節,「下筆難」提示「不成書」之意。

5、謎面:牽牛話七夕(打一成語)

謎底:花言巧語

解析:「牽牛」是一種「花」,「七夕」又稱「乞巧」。

6、謎面:牛郎織女會七夕(打一詞牌名)

謎底:鵲橋仙

7、謎面:七夕銀河鵲橋斷(打一稱謂)

謎底:封面女郎

8、謎面:七夕過後鵲紛飛(打一成語)

謎底:過河拆橋

解析:傳說七夕時,會有飛鵲在銀河上架起橋梁,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稱作鵲橋。

9、謎面:七夕雙星偕鳳侶(外國電影)

謎底:巧配姻緣

10、謎面:婦女曝水於日下,綉針投之看工拙。(打一七夕習俗)

謎底:投針驗巧

解析:該習俗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通常是用面盆准備鴛鴦水,然後在七夕節的那天中午將縫衣針輕輕平放在水面上,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11、謎面:金簪劃銀河,隔岸對相望。不忍兩分離,喜鵲把忙幫。(打一節日)

謎底:七夕節

解析: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喜鵲不忍兩分離,搭起鵲橋來相助。

④ 牽牛話七夕(猜一成語)

花言巧語

⑤ 此日六君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出自:(唐)李商隱《馬嵬》

原文: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傳說,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們的今生緣分已盡,而來世尚且未知。相守與分離,有與誰知。回想明皇當年暫駐馬嵬,空聞金沱聲,不見宮室繁華,短短幾夕間物是人非,斗轉星移。豈料玉顏已成空。胞兄不正,三軍怒斬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長生殿嗤笑牛郎織女的天。誰料,竟然連牛郎織女也不如。想來天子也不過如此,連自己心愛的人都無法保護。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5)牽牛換七夕打一成語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李商隱,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公元837年(唐文宗開成二年)進士及第。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鬱郁不得志。詩歌成就很高,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其詩或抒發政治失意之痛,或反映晚唐政治生活,或為托古諷今的詠史之作,其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讀者所喜愛。構思新巧,辭藻華美,想像豐富,格律嚴整,風格婉轉纏綿,文學價值較高。有《李義山詩集》。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⑥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這兩句古詩是表示七夕節的嗎

不是,這是劉禹錫的《浪淘沙》,這句是發揮想像,表達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⑦ 天空夜色涼如水牽牛織女星驟見七夕東方起萬點生光升 打一動物

我猜是: 牛

牽牛星[ qiān niú xī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 qiān niú xīng ]

  • 天鷹座中最亮的一顆星,是一等星,隔銀河與織女星相對。通稱牛郎星。

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下一句是什麼,謝謝回答。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乞巧》
作者:林傑 【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⑨ 此日六君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馬嵬》。

原文如下: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如下:

徒然聽到傳說,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

空聽到禁衛軍,夜間擊打刀斗,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

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9)牽牛換七夕打一成語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詠嘆馬嵬事變。馬嵬事變發生於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李商隱生活在晚唐那種國勢頹危的氛圍下,這不能不使他對歷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識,對政治懷有更多的拯救情緒,對荒淫誤國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寫下這組詩以達諷喻之意。

作品賞析

此詩開首即說「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說故事而言。

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說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嘆,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句承上鋪寫。「空聞」、「宵柝」,即未聞「宵柝」;「無復」、「報曉」,即不用「報曉」。此皆承上兩句「徒聞」、「未卜」之意,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

「此日」指貴妃賜死之日,「當時」指七夕相約之時。「六軍同駐馬」指禁軍嘩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駐馬」了,幻滅成空。「七夕笑牽牛」,意為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 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

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議論深刻,筆鋒犀利。七八句以反詰語氣反襯作結。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生活幸福。詩人借「莫愁」以寄託感慨。以「如何」來反問,暗含指責。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