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一則成語故事的啟示
囫圇吞棗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
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
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
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讀後: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㈡ 成語的啟發作文200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叫《熟能生巧》,故事講了北宋有一個射箭高超的人叫陳堯咨,他很驕傲和得意,可是,有一個賣油的老人對他的箭術不以為然,老人說:「你這也沒什麼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而已。」說著老人把一個銅錢蓋在盛油的葫蘆口,又取勺油向葫蘆里倒,整勺油都倒完了,銅錢中間的孔外沒有沾一滴油。老人對陳堯咨說:「我這也沒什麼奧妙,只不過是熟練而已。」
讀完這篇故事,我深深的感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學苦練才能熟能生巧,我這幾天寫數字『8』老是寫不好,我相信只要我堅持天天練習,肯定能把數字『8』寫得非常漂亮。
㈢ 關於成語故事的啟發的作文(600字)(最好是有關堅持的)
今天,我們學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給予我的啟示是: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理想。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到了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他雖然雙耳失聰,但是,他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和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個夜晚,一位客住在一間簡陋的店裡,欣賞著從樓上傳來的忽高忽低。忽快忽慢。的樂曲,似流水拂過,優美至極。突然,幾滴水從房頂的裂縫中滴落下來,正好滴在了這名客的臉上。客大驚,便上樓去看。樓上住的竟是當代大音樂家貝多芬。只見他身邊擺了一盆水。原來,是他練琴的時間太久了,手指練得都發燙了,需要用水來冷卻一下。由於太匆忙,水不小心被他打翻了。貝多芬就是憑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最終摘取了音樂巔峰上的貴冠的!
我還想到我在四年級時學滑板的事情。因為我考試得了一百分,所以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滑板。我得到這個滑板,心裡興奮極了,便迫不及待地拿著滑板下樓練習。我先用雙手扶著牆,站在滑板上面一點一點往前滑,漸漸地,我已經掌握了平衡,可以扶著牆快速地滑起來了,然後,我試著慢慢的把手從牆壁上拿開往前滑,可是剛剛松開手我就重重地摔在地上。但是,這點小挫折並沒有使我半途而廢,我從地上爬起來繼續練。經過我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我終於學會了滑滑板。我就是這樣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取得成功的。
通過了這兩件事,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銘記《滴水穿石的啟示》帶給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㈣ 一個成語故事的啟示
囫圇吞棗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
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
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
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讀後: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㈤ 小學五年級作文《一則故事給我的啟示(讀後感)》400字
一個暑假的早晨,我捧著一本書坐在陽台上.抬頭仰望低沉昏暗的天空,好像是要下大雨了.再看樓下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下,螞蟻正在忙碌著搬家呢,它們排的可真整齊!母雞咯咯地叫喚著,似乎在召喚她的孩子們回家.鄰居家的小狗似乎也躁動不安起來,低聲地嗚嗚叫著,像被低壓壓得喘不過氣來.遠處的池塘里冒著一串串泡兒,荷花也垂著頭.路上的行人匆匆忙忙的,還是沒躲過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
我急忙站起來去關窗子,在不經意間,牆角一隻蜘蛛闖進了我的視線——它正在結網.我仔細盯著它「工作」,甚至忘了關窗子的事.只見蜘蛛來回穿梭,很快就結好了大半張網.
可就在這時,一陣暴風吹來,細細的蛛網無力地飄搖了兩下,忽地斷裂了.我不禁伸出手去,真想幫它挽救那辛苦結好的捕食工具,可是在無能為力.蜘蛛似乎也聽了一下,它大概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嚇了一跳,恐怕心裡還在抱怨這不合時宜的一陣風吧.看它細小的爪勉強掛在殘存的蛛網上,似乎在盤算著下一步該怎麼辦.
不知道它是不是也動搖過或猶豫過,過了半晌,出乎我的意料,它竟又踏踏實實地重新結起網來了.好不容易結到一半時,暴風好像和它作對一樣,又將它的心血揮之而去.這下它彷彿沒有驚訝也沒有猶豫了,甚至不肯休息片刻,繼續結著.就這么努力著,終於結出大半張網了,我想,這次大概足夠牢固了,應該可以成功了.我剛剛微笑著暗自為它高興時,老天竟像要故意考驗它一樣,又把網吹破了.我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彷彿比蜘蛛還灰心,想,唉,可憐的蜘蛛,這下一定要放棄了,這該死的風怎麼能如此故意和它作對呢?但讓我吃驚的是它竟然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一如既往地織啊織啊……這次,它終於織成了一張結實的網,我也長出了一口氣.
忽然間,我覺得自己應該向蜘蛛學習,做事要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就算困難再大也要勇於面對,不要灰心喪氣,不要輕言放棄.我要像蜘蛛一樣,對目標有著堅定的信念,只有這樣,成功才會最終屬於自己.我相信我也能結一張比那蜘蛛更大,更堅固,更結實的網,網住一個成功的明天
㈥ 寓言成語故事(500字,要有啟示)
美國的石油巨子洛克菲勒,是個很懂得運用金錢的人。有一次,公司打算蓋間倉庫,請來兩個建築工人。這兩名工人是一對兄弟,哥哥叫約翰,弟弟叫哈佛。倉庫蓋好後,兄弟倆便到洛克菲勒辦公室去領工資。洛克菲勒對他們說:「賺了錢應該儲蓄起來,現款如果到了你們手中,一定很快就會花光,不如把它換成公司的股票,作為你們的投資如何?」約翰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當場便答應了。但是哈佛不願意,堅持要領現款。結果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沒多久哈佛就把錢花光了;而約翰因為公司股票漲價,賺了不少錢,過不了幾年便成為一個大富翁。
啟示:善於運用金錢,才能致富。假如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不但沒法積聚財富,一旦有急用時也好乾著急了。小朋友雖然現在年紀還小,但也應該養成愛惜金錢習慣,把多餘的零用錢儲蓄起來,存到銀行里,可以收入不少利息呢
豹子捉老鼠
有個叫猗(yi)於皋的人聽說尾勺氏養了一隻豹子,非常擅長捕獵,不禁十分羨慕。他想,要是我也能有一隻豹子來幫自己捕捉動物,那該有多好!於是,他不惜用一對上好的白璧的代價將尾勺氏的豹子換到了手。
猗於皋得了豹子非常高興,他大擺筵席,邀請朋友來喝酒慶賀。酒過三巡,他把豹子牽到院子里讓朋友們觀看。這頭豹子果然長得勇武極了。金黃色的皮毛閃閃發亮,又小又尖的耳朵直豎在頭頂,兩隻眼睛光芒四射,四肢直而長,走起路來輕盈而矯健。猗於皋得意地向大家誇耀說:「你們看看我這頭豹子,多強壯、多勇猛!它的本領可高強了,沒有它抓不到的動物,我就指望它幫我了!」
從此以後,猗於皋特別寵愛這頭豹子,待它非常好。豹子的脖子上套著鍍金的繩子,還系著飾有美麗紋彩的絲綢,天天都有新鮮的家畜肉吃,過的簡直是達官貴人的生活。猗於皋常常一邊撫摸著豹子的腦袋喂東西給它吃,一邊自言自語地說:「豹子啊豹子,我如此厚待你,你可不要辜負了我的希望啊,哪一天,你才能對我有所回報呢?」
有一天,一隻大老鼠從房檐下跑過,猗於皋嚇了一跳,急忙跑過去解開豹子,叫它去撲咬老鼠。可是豹子漫不經心地瞧了老鼠幾眼,又去做它自己的事了,完全置之不理。猗於皋非常生氣,指著豹子大罵道:「難道你忘了我是怎麼對你的嗎?竟然這樣回報我!下次你再敢這樣,我就要不客氣了!」又一天,又有老鼠跑過,猗於皋又讓豹子去撲。豹子似乎忘了猗於皋的警告,仍舊無動於衷。猗於皋這次真的大動肝火,他憤怒地取過鞭子狠狠地抽打豹子,邊打邊罵:「你這沒用的畜牲,只知道享樂,什麼事也不願做,在我對你好了一場!」豹子又痛又委屈,大聲嗥叫著,用哀求的眼神看著猗於皋,好像是希望他體諒自己。可是猗於皋根本不顧這些,更加用力地鞭打它,豹子身上凸起了一條條的血痕。
此後,豹子的生活一落千丈,猗於皋用普通的繩索換下了鍍金的繩子,把豹子關在牛羊圈裡,每天只給它酒糟吃。豹子每天沮喪得流淚,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猗於皋的朋友安子佗聽說了這件事,趕來責怪他說:「我聽說巨闕寶劍雖然鋒利,但補鞋卻不如尖利的錐子;錦綉絲綢雖然漂亮,但用來洗臉卻不如一尺粗布。花紋美麗的豹子雖然兇猛,但捉起老鼠來卻不如貓。你怎麼這樣蠢,為什麼不用貓去捉老鼠,放開豹子去捕捉野獸呢?」猗於皋高興了:「對呀!」於是他按安子佗說的去做,很快,貓把老鼠全捉完了,豹子也抓來了許許多多野獸,數都數不清。 各人都不是全才,只有知人善任,才不會做出叫豹子去抓老鼠的荒唐事來。
打蚊傷父
從前有個人,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為生。這個人謝頂謝得早,頭發已經全都掉光了,一顆禿頭錚亮錚亮的。
有一天,這個人帶著兒子一起,拿上已經染好的衣服,來到河邊,開始洗衣服。辛苦勞動了一上午,衣服總算洗完了,父子倆就收拾東西,准備回家。時值盛夏,又到了中午,天氣酷熱難當,知了也一個勁地叫喚著。染衣人幹了很久的活,覺得手也酸了,腳也麻了,身子乏了,腰也疼痛起來,再加上暑熱,他大汗淋漓,汗珠順著他的眉毛、鼻尖、鬍子往下滴,身上的衣服也早就濕透了。於是,他就近在河邊找了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枕著用來裝衣服的袋子躺在樹陰下,果然涼爽多了,十分舒服愜意。時間不長,就聽到染衣人的鼾聲了。
夏天正是蚊子肆虐的時候,染衣人睡得正香,一隻蚊子飛了過來,叮在他的禿頭上面,津津有味地吸他的血。
他的兒子很愛自己的父親,是個孝順的年輕人。這會兒,他看到蚊子叮在父親頭上,不禁非常生氣。他用手指著蚊子狠狠罵道:「你這個下賤的壞蛋,竟然敢吸我父親的血!你等著,我一定要好好教訓你!」
他先准備用手去拍打蚊子,又轉念一想:手拍實在太輕,不能這么便宜了蚊子!這樣尋思著,他走過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來,照準父親頭上的蚊子,掄起棒子,狠命地一棒打了過去。
結果蚊子馬上飛走了,沒有被打中,他父親卻被當場打死了。
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夠了,而且十分有效,大木棒不但沒用反而還幫倒忙。所以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應該考慮它的功能是否與問題相適應,面對同一個問題,方法絕不是越強硬越好。一旦用力過猛,還有可能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笨人熬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加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塗事來惹人家笑話。
有一次,他在家裡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鹹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里。這時,鍋里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里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後,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麼還是這么淡呢?」於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里,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究竟在哪裡出了差錯,仍舊還是去嘗勺里的湯。勺里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里的湯鹽還是不夠,於是又往鍋里拚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里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復著嘗一口湯、往鍋里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他這么一折騰,已經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麼鹽都快要加完了,鍋里的湯卻還是咸不起來呢?
這個笨人實在是辦了一件傻事,通過沒有加鹽的湯來評定加過鹽的湯。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若總是通過相對僵化的局部來判斷全局的情況,又和這個笨人的錯誤有什麼兩樣呢?
農夫敬畏鬼神
從前,甌、粵地方的農夫們,非常迷信,尤具信奉鬼神。為了表現自己的虔誠,農夫們為鬼神修造了許多廟宇。山頂上、河岸邊到處都是。他們又親自為鬼神塑像。農夫們用自己勤勞的巧手和精湛的技藝把將軍雕刻得高大威猛、相貌凶惡可怕;郎君則和藹一些,面孔白皙、青春年少;面容慈祥、端莊高貴的是人們想像中的仙婆;想像中的仙姑容貌艷麗、姿態優美。所有這些雕塑都經過精雕細刻,連一絲皺紋都刻得清清楚楚,衣袂(mei)飄飄好像在風中飛舞,栩栩如生,逼真極了。
農夫們為了給鬼神修建這些廟宇,費盡了心思,用自己的全部本領把廟宇造得雄偉巍峨,十分寬敞。通向廟宇的路上,還建造了長長的石階,石階兩旁有樹木蔭庇,樹上纏滿了藤蘿,還招來了數不清的鳥兒在這里做窩定居。農夫們還在廟宇的庭院里雕塑了神鬼的車馬隨從,並用彩繪描過,將廟宇的氣氛弄得不同尋常,卻又讓人感到陰森恐怖。
農夫們非常敬畏這些泥塑木刻的神像,每到祭祀的時候,都不忘獻上供品。家裡寬裕的要宰牛;條件沒那麼好的要拿豬做祭品;就是窮得最厲害的也要把雞、狗之類的東西獻給鬼神。那些酒菜魚肉等等,人們往往是自己捨不得吃,卻拿到廟里去給鬼神上供。就是這樣,人們在獻祭的時候還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禮節稍有不周,大家就都害怕得不得了,生怕鬼神因此而動怒,把災禍降臨到他們頭上。一旦有誰得病或者誰去世了,人們也不問究竟,一概將其歸結為是鬼神安排的結果。
農夫們自己想像出鬼神,又親手製作了它們的偶像,卻又去崇拜自己一手炮製出來的東西,真是又可笑又可悲。我們只有努力擺脫觀念上的束縛和精神桎梏,才能以科學的態度辦事情,不再像農夫們那樣愚弄自己。
白頭神豬
很早以前,遼東一帶農村養的豬個個都是黑顏色的,這里的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其他顏色的豬,還以為天下的豬全都是黑色的。
有一年,張三家的一頭母豬下仔了,他高高興興地數著剛生下來的小豬:「一、二……」忽然,他停住了,張大了嘴半天合不攏。他驚奇地看到,豬窩里竟然躺著一頭白色的小豬仔!他忙奔出去,逢人就講:「我家的豬生了一頭白頭小豬,白頭的啊!」大家紛紛跑到他家裡去親眼看看這白頭的小豬,個個稱奇。一時間,這件奇聞傳遍了全鄉。
人們興致勃勃地議論著這頭稀罕的小豬,鄉里年紀最老、見識最廣、說話也最有權威的人說:「我活了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白頭豬。依我看,這頭豬一定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神豬,能夠帶來吉祥。我們應該把這頭尊貴的神豬送到京城裡去獻給皇上,也好使我們鄉揚名天下啊!」大夥紛紛表示贊同,於是就開始搭架子、做紅花、置鑼鼓,緊張地籌備起來。
過了幾天,一切都准備停當,大家就派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抬了用紅綢緞裝飾的架子,將白頭小豬放在上面,在一個能幹人的帶領下,敲鑼打鼓,吹著喇叭,一路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地向京城出發了。
就這樣走了好幾天,來到了河東地面。人們驚訝地發現,那裡庄戶人家養的豬幾乎個個都是白頭豬,普通得很。大家這才知道他們抬的准備獻給皇上的所謂「吉祥的神豬」其實也只是十分平凡的一頭小豬而已。人們面面相覷,又失望又沮喪,只好偃旗息鼓,帶著他們的小白豬回遼東去了。
這些人孤陋寡聞,竟然不知道世上還有別的顏色的豬以致於鬧了個大笑話。世界很大很大,我們所不了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千萬不要在沒有調查清楚之前就隨便自吹自擂。
優孟哭馬
楚莊王十分愛馬,特別是他最心愛的那幾匹馬,過著你想像不到的優裕生活。那幾匹馬住在豪華的廳堂里,身上披著美麗的錦緞,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它們吃的是富有營養的棗肉,伺候那些馬的人數竟是馬的3倍。由於這些馬養尊處優,又不出去運動,因此其中有一匹馬因為長得太肥而死去了。這一下可真讓庄王傷心極了。他要為這匹馬舉行隆重的葬札。一是命令全體大臣向死馬致哀,二是用高級的棺槨(guo)以安葬大夫的標准來葬馬。大臣們實在難以接受楚莊王這些過分的決定,他們紛紛勸阻庄王不要這么做。可是楚莊王完全聽不進去,還生氣地傳下命令說:「誰要是再敢來勸阻我葬馬,一律斬首不饒。」
優孟是個很有智慧的人,聽說這件事後,他徑直闖進宮去,見到楚莊王便大哭起來。楚莊王吃驚地問他說:「你為什麼哭得這么傷心呀?」
優孟回答說:「大王心愛的馬死了,實在讓人傷心,要知道那可是大王所鍾愛的馬呀,怎麼能只用大夫的葬禮來辦理馬的喪事呢?這實在太輕視了。應該用國君的葬禮才對啊。」
楚莊王問道:「那你認為應怎樣安排呢?」
優孟回答說:「依我看,應該用美玉做馬的棺材,再調動大批軍隊,發動全城百姓,為馬建造高貴華麗的墳墓。到出喪那天,要讓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面開路;讓韓國、魏國的使節護送靈柩。然後,還要追封死去的馬為萬戶侯,為它建造祠廟,讓馬的靈魂長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這樣,天下所有的人才會知道,原來大王是真正愛馬勝過一切的。」
楚莊王頓時明白過來,非常慚愧地說:「我是這樣地重馬輕人嗎?我的過錯可真的是不小呀!你看我該怎麼辦才好呢?」
優孟心中高興了,趁著楚莊王省悟過來的機會,他俏皮地回答說:「太好辦了。我建議,以爐灶為停,大銅鍋為棺,放進花椒佐料、生薑桂皮,把火燒得旺旺的,讓馬肉煮得香噴噴的,然後全部填進大家的肚子里就是了。」一席話說得楚莊王也哈哈大笑起來。從此他也改變了原來愛馬的方式,把那些養在廳堂里的馬全都交給將士們使用,那些馬也得以經風雨、見世面,鍛煉得強壯矯健。
優孟因勢利導勸說楚莊王,收到良好的效果,對我們學會做思想工作也不無啟發。
田忌賽馬
齊國的將軍田忌經常同齊威王賽馬。他們賽馬的規矩是:雙方各下賭注,比賽共設3局,兩勝以上為贏家。然而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家。
這一天,田忌賽馬又輸給了齊威王。回家後,田忌把賽馬的事告訴了自己的高參孫臏。這孫臏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飽讀兵書,深諳兵法,足智多謀,被龐涓謀害殘了雙腿。來到齊國後,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為上賓。孫臏聽了田忌談他賽馬總是失利的情況後,說:「下次賽馬你讓我前去觀戰。」田忌非常高興。
又一次賽馬開始了。孫臏坐在賽馬場邊上,很有興趣地看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第一局,齊威王牽出自己的上馬,田忌也牽出了自己的上馬,結果跑下來,田忌的馬稍遜一籌。第二局,齊威王牽出了中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馬與之相對。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馬也慢了幾步而落後。第三局,兩邊都以下馬參賽,田忌的下馬又未能跑贏齊威王的馬。看完比賽回到家裡,孫臏對田忌說:「我看你們雙方的馬,若以上、中、下三等對等的比賽,你的馬都相應的差一點,但懸殊並不太大。下次賽馬你按我的意見辦,我保證你必勝無疑,你只管多下賭注就是了。」
這一天到了,田忌與齊威王的賽馬又開始了。第一局,齊威王出那頭健步如飛的上馬,孫臏卻讓田忌出下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馬落在後面。可是到第二局形勢就變了,齊威王出以中馬,田忌這邊對以上馬,結果田忌的馬跑在前面,贏了第二局。最後,齊威王剩下了最後一匹下馬,當然被田忌的中馬甩在了後面。這一次,田忌以兩勝一負而取得賽馬勝利。
由於田忌按孫臏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賭注,一次就把以前輸給齊威王的都賺回來了不說,還略有盈餘。
田忌以前賽馬的辦法總是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要輸,結果因自己總體實力差那麼一點,總是賽輸了。孫臏則巧妙運用自己的優勢,先讓掉一局,然後保存實力去確保後兩局的勝利,這樣便保證了整體的勝利。
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魏國派軍隊進攻趙國。魏國的軍隊很快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趙國眼看抵擋不住魏的攻勢,趕緊派人向齊國求救。
齊國大將田忌受齊王派遣,准備率兵前去解救邯鄲。這時,他的軍師孫臏趕緊勸他說:「要想解開一團亂麻,不能用強扯硬拉的辦法;要想制止正打鬥得難分難解的雙方,不宜用刀槍對他們一陣亂砍亂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進犯者的要害,搗毀它空虛的地方。眼下魏軍全力以赴攻趙,精兵銳將勢必已傾巢出動,國內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魏國此時顧了外頭,國內勢必空虛。如果我們此時抓住時機,直接進軍魏國,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必定會回師來救,這樣,他們撤走圍趙的軍隊來顧及首都的緊急情況,我們不是就可以替趙國解圍了嗎?」
一席話說得田忌茅塞頓開,他十分贊賞地說:「先生真是英明高見,令人佩服。」孫臏接著又補充說:「還有一點,魏軍從趙國撤回,長途往返行軍,必定疲憊不堪。而我軍則趁此時機,以逸待勞,只需在魏軍經過的險要之處布好埋伏,一舉打敗他們不在話下。」田忌嘆服孫臏的精闢分析,立即下令按孫臏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國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聲勢造得很大,一邊卻在魏軍回師途中設下埋伏。
果然,魏軍得知都城被圍,慌忙撤了攻趙的軍隊回國。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馬行至桂陵一帶,不防齊軍擂鼓鳴金,沖殺出來。魏軍始料不及,倉皇抵禦,哪裡戰得過有著充分准備的齊軍。魏軍被殺得丟盔棄甲,還沒來得及解救都城,便幾乎全軍覆沒。這次戰爭,齊軍大獲全勝,趙國也得到了解救其實,事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看問題不能就事論事或只注意比較顯露的因素,而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要害,避實就虛,這樣來解決問題可能更為見效。
㈦ 小學三年級成語故事的啟示300字
拔苗助長
bá miáo zhù zhǎng
[釋義]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語出] 郭沫若《專雄雞集·關屬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近義] 揠苗助長、急功近利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比喻不切實際地辦事,欲速不達
[例句] 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於~。
㈧ 一則成語故事的啟示300字
一個成語給我的啟示
今天我從書上偶然看到一個成語——繩鋸木斷。初次接觸這個詞,我想:這成語是什麼意思呢?我趕緊去翻詞典,原來是「拉繩當鋦子,也能把木頭拉斷。」繩子那麼軟弱,居然可以把結實的木頭拉斷,這太出乎意料了。它是靠什麼鋸斷木頭的呢?我有些疑惑不解了。後來聽爸爸媽媽一解釋,我才恍然大悟。繩子是靠著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把木頭鋸斷的。想到這,我不禁感慨萬千,從古到今,許多人不都是靠著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辦成了看似很難辦到的事了嗎?
古時候有個叫愚公的人,他就憑著堅定的信心和毅力,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那就是後人常常稱道的「愚公移山」。愚公家住在太行山和王屋山腳下,他們每天進出都要經過這兩座山,他們翻山艱辛。愚公決心帶著兒孫要把這兩座山搬掉。這事不知怎麼被智叟知道了。智叟對愚公說:「就憑你那些破本領,還想把山搬掉,真是異想天開。」愚公堅定地說:「我知道憑我的確很難辦到,但我有兒子,兒子也有他的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總會有一天那兩座大山會被我們搬掉的。」這事感動了上帝。上帝派人把這兩座山給搬走了。從此愚公一家出門就再也沒有翻山之苦了。
還有這么一個故事,有三兄弟去爬高山看日出。老三剛剛才爬了一點點,就已經滿頭大汗了,抬頭看那山,高聳入雲。於是,他說:「我不爬了,山那麼高,根本就爬不上,我看還是算了吧。」老二和老大不理睬他,只管往上爬。快到中點時,老大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幸好抓住了樹枝才沒有掉下去,可已全身發抖,四肢無力了。他說:「爬不了又怎麼樣,我不爬了。」於是老大也退出了。只有老二依然堅持,繼續爬山,終於在日出之前爬到山頂,看到了壯麗的日出。
我們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做下去,再困難的事情也能做成。我想學習上大概也是這樣吧,只要有恆心,就一定能成為成績優異的學生。這就是「繩鋸木斷」給我的啟示。
㈨ 講一則成語故事,並說說它給你的啟發。至少一點兒
日新月異
rìxīnyuèyì
[釋義] 新:更新;異:不同。指發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
[語出] 宋·林景熙《霽山集》:「金碧嵯峨;日新月異;則亦不獨師能之也。」
[正音] 異;不能讀作「yí」。
[辨形] 異;不能寫作「藝」。
[近義] 一日千里 與日俱進
[反義] 一成不變 固步自封
[用法] 用作褒義。形容變化快、大。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一日千里」都可形容發展迅速。但~重於變化得快;變化新;「一日千里」偏重在前進得快。
㈩ 由一個成語故事引出的啟示(至少3條)
守株待兔這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樹墩子上,這是生活中的偶然現象。宋國那個農夫卻把它誤認為是經常發生的必然現象,最後落得個田園荒蕪,一無所獲。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們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