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如火如荼
『壹』 成語如火如荼的含義
如火如荼
出處
《國語·吳語》
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陣,望之如荼。左軍 亦如之,皆赤裳、赤旗、赤甲、朱羽之陣,望之如火。
釋義
"荼",古代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一樣紅, 像茅草的白花一樣白,形容軍容的盛大。現在常用來比喻氣勢旺盛。
故事
春秋時代後期,吳國國力逐漸強盛,吳王夫差想當中原霸主,於公元前482年,帶領大軍來到衛國的黃池,約天下諸侯前來會盟,要大家推他為盟長。為了顯示實力,夫差在一夜之間把帶來的三萬軍隊分成左、中、右三路,每路百行,每行百人,各擺成一個方陳, 他親自高舉斧鋮,以熊虎為旗號,指揮中軍前進。中軍全體將士,全 都身穿白色戰袍,披上白色銷甲,打著白色旗幟,插起白色箭翎,遠 遠望去,好象盛開的一片白花;左軍一萬將士,一律身穿紅色戰袍,披上紅色銷甲,打著紅色旗幟,插起紅色箭翎,望去好象一片熊熊烈 火;右軍則全用黑色,猶如一片烏雲。三路大軍,開到會盟地點附近,擺開陣勢。天剛蒙蒙亮,吳王夫差親自鳴鼓發令,三萬人一齊大聲吶 喊,那聲音簡直像天崩地裂一般,驚動了到會的各路諸侯。吳軍軍容 如此盛大,軍威如此整肅,各國諸侯都不敢和夫差相爭,不得不承認 吳國為盟主。黃池之會,就在吳王夫差顯示如火如荼的盛大軍容後,取得成功。
『貳』 和如火如荼相近的成語
如火如荼
rúhuǒrútú
[釋義] 荼:音圖。像火一樣紅;像茅草花一樣白。比喻氣勢浩大而熱烈。
[語出]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正是:如火如荼;軍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正音] 荼;不能讀作「chá」。
[辨形] 荼;不能寫作「茶」。
[近義] 方興未艾 轟轟烈烈
[反義] 無聲無息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見「熱火朝天」(799頁)。
[例句] 她跟著學校撤到武漢;就捲入了那時候~的抗戰高潮。
[英譯] growvigorously
『叄』 如火如茶是成語嗎
如火如茶不是成語
正確的是:
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
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肆』 與如火如荼意思相近的成語
熱火朝天 轟轟烈烈 方興未艾
熱火朝天
中文發音: rè huǒ cháo tiān。
成語解釋:火熱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燒。形容群眾性的活動情緒熱烈;氣氛高漲;就象熾熱的火焰照天燃燒一樣。
成語出處: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前進吧祖國》:「從祖國到朝鮮,我看見一面是熱火朝天的建設,一面是在炮火連天中奮不顧身的戰斗。」
成語造句:但這幾天熱火朝天的參軍運動,也沖擊著他們的身心。(馮德英《迎春花》第九章)
成語辨析:~和「如火如荼」都可形容群眾運動熱烈。但~偏重於氣氛;「如火如荼」偏重於氣勢。
成語使用:主謂式;作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發音技巧:朝,不能讀作「zhāo」。
褒貶解析:屬中性成語
近義詞:萬馬奔騰、熱氣騰騰
反義詞:死氣沉沉
轟轟烈烈
中文發音: hōng hōng liè liè。
成語解釋:轟轟:像聲詞;形容巨大聲響;烈烈:火焰盛燃的樣子。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成語出處:宋文天祥《沁園春題張許雙廟》詞:「人生欻翕雲亡,好烈烈轟轟一場。」
成語造句: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一回)
成語使用: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形容聲勢浩大
發音技巧:轟,不能讀作「hònɡ」。
書寫技巧:烈,不能寫作「列」。
褒貶解析:屬中性成語
近義詞:聲勢浩大、烈烈轟轟
反義詞:死氣沉沉、冷冷清清
方興未艾
中文發音: fāng xīng wèi ài。
成語解釋: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完結。剛興起還沒有停止。現多用來形容事物正處於興旺階段或形容正在蓬勃發展。
成語出處:宋周煇《清波雜志》第一卷:「鴻恩錫類,方興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成語造句:正當遼沈戰役方興未艾之時,毛澤東同志在華東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濟南戰役勝利以後,又組織了淮海戰役。(葉劍英《偉大的戰略決戰》)
成語使用: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
發音技巧:艾,不能讀作「yì」。
書寫技巧:未,不能寫作「末」。
褒貶解析:屬中性成語
近義詞:方興未已、方滋未艾
反義詞:日暮途窮、窮途末路
『伍』 義憤填膺、皮開肉綻、風流倜儻、如火如荼。這幾個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義憤填膺 【解釋】:義憤: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膺:胸。發於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齋不禁義憤填膺,自己辦了個長電奏,力請宣戰。」 【示例】:畿輔士民,屢遭虜騎蹂躪,莫不~,恨之切骨。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近義詞】:天怒人怨、滿腔義憤 【反義詞】:麻木不仁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皮開肉綻 【解釋】:綻:裂開。皮肉都裂開了。形容傷勢嚴重。多指受殘酷拷打。 【出自】:元·關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打的來皮開肉綻損肌膚。」 【示例】:那兩個舉起大板,打的~,喊叫連聲。(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一回) 【近義詞】:遍體鱗傷、體無完膚 【反義詞】:完美無缺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嚴刑拷打 風流倜儻 【解釋】:風流:有才學而不拘禮法;倜儻:卓異,灑脫不拘。形容人有才華而言行不受世俗禮節的拘束。 【出自】:明·許三階《節俠記·私仰》:「羨英年壯節堪多,似冰心在玉壺,散財結客,俠比三河,風流倜儻,名傾六輔。」 【示例】:其中虢國夫人,更~,玄宗常與相狎,凡宮中的服食器用,時蒙賜賚,又另賜第宅一所於集慶坊。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回 【近義詞】:風流瀟灑、風度翩翩 【反義詞】:衣衫襤褸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記得採納啊
『陸』 如火如荼有什麼成語故事
如火如荼有什麼成語故事
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釋義]: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正是:如火如荼;軍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柒』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如火如荼還有如什麼如什麼
調絲弄竹,象荼那樣白、學而後知不足,赤【注音】rú huǒ rú tú 【釋義】荼;指氣勢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方興未艾,望之如火,朱羽之繒,皆白裳、轟轟烈烈 【相反詞】無聲無息 【押韻詞】捶胸跌足:茅草的白花。《國語·吳語》 【用法】作謂語,丹甲。……左軍亦如之、狀語、坐鎮雅俗,素甲、調絲品竹。象火那樣紅、定語、黃公酒壚、兵精糧足。原比喻軍容之盛、清曠超俗。 【典故】萬人以為方陣。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白旗,望之如荼,白羽之繒,皆赤裳、下帷攻讀、視有如無
『捌』 成語如火如荼什麼意思
如火如荼_成語解釋
【拼音】:rú huǒ rú tú
【釋義】: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樣紅,象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出處】:《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繒,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繒,望之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