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很費勁很辛苦的做成語

形容很費勁很辛苦的做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0 21:34:25

⑴ 形容很困難的成語

步履維艱bù lǚ wéi jiān
成語解釋:指行走困難行動不方便。
成語出處:明·邵景瞻《覓燈因話·桂遷夢感錄》:「念見劉,頸荷欠徽,手交木葉,顏色枯槁,步履艱難。」
荊棘叢生jīng jí cóng shēng

⑵ 形容做事情很辛苦的成語

更正一下,不是志願軍,就是解放軍和武警。

⑶ 形容一個人幹活十分累或辛苦的四字成語

形容一個人幹活十分累或辛苦的四字成語有很多,比如汗流浹背、風餐露宿、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含辛茹苦、披星戴月、千辛萬苦、精疲力竭、窮困潦倒、捉襟見肘、飢寒交迫、篳路藍縷、風塵僕僕等。

一、汗流浹背

【解釋】:浹:濕透。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白話文:「我又不知道道歉,周勃汗流浹背,羞愧不能回答。」

【示例】:在勞動競賽中,大家幹得汗流浹背。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滿身大汗

【近義詞】汗如雨下、大汗淋漓、汗流滿面、揮汗如雨、汗出如漿

【反義詞】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二、風餐露宿

【解釋】: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自】: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白話文:「露宿風餐六百里,明天飲馬南江水。」

【示例】:無非風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一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旅途艱辛

【近義詞】幕天席地、餐風飲露、僕僕風塵、露宿風餐

三、廢寢忘食

【解釋】: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示例】:但得個寄信傳音,也省的人廢寢忘食。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一折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形容人刻苦努力

【近義詞】發憤忘食、焚膏繼晷

【反義詞】夜以繼日、焚膏繼晷、旰食宵衣

四、夜以繼日

【解釋】: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出自】:《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

白話文:「高貴的人,晚上連著白天,考慮一下好嗎。」

【示例】:殷之季君,亦奏斯樂。酒池肉林,夜以繼日。 ——三國魏·阮籍《樂論》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工作等

【近義詞】不舍晝夜、馬不停蹄、焚膏繼晷

【反義詞】無所事事、飽食終日、蹉跎歲月

五、含辛茹苦

【解釋】: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盡辛苦。

【出自】:宋·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後成。」

白話文:「沒有做不到,吃盡千辛萬苦,花費好長時間才能完成。」

【示例】:他想起母親十多年來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現在她將不再看見他的兒子了。 ——茅盾《一個女性》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忍受千辛萬苦

【近義詞】千辛萬苦、飽經風霜、堅苦卓絕

【反義詞】無憂無慮、養尊處優

⑷ 形容很艱苦,很不容易的的成語有哪些

千辛萬苦、飽經風霜、堅苦卓絕、披荊斬棘、如牛負重
一、千辛萬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釋】: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
【出自】:鄒韜奮《抗戰以來·熱烈愛國的千萬僑胞》:僑胞的金錢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於他們胼手胝足千辛萬苦,省吃儉用,積累起來的。
二、飽經風霜 [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
【解釋】:飽:充分;經:經歷;風霜: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過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
【出自】:馮德英《苦菜花》第一章:人們那被曬黑的~的臉上,顯出嚴肅而緊張的神情。
三、堅苦卓絕 [ jiān kǔ zhuó jué ]
【解釋】:堅苦:堅忍刻苦;卓絕:超過一般。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出自】: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當然是不足齒數的,然而不是堅苦卓絕者,也怕不容易做。
四、披荊斬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釋】: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出自】:朱自清《聞一多先生怎樣走著中國文學的道路》:這卻正見出他是在開辟著一條新的道路;而那披荊斬棘,也正是一個鬥士的工作。
五、如牛負重 [ rú niú fù zhòng ]
【解釋】:象牛背著學生的東西一樣。比喻生活負擔極重。

【出自】: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⑸ 形容人很累的成語

形容人很累的成語有:

一、心力交瘁 [ xīn lì jiāo cuì ]

1.【解釋】:交:一齊,同時;瘁:疲勞。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

2.【出自】:冰心《南歸—貢獻給母親在天之靈》:「我們心力交瘁,能報母親的恩慈於萬一么?」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人

二、精疲力竭 [ jīng pí lì jié ]

1.【解釋】:竭:盡。精神、力氣消耗已盡。形容非常疲勞。

2.【出自】:宋·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3.【示例】:他~地倒在沙發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著氣。 ◎巴金《秋》十四

三、疲憊不堪 [ pí bèi bù kān ]

1.【解釋】:疲憊:極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2.【出自】:劉操南《武松演義》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擠做一團,弄得疲憊不堪。」

3.【示例】:這一趟出差弄得~。

四、筋疲力盡 [ jīn pí lì jìn ]

1.【解釋】:筋:筋骨;盡:完。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2.【出自】:漢·焦延壽《焦氏易林·巽》:「蹇驢不材,駿驥失時,筋勞力盡,罷於沙丘。」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3.【示例】:趙家一門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人仰馬翻。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

五、身心交病 [ shēn xīn jiāo bìng ]

1.【解釋】:交:一齊,同時;病:睏乏。身體和精神都很睏乏。

2.【出自】:魯迅《而已集·答有恆先生》:「我再斗下去,也許會『身心交病』。」

3.【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形容人疲憊的樣子

⑹ 表示很辛苦的成語,謝謝了。

如牛負重、千辛萬苦、飽經風霜、含辛茹苦、堅苦卓絕
一、如牛負重 [ rú niú fù zhòng ]
【解釋】:象牛背著學生的東西一樣。比喻生活負擔極重。
【出自】: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二、千辛萬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釋】: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
【出自】:鄒韜奮《抗戰以來·熱烈愛國的千萬僑胞》:僑胞的金錢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於他們胼手胝足,千辛萬苦,省吃儉用,積累起來的。
三、飽經風霜 [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
【解釋】:飽:充分;經:經歷;風霜: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過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
【出自】:馮德英《苦菜花》第一章:人們那被曬黑的飽經風霜的臉上,顯出嚴肅而緊張的神情。
四、含辛茹苦 [ hán xīn rú kǔ ]
【解釋】: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盡辛苦。
【出自】:茅盾《一個女性》:他想起母親十多年來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現在她將不再看見他的兒子了。
五、堅苦卓絕 [ jiān kǔ zhuó jué ]
【解釋】:堅苦:堅忍刻苦;卓絕:超過一般。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出自】: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當然是不足齒數的,然而不是堅苦卓絕者,也怕不容易做。

⑺ 形容非常辛苦的成語

形容非常辛苦的成語有:含辛茹苦、戴月披星、披星戴月、日理萬機 、跋山涉水。

1、含辛茹苦
辛:辣;茹:吃。形容受盡辛苦和吃盡苦頭。

出自:茅盾《一個女性》:他想起母親十多年來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時下她將不再看見他的兒子了。
示例:小腳母親拉扯他們兄弟姐妹五人含辛茹苦,艱難度日。
2、戴月披星
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或日夜趕路,旅途辛苦。
出自: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戴月披星,早起晚眠。」
示例:真是個迎風冒雪,戴月披星。
3、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倘若是別的大臣,經過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風塵奔波,到襄陽後一定要休息幾天。
示例:他披星戴月地忙於工作,已有數月沒有回家看望年邁的母親。
4、日理萬機
理:處理;辦理。萬機:古時皇帝日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形容工作勤奮至極,原指帝皇每天處理紛繁的政務,現多用以形容工作繁重。
出自:余敏《深情憶念周伯伯》:建國以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日理萬機,成天很少有休息的機會。
示例:總理為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廢寢忘食。
5、跋山涉水

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蹚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旅途艱苦。
出自:魏巍《路標》:同樣的青春,同樣的年齡,有人跋山涉水,為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示例:唐僧師徒一路跋山涉水,百折不撓,終於取得真經。

⑻ 表達很辛苦的成語

鞍馬勞倦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鞍馬勞困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鞍馬勞神 形容旅途勞累。同「鞍馬勞頓」。
案牘之勞 案牘:公文。辦理公文的勞累。
出處:唐·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百舍重繭 形容走遠道的辛苦。
出處:《戰國策·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聞之,百舍重繭,往見公輸盤。」
備嘗辛苦 備:盡、全。嘗:經歷。受盡了艱難困苦。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唐·韓愈《順宗實錄》卷一:上常親執弓矢,率軍後先導衛,備嘗辛苦。」
不辭勞苦 辭:推託;勞苦:勞累辛苦。不逃避勞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強。
出處:唐·牛肅《紀聞·吳保安》:「今日之事,請不辭勞苦。」
財殫力痡 殫:竭盡;痡:過度疲勞。錢財枯竭,民力疲睏。
出處: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漢傾天下,財殫力痡。」
餐風露宿 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餐風沐雨 餐:吃;沐:洗。以風充飢,用雨水洗頭。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艱辛。
出處:明·許三階《節俠記·忠忤》:「誰知著恁慣雌黃,慣使著猖狂,卻不念餐風沐雨先皇創業多辛苦,到做個棄正趨邪沒主張。」

⑼ 形容人很疲勞很累的成語

財殫力痡
筋疲力竭
筋疲力盡
精疲力竭
精疲力盡
勞形苦心
身心交瘁
心力交瘁

⑽ 形容困難的成語。

形容困難的成語:艱難困苦、艱難險阻、內外交困、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等等。
一、艱難困苦[ jiān nán kùn kǔ ]
釋義:形容處境艱苦,困難重重。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譯文: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八回:「這日子窮了,接受過了艱難困苦,也就漸漸的明白過來。」
造句:
1. 我們要克服艱難困苦,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2. 火海刀山無所懼,艱難困苦煉英雄。
二、艱難險阻[ jiān nán xiǎn zǔ ]
釋義:指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八回:「這日子窮了,受過了艱難困苦,也就漸漸的明白過來。」
譯文:《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歷盡艱難險阻;作為曾經的了。」
造句:
1. 只有不畏艱難險阻,敢於在崎嶇的道路上奮勇攀登的人,才能達到科學的頂峰。
2. 再大的艱難險阻也不能阻擋他前進的步伐。
三、內外交困[ nèi wài jiāo kùn ]
釋義:內部和外部都處於困難境地,多指國內的政治經濟等方面和對外關系方面都處於十分困難的地步。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休再羅索!朕因流賊猖獗,東事日急,內外交困,不得不百計籌餉。」
譯文: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不要再羅索!我因流賊猖獗,東事天急,內外交困難,不得不千方百計籌餉。」
造句:
1. 南斯拉夫正處於內外交困之中。
2. 他們把南朝半壁江山弄得一塌糊塗,導致內外交困,終於土崩瓦解。
四、窮困潦倒[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釋義:窮困:貧窮、困難;潦倒:失意。生活貧困,失意頹喪。
出處:唐·杜甫《登高》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唐.杜甫《登高》詩:「艱難苦恨繁霜頭發,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我且戒酒停杯。」
造句:
1. 由於不思進取,而今他已窮困潦倒了。
2. 他雖窮困潦倒,卻不願對人搖尾乞憐。
五、走投無路[ zǒu tóu wú lù ]
釋義:無路可走,比喻處境極端困難,找不到出路。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譯文:元.楊顯的《瀟湘雨》:「淋的我逃到無路可走;知道他的這沙門島是什麼地方豐都。」
造句:
1. 昔日不可一世的人而今走投無路了。
2. 罪犯已經走投無路,我們一定不要太心急,以免他們狗急跳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