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有生之年成語
Ⅰ 帶生和年的成語
1、有生之年:指人還活在世上的歲月。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8回:「俾臣得保蟻命,此後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賜,惟求格外垂憐。」
2、十年生聚:比喻培養實力,為報仇雪恥作長期的准備。
3、死日生年:多用作下對上的最新感恩之詞。
出處: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
4、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出處: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5、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出處:《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1)類似有生之年成語擴展閱讀: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Ⅱ 對父母可以形容有生之年相近的成語
耄耋之年
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Ⅲ 什麼之年的成語
弱冠之年、破瓜之年、有生之年、花甲之年、風燭之年、當立之年、天奪之年;
1、弱冠之年
成語發音:ruò guàn zhī nián
成語解釋:弱:年少;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指男子二十歲左右
成語出處:清·吳騫《拜經樓詩話》第四卷:「所謂才子者,須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學問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稱之。」
2、破瓜之年
成語發音:pò guā zhī nián
成語解釋: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
成語出處:宋·陸游《無題》詩:「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
3、有生之年
成語發音:yǒu shēng zhī nián
成語解釋:一生之中最後的年月;即指餘年。
成語出處: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8回:「俾臣得保蟻命,此後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賜,惟求格外垂憐。」
4、花甲之年
成語發音:huā jiǎ zhī nián
成語解釋:花甲:用天乾和地支互相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也叫做一個甲子;花甲;指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成語出處: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對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5、風燭之年
成語發音:fēng zhú zhī nián
成語解釋: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成語出處: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6、天奪之年
成語發音:tiān ó zhī nián
成語解釋:上天褫奪其年壽。謂不能享其天年。
成語出處:清·顧貞觀《栩園詞棄稿》序:「漸有應者,而天奪之年,未口,輒風流雲散。」
Ⅳ 指有生之年的成語
有生之年
【拼抄音】:yǒu
shēng
zhī
nián
【解釋】:一生之中最後的年月,即余年。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8回:「俾臣得保蟻命,此後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賜,惟求格外垂憐。」
【示例】:只好用今後~的辛勤努力,來補償過去的不足。
★秦牧《序》
【近義詞】:耄耋之年
【反義詞】:豆蔻年華
【語法】:作主語、賓語;用於老年人
Ⅳ 有生之年是成語嗎
是成語
有生之年 [yǒu shēng zhī nián]
基本釋義
一生之中最後的年月,即余年。
出 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8回:「俾臣得保蟻命,此後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賜,惟求格外垂憐。」
成語接龍
年深歲久 久負盛名 名同實異 異想天開 開門揖盜 盜玉竊鉤 鉤深極奧 奧援有靈靈心慧性 性命關天 天上麒麟 麟角鳳毛 毛羽零落 落花無言 言語路絕 絕甘分少少吃儉用 用寒遠寒 寒心銷志 志盈心滿 滿袖春風 風塵僕僕
Ⅵ 成語接龍有生之年
多元輸入法(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不但能輸入國際標准萬國碼6版所有(7.68餘萬)漢字和大量圖形符號,還隨帶了九萬條詞彙,包括成語、俗語、歇後語、地名等。只要輸入一個字或詞,即自動顯示出以此字或詞開頭的大量詞彙,特別適宜於中文寫作中選擇合適詞彙之用,亦可供玩組詞、成語接龍游戲,在游戲中不斷擴充詞彙量,提高文化水平。例如:
年邁體弱→弱不禁風→風調雨順→順應潮流→流連忘返→返老還童→童男童女→女中豪傑→傑出人物→物以類聚→聚眾鬧事→事出有因→因陋就簡→簡單扼要→要言不煩→煩瑣哲學→學以致用→用詞不當→當家作主→……(幾乎可以無窮無盡)。
Ⅶ 好吧,提示一下下,這個成語是「指有生之年」的意思
風燭殘年[ fēng zhú cán nián ]
基本釋義
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余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 處
《古樂府·怨詩行》:「百年未幾時;奄若風吹燭。」《列子·湯問篇》:「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例 句
他已到了~之際,日子越發的難過了。
Ⅷ 與「有生之年」相近的成語有哪些
耄耋之年[ mào dié zhī nián ]
釋義: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造句:
(1)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村醫正神情專注地在考卷上作答。
(2)如今經歷那段戰爭歲月的黃埔軍人都已過了耄耋之年。
(3)經過我證婚的第一對夫婦,現在已是耄耋之年。
(4)這對青梅竹馬因戰爭分離數十載耄耋之年續前緣。
Ⅸ 指有生之年的成語
有生之年
[ yǒu shēng zhī nián ]
指人還活在世上的歲月。
出 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8回:「俾臣得保蟻命,此後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賜,惟求格外垂憐。
近義詞:
不惑之年 [ bù huò zhī nián ]
【解釋】: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出自】:《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
【示例】:他大學畢業年僅20,而光陰飛轉,很快已近~了。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定語;形容人到四十歲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 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耄耋之年 [ mào dié zhī nián ]
耄耋: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
桑榆暮景
[ sāng yú mù jǐng ]
落日的余暉照在桑榆樹梢上,比喻老年的時光。
出 處: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例 句:教子攻書志未酬,~且淹留。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
風燭殘年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比喻隨時 可能死亡的晚年。風燭:風中燃燒的蠟燭。
出 處:《古樂府·怨詩行》:「百年未幾時;奄若風吹燭。」《列子·湯問篇》:「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例 句:他已到了~之際,日子越發的難過了。
Ⅹ 「有生之年」是成語嗎
「有生之年」是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