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打草驚蛇成語的含義

打草驚蛇成語的含義

發布時間: 2020-11-20 22:20:45

❶ 打草驚蛇意思相近的成語

詞目 敲山震虎
拼音 qiāo shān zhèn hǔ
詞義
一、通過敲山來震懾老虎,使老虎不敢發威。
二、軍事策略計謀之一:
三、現代引申義
解釋1

1、計名釋義
製造攻擊的聲勢,使隱蔽的敵人驚恐。
解釋2
2、按語評析
3、引申義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動,有警示之意。同「敲山振虎」。

❷ 打草驚蛇成語解釋

打草驚蛇釋義: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拼音]
[dǎ
cǎo
jīng
shé]
[出處]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塗宰;瀆物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❸ 「打草驚蛇」這個成語的人物及故事

語出段成式《酉陽雜俎》:唐代王魯為當塗縣令,搜刮民財,貪污受賄。有一次,縣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貪贓。他見到狀子,十分驚駭,情不自禁地在狀子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打草驚蛇,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❹ 打草驚蛇成語的故事

打草驚蛇
dǎcǎojīngshé
[釋義]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回方答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後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語出]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塗宰;瀆物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正音] 蛇;不能讀作「sé」。
[辨形] 驚;不能寫作「警」。
[近義] 操之過急 因小失大
[反義] 欲擒故縱 引蛇出洞
[用法] 含貶義。多表示勸阻或否定的語氣。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風吹草動」;都有前因後果的關系;但「風吹草動」通常指輕微的動盪和變故。
[例句] 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影響全

❺ 打草驚蛇的故事

唐朝有一個人名叫王魯,他在當塗做縣令。這個王魯愛財如命,經常掠奪老百姓的錢物。王魯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變著法子貪臟賄賂,巧立名目搜刮民財。因此,當塗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裡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治他們,出出心中的怨氣。

有一次,適逢朝廷派官員下來巡察地方情況,當塗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於是大家聯名寫了狀子,控告縣衙里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的種種不法行為。狀子首先遞送到了縣令王魯手上。

巧的是,狀子上所列舉的罪行,和王魯平時的違法行為幾乎一模一樣。這可把王魯嚇壞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邊看著手中的狀紙,一邊發著抖,心裡想:怎麼會這樣,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想著想著,驚恐的心怎麼也安靜不下來,他用顫抖的手拿筆在狀紙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雖然目的就像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條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地嚇了一跳了!寫罷,他手一松,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5)打草驚蛇成語的含義擴展閱讀

打草驚蛇,現代漢語成語,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打草驚蛇,三十六計之一,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引證解釋:

喻懲彼戒此。語本 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 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虵驚。』為好事者口實焉。」《里語證實·打草驚蛇》引《續常談》作「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注雲:

「言汝訴主簿貪賄如打草,則我為蛇之被驚知戒矣。」後用以喻作事泄密而驚動對方。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誰更敢倒鳳顛鸞,撩蜂剔蠍,打草驚蛇,壞了咱牆頭上傳情簡帖。」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十回:「 老武 趕緊告訴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風聲,打草驚蛇,就會壞了大事。」

亦作「打草蛇驚」。《景德傳燈錄·省念禪師》:「問:『四眾圍觀,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 宋朱熹《答黃仁卿書》:「但恐見 黃商伯 狼狽後,打草蛇驚,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網路--打草驚蛇

❻ 打草驚蛇的故事簡介 成語打草驚蛇是什麼意思

打草驚蛇的故事簡介:
南唐時候,當塗縣(現安徽省馬鞍山市下轄的一個縣)的縣令叫王魯。這個縣令貪得無厭,財迷心竅,見錢眼開,只要是有錢、有利可圖,他就可以不顧是非曲直,顛倒黑白。在他做當塗縣令的任上,幹了許多貪贓枉法的壞事。
常言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這王魯屬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見上司貪贓枉法,便也一個個明目張膽干壞事,他們變著法子敲詐勒索、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這樣的大小貪官竟佔了當塗縣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當塗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裡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治他們,出出心中怨氣。
一次,適逢朝廷派員下來巡察地方官員情況,當塗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於是大家聯名寫了狀子,控告縣衙里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貪污受賄的種種不法行為。
狀子首先遞送到了縣令王魯手上。王魯把狀子從頭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這一看不打緊,卻把這個王魯縣令嚇得心驚肉跳,渾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來,老百姓在狀子中所列舉的種種犯罪事實,全都和王魯自己曾經干過的壞事相類似,而且其中還有許多壞事都和自己有牽連。狀子雖是告主簿幾個人的,但王魯覺得就跟告自己一樣。他越想越感到事態嚴重,越想越覺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繼續控告下去,馬上就會控告到自己頭上了,這樣一來,朝廷知道了實情,查清了自己在當塗縣的胡作非為,自己豈不是要大禍臨頭!
王魯想著想著,驚恐的心怎麼也安靜不下來,他不由自主地用顫抖的手拿筆在案卷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寫罷,他手一松,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1]
那些幹了壞事的人常常是做賊心虛,當真正的懲罰還未到來之前,只要有一點什麼聲響,他們也會聞風喪膽。

❼ 《成語典故:打草驚蛇》的意思

您好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比喻做法不謹慎,反而使對方戒備。

希望幫到你,望採納

❽ 「打草驚蛇」這個成語怎樣理解

「打草驚蛇」這個成語怎樣理解??
詞目
打草驚蛇
發音 dǎ cǎo jīng shé
釋義 原比喻懲甲菟乙。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出處 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四:「打草驚蛇,乃南唐王魯為當塗令,日營資產,部人訴主簿貪污,魯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如有不明之處,親繼續追問,你的認可,是我無限的動力!

❾ 「打草驚蛇」成語是什麼意思

南唐時候,安徽省塗縣縣令王魯貪贓枉法,瘋狂搜括錢財。上行下效,縣衙專大小官吏無不胡作非為屬,營私舞弊。百姓怨聲載道。 一天,王魯批閱案卷,猛地發現縣衙主簿被人聯名控告貪污受賄。所列罪狀,條條證據確鑿。王魯看得冷汗直冒??那一樁樁一件件,不正是他平日所干勾當的翻版么!真要追究查處,他這縣太爺就非吃官司不可。王魯越看越心怵:「事情不妙,幸虧此案落入我手,以後得多加小心,不能讓人抓住把柄。」看完,他就隨手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❿ 打草驚蛇成語解釋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