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成語

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0 22:56:43

A. 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部分主要考什麼

一、國家公務員筆試公共科目中,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鍾,滿分100分。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部分。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報考者必須用2B鉛筆在指定位置上填塗准考證號,並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二、其中,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准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
三、言語理解題型介紹:每道題給出一段語言文字,要求報考者根據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或運用一定的語言文字知識,選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題1:解決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問題始終是科技體制改革的。以往的改革從技術商品化、科技運行機制、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著力在微觀組織層面。改革進程發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從宏觀管理層面思考問題。換句話說,改革已經改到了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頭上。政府科技資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轉變?對科技活動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變?管理科技活動的組織機構需不需要調整?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才有可能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的問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應從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體制改革問題
B.進行國家科技體制的深層次改革迫在眉睫
C.明確政府職責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前提
D.科技與經濟相脫節是我國科技體制的弊端
(答案:A。根據「改革已經改到了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頭上」一句,可知A為正確答案。)
例題2:說話不僅是一種生理功能,更是一種能力。會說話的人,縱然,滔滔不絕,聽者也不以為苦;縱然,一字千金,也能繞梁三日。人士大多是的說話者,毫不誇張地說,其至少有一半是用舌頭的。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恰當的一項是:
A.能言善辯訥口少言實現
B.繪聲繪色不露聲色完成
C.口若懸河片言只語創造
D.侃侃而談緘口不言獲取
(答案:C。從上下文的意思,及詞語本身的含義,可知選項C更為貼切。)

B.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部分主要考什麼

一.邏輯填空篇

邏輯填空常考的知識點主要是材料分析和詞語辨析。材料分析是指對於題幹部分的分析,主要分析材料中空格處詞語或成語所處的語境,目的是理解空格處所需要表達的意思。而詞語辨析是指對於選項部分的分析,主要辨析詞語或成語之間的差異,目的是選用合適的詞語准確表達空格處的意思。邏輯填空題目中,考生往往忽略材料分析這一點,導致在做題時總出現模稜兩可的情況。因此,我們著重強調一下材料分析。國家公務員考試

材料分析中上下文關系分析是重中之重,而上下文呈現的關系又是復雜多樣的,如上下文方向不一致的反對關系,上下文呈解釋說明的解釋關系,上下文呈並列、選擇的聯合關系等等。接下來我們就以上下文方向不一致的反對關系為例,具體講解一下如何進行材料分析,進而利用透徹的分析解題。

首先,通過明顯的標志詞或句意判斷上下文關系。若題干中出現了「但是、然而、卻、事實上、實際上、則……」等表示轉折類的詞語或者上下文語意相反,則可以判定上下文之間呈現出方向上的不一致,即為反對關系。其次,通過上下文關系找出提示空格處信息的詞語或句子。最後,根據上下文關系選用與呼應點相應的詞語或成語。若上下文呈反對關系,則需要選擇與呼應點方向相反的詞語或成語。

二.片段閱讀篇

片段閱讀題目幾乎占據了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的半壁江山,歷來是行測「必爭之地」。然而其閱讀量大,問法靈活,題型多樣的特性又往往令考生束手無策。面對這類題型,考生除了需要注意增加平時的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做題技巧。我們接下來就以片段閱讀題中的主旨觀點題為例,剖析一下片段閱讀的閱讀技巧和解題方法。

主旨觀點題意在考查考生准確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這就需要考生從材料中准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情感傾向。而作者的觀點、態度、情感傾向等都會由一些特殊的關鍵詞句引出。如表示總結的總結詞、表示結果的因果詞、表示轉折的轉折詞等。在閱讀題干時標出這些關鍵詞能幫助我們快速定位文段的重點所在。

C.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語句銜接題解題思路

2021年國考的語句銜接題,你「接」得住么

公職考試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有一種題型,給出我們一個文段,從文段中扣除一句話,然後讓我們以選擇的形式將缺少的那句話還原,這種題目叫做語句銜接題。對於國家公務員考試來說,這種題目雖然考察數量不多(1-2題),但卻是必考題,而且難度較大。每每出現令考生抓不住要點,而總是不能正確作答,甚是郁悶。小編在這里與大家討論下有關語句銜接題目的作答邏輯和解題的技巧。
一、知己知彼——了解命題原理
語句銜接題目的命題是非常有特色的。被從文段中扣除的某句話,它絕對不是一句無用的話——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是一句毫無意義的話語,從某個文段中被拿出,讓我們還原,這是誰也做不到的;就像一個反復無常的人,我們很難通過他現在的行為猜測後面的行為。正所謂「無一字無來歷」,語句銜接命題的句子,一定是在文段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功能,這種功能使得它不可被替代,並且一定能由文段中的內容分析得出。
這樣,我們在做語句銜接題目的時候,就要必然結合文段,而不能主觀臆斷。這類題目在初高中的語文學習中也是存在的,只不過那時候不是選擇題,而是主觀題,我們需要把句子寫到這個空里來。事實上不會有很多人會寫的和原文相同,但卻會有很多人得到分數,這是為何呢?這是因為衡量這個填入的句子到底正不正確,不是非得和原文一樣,而只要能展現出原文要求的大致含義即可,比如幾個詞語的含義符合,這個句子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二、對症下葯——猜測空中含義
明白了這種題到底在考什麼之後,我們就可以分析下如何作答了,根據剛才的分析大家知道我們要結合文段上下文猜出空中的句子的大概意思(並且一定可以猜出)。這里筆者建議大家可以:
(1)關注空所在的位置
文中的句子承擔的功能不同一定程度上受到句子的位置不同的影響。比如在段首的句子更可能是引起下文的總句;段尾的則更有可能是文段的總結句;段中句則可能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我們可以根據空中句所在的位置大概判斷它的句意與文段哪些內容有關。比如你正在看的本段落的首句,便是對第二行「比如」開始的三個分句的概括。而你現在看到的轉折句,是要引起第二個解題思維的過渡句。
(2)關注空前後的關聯詞和標點
除了句子的位置會影響句子功能外,句子前後的關聯詞和標點也會起到影響。縱觀這類題目,被挖出的句子更多是半句,也就是由「,」引起的句子,往往要和前後的另一個(或幾個)半句一起構成完整的句子,繼而承擔總領全文或者總結前文的作用。而單獨的這個被挖出的半句,還需要我們分析出和其他半句有一個含義上的關系。這樣,空前後的關聯詞和標點就會起到這樣的暗示作用。比如一些復句如條件句、轉折句等,我們完全可以由句內的關系,判斷空中句的大致含義。
這類詞語有很多,像因果、轉折、遞進、條件、並列;類似的還有舉例、比喻、引用名言等,而逗號、頓號、分號等標點,也都可以對我們的空中句子做出含義的暗示。

好老師,好課程,好服務。

D. 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言語理解部分主要考什麼

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在10月份,筆試考試時間預計在11月份下旬,屆時專請做好相關備屬考工作,預祝考試成功。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行測的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考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准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
有問題可以再向我們提問哦。

E. 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做題應該按照什麼順序來呢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中,語句排序一直是必考的題型。但這類題型不少考生做起來感覺非常吃力和耗時,總覺得怎麼選都是選中了錯誤答案,好不容易選對了,一看時間卻花費五分鍾以上的時間。因此,很多考生都是連蒙帶猜來做此類題。實際上這是非常不可行的辦法,這類題只要掌握了方法會立刻成為你最喜歡做的一類題型。在此,中公教育專家將結合誤區及解決辦法來一一闡述解題技巧。
誤區一:通讀所給材料,自主排序
在考試中,通常會給5-6句話,個別會出現7句。不少考生直接閱讀,然後開始憑語感進行排序。這樣做不僅會重復閱讀導致增加閱讀量消耗時間,而且正確率根本得不到保證,因為經常會出現自己千辛萬苦排好的順序,選項當中一個也沒有的窘況。
解決辦法:從選項入手
選項並非盲目的去通讀,而是首先用觀察法——注意首尾句。直接判斷什麼樣的句子可以做首句,什麼樣的句子可以做尾句,也就是說將比較困難的多個句子的排序轉化成簡單的兩個句子的判斷。因此,對於句子本身的理解,就要有一定積累。這里給大家兩條較為常用的判斷方法:
(1)指示代詞開頭的句子不能做首句。
什麼叫指示代詞,就是常說的「這」「他」「它」等。如果將他放在句首就會犯指代不明的語法錯誤,因此這類詞語開頭的句子是不能放在句首的。
(2)關聯詞開頭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關聯詞可以確定兩句話之間的位置。
關聯詞開頭的句子,如一句話的開頭是「但是」,那麼它表示轉折,說明這句話的前面一定有一句和它趨勢相反的句子。因此它雖然不能做首句,但是可以確定另一話和它的關系。
誤區二:中間排序時,從不注意內部關系
有些考生雖然可以從選項入手,但有時遇上首尾句相同時的情況,往往感覺棘手,又開始通讀選項的順序。實際上,這是對文段的邏輯順序不敏感造成的。在此給大家介紹一種常見的邏輯順序在考試時的運用。
解決方法:注意利用邏輯順序(主要介紹時間順序)
時間順序是較為常見的寫作順序之一,在此並非是要大家去通讀之後再排序,而是去瞄準一些敏感詞,直接排序。
最常用——精確時間詞
什麼是精確的時間詞?這個很好理解,精確到年代。如材料的某幾句話出現2013,2009,1998,這個時候可以將這三句話直接按照時間順序排列:1998,2009,2013。
因此,要從選項入手,注意首尾句的選擇,其次再注意內部結構。這里舉例來說明一下:
①盡管海外屯田存有各種風險,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為保障國內糧食供給而對耕地施加的壓力。因此,我國也應積極探索海外屯田。
②印度也於2008年開始在巴拉圭、烏拉圭、巴西等國展開租田談判
③2007年的糧食危機又引發了新一輪的「海外屯田潮」
④日本最先開始海外屯田,它擁有超過國外農田面積三倍的1200萬公頃海外農田
⑤也開始積極投資購買海外農田
⑥在全球糧食危機和糧食貿易保護的背景下,大量國家加入了耕地海外擴張行列,將「海外屯田」作為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
⑦過去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沙特、阿曼等海灣國家在2008年組成海灣國家合作委員會,攜手並戰於海外屯田
將以上7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①⑥④③⑦②⑤ B.⑥④⑦⑤②③①
C.①⑥④⑦②③⑤ D.⑥④③⑦②⑤①
精圖解析:從選項上看,1句出現盡管,關聯詞開頭不能做首句排除AC,BD首尾句相同,考慮邏輯順序3句出現2007,7句出現2008,直接按照順序排布,D選項符合。

F. 018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考什麼內容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准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

G. 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成語總結

常用成語:
1.不刊之論:不能夠更改的言論,形容言論不可磨滅。
2.高山仰止: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嚮往。
3.洛陽紙貴:古典式說晉代的作家左思,用了十年的時間寫成了一篇作品《三都賦》。被大家所贊賞,於是很多人競相傳抄,以致洛陽的紙供不應求,提高了價格。現用來比喻文章精美,廣為流傳。
4.包羅萬象:指包括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指內容豐富、復雜,什麼東西都有
5.洋洋大觀:指事物繁多,豐富多彩的景象---側重景象
6.汗牛充棟:指書籍多。
7.嘆為觀止:意思是贊嘆所見的事物是最好的,好到了極點
8.貽笑大方:被內行人笑話-----注意,不能再有「被」與之搭配
9.美輪美奐:只能用來形容建築
10.鱗次櫛比:形容房屋排列整齊
11.巧奪天工:指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用來形容技藝高超
12.鬼斧神工:側重非人力所能做到
13.趨之若鶩:比喻很多的人爭搶著去追求某種東西,帶有貶義色彩
14.豆蔻年華:舊指少女十三四歲的時期,現在也泛指處於少女時期。
15.首當其沖:比較最先受到攻擊或者最先蒙受災難的
16.無所不至:指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多指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貶義
17.無微不至:沒有一個細小的地方沒有照顧到,形容關懷、照顧得十分周到和細心。
18.不負眾望:不辜負別人的期望
19.不假思索:形容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做事快捷。
20.求全責備:意思是要求盡善盡美,完美無缺,強調完美之極
21.彈冠相慶:比喻因為將要做官而互相慶賀,貶義,形容壞人得勢而慶賀
22.百依百順:別人怎麼說,自己就怎麼做。側重感情上的「愛」
惟命是從:別人怎麼說,自己就怎麼做。貶義詞,側重拍馬屁的人
23.千夫所指:側重指觸犯眾怒,被眾人所指責,是貶義詞
眾矢之的:中性詞,其對象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壞人。
24.心照不宣:多指雙方彼此都領會對方的意思
心領神會:一方了解另一方的意思,多指單方了解。
思忖:思量,想的意思。
思索:思考探求(問題等)
唐突:亂闖,冒犯的意思。
冒昧:(言行)不顧地位、能力、場合是否適宜,多用作謙詞
調節:指從數量上或程度上調整,使適合要求
調解:指勸說雙方消除糾紛
簡潔:指(說話、作文等)簡明扼要,沒有多餘的內容
簡捷:指直接了當,方便
退避三舍:用來比喻對人讓步,不與人相爭
敬而遠之: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尊敬但不接近
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
吉光片羽: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
交淺言深:跟交情淺的人談心裡話.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隨聲附和.
雪泥鴻爪: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白頭如新:指交朋友不能彼此了解,時間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

H.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中的近義成語

如何更好地積累成copy語?
第一,根據感情色彩將成語進行分類。有些題目作者有明顯的感情傾向,所以把握住成語的感情色彩有助於幫助大家排除干擾的錯誤選項。
第二,標注出成語的詞性。有些題目可以利用語法規則來進行選擇,因此把握詞性可以幫助大家確定語法成分,根據橫線前後的詞語來進行判斷。一般情況下,詞語的詞性比較容易確定,但是成語的詞性往往會難住大家,這就需要大家要對成語有一定的敏感度。
第三,將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語進行歸類。在歸類的基礎上再尋找這些成語的細微差別,從而把握住它們的側重點。
第四,將容易望文生義的易錯成語進行總結。就是在做題過程中,自己理解錯誤,進而影響到答案的選擇的成語,把這些曾經犯過的錯誤記錄在案,這樣就可以提醒自己,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I. 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語句表達又分哪些題型啊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
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准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