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動畫欣賞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守株待兔」的由來。
2、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體驗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活動准備:
1、《守株待兔》動畫視頻、農夫、兔子的手偶。
2、「守株待兔」寓意的相關圖片若干幅。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測,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農人」:「這是誰啊?」(這是一個宋國時期的農人)
2、教師出示「兔子」:「這是誰啊?」(兔子)
3、「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么一起來聽聽看。」
二、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成語「守株待兔」的由來。
1、教師講述故事開頭至「等著兔子跑過來撞死」。
提問:
(1)「他是在什麼地方撿到兔子的?」(樹樁旁)
(2)「兔子是怎麼死的?」(自己不小心撞死的,是碰巧,是偶然遇上的)
(3)「農人撿到兔子後,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5)「你覺得兔子還會再來嗎?為什麼?可是那個農人一直相信它會再來。」(幼兒猜測)
2、「他到底有沒有等到兔子呢?我們繼續往下聽這個故事。」教師繼續講述故事至最後。
⑵ 成語故事:《畫蛇添足》教案設計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楚國有一個官員,在春天祭過了祖宗之後,便將一壺酒賞給他的辦事人員喝。有人提議:「我們只有一壺酒,肯定不夠我們大家喝的,一個人喝倒是綽綽有餘。我們每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最快,就把這壺酒給他。」 大家都同意了。
有一個人很快就把蛇畫好了。他正打算喝這壺酒時,看見別人都還忙著畫呢。他就得意揚揚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呀,等我再畫上幾只腳吧!」 他的蛇腳還沒畫完,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人把酒壺奪了過去說:「有誰見過長腳的蛇?你畫的不是蛇,這壺酒應該是我的了。」說罷,就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沒辦法,只能懊悔自己的愚蠢。
「畫蛇添足」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現在人們用它來說明這么個道理:做的過分和做的不夠是一樣有害的。
一、創設情境
導入程序:放錄音--聽故事--看幻燈片--猜成語
師:嗨,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請你們聽一聽這個有趣的故事。
放《畫蛇添足》的現代文錄音。讓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有趣的圖畫。(出示幻燈片,放映幻燈機。)同學們
,你們能不能根據剛才聽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圖畫猜出這個故事的題目呢?
二 教學過程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僕人們見酒太少,提議怎麼辦?
2、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都說:要是每人嘗一小口,那才沒意思呢,還不如讓一個人喝個痛快。可是,到底給誰喝呢?」
「要是…還…」句式理解,換成句子:「如果每人嘗一口,那太沒意思了,還是讓一個人喝個痛快」於是就有人提議說什麼?(各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像,就把這壺酒給誰。)並完成板書:畫蛇飲酒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分組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有個人畫得怎麼樣?(很快)
從哪個詞語能看出這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
2、最先畫好蛇的人見別人沒有畫好,他心裡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
出示句子:他抬頭一看,別人都沒有畫好,就想:「我給蛇添上四隻腳吧。」他左手拿起酒壺,右手拿著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3、在他給蛇添足時,另一個人怎麼樣?(也把蛇畫好了)完成板書:畫蛇
4、思考:最先畫好蛇的那個人有沒有喝到酒?誰最後喝到了酒?從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完成板書:失酒、喝酒
5、思考:為什麼最先畫好蛇的人沒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點講解:「蛇是沒有腳的,你干嗎要畫上腳呢?第一個畫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確:給蛇添上腳就不是蛇了。他給蛇添上腳是不恰當的。完成板書:不恰當
6、再比較:最先畫好蛇的人給蛇添上腳,沒能喝到酒,而另一個人畫完蛇,沒給蛇添足,並結合板書,完成板書(多此一舉)
引出寓意:蛇本來就沒有腳,「添」上腳就不是蛇了,所以那個人並沒有畫成蛇。假設他不給蛇添足會怎樣,(喝到酒),而這一「添」反而畫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舉,(完成板書:多此一舉)
這個寓言告訴大家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再去做多餘的不恰當的事。由此而來的成語「畫蛇添足」,就是比喻做了多餘的事反而不恰當。
三、鞏固:
1、結合課後練習中的句子講「畫蛇添足」
2、在我們平時生活學習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畫蛇添足的事,分組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哪些事屬於「畫蛇添足」的事。
3、分組匯報結果,並評點
4、出示相關句子,讓學生選擇哪些屬於「畫蛇添足」
1)在超市買了塊鹹肉,回家後,又在鹹肉上酒了許多鹽,結果太咸了沒法吃。( )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
3)長褲外面再套上裙子。( )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鹽。( )
5)衣服沒洗干凈就晾了起來,發現後再洗一遍。( )
6)作文題目是《春天》,有個同學寫好後,覺得內容不夠充實,又加了些描寫冬天雪景的句子。( )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經拖得很乾凈了,但班長還是覺得不夠干凈,就把教室潑滿了水。( )
板書設計:
(多此一舉)
有個人 畫蛇 添足 失酒
畫蛇喝酒 (不恰當)
另一個人 畫蛇 喝酒
⑶ 成語故事優秀教學設計
教才學情分析:
成語及成語故事 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利於學生吸取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重點 :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學懂成語的來源。
教具:光碟、資料卡、投影儀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1、教學「藝海拾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指鹿為馬」及其意思,領略對聯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趙高、阿、陰中、諸、法、杞人憂天、高山流水」等詞語。
2、學生自學「溫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藉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對聯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2)搜集有關成語及故事取處的資料,比一比,誰搜集的最多最豐富。
4、總結評價階段
(1)生自我總結,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言的優秀學生。
板書設計:
成語探源 四面楚歌 洛陽紙貴 夜郎自大
杞人憂天 聞雞起舞 鑿壁偷光 杯弓蛇影
⑷ 大班語言:《成語故事》教案
重點、難點部分的教學是一節課的關鍵,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水平主要體現在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上。一般說來,一節課中學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識就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難的地方就是教學難點。
⑸ 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內觀。 然後容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⑹ 托班成語故事教案:《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
增損一字,賞予千金。 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拼音]
yī版 zì qiān jīn
[出處]
南北朝·鍾權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例句]
趙老師只把文章改了幾處,卻起到了一字千金的作用。
[近義]
惜墨如金 一筆不苟 青錢萬選 一字兼金 ...
[反義]
離題萬里 一文不值 語言無味
⑺ 成語故事打草驚蛇教案
打草驚蛇 [dǎ cǎo jīng shé]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貶義
出 處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塗宰;瀆物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例 句
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影響全殲敵人主力的計劃。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風吹草動 因小失大 急功近利 打草蛇驚 操之過急 顧此失彼
反義詞 紋絲不動 引蛇出洞 敲山震虎 欲擒故縱
⑻ 有那種通過看動畫片識字的識字教學嗎
巧虎識字
還有一個識字動畫非常好的。。。。一隻貓和一隻貓頭鷹,老師總播給學生看。。。記不起來啊啊啊啊。。。。。我也想找。。。
祝好運~
⑼ 小班故事青蛙上天成語故事的教案
目標:
1、解熊貓外形特徵習性
2、初步解熊貓與間關系
准備:
1、熊貓圖片
2、熊貓詳細資料
程:
1、教師組織幼進行猜謎語游戲導入課題
2、示熊貓圖片引導幼觀察熊貓基本特徵
語文就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讀、說、寫三方面去學習,去品味,去發揚,讀就是要去獲取知識,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