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因材施教方面成語

因材施教方面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1 01:15:58

Ⅰ 類似「因材施教」的成語,古詩詞有哪些

類似「因材施教」的成語:

  1. 量體裁衣

    [liàng tǐ cái yī]

    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2. 有的放矢

    [yǒu dì fàng shǐ]

    放箭要對准靶子。比喻說話做事有針對性。

  3. 因地制宜

    [yīn dì zhì yí]

    因:依據;制:制定;宜:適當的措施。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4. 一針見血

    [yī zhēn jiàn xiě]

    比喻說話直截了當,切中要害。

  5. 一語道破

    [yī yǔ dào pò]

    道:說;破:揭穿。一句話就說穿了。

  6. 對症發葯

    [ì zhèng fā yào]

    針對病根下葯。比喻針對缺點錯誤採取相應辦法。

  7. 對症下葯

    [ì zhèng xià yào]

    針對病症用葯。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採取有效的措施。

類似「因材施教」的古詩詞:

  1.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別類分門;因材施教。」

  2. 卧閑草堂本《儒林外史》評:「非子長之才長於寫秦漢;短於寫三代;正是其量體裁衣;相題立格;有不得不如此者耳。」

  3. 宋·葉適《水心別集》:「論立於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後挾弓注矢以從之。」

  4.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廓;立倉庫;因地制宜。」

  5. 清·戲確《與張考夫書》:「自唐虞至戰國二千餘年,聖人相傳心法,一語道破。」

  6.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四十二卷:「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症下葯。」

Ⅱ 因材施教的近義詞成語

因地制宜
yīn來dì自zhìyí
[釋義] 因:隨順;制:制定;規定;宜:適當;合宜。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宜的措施。
[語出]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廓;立倉庫;因地制宜。」
[正音] 宜;不能讀作「yì」。
[近義] 因勢利導
[反義] 一成不變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我們應~;不能求簡單化一。
[英譯] actaccordingtocircumstances

Ⅲ 因材施教的同意成語

: 因地制宜 yīndìzhìyí [釋義] 因:隨順;制:制定;規定;宜:適當;合宜。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宜的措施

Ⅳ 因材施教 成語

因地制宜
yīn

zhì

[釋義]
因:隨順;制:制定;規定;宜:適當;合宜。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宜的措施。
[語出]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廓;立倉庫;因地制宜。」
[正音]
宜;不能讀作「yì」。
[近義]
因勢利導
[反義]
一成不變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我們應~;不能求簡單化一。
[英譯]
act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Ⅳ 有沒有類似「因材施教」的成語,古詩詞句子

一字師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出處:《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百年樹人 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百世之師 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不堪造就 指沒有培養前途。
出處: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傳道受業 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處: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教無常師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出處:《尚書·咸有一德》:「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口傳心授 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
出處:明·解縉《春雨雜述·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老師宿儒 宿儒:原指長期鑽研儒家經典的人,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並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輩最尊的老師和知識淵博的學者。亦作「老手宿儒」。
能者為師 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出處:《禮記·學記》:「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青出於藍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出處:《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青過於藍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同「青出於藍」。
出處:宋·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於藍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於藍者。」
孺子可教 指年輕人可培養。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師道尊嚴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出處:《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師嚴道尊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出處:《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授業解惑 授:教,傳授。惑:疑難。傳授學業,解除疑難。
桃李之教 指老師的教誨。
無師自通 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
出處:唐·賈島《送賀蘭上人》詩:「無師禪自解,有格句堪誇。」
學如穿井 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學無常師 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老師。
出處:《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言傳身教 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一字之師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衣缽相傳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雲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因材施教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處:《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尊師重道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出處:《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名師出高徒 高明的師傅一定能教出技藝高的徒弟。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於培養人才的重要。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天下 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培植,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造句: 蘇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Ⅵ 與因材施教相同的成語

  1. 因人而異

  2. 對症下葯

  3. 一視同仁

Ⅶ 因材施教成語的意思

因材施教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釋義】: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Ⅷ 因材施教的成語典故

出 處:《論語·先進篇》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斯:就
諸:放在句中,解釋為「之於」
也:是否
兼人:好勇過人
敢問:冒昧地問;敢:表敬副詞
由:指子路
赤:即公西華本人
求:即冉有
退:指做事縮手縮腳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四階段說,各年齡階段都各有其特徵,因此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教師要因年齡特徵而教。
1.因能力的個別差異而教
學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態分布:兩頭小,中間大;能力的充分發揮也有早有晚,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的結構上也有差異,有的長於想像,有的長於記憶;等等。故我們應因學生能力的個別差異而教。
2.「因材施教」與「因教而學」、「因材擇學」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授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客觀地存在著相互適應。師「因材施教」,生也應「因教而學」,擇其善從之,不善而改之;還應允許學生「因材擇學」,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等特殊情況進行自由的發展。三者結合,既重視教師的「教」,又重視學生的「學」,使之達到和諧統一。
3. 因性格施教,每個人有不同性格,很多學習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性格造成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對於學習的方式和內容的敏感度也不一樣。

Ⅸ 類似「因材施教」的詞語有哪些

1、因性施教

【拼音】[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釋】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 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處】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別類分門;因材施教。」

2、對症下葯

【拼音】[ 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釋】針對病症用葯。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採取有效的措施。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四十二卷:「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症下葯。」

3、因地制宜

【拼音】[ yīn dì zhì yí ]

【解釋】因:依據;制:制定;宜:適當的措施。 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出處】《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廓;立倉庫;因地制宜。」

Ⅹ 成語因材施教主要體現了矛盾具有的哪些屬性有什麼啟示

所謂因材抄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襲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

實行因材施教,對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孔子是因材施教最先對學生實施的老師,先是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並能因材施教,讓學生們各盡其材,有所進步。現在的老師也積極運用此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特長,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去學習,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獲,獲得進步。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