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薪盡火傳成語詞典

薪盡火傳成語詞典

發布時間: 2020-11-21 02:06:53

成語字典詰屈聱牙的

詰屈聱牙來 [jí qū áo yá]
基本源釋義
詰屈:同「佶屈」,曲折,引申為不順暢;聱牙:讀起來拗口、別扭。形容文字晦澀艱深,難懂難讀。
出 處
唐·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例 句
但傳到後世,這種官話或普通話卻變成~的古語了。
成語接龍
牙牙學語 語妙天下 下愚不移 移天徙日 日異月新 新愁舊恨 恨海難填 填坑滿穀穀馬礪兵 兵強將勇 勇猛果敢 敢作敢為 為萬安計 計無付之 之死靡他 他山攻錯錯落參差 差強人意 意興索然 然糠照薪 薪盡火傳 傳風搧火 火上澆油 油嘴油舌舌端月旦 旦種暮成 成佛作祖 祖龍之虐 虐老獸心 心慈手軟 軟紅香土 土生土長

⑵ 《瘋狂猜成語》中一個火一個薪是什麼成語答案介紹

薪盡火傳
成語詞典:《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原以版柴燒盡,火種仍可留傳,比喻形權骸有盡而精神不滅.
後用以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
現漢詞典:前一根柴剛燒完,後一根柴已經燒著,火永遠不熄,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繼承下去.

⑶ 薪水相傳是成語嗎

應該是薪火相傳抄,「薪火襲」出自成語「薪盡火傳":

成語詞典:《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原以柴燒盡,火種仍可留傳,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

後用以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

現漢詞典:前一根柴剛燒完,後一根柴已經燒著,火永遠不熄,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繼承下去。

⑷ 【花說與誰】1☆ 說說「薪火相傳」這個成語

薪火相傳?薪盡火傳!文/郭聯發 參加公文寫作競賽時,用了一個詞語:「薪火不熄,代代相傳」。其實是源於一個人們經常用的詞語「薪火相傳」。當時也沒怎麼在意,這幾天,在農村廚房幫忙,看著土灶里燃燒的柴火,忽然感到有點不對勁。 由於在鄉村,資料匱乏,無法去細細查證,不過也養成了自己去思考的習慣。在詞語「薪火不熄」中,「薪」是木柴的意思,在古代和當前某些農村,燒飯、取暖等都用木柴。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薪火」應該是個偏正結構的詞,指「木柴燒的火」。我這是比較喜歡鑽牛角,「木柴燒的火」它怎麼就不熄呢?再來看成語「薪火相傳」,好象也說的有問題,這「薪」與「火」又怎麼相傳了?如果是「薪」傳「火」?那麼「薪」傳給「火」什麼了呢? 在我的印象中,人們用這個詞語應該是表達學問或者技術代代相傳下去這么個意思,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應該是「火種」傳下去了。 在農村長大會幫媽媽放火炒菜的人都熟悉,當灶里的柴燒盡時,媽媽都會叫「沒火了,放點柴進去。」而這個時候你放柴進去,並不需要重新點火,靠著炭火又能復燃。如果按照這個思維下去,「薪火相傳」就應該是指前面的「薪」燒完了,然後加進另外的「薪」,接著燃燒,「火」得於傳下去了。那這個詞語豈不就應該是「薪完火傳」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翻了下《成語詞典》。有成語「薪盡火傳」。出自《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古代沒有火柴或者打火機什麼的,所以古人對火種非常珍惜。一般部落都會派有專人看守火種,不時往火堆里添柴,以防火種熄滅。我們知道,柴它的燃燒是有窮盡的,但前柴燒盡,後柴又燃,火種傳續下去卻是沒有窮盡了。這就是「薪盡火傳」。現在一般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也用來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 那為什麼「薪盡火傳」會變成「薪火相傳」呢?用很不嚴謹的態度分析了下。一、中國人不喜歡盡,喜歡把兩個相傳的東西放在一起;二、我們燒火也不會一定要柴燒盡才另加柴,不然媽媽又會叫:「沒火了,放點柴進去。」呵呵。

⑸ 看圖猜成語一個火一個薪

薪火相傳
"薪盡火傳":
成語詞典:《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原以柴燒盡,火種仍可留傳,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
後用以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
現漢詞典:前一根柴剛燒完,後一根柴已經燒著,火永遠不熄,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繼承下去。

⑹ 薪火相傳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薪盡火傳":成語詞典:《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原以柴燒盡,火種仍可留傳,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後用以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現漢詞典:前一根柴剛燒完,後一根柴已經燒著,火永遠不熄,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繼承下去。

從以上釋義來看,應以"薪盡火傳"為正確。那為何演繹成"薪火相傳"了呢?我估計可能與我們平時的語言表達習慣有關。我們平時講到要"繼承"什麼的,喜歡用"什麼什麼地相傳",在記憶中感覺有"薪"與"火"的成語,就順理成章地把"薪火"與"相傳"聯接起來,組成了所謂的成語"薪火相傳",對於模糊的記憶,也不去查一下詞典,就這么簡單地用上了。另外還與我們有些媒體的誤導有關。我在一個網頁上就看到了這樣一種說法:木柴在古代叫做"薪"當薪被點燃的時候它本身的燃燒是有窮盡的,但前柴燒盡,後柴又燃,火種傳續下去卻是沒有窮盡的時候了。這就叫"薪火相傳"(見《莊子.養生主》)。該釋義前面套用了《成語詞典》及其它詞典的"薪盡火傳"釋義,後面卻杜撰上"薪火相傳"一詞。不知底細的人看到後,還以為這就是"薪火相傳"的出典。

"薪火相傳"從字面上理解,應是柴與火相傳,哪裡有"柴燒盡,火種仍可留傳"的半點含意。欣慰的是,有些名校的網頁上就正確地用上了"薪盡火傳"一詞。如復旦大學中文系慶祝華誕時就用"復旦中文系,薪盡火傳80年"。

⑺ 薪火相傳什麼意思要詳細解釋

薪盡火傳":

成語詞典:《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專知其盡也。"原以柴屬燒盡,火種仍可留傳,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

後用以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

現漢詞典:前一根柴剛燒完,後一根柴已經燒著,火永遠不熄,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繼承下去。

⑻ 薪火相承什麼意思啊

薪盡火傳":成語詞典:《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原以柴燒盡,火種仍可留傳,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後用以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現漢詞典:前一根柴剛燒完,後一根柴已經燒著,火永遠不熄,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繼承下去。

從以上釋義來看,應以"薪盡火傳"為正確。那為何演繹成"薪火相傳"了呢?我估計可能與我們平時的語言表達習慣有關。我們平時講到要"繼承"什麼的,喜歡用"什麼什麼地相傳",在記憶中感覺有"薪"與"火"的成語,就順理成章地把"薪火"與"相傳"聯接起來,組成了所謂的成語"薪火相傳",對於模糊的記憶,也不去查一下詞典,就這么簡單地用上了。另外還與我們有些媒體的誤導有關。我在一個網頁上就看到了這樣一種說法:木柴在古代叫做"薪"當薪被點燃的時候它本身的燃燒是有窮盡的,但前柴燒盡,後柴又燃,火種傳續下去卻是沒有窮盡的時候了。這就叫"薪火相傳"(見《莊子.養生主》)。該釋義前面套用了《成語詞典》及其它詞典的"薪盡火傳"釋義,後面卻杜撰上"薪火相傳"一詞。不知底細的人看到後,還以為這就是"薪火相傳"的出典。

"薪火相傳"從字面上理解,應是柴與火相傳,哪裡有"柴燒盡,火種仍可留傳"的半點含意。欣慰的是,有些名校的網頁上就正確地用上了"薪盡火傳"一詞。如復旦大學中文系慶祝華誕時就用"復旦中文系,薪盡火傳80年"。

參考資料:青溪雲林 [email protected]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4533442.html?si=1

⑼ 成語解釋 高分~~

1. 薪盡火傳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自】:《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示例】:風流雲散,賢豪才色總成空;~,工匠市廛都有韻。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
2. 南轅北轍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示例】: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相差甚遠,有甚麼和議可言。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近義詞】:背道而馳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3. 投鼠忌器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投:用東西去擲;忌:怕,有所顧慮。想用東西打老鼠,又怕打壞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干。
【出自】:《漢書•賈誼傳》:「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
【示例】:~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一回
【近義詞】:畏首畏尾、瞻前顧後
【反義詞】:無所畏懼、肆無忌憚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狀語;表示想一件事又有所顧慮
4. 師出無名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師:軍隊;名:名義,引伸為理由。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也引申為做某事沒有正當理由。
【出自】:《禮記•檀弓下》:「君王計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漢書•高帝紀》:「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示例】:且勞民傷財,窮兵默武,~,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
【近義詞】:平白無故
【反義詞】:名正言順、師出有名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貶義
5. 寡廉鮮恥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寡、鮮:少。舊指不廉潔,不知恥。現指不知羞恥。
【出自】: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
【示例】:只為自己貪財克剝,~。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反義詞】:廉潔奉公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6. 無所不為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沒有不幹的事情。指什麼壞事都干。
【出自】:《三國志•吳書•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
【示例】:今專務游盪,~,老夫所以憂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
【近義詞】:無惡不作、為所欲為
【反義詞】:循規蹈矩、安分守己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7. 邯鄲學步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出自】:《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示例】:半臂添寒尚書醉,屏後金釵楚楚,齊俯首~。(清•梁紹任《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一)
【近義詞】: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數典忘祖
【反義詞】: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擇善而長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貶義
8. 不亦樂乎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里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自】:《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示例】:哎,那罵得可真也是~。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近義詞】:不可開交、淋漓盡致
【語法】:偏正式;作補語;形容動作、狀態到了極端地步
9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負:辜負;眾:眾人;望:期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
10.沒有
11. 率爾操觚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觚:方木,古人用它來書寫。率爾:不加思索;操觚:指作文。原形容文思敏捷,後指沒有慎重考慮,輕率地寫。
【出自】:晉•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示例】:望溪文最講義法,而敘事頗沿俗稱,不免~,以此為後人彈射。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七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形容文思敏捷
12. 翻雲覆雨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於耍手段。
【出自】: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示例】:你不合打鳳牢龍,~,陷人坑阱。 ◎元•喬孟符《揚州夢》第四折
【近義詞】:反復無常、朝三暮四
【反義詞】:始終不渝、始終如一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13.沒有
14. 咫尺天涯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咫: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離很近。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象是遠在天邊一樣。
【出自】:《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示例】: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一般,有甚捨不得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二卷
【近義詞】:咫尺千里、遠在天邊、天各一方
【反義詞】:一衣帶水、天涯若比鄰
【語法】:緊縮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形容難以相見

15.沒
16. 置若罔聞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置:放,擺;若:好象。放在一邊,好象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寧榮兩府上下內外人等,莫不置若罔聞,獨有寶玉~。」
【近義詞】:置之不理、置之度外、熟視無睹
【反義詞】:如雷灌耳、刮目相看、聚精會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17.沒
18. 漁人之利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漁人: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出自】:《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近義詞】:漁翁得利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19. 洞若觀火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洞:透徹。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樣。
【出自】:《尚書•盤庚上》:「予若觀火。」
【示例】:否則怎樣,他卻沒有說。但這是「~」的,否則,就不給。 ◎魯迅《華蓋集續編•記「發薪」》
【近義詞】: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瞭然
【反義詞】:霧里看花、隱隱約約、大惑不解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20.沒
21. 並行不悖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悖:違背,沖突。同時進行,不相沖突。
【出自】:《禮記•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風雅之事,又怎麼能夠和衛道的精神~呢? ◎巴金《家》九
【近義詞】:雙管齊下、並駕齊驅
【反義詞】:勢不兩立、自相矛盾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用於物
22. 處之泰然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自】: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示例】:大赤包聽出瑞宣的諷刺,而~,她尖聲的咯咯的笑了。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近義詞】:泰然自若、從容不迫、無動於衷
【反義詞】:驚惶失措、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面對困難與變故的態度
23. 步人後塵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後塵:走路或行車時後面揚起的塵土。指跟在人家後面走。比喻追隨模仿,學人家的樣子,沒有創造性。
【出自】:唐•杜甫《戲為六絕句》詩:「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示例】:有科學上,我們要勇於走自己的路,絕不可~。
【近義詞】:亦步亦趨、人雲亦雲、邯鄲學步
【反義詞】:別開生面、標新立異、獨辟蹊徑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沒有創新
24. 化為烏有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烏有:哪有,何有。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自】: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示例】:豈意青州六從事,~一先生。 ◎宋•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詩
【近義詞】:化為泡影、子虛烏有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形容一下子喪失或全部落空
25.沒
26. 彈冠相慶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准備做官。指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出自】:《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禹彈冠。』」宋•蘇洵《管仲論》:「一日無促,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近義詞】:額手稱慶、雞犬升天
【反義詞】:如喪考妣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指壞人得意的樣子
27. 口惠而實不至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惠:恩惠。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得不到別人身上。
【出自】:《禮記•表記》:「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示例】:河間馮樹柟,粗通筆札,落拓京師十餘年,每遇機緣,輒無成就,干祈於人,率~。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
【近義詞】:空頭支票
【語法】:復句式;作謂語、補語;含貶義
28.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29. 丁是丁,卯是卯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某個釘子一定要安在相應的鉚處,不能有差錯。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
30. 東方不亮西方亮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比喻這里行不通,別的地方尚有迴旋餘地。
31.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涅:黑土。白色的細沙混在黑土中,也會跟它一起變黑。比喻好的人或物處在污穢環境里,也會隨著污穢環境而變壞。
32. 拆東牆補西牆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拆倒東邊的牆,以修補西邊的牆。比喻臨時勉強應付。亦比喻臨時救急,不是根本辦法。
33.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34. 當面鑼,對面鼓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比喻面對面地商量、對證或爭論。
35. 附驥尾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附著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別人而成名。常作謙詞
36. 高不成低不就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37.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指對一個人施加教育應該及時及早。
38. 舊瓶裝新酒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比喻用舊的形式表現新的內容。
39. 眉毛鬍子一把抓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俗語。比喻做事不分輕重緩急。
40.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⑽ 這是啥成語

【 薪火相傳】
薪盡來火傳
【典故自】《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釋義】 原以柴燒盡,火種仍可傳承,
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後用以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
從以上釋義來看,應以"薪盡火承"為正確。那為何演繹成"薪火相傳"了呢?我估計可能與我們平時的語言表達習慣有關。我們平時講到要"繼承"什麼的,喜歡用"什麼什麼地相傳",在記憶中感覺有"薪"與"火"的成語,就順理成章地把"薪火"與"相傳"聯接起來,組成了所謂的成語"薪火相傳",對於模糊的記憶,也不去查一下詞典,就這么簡單地用上了。另外還與我們有些媒體的誤導有關。我在一個網頁上就看到了這樣一種說法:木柴在古代叫做"薪"當薪被點燃的時候它本身的燃燒是有窮盡的,但前柴燒盡,後柴又燃,火種傳續下去卻是沒有窮盡的時候了。這就叫"薪火相傳"(見《莊子.養生主》)。該釋義前面套用了《成語詞典》及其它詞典的"薪盡火傳"釋義,後面卻杜撰上"薪火相傳"一詞。不知底細的人看到後,還以為這就是"薪火相傳"的出典。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