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成語造句
⑴ 形容艱苦奮斗成語
乘風破浪 、披荊斬棘、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百折不回。
一、乘風破浪
【解釋】:船隻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出自】:輪船在乘風破浪,汽車在駛過原野。 茅盾《子夜》五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形容事業迅速發展
【近義詞】劈波斬浪、破浪乘風、揚帆起航、急流勇進、高歌猛進、長風破浪、披荊斬棘
【反義詞】裹足不前、垂頭喪氣
二、披荊斬棘
【解釋】: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出自】:南朝范曄《後漢書·馮異傳》:「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為我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困難,平定關中。
【示例】:這卻正見出他是在開辟著一條新的道路;而那披荊斬棘,也正是一個鬥士的工作。 朱自清《聞一多先生怎樣走著中國文學的道路》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創業的艱苦
【近義詞】劈波斬浪、含辛茹苦、一往無前、負芒披葦、劈荊斬棘、乘風破浪、篳路藍縷、鬥志昂揚
【反義詞】畏首畏尾、養尊處優、瞻前顧後
三、百折不撓
【解釋】: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自】:漢陽民軍總司令黃興,湖南長沙縣人,向來主張革命,百折不撓。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意志堅定,堅持到底
【近義詞】堅貞不屈、百折不回、堅忍不拔、堅韌不拔、寧為玉碎、不屈不撓、毫不氣餒、不折不撓、死灰復燃、百折不屈、絕不屈服、百折不移、寧死不屈、至死不屈、堅定不移、堅持不懈
【反義詞】知難而退、因噎廢食、半途而廢、聞名喪膽、一蹶不振
四、鍥而不舍
【解釋】: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不能堅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斷。只要堅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雕刻一下便放棄,即使是腐朽的木頭也不能被折斷;雕刻並且持之以恆,就是金石也能被雕刻。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水滴石穿、滴水穿石、愚公移山、堅韌不拔、堅忍不拔、繩鋸木斷、持之以恆、始終不渝、屢敗屢戰、皇天不負有心人、堅持不懈
【反義詞】半途而返、知難而退、半塗而廢、一曝十寒、一暴十寒、半途而廢、淺嘗輒止
五、百折不回
【解釋】:折:挫折。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自】:顏生聽了,他便立了個百折不回的主意。———(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三十六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意志堅強
【近義詞】堅貞不屈、堅韌不拔、堅忍不拔、百折不撓、一往直前、堅定不移、迎難而上、堅持不懈
【反義詞】一蹶不振
⑵ 形容「努力工作,艱苦奮斗」的成語有哪些
廢寢忘食、任勞任怨、夜以繼日、專心致志、通宵達旦
⑶ 表示「奮斗」的成語有哪些
1、廢寢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廢:停止。 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版力。
例句:權姐姐廢寢忘食地復習功課,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大學。
2、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例句:祖逖聞雞起舞,後來建功立業,終於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3、發憤圖強[ fā fèn tú qiáng ]: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例句:我們應該發憤圖強,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4、卧薪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例句:春秋時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自強不息,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
5、自強不息[ zì qiáng bù xī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例句: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一點都不頹廢。
⑷ 關於勤奮的成語(有意思),名言,造句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愛迪生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
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毛澤東)
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天才就是勤奮,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如果這話不完全正確,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李卜克內西)
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高爾基)
子女中那種得不到遺產繼承權的幼子,常常會通過自身奮斗獲得好的發展。而坐享其成者,卻很少能成大業。 ——培根
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鏟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在家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戴爾·卡耐基
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魯迅
所謂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 ——德懷特
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 ——門捷列夫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愛迪生
天才的悲劇地於被小而舒適的名望所束縛。 ——芥川龍之介
休息休息,腦子生銹。 ——德國諺語
上帝保佑起得早的人。 ——西班牙諺語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得到富足。 ——《聖經》
稱贊削弱了勤勉。 ——塞繆爾·約翰遜
我們越是忙越能強烈地感到我們是活著,越能意識到我們生命的存在。 ——康德
一個勤奮的人雖然會因為他的勤奮而損害到他的見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與創意,但是他依然會受到褒獎。 ——尼采
無聊,對於道德家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人類的罪過半數以上都是源於對它的恐懼。 ——羅素
懶惰和貧窮永遠是丟臉的,所以每個人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對別人隱瞞財產,對自己隱瞞懶惰。 ——塞繆爾·約翰遜
攀登頂峰,這種奮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實人的心。人們必須相信,壘山不止就是幸福。 ——加繆
我年輕時注意到,我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於是我就十倍地去努力幹下去。 ——蕭伯納
如果我們以為只有野心和愛情這類強烈的激情才能抑制其他情感,那就錯了。懶惰盡管柔弱似水,卻常常把我們征服:它滲透進生活中一切目標和行為,蠶食和毀滅著激情和美德。 ——拉羅什富科
游手好閑的人最沒有空閑。 ——瑟蒂斯
對我來說,一件尚未實現的事,就是我有生之年的最大鞭策。 ——埃爾溫·懷特
光勤勞是不夠的,螞蟻也非常勤勞。你在勤勞些什麼呢?有兩種過錯是基本的,其他一切過錯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懶惰。 ——卡夫卡
盲目地一味勤奮的確能創造財富和榮耀,不過,許多高尚優雅的器官也同時被這唯其能創造財富和榮耀的美德給剝奪了。 ——尼采
除非一個人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否則他不可能從懶散、空閑中得到樂趣。 ——傑羅姆
懶人老是找不到給他乾的活。 ——沃維納格
懶散是一個母親,她有一個兒子:搶劫,還有一個女兒:飢餓。 ——雨果
我最害怕的莫過於閑散怠惰,沒事可干,無所作為,官能陷於麻痹狀態。身體閑置不用,精神就備感苦悶。 ——夏洛蒂·勃朗特
如果你很有天賦,勤勉會使天賦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勉會補足缺陷。 ——雷諾茲
勤奮是好運之母。 ——富蘭克林
懶惰行動得如此緩慢,貧窮很快就能超過它。 ——富蘭克林
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瀾萬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義。 ——池田大作
奮斗是萬物之父。 ——陶行知
奮斗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 ——孫中山
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倚賴兄弟和好友,借交遊的扶助,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歌德
不恥下問
釋義: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並讓後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於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手不釋卷
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示例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同鄉有個富翁家中藏書很豐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卻不收分文工錢。富翁感到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我不想要工錢,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書都借給我讀,我可就很心滿意足了。」富翁聽了,被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所深深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匡衡就有了極好的讀書機會。史書上說,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豐富的藏書,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奮努力,終於把他造就成為一位知識學問淵博的學者。當時的讀書人中甚至流傳著這么幾句口碑:「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沒有人能解說《詩經》,匡衡恰好來了;匡衡給大家解說了《詩經》的疑義,大家開心得都笑起來)。」可見他聲譽很高。當時,許多讀書人都拜他為師,跟他學習。
漢元帝的時候,張衡受推薦被朝廷任命為郎中,再升為博士,給事中。這時先後發生了日蝕和地震,漢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災殃警兆,就向大臣們咨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舉歷史事實說明天象只是一種大然的陰陽變化,禍福全在於人的作為,人類社會的風氣,更在於朝廷的教化倡導和影響。因而皇上應當裁減宮廷的費用,親近忠臣正人,疏遠佞臣小人,選拔賢材,開放方路接納忠諫,等等。漢遠帝很贊賞匡衡的見識,提升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龐愛傅昭儀和她的兒子定陶王超過了皇後和太子。匡衡對此提出了懇切的規勸,透徹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國家的禍亂。匡衡在朝廷中參議大政,引經據典,闡明法理道義,很受贊賞,由此升任為光祿勛、御史大夫,後來又升來丞相,封為樂安侯。
漢元帝時,宦官中書令石顯專權,排擠陷害賢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漢元帝去世之後,漢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譚聯手彈劾石顯,揭露他和黨羽的種種罪惡。石顯和爪牙都受到應有的懲辦。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認為,匡衡身為輔政大臣,早年不及時參奏揭發,卻阿諛曲從,沒有盡到責任,對他提出彈劾。匡衡也自感慚愧,一再請求辭職,後來終於因多佔封地的事被罷了官。
後人根據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語「鑿壁偷光」,形容勤奮好學。
蘇步青不放過一個錯標點——嚴謹治學,一絲不苟。
李白鐵杵磨針——堅持不懈,勤奮不已,學習自成。
李政道興趣廣泛——學有所長,廣泛涉獵,辨證統一
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匡衡:鑿壁借光。 囊螢映雪。
歐陽修「三上」(枕上、馬上、廁上)苦讀,爭分奪秒,珍惜光陰。
⑸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廢寢忘食 、力爭上游、自強不息、奮身獨步、不辭辛勞、再接再厲、孜孜不倦。
⑹ 關於積極向上、努力奮斗的成語有哪些
1.發憤圖強
【拼音】: fā fèn tú qiá
【解釋】: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 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並不多,只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舉例造句】:上下一心,日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發憤圖強。
2.奮發圖強
【拼音】: fèn fā tú qiáng
【解釋】: 圖:謀求。振作精神,以求強盛。
【出處】: 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願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拚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
【舉例造句】: 年青人要奮發圖強,為祖國的建設出力。
3。自強不息
【拼音】: zì qiáng bù xī
【解釋】: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出處】: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舉例造句】: 一個國家要想強盛,必須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4.勵精圖治
【拼音】: lì jīng tú zhì
【解釋】: 礪:奮勉;圖:設法;治:治理好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出處】: 《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宋史·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舉例造句】:勵精圖治在勤民,宿弊都將一洗新。
5.勇往直前
【拼音】: yǒng wǎng zhí qián
【解釋】: 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舉例造句】: 人人懼摩拳擦掌,個個勇往直前。
⑺ 激勵人發奮進取的成語
百尺竿頭、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自強不息
一、百尺竿頭
白話釋義: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朝代:唐
作者:·吳融
出處:《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翻譯:百尺竿頭五兩斜,這一生什麼地方不可以為家。
二、孜孜不倦
白話釋義: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朝代:西晉
作者:陳壽
出處:《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翻譯:於是又潛心典籍,勤奮不知疲倦
三、持之以恆
白話釋義:長久地堅持下去:努力學習,~。鍛煉身體要~。
朝代:宋
作者:·樓鑰
出處:《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凡應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持之以久。」
翻譯:凡是應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長久地堅持下去
四、堅持不懈
白話釋義:懈:鬆懈。堅持到底,一點不鬆懈。
朝代:民國
作者:趙爾巽
出處:《清史稿·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陽。」
翻譯:遇到大雨;賊決黃河保護自己。轉動激勵兵團;堅持不鬆懈;賊兵走投無路乞求投降;於是又濮陽。」
五、自強不息
白話釋義:「君子以自強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朝代:西周
作者:姬昌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翻譯: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
⑻ 形容為達到目的,不畏艱難,努力奮斗的成語有哪些
1、堅持不懈[ jiān chí bù xiè ] 懈:鬆懈。堅持到底,一點不鬆懈。
出處:趙爾巽《清史稿·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陽。」
翻譯:遇到大雨,賊人在河邊守衛,煦鼓勵自己士兵堅持不鬆懈,終於將賊人打敗,收復了濮陽。
2、始終不渝[ shǐ zhōng bù yú ] 自始至終不改變。渝(yú):變。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陸曄傳》:「恪勤貞固;始終不渝。」
翻譯:恭敬勤懇,守持正道,自始至終不改變。
3、百折不撓[ bǎi zhé bù náo ] 也說百折不回。形容意志堅強,屢受挫折而不屈服。撓(náo):彎曲。
出處:漢·蔡邕《太尉橋玄碑》: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翻譯:他意志堅強,屢受挫折而不屈服,有遇到大事不退縮的風度。
4、堅定不移[ jiān dìng bù yí ] 移:改變,變動。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翻譯:真心擔任職務,毫不動搖,哪裡還用擔心天下沒有法理呢?
5、矢志不渝[ shǐ zhì bù yú ] 表示永遠不變心。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翻譯:謝安退職後做隱士,但是心中的志向一直沒有改變,經常在言語中就能表現出來。
⑼ 求一些形容努力工作,艱苦奮斗的成語
形容努力工作,艱苦奮斗的成語有非常多。
⑽ 表示奮進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成語】: 鬥志昂揚
【拼音】: dòu zhì áng yáng
【解釋】: 昂揚:情緒高漲。斗爭的意志旺盛。
【出處】: 毛澤東《介紹一個合作社》:「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鬥志昂揚,意氣風發。」
【舉例造句】: 同學們聽了英雄的報告後個個鬥志昂揚、爭當「活雷鋒」。
2、【成語】: 發奮圖強
【拼音】: 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釋】: 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處】: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四講》:「無知丕士麥才智過人,發奮圖強,於1866年,用很迅速手段。」
【舉例造句】: 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報》1959.9.3
3、【成語】: 精益求精
【拼音】: jīng yì qiú jīng
【解釋】: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出處】: 《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舉例造句】: 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 ★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4、【成語】: 笨鳥先飛
【拼音】: bèn niǎo xiān fēi
【解釋】: 行動笨拙的鳥要先飛。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出處】: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舉例造句】: 女兒刻苦、自覺、用功,全靠笨鳥先飛保持了各門功課全班第一。 ★畢飛宇《九層電梯》
5、【成語】: 自強不息
【拼音】: zì qiáng bù xī
【解釋】: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出處】: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舉例造句】: 一個國家要想強盛,必須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6、【成語】: 全力以赴
【拼音】: quán lì yǐ fù
【解釋】: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
【出處】: 清·越翼《廿二史札記·五·東漢尚名節》:「蓋當時薦徵辟,必采名譽,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為苟難,遂成風俗。」
【舉例造句】: 他們缺乏一種主動的積極的高興的歡迎的全力以赴的精神。(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序言》)
7、 【成語】: 力爭上游
【拼音】: lì zhēng shàng yóu
【解釋】: 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進的地位。努力奮斗,爭取先進再先進。
【出處】: 清·趙翼《甌北詩話·五言古·閑居讀書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舉例造句】: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 ★茅盾《白楊禮贊》
8、【成語】: 卧薪嘗膽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舉例造句】: 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卧薪嘗膽,刻苦訓練。